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余光中 读后感 冷雨 听听

管理员

摘要: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范文通用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范文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余光中《听听那冷……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范文通用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范文通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范文通用1

  雨来时,撑伞拈花,默想轻笑,那是雨巷中丁香花一样的姑娘的意境。而我这种还只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轻学子,在这种哀而不伤的感情中,想到了《听听那冷雨》,想到那位隔着一道浅浅的海湾撑伞聆雨的老人,他从雨中都听到了什么。

  雨声,难说是“轻拢慢捻抹复挑”,但也可说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但在这个灯红酒绿、各种声音交杂的时代,这种不断重复的单一音调,在某些人眼里是极为单调无趣的。也是因为,他们早已对这个嘈杂世界麻木不仁了,他们的心早已变得粗糙,难以感觉到事物的美。而那些能在雨中有所感触,让思绪起伏的人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

  对于余光中前辈,雨牵动着他的思绪悠悠荡荡,起起伏伏,却始终萦绕在故乡这块土地上。从文章开头就叹息道:“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接着又在字里行间游游走走,最后仍是一声叹息“二十五年,没有受过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他的心思都缭绕在海湾对面那块大陆上,似乎想将他的念想包裹在每一滴雨露中,洒遍整个大陆。他用一颗敏感的`灵魂所流露出来的话语,用纸笔所寄托,让无数游子读完文章后感到一股与自己心灵合拍的悸动,去听一听冷雨,念想自己的家乡。

  犹记初春之时,升上高二的我刚刚度过在新学校的第一个秋季与冬季。在那将暖未暖,寒去犹来之际,我在教室里,在与题海奋战的偶得闲暇中,蓦然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抬头瞥向窗外,却被眼前那生机盎然的绿所惊讶到了。被雨水浸染的黄绿,嫩绿,青绿瞬间涌入你的视线,像是梵高所画的油画《茑尾花》一般,透露着强烈的生命力,毫不掩饰,毫不收敛,像是要将你心中所有的阴霾都一一退散。那一刹那,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时难以将眼光游离。

  只有敏感的心灵,才能感受到大自然对它的召唤。也只有敏感的心灵,才能写出“谁的千指在按摩耳轮”“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类深入人心的言辞。听雨,其实是听一颗敏感的灵魂的絮语。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范文通用2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继蒋捷的听雨之后,这是第二次被笔下文字化的雨声所打动。《听听那冷雨》之于余光中就好比《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互相成就。听听,那冷雨,雨是冷的,这正是余光中的雨。

  从来不知道,一个人可以在雨声中放置这么多情感:他开头就是一句“惊蛰一过,春寒加剧”,惊蛰,一个中国节日文化的美妙符号,想必这从大陆仔又被勾起什么乡愁了吧,他忍不住想到求学过的厦门,想到以雨着称的江南,想到自己祖籍的福建,他也曾是五陵年少,也是江南儿女。

  他又忍不住拿外国的雨作比较,赏雨还是要到中国,他想,这才有“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雨,一个简简单单的方块字,是来自仓颉的古老灵感,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宛然其中,又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多少文人的多少思绪才能汇集成这一滴雨,多少古人的多少才思才能凝结成这一滴雨,他愈发的感慨了。

  可是,他与初恋女友在三轮车的油布蓬下躲雨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呵,在他衰老的同时,台北水泥筑成的灰色雨林已经悄然侵占了他过去常常听雨的瓦顶房,他得不到故乡白雨的祝福,如今也得不到雨滴敲打瓦片的慰藉,他只能自嘲的想: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这海岛上的老人,终究是在最后用“前尘隔海,古屋不在”这样的句子结尾,一个清瘦的.老人,一颗孤寂的心,在今夜台北的这场冷雨中,该何去何从呢?

  余光中的雨是冷的,他出生于大陆,成长于大陆,却不曾想被迫与大陆分离,来到这宝岛,他骨子里萦绕着的是中国文人传统的愁思,他心心念念的是他的杏花春雨江南。当大陆的孩子们朗诵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时,当大陆的诗人振奋于他那句“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黄河之间”时,这老人却在他厦门街上的家里,听着窗外冷雨的敲打声,温存着对大陆仅有的记忆。

  余光中曾盛赞过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我想,这句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他本人。先生已经不在了,且让我们后人跟随先生的《听听那冷雨》,听雨,看雨,闻闻嗅嗅,那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