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愚公移山 答案 阅读

管理员

摘要:

(优选)《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  愚公移山  太行……

(优选)《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穷且益坚

  B.始一反焉 举一反三 反客为主

  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 小恩小惠

  D.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顽固不化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认为,仅凭愚公一个人的力气很难把太行山、王屋山挖平,应该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挖平大山。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识到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就能移走大山,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智叟。

  13.阅读选文和下面材料,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日:“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④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 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答:

  答案:

  11.D(2分)

  12.乙(2分)

  13.答案示例:(4分)

  做事要有坚定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有所收获。选文中的愚公为了挖走大山不怕困难,尽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但仍然坚持,并且要世代坚持,终于感动天帝,搬走大山。而链接材料中的鲁公,有修建园子的想法,但遭到父、妻等人质疑时,不想着如何解决问题反而畏难退缩,修建园子的事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所以通过两篇文章中两位主人公行为和做事结果的对比,我悟出此道理。

  (道理2分,结合选文分析1分,结合链接材料分析1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陇断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小题3】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答案

  【小题1】毛,通“苗”,“草”的意思;亡:通“无”;已:停;陇断:被高地阻断。

  【小题2】你太不聪明了! 有什么担心挖不平呢?

  【小题3】略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毛”“亡”都是通假字,要注意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第一句是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第二句的反问语气要翻译出来,最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两个人物所站的角度,即一个是“静止”地看问题,一个是“发展”地看问题,从这个方面谈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山北之塞

  ②明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甲文叙事为主,理寓事中;乙文叙议结合,说理为主。

  C.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写西蜀距离南海遥远,都突出了困难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

  D.愚公和贫僧勇于挑战,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伟大气魄。

  (4)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想去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请仔细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8、【分析】【参考译文】

  【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苦于;

  ②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遂,于是,就。荷,扛。句意: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②重点词: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顾,难道。鄙,边远的地方。之,结构助词,的。句意: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有误,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是提出疑问,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阻止移山;智叟“笑而止之”是嘲笑愚公并阻止移山,坚决反对移山。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愚公移山》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为学》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南辕北辙》中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是因为他的目标错了,所以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这个故事告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答案:

  (1)①苦于;②到了。

  (2)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3)A;

  (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2.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3.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4.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5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粗点字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寻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苦于。

  (2)通。

  (3)通“慧”,聪明。

  (4)不久。

  2.(1)(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1)×

  (2)×

  (3)√

  (4)√

  4.“略”。(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惩山北之塞( )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

  2.⑴你太不聪明了。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 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7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室而谋曰室:家人

  B.指通豫南 指:指向

  C.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D.杂然相许许:赞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桓侯遂死

  D.跳往助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下列各句中,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B.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到“隐土之北”,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层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C.选段围绕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种态度,依次是赞同、献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孀妻有遗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运输工具落后,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将第二大题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苦于山北交通的阻塞,出门回家都要绕行,(愚公)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②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几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去。(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8

  文言文阅读。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①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

  【注释】①枯(zhè)木:枯树,桑树一类。②其鸣自詨(xiào):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詨,呼叫。③堙(yīn):填。

  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年且九十__________ 是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画一处)

  常 衔 西 山 之 木 石

  3.下面划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汝心之固/常衔西山之木石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

  C.其上多柘木/其如土石何?

  D.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什么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且:将近 是:这

  2.常衔/西山之木石

  3.B

  4.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5.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9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 畚:______________

  ②汝之不惠 惠:______________

  ③帝感其诚 感:______________

  ④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2.D

  3.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A

  5.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3分)

  ①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2:翻译(4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1分)

  小题4:[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信:信用 福:赐福,保佑 惠:通“慧”,聪明

  小题2:(4分)①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以实情相报(“牺牲、加、以、信”等词属于给分点)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比不上。(“固、彻、孀妻、若子”等词属于给分点)

  小题3:(1分)取信于民。或:鲁庄公能做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2分)愚公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怕困难下定决心,坚持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词义的活用,“福”是名词动用,意为“赐福、保佑”,“惠”通“慧”,意为“聪明”。

  小题2:

  试题分析:“牺牲”指牛羊类祭品,“玉帛”指玉器和丝绸之类的祭品。“加”:虚报。“以”:凭;“信”:信用。“固”:顽固;“彻”:改变;“曾”:连;“若”:比;“孀妻”:寡妇;“弱子”:孤儿。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曹刿说“可以一战”前面鲁庄公所说的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来理解作战的重要条件是“取信于民”。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情节“愚公发动全家人挖山不止”和愚公所说的话“子子孙孙无穷匮”来理解“团结一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1

  愚公移山

  北山愚套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迭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 )

  A.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C.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何苦而不平必

  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于是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4.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意思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2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

  (3)投诸渤海之尾()(4)始一反焉()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9.化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4分)

  答:

  7.4分。(1)苦于(2)赞同(3)之于(4)通返,返回

  8.4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9.4分。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什么样呢?)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3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⑶何苦而不平()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小题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通,变通

  ⑵穷尽

  ⑶愁

  ⑷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小题2】(1)他们运土石,每年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你太不聪明了!

  【小题3】D

  【小题4】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⑴通,变通,不要理解为彻底。

  ⑵穷尽,匮也是穷尽的意思。

  ⑶愁

  ⑷通“无”通假字

  【小题1】试题分析: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句注意赋分的两个点:一是“易”——变换、“一反”——往返一次两个词语的解释,二是整体意思。

  (2)“甚矣,汝之不惠!”注意倒装的句式:“甚矣”是谓语,“汝之不惠”是主语,“惠”的理解:聪明,这是赋分的两个点。

  考点: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用现代汉语表述文言句意的能力。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和选项中的”以”意思相同。

  【小题1】试题分析:从文句可以得出人物的.特点或者精神内涵,一是愚公的一句看出即使自己这辈子不行,后辈们还会坚持下去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显而易见。二是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和信念。

  考点:根据文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的能力和对文章人物的分析的能力。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

  2.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足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对即可)

  3.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问长。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