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诗词鉴赏 高中 同学 内容

管理员

摘要:

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

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1

  对于高中同学来说,诗词鉴赏是仅次于作文的一个学习难点。说它是“仅次”是因为诗词鉴赏题的分值不如作文分值高,然而说起难度来,诗词鉴赏题还可能比作文更高一些,因为对于作文同学们还有有话可说的时候,而诗词鉴赏题则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诗词鉴赏题就是获取成绩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的确,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在难度上比初中解读的学习要提高很多。但是同学们不要因为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而应该确立相应的态度,明确基本的学习方向,了解主要的关注内容,并注意在平时经常进行有意识的练习,诗词鉴赏能力是能够提高的。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来简单地概括一下,诗词鉴赏关键的“一、二、三、四”。

  关键一,是要有“一颗恒心”。同学们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要相信能够有把绊脚石变为垫脚石。古人云,有志者事竞成。俗话也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同学们树立了功课诗词鉴赏这个难关的信心和决心,加上不懈的努力,是一定会取得能力上的提高的。

  关键二,是要清楚两个阶段。诗词鉴赏能力说起来很简单,但作为一个复杂的能力,它实际上包含着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析理解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术语表达阶段。从目前的教材内容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来看,第二个阶段中相关的专业鉴赏术语已经十分完备了,熟悉这些只是虽然需要时日,但这部分的知识是静态的,了解而记诵这些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困难不大。反而是第一阶段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以往同学们在学习诗词时,总是背诵一些现成的翻译,而缺乏对诗词进行动态分析的过程。这个难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等到“关键四”再谈,我们先来继续说说“关键三”的内容。

  关键三,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陆游曾经在给他儿子写的一首诗中写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的这句话对我们今天学习诗词鉴赏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学们要想增强诗词鉴赏能力,就需要从“知识积累,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三方面进行注意。因为一般来说,一首诗词往往是由诗人或者词人在这三方面的综合而产生的结晶。同学们如果想要读懂诗词并与进一步与诗人的情感思想产生共鸣,无疑需要着力发展自己在这三方面的对话关注与对内观照的本领。

  好了,前面这三个关键明白了之后,同学们也就知道在诗词鉴赏能力锻炼方面的基本的“态度”“方向”和“内容”了。但是光知道这些还不够,因为我们还没有讲到如何去“分析理解”诗词,也就是前面在关键二中我们暂时放下的那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同学们的努力极有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落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这就是我要说的“关键四”(从实践层面上来看这个“关键四”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们不妨假设一下,给同学们任意一首诗词,同学们会不会分析理解呢?比如《静夜思》这首每个人都似乎耳熟能详的诗,当我们提出鉴赏要求时,绝大多数同学都会感受到无从下手,这种情况其实和同学们的学习诗词的经历有关。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诗词,也背过不少诗词了,但这些学与背的行为,大多是照本宣科地移用,这样的行为对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因为同学们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搬运到练习册或试卷上而已。而同学们所搬运的也只是静态的知识。而分析理解诗词,意味着要通过自己恰当的阅读行文,从感觉出发,梳理诗词中所透露出的诗人的情感脉络,结合自己的经历得出属于自己的理解,而这正是同学们在阅读诗词所需要的动态的阅读还原文本的过程。换句话说,能够独立分析理解诗词的内容是学会鉴赏诗词的前提。

  那么如何具备这种“独立分析理解”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提出“关键四”了。

  关键四,是指四个诗词鉴赏的原则:“依声辨情”“察言观色”“物性人情”“经世理事”。下面我们先从整体上解说一下这四个原则,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词展开这几个原则的运用。

  1、依声辨情,即通过朗读对诗歌进行动态还原,从诗歌的韵脚的音高、音域、音调在全诗的变化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察言观色,即通过关键性的词语(从词性上说是关注动词和形容词、副词;从结构作用上说是关注叙述语和修饰语)的分析,把握诗人的行文脉络,揣摩作者的感情基调;通过景物的状态和颜色反射作者的感情色彩。

  3、物性人情,即诗人笔下的景物所具有的状态、性质往往都是作者的心情、感受和品质的映射。所以,诗人在表达时,除了自己直接表现出的情感之外,对景物的描写其实都与情感的色彩、基调、程度有关。

  4、经世理事,任何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环境下作者个人独特生活体验的产物,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感知与分析,可以从深层上理解作品。“经世”即是关注于社会环境的普遍分析,而“理事”则偏重对特定事件(包含典故的运用)的特殊性的分析。通过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客观地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脉络。

  苏东坡曾经介绍过他自己领悟的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即,读书要从不同的方面去读一本书的不同侧面,最后把它们汇总成对这本书的感受和认识。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借用一下,就是上面的这四个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读诗词最起

  码要经历四次对诗词的梳理分析才能够谈到对一首诗词的理解,这也是老师们一直强调反复揣摩的意义所在。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这四个原则,我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为例,辨识一下这四个原则。

  首先,依声辨情。诵读是阅读诗词的关键环节,一首好的诗词往往表达着独特的情感,而这种独特的情感又会随着文字变为不同的节奏,我们如果向理解诗词的内容,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找到属于每首诗的节奏。例如,《沁园春?长沙》在押韵上

  “秋”“透”“流”“由”“游”“稠”“遒”“否”“侯”“舟”从开始一韵到底,气势宏大,且多用阳平(一声)一路高亢昂扬,慷慨激烈,从而体现作者的雄心壮志和战斗热情。而《雨巷》的押韵情况则以“长”“巷”“娘(轻声)”为主,辅以“样”“怅”“茫”“郎”“墙”“芳”“光”等以阴平(二声)为主,去声(四声)为辅的韵脚,从而构成一种压抑的情绪。再如《再别康桥》则是通过“来”“彩”“娘”“漾”“摇”“草”“箫”“桥”等韵脚的变幻把诗人的喜爱、留恋之情舒缓轻柔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这首诗,一节一换韵,而且各节韵脚的声调一仄一平形成循环,产生了抑扬婉转,回环往复,缠绵缱绻的效果。尤其是每节偶数诗行的空格,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起到了舒缓语气,延宕情感的作用。

  其次,察言观色。好的诗词是一种全信息的呈现,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中既有动态景物,又有静态景物;既有婉转的声音,又有丰富的色彩。从这些动静色彩的搭配中,同学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明丽的色彩暗示了作者的喜悦的心情。知道这个原则后,我们可以在分析《沁园春?长沙》时注意“立、看、击、翔、怅、忆”等动词,“万、遍、漫、透”等形容词通过分析认识作者的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和博大视野。而在分析《雨巷》时,通过对“独自、寂寥、忧愁、哀怨、冷清”等词语的分析,感受其中的色彩与环境的阴冷基调所折射的是诗人的心情,而丁香紫色的高贵典雅,正与环境形成反差而成为了希望的象征——心情与环境的趋同造成诗人渴望一抹亮色的出现。

  再次,物性人情。在中国传统的诗词中,诗人经常使用联想、类比和比喻的方法来把自己的内在情感寄托在外在景物上,这就形成了人们经常说的“意象”。但是我们要知道“意象”的形成是情感与景物聚合的结果,而这个聚合的原则就是“物性人情”。例如,对“猿声”这样一个自然现象,在李白笔下是“清猿啼”,而到了杜甫笔下就成了“猿啸哀”了,这说明意象是会随着诗人或词人的情感而改变性质的,同学们在阅读具体的诗词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情感区揣摩物性与人情的契合点。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中,鹰的矫健、鱼的轻灵既是景物的再现,也是诗人天地之间自由驰骋的感受。《雨巷》中雨巷的“寂寥”、丁香的“愁怨”、细雨的“哀曲”均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在《再别康桥》中“金柳”的美艳,“青荇、水波”的柔软均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温暖与柔情,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各种景物的色彩斑斓、想象美好,说明作者在康桥时曾经历过一段色彩缤纷的美好生活。

  最后,经事理世。诗词虽然主要是用来抒发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作品,但引发作者情感的往往是作者所经历的事件和时代,而这些也就构成了诗人或词人的不同创作风格,李贺的新奇险怪,李商隐的秾丽感伤,白居易的直白真切等等都和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和个人的切身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每首诗词的背后的“事”与“世”的分析,更准确地把握住一首诗词的意蕴。还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当我们了解到在二十世纪初期,国内外发生了一连串的大事,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而作者正值壮年之后,我们就更能理解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斗争昂扬的襟怀了。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通过对作者自述的身世情况和与大堰河之间的关系的升华,同学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淳朴善良的大堰河的深情讴歌。

  好了,通过上面的示例,相信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关键四”这四个基本原则的含义和作用。其实这四个原则,并不是分别呈献给读者的,而是在在诵读过程中同时被感知的几个方面,我们在阅读诗词时要以感受为依据来选择哪一个原则最为强烈,就可以以哪一个原则开始对诗词的分析活动。而在做完上面提分缕析的工作之后,还要把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汇总做一个整体性的融合工作,这样才算能完成阅读诗词的第一个阶段“分析理解”阶段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要和同学们谈的关于诗词鉴赏方面的一二三四。当然,阅读诗词的方法多种多样,上面这一二三四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诗词,也不一定会适合所有的同学,在这里我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基本的门径,希望同学们能在阅读诗词的活动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一二三四,甚至更多。

  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2

  在广袤的水星上,有一座以婉约派词宗李清照命名的环形山。曾经无数次,我梦幻那里山清水秀,融蓄着清照浓浓的词情诗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时的清照,不谙世事,活泼、快乐而又无所顾忌,我陶醉于她生活的悠闲与惬意。溪亭、晚舟、鸥鹭……此景只应瑶林有,身临其境,你才会深刻的感受到清照的无忧无虑;你才会真正的体味到清照泛舟溪水的愉悦。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严冬傲放的寒梅犹如迎春花般娇艳妩媚,又似刚出浴的美人一样婀娜多姿,如此非凡,宛如清丽而秀美的清照。我折服于她傲霜斗雪的禀性,我折服于她卓然独立的气节!明月、白雪、怒放的寒梅……难怪乎“此花不与群花比”了。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清照那天真烂漫的倩态,酷似春天初绽的桃花,含羞娇开。我惊叹于她的人美!曾经千百次在心底想象她倚窗临月,手执轻毫,于案前挥出一页页飘逸而雅致的诗词,那曾经笑得的缱绻而令人心仪的容颜,一定如花般绽着动人的.韵致。我甚至嗅到风中有一种无以言传的美丽弥漫、飘散……

  拜读清照的诗词,就是与清照同喜同乐,同悲同伤;就是与清照一起吟诗品酒,一起月下长谈。

  我喜欢清照的词,缘于她词中让人无法抗拒的轻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乃清照与其夫赵明诚分隔异地后所作,字字句句流露出对丈夫深深的思念。独有的语言特色,使她缘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跃然于笔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把一番离愁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一种揪心的缠绵、那一种刻骨的思念更在字里行间酣畅无遣。清照,好一个情深款款的女子啊!

  我喜欢清照的词,缘于她词中那难以诉说的哀愁。在清照的人生中,先是其父被迫罢官,然后丈夫客死他乡……铺天盖地的洪流把她漂成一片孤苦无依的叶子,只剩下一颗滴着血泪饱经风霜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阕《声声慢》演绎着几许悲凉几许凄惨,书写着清照近乎凄厉的沉痛!

  我喜欢清照的诗,还缘于她诗中那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怀。面对破碎的山河,李清照曾和赵明诚感叹道:望帝怀念故国,子规啼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于是乎“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横空出世……

  清照,她的才情,她的痴心,她的豪情,她的完美……我用再多的言辞来表达,也是徒显苍白的。于是,在电脑网落的今天,我依然会在她的诗词中迷失了自己,任凭自己的情感于她的文字中跌宕起伏;任凭自己的思绪畅游于她的词情诗意……

  世事沧桑,日月轮回,但清照的词情诗意,清照的才艺光辉一如水星上的那座环形山,将永恒于天地环宇!

  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3

  1月15日是星期三,刚刚结束了学校的期末考试,我就参加了一堂天卓才艺培训中心举办的课外诗词鉴赏。

  这堂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真的是很厉害呢。

  老师说,唐朝做官有三种途径,科举、荐举、修道。李白想当官,只能从三种办法中选一种。他先是选择在峨眉山修道,但是没成功;唐朝商人的地位和等级很低,商人的儿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李白的父亲是商人,所以他参加科举考试这条路也走不通;李白只剩下一条荐举的道路了,于是,他来到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来寻求做官机会。

  李白来到长安之后,先后遇到了贺知章和司马承祯,他们都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向皇帝提出让李白当官的请求,但是皇帝没有答应。后来李白又遇到了玉真公主,献上了自己的作品,玉真公主赞叹不已,又向皇帝举荐了李白。这一次,皇帝召见了李白,不仅赐给李白七宝龙床,还亲手调羹给李白。李白只做了八个月的官,因为与宫人不和,皇帝赐金放还。

  李白游历天下,处处游山玩水。他在洛阳认识了杜甫,又在梁宋遇到了高适,李白、杜甫、高适三人,一起去寻找孟浩然。

  762年,李白在安徽去世。李白的死因,至今未明。为了纪念李白,人们给他建造了一座碑。有人在李白的'墓前,题了一首诗,叫“题李白墓”。全诗是这样的: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一节鉴赏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我们学到了不少有趣的知识。

  与高中的同学们谈诗词鉴赏的内容4

  哎,几篇诗念下来,无庸讳言,自觉困乏无味,如此而已!不过还好略有收获,唯一使我在这大书特书的除了毛泽东又有谁呢?

  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禁感叹世间为何有如此琅琅上口的诗句,这似乎有些“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味。”不愧为一代领袖,一个伟大的诗人必须要以伟大的人格作基点,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

  毛泽东文畅如涌,下笔清风,百读不厌。他写的诗句真是恰到好处——一针见血、一言兴邦……犹如沉醉于一泻千里的黄河之上,又好像即登于泰山之巅,蓦然又驾马于野原之中。有时候,我读过他的.诗后居然会疑惑他是不是外星人,说是值得用风花雪月的文字来描述他的诗歌可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记得他曾在《沁园春.雪》中慷慨地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种雄心壮志可能是我永远也学不到的吧!虽然平常我也会写一些杂诗,可每次都少不了冗词赘句,多押韵,相形之下可真是失色啊!这可能就是一代天骄的伟人与我这个“目不识丁”的无名小卒的差距吧!所以,每当我读到毛泽东的诗时,总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在欣赏一篇诗歌而是在对自己诗歌的打击,颇有些事与愿违。在毛泽东的诗句里姊姊都显欲出他的才华和他对国家存亡的关注,而相形见绌,我的诗歌哪怕是文章充满地只有无限的单调,只见成效,不注诗意。天壤之别啊……

  “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还好毛主席说了这么一句“经典”的话,不然我可真没勇气再面对自己的文章了。我只是希望、淡淡地希望、默默地希望……自己能向毛主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