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越台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 越台怀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
关于《越台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
越台怀古①
[元]萨都剌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②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注】①越台:在今福建闽侯县冶山上,汉闽越王无诸曾在冶山前建都城,开辟闽疆,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此诗为作者在福建任闽海廉访知事时作。②风尘:此处指污浊的场合,即指官场、腐朽的上层社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本诗通过怀念汉闽越王,寄托了作者壮志难酬、抑郁不舒的苦闷。
(2)这首诗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如颔联和尾联分别以傍晚时分站在山上所见到的凄凉秋景,来抒写自己内心的哀伤,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注解:
1、越王故国。即《史记》中立传的闽越古国,福建历史上时间最早也最为强盛地方割据政权。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后,越之余部退至福建,传至勾践七世孙无诸立国称王,都冶(今福州)传国92年(前202——前110年)。闽越古国的历史,详见拙作《越王故国今何在》。越王山即现在福州三山中的屏山,其旁边的小山坡治山,古称泉山,是福州最早的城池冶城所在,闽越国的发祥地。
2、云气犹屯虎豹关。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虎豹关,即虎豹九关 。九关,九重天门。到天庭去的九重门都有虎豹把守。虎豹九关指宫门,如辛弃疾《水调歌头·汤坡见和、用韵为谢》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九关虎豹后比喻凶暴残虐的弄权之臣,出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兮;虎豹九关,啄害天下人兮。一夫九首,拔木九千兮。”,虎豹关此处指越王故国的宫门。
3、铜兽暗随秋露泣,
铜兽指铜制的兽头形铺首。铺首旧式门上衔着门环的底座,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以金为之,称金铺;以银为之称银铺;以铜为之,称铜铺。其形制,有冶蠡状者,有冶兽吻者,有冶蟾状者,盖取其善守济。又有冶龟蛇状及虎形者,以用其镇凶辟邪。而兽首衔环之冶,商周铜饰上早已有之。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一般多以金属制作,作虎、螭、龟、蛇等形。它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汉代宫殿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汉书·哀帝纪》:“孝王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又名“金铺”、“铜蠡”、“兽环”、“铜铺”。元代王逢 《塞上曲》之一:“月黑辉铜兽,风高啸紫驼。
4、海鸦多背夕阳还。
海鸦,即乌鸦。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有感觉。阴云密布,寒风瑟瑟,乌鸦便终日在故宫各个高大的老树林里,飞着又叫着。断魂天气,哀鸦乱飞,颇有些古今治乱盛衰之感。闻一多的诗句: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口供》)用的就是“海鸦多背夕阳还”的典故。
5、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风尘:比喻纷乱的社会,也特指战乱,如风尘之警。
草莽:原意指丛生的杂草,常代指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此处用的是草莽的原意,指丛生的杂草。
千古英雄,指闽越国的建国者无诸,他建冶城,开辟闽疆,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闽越族的第一个卓著人物,被人尊奉为“开闽始祖”。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恭《冶城歌》道“无诸建国何英雄,赤土分茅在此中”。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此联是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即“诗眼”。用的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叫作互文,即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真的说是秦朝时的明月,汉朝的的关塞,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此联的意思是,秦未汉初,战乱纷起,涌现出了多少一时人物和千古英雄,而如今,一时人物和千古英雄都埋在杂乱的野草之间了,古今对比,盛衰反差。
6、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赏析: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幕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
这首诗题为《越王山》,作者萨都剌(拉)(1272—?)字天赐,号直斋,蒙古族人,世以膂力起家,累著勋伐,元英宗命镇云、代,赐姓萨。都剌生于雁门,博学能文,工诗词,擅书画,后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有《雁门集》传世。风格清婉,擅写自然景物及民间疾苦。至元元年(1335年)入闽,任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在职一年半,因弹劾权贵被降职。入闽期间,诗作近百首,《越王山》是其著名之篇。
越王山即现在的屏山,这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怀古悲今,感叹盛世伟人的逝去。此诗风格苍凉悲壮,慷慨雄浑,富有气势,善于写景抒情。所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作者从人事变迁中感悟到的东西,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领悟。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作者极目远望,只见当年的闽越国古都仍被高山包围,四周群山蜿蜒盘旋,层峦叠嶂连绵起伏;远处突兀险峻的山中,云气蒸腾,笼罩着虎豹雄关。作者极力形容,福州自古为形胜之地。巍峨的天然屏障横亘于目前,易守难攻。闽越王无诸开闽建国,定都福州,实有远见卓识。这两句描述的重点似在冶城北面远处高峻的山岭。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这两句似是作者转身南望所见场景:收近目光,看不远处废殿颓宫,只剩面目狰狞、象征霸气的青铜巨兽,也已锈迹斑斑,无人问津,独自伤神;孤寂地肃立于荒草丛中,在萧瑟凄清的.秋风下,蒙霜含露,似在泣诉往事。夕阳西下,夜幕将临,海湾内、江面上只见暮鸦点点,自西南向眼前飞还,这是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然写意画图。倦鸟知还,暮鸦背对残阳晚照回归老巢。此句采用拟人手法,借物咏怀,写景抒情。用“秋露、夕阳”这凄凉、冷峻的字眼表明时序变迁、人事代谢;用“暗、泣、背、还”这些阴森、悲苦的词语隐指繁华盛世的没落与千年间王朝的更替。句中动静结合、古今对比,生动形象,相得益彰。作者用象征性的场景勾画出闽越国灭亡后遗址的萧索、孤寂寥落,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下半首由历史陈迹品评人物、事业,以抒发作者的感慨。本联为概括总结。作者直抒胸臆,感慨时事人物: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人物,已经风流云散,随烟尘飘没于九霄云外;而纵横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也已伴随悠悠流逝的岁月,埋没于荒烟蔓草之间。此句对仗工整,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句子,却感慨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哀婉忧伤。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近景描写,并抒发感慨。夕阳西下,雨后山间清幽凉爽,空谷回响着鹧鸪所发出的急促而悲切的啼鸣:“行不得也哥哥!”似在催促作者收回思绪,赶紧回去。荒岩上长满苔藓,野地上的翠竹被秋雨撒得斑斑点点。“版主一枝千滴泪”,正用以比喻悲伤愁苦的感情。这里再次点出“日暮”,意在加深衬托对昔日繁华的没落、逝去的哀婉之情。又借“鹧鸪、荒苔、野竹”等眼前景物,烘托苍茫、悲凉的意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