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便士 月亮

管理员

摘要: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合集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  最近……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合集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

  最近在看毛姆的书,又忍不住要来讲同一个故事了。

  我和毛姆一样,对于那种有勇气摆脱生活的泥沼,毅然追寻精神自由的人,有一种天然的“景慕”,这是自从我知道有这类人存在就没有改变过的事 实;而另一个事实是,我也只能如他,是个尘世中人,毛姆甚或还能通过幻想并撰写这样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来得到安慰,芸芸众生如我却只能从他写的这些故事中 得到安慰。我们可能都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一样的问题,但却从没有如那位画家(原谅我记不得太长的人名)和拉里一样的探险精神,愿意真正尝试远离物质文明, 世俗目光,和生理欲|望等等,专一地探究人生的本原和带给我们痛苦的深义,也许那种表达的情感也十分之强烈,那种缠绕我们思考的痛苦也甚为恼人,但还是远远 不足够润色我们贫乏的文字,丰富我们浅薄的阅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意志是何其薄弱,薄弱到连尝试改变的勇气都没有。当然我有时候也觉得,那并不是一种害怕 改变的勇气,而是害怕改变带来失败的懦弱,毕竟你怀揣的这些问题,历史上没有什么人探寻成功,而你,一个没有什么惊世才华的人,凭什么无畏呢?

  “当你决定离开常轨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许多人被点了名,但是,当选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都不能,即使那些欣赏原作的翻译大家(姑且这样假设)也远远不能,我很喜欢《月亮和六便士》的翻译,外文作品里难得流畅的文笔,感觉 得到译者的功底不俗,《刀锋》的层次就差了一些,这从译者序里不难看出,中国的文学评论者有一个让我头疼的毛病,喜欢把故事的意义简单归结为表现某个时代 的风貌,所有人物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我很遗憾他们看不到毛姆在书中作的自我探寻式的追问,他通过自己视角的“俗”和主人公视角的“怪”的对比,其实是在 讲他只是在思考某些问题的阶段,而他的主人公们却已经到了放开思考,亲身实践追求的那一步,这对任何一个通点艺术天性的人来说,都是甚为羡慕的状态:“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我有一点不想为月亮和六便士赋予语义解释,因为我觉得无论怎样的词都表达不了那种对比,它不仅仅是现实和理想,亦或物质与精神,或是我自己归 结的自由与爱,每次看到那样的评论我就开始皱眉头,为了表达的方便,我决定还是继续用月亮和六便士好了。画家的月亮是什么,到最后都没有说出来,毛姆还是 给结局作了一定的美化,当然这种美化是带有自我批判意义的,画家将他的惊世壁画完成后,知道死亡临近,用一双已瞎的眼睛冥视良久,深感满足,要求自己的女 人在他死后一把火烧光。烧光自己的绝作啊,他明明知道这会是流芳后世的经典,但对他来说,表达完了就已经足够,他是没有带一点一滴的功利心在创作的,毛姆 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大概被自己塑造的浪漫主义情景给深深感动了吧,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在作自我批判,他自己的写作的目的是:“每个人都喜爱权力。如果你能 打动人们的灵魂,或者叫他们凄怆哀悯,或者叫他们惊惧恐慌,这不也是一种奇妙的行使权力的方法吗?”如果说他知道自己写的东西不会被人看到,那还有任何写 作的动力吗?这或许已经不算是很功利的想法,但毛姆还是深深感到自己不如画家那般,可以做到纯粹地表达。

  毛姆写作的方式是很特别的,他喜欢把自己放在故事中,以现实里自己的身份———作家,合理化故事的进程,一边作为一个旁述者客观地描述,他 不只一次在向读者解释这个情节的客观来源,说明自己在哪里加了想象,让你觉得小说像真的一样;另一边他又作为现实价值观的代言人,不断向主人公的价值观提 出质问,似乎是代读者发问一样。但最终你可以看到,他只是借着故事的壳,说自己心里的两种声音。无论是画家还是拉里,他都未必认同他们对世俗人情的冷漠, 但一边他也为他们辩护,道破那些感情的虚假之处。我们都一样不曾超脱,而正是这种留守,给了我们对比思考的空间,就像那些画家的天才画作或许我们不懂得欣 赏,但是他们的人生哲学却给我们更多启示。还有一点便是,这些故事诞生的前提,无一不是在历经了生活的种种滋味后,你要经过了在乎六便士的阶段,才能体会 到月亮的好。

  我一直都不想放弃月亮,而这必须要有六便士的对比才有可能,所以我也并不拒绝承担人生的责任,我会觉得必须要经过那些故事,经过对人世的观察,才有可能让自己更明白生命的真义。

  以前我以为远离家乡历尽世情可以,这段历程的确是帮我认清许多现实的东西,但却也更坚定了我内心的'别扭。我知道我一直会这样下去,我始终无法 和那些俗不可耐的嘴脸和睦而处,我还是打心底里瞧不起他们。即使一样样打击接踵而来,逼迫我承认某些处事哲学的必要性,我还是无法和他们一样娴熟地表演。 我无法不承认,那些以虚荣为目的的生活方式曾经抓住过我,我曾经放任自己被奴役过,但是我因此而表现出来的俗气却着实是让我难堪的。有些人或许会觉得我 假,当然了,我从来不知道如何在那种情境里表现得真,我本来就不是那样的人,连假装都力不从心。

  有些朋友一直追问我为什么喜欢北京,叫嚷要去北京,最终又无法做到。其实很简单,我喜欢北京那拨搞话剧的,那拨搞音乐的,那拨搞媒体的,总之 就是那帮文艺人的圈子,在我还不太懂事的时候,从那些人的作品里多少看出一点不同来。某些长辈劝诫我,那些人是很脏的,无非是在说他们在道德上把持不住自 己,但是在这一点上我又和毛姆一样了,天才就是天才,和道德无关,而我,我喜欢天才。只是可惜的是,慢慢的我又在那些人身上看出许多做作的成分来,我发现 他们很多时候一样不得不为生活所迫,我就会胆怯了。我不太相信自己能够超脱其外,反而害怕自己最终也会和他们一样,不得不端着。而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它 成为我不断鞭策自己的一个借口,一种因为得不到而形成的巨大精神支撑,让我至少还保有做梦的权利,一旦连这个借口都变成六便士,我就彻底连望月的可能都没有了。

  当然,真正的艺术家并不是现实里的失败者,他们是主动放弃作为一个现实成功人士的可能,去寻找另外一种人生意义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 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 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我相当欣赏这种态度,很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淡泊名利,淡泊 世人的评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存。有的时候我会赌气,会想证明给某些人看,但是最终我会发现,那些人的偏见并不是因为你的缘故,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那样 庸碌的人,他们假装看不到你的特别之处,假装否定你的人生哲学,无非也有一种隐隐的疼痛在里面,慢慢理解了这些以后,我会经常规劝对我怀抱期待的人,不用 为那些人而烦恼,他们根本不参与你的真实生活啊。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2

  梦想从来就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同样好书也不是。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书中获取积极的力量,那这又何尝不为一本好书呢?

  正是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才真正意识到了“正值年少轻狂,何必辜负时光”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查尔斯是一个经纪人,可他却义无反顾地在这那个本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时候选择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读到此处,在我心中似乎有什么埋藏已久的东西鲜活了起来。我知道,那是我的梦想。对,我想成为一个作家。追梦从不是一个固定的名词,而是个鲜活的动词。无拘无束,像极了夏天的风。可是没有多少人在自己的青春有哪怕那么一点可以被称作热血的东西,没有哪怕那么一点追梦的勇气。我之前也是如此,一直渴望当个作家:不需要太多华丽累赘的东西,只想安静地在每一个日子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与他人分享。可能生性胆小吧,一直不敢去追这个梦,便只能让它成为那一股不朽的风在我心中飘荡。现在,也许没有人能够理解我合上书那一刻对追求梦想的热烈,但就是如此。我被书中感动,甚至震撼了。查尔斯在40多岁的时候可以选择重生,那追梦对我来说又有何不可?如果你想重新开始,其实每一个微光乍起的早晨,都可以继续选择。即使在黑暗中行走,也应该心中有光才对。开始尝试在课余的时间练笔尝试写些属于自己的小说,改写一点自己喜欢的书。写过一篇小说,历时长达一年。虽仍未完结,但至少证明了自己做一件事坚持不会放弃。追着梦的人总是快乐的,每一步都行走在热爱中。

  写作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性格吧,曾经特别安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也从不主动开口,只喜欢自顾自地低着头,还时不时喃喃自语。直到开始写作,将情感注入笔尖后,似乎发现将情感大方的表达出来也并不是一件难事。于是便学会了演讲,表演,学会了在大家面前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过去的作文一塌糊涂,空白得只能用无数空虚的成语来填补。但是如今我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达我的情感与感受,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作文也变得越来越来好。所以啊,你看,一本书,一个梦想的`力量有多强大。

  也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梦想的定义从不是狭隘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梦想,如星辰歌唱。一本真正好书更应该用自己包容万物的丰富去点亮每个人的那片星空,让追梦的人拥有自己的力量。

  梦想这个词太纯洁无暇了,像我们的前途。有时候晚上写题写累,看见窗外的星星,它便让我感觉到万事皆有可能。梦可以是妄想,想可以是空想,但梦想却是希望。

  喜欢书中的查尔斯,因为他活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样子。有多少人,把梦想卖了,换成了柴米油盐。追梦的人总是闪着光的,不是吗?而如此,《月亮与六便士》太美了,同时也美得有内涵。六便士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个为了维持生计必须追逐的名利;而月亮则是我们心中的梦想,那么闪耀,却又触不可及。但是我们需要抬头,努力去追寻月亮,因为即便掉落,也是掉进浩瀚星河。你我皆平凡,却因勇敢追梦而伟大。

  顿悟了。开始追梦了。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那一次投稿。那是开始写小说不久的某一个午后,朋友忽然将某杂志的通知放在我桌上,笑着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呀?”就是这张通知,让我寝食难安了很久。我知道,自己还差得远,可内心深处又渴望着一个机会去尝试。最后骚断青丝还是做了一个让我自己都惊讶的决定:我决定去尝试,无论结果如何,我想要一个锻炼的机会。这段时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了吧,看着题目逐字推敲,慢慢地想慢慢地写,修改一遍又一遍,不断征求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意见。也有过黑暗的时间,担心憋得满满的,想起可能得不到机会就会掉眼泪。但是最后想想,每一个梦想都是不断超越和挑战的过程,只要付出过,我便无悔自己。最后怀着释然的心情在文章发给了那家杂志。意料之中的,稿子没有被录用。那家报刊的名字是什么,写的是什么文章,这些早已淡忘了。但追逐梦想,锻炼自己的这个过程却刻骨铭心。心情并没有多大的起伏,尝试过了,无悔就好。

  有了好书才会让人有梦想,书的意义也许早已不再是那个简单的“认识世界”了,它是来照亮世界的。不止《月亮与六便士》,所有的好书都能让人获取积极的情感。像《哈利波特》中的韦斯莱兄弟愿意抛弃魔法部的高薪工作去开笑话商店;《光与辰星一意孤行》中的陈星星慢慢写属于自己的小说,不顾他人的排挤嘲笑:《如果你也期待那烟火》中棠琳淼抛弃去天空之城宁静生活的机会也要在小村子里救死扶伤。希望自己在某种意义上也像陈星星。大胆地追梦,真的很快乐。很多时候其实不需要太伟大的事情去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也许就足够了吧。一定要为自己憧憬的那些事物努力一下,哪怕这力量微不足道,哪怕岁月迢迢。可能只是一行文字,甚至可能只是一句诗。但是那可以让每一个人想起自己的归途,找到笃定于世的力量。只需要一本好书,一个梦想就会被悄悄埋入柔软的心脏,然后生根发芽,形成那个坚不可摧,一直为其努力奋斗拼搏的梦想。书可以帮人获取知识,也同样也可以帮我们追梦。为什么有时看完书之后会荡气回肠,也许就是找到了那份共鸣吧。好书也正是带来了这样一份共鸣,我们需要一个开始,我们需要火光去点亮我们心中那个最初的起点。而且啊,就算星星碎掉了,溢出来的光也很好看。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门票,诗和远方的路费都很贵。好书会告诉我们,来人间一次,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一本真正好书的力量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塑造一个人,可以让人去追寻那个最初的美好。当风景略过脸庞,当时间走过情长,每个人心中剩下的永远只有好书带来的那一份感动。

  小的时候只看到有趣的故事情节,长大后却发现我们慢慢弄明白的道理其实早早就被作者嵌入在故事里面,不仅感叹“大道至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光亮中可以看见这些经典的书,夜晩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会想起和流连。

  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书吧。

  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取积极的力量来按时长大,然后头也不回的向着光亮走下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3

  这本书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的一个故事,以毛姆本人的话说便是:“用一根恐龙的胫骨还原出一个恐龙。”为什么我推崇这本书,不是因为故事情节多么迷人,主人公多么伟大,爱情故事多么荡气回肠,而是因为作家本人实在犀利。他以为他躲在故事的背后创造出一个故事来,但你却能看到作家的思想和骨骼,如同梦娜丽莎想要藏匿在颜色暗淡的古画中,而她的似笑非笑让你的眼神无法挪开。

  01—想象力丰富的修辞

  首先你会被他想象力丰富的修辞笔墨给吸引住。他会用一些形象且富有创造力的比喻,让你理解一些难以一言概之的东西。看看他是怎么描写平淡无奇的家庭生活,珍贵而不为人知的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些语言读完,感觉唇齿留香,可反复琢磨,细细切磋。

  这无疑是无数夫妻的平安一生的故事,是人世间生活的样本,具有一种家庭的温馨,它让你想到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穿过绿色的草原迂回前行,最后流进了浩瀚的大海,但是,大海是那么的平静,那么寡语,那么超然,你倒会被莫名的不安扰乱。

  为什么你会认为美,这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能像石头一样被扔在沙滩上,让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便捡起来。那是奇妙的东西,奇怪的东西,画家经过折磨灵魂,才能从这混沌的乱世中将他找出来,画家把美创造出来,美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辨认出来的,你要想认出美来,就必须重复画家的那种冒险,他唱给你听的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你自己内心要再次聆听他,你就需要知识,敏感性和想象力。

  我们每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铜塔里,只能通过符号与我们的同胞交流,可这些符号是没有共同价值的,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设法把我们心里的珍宝转送给别人,求他们慈悲为怀,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接受他们,于是我们只好孤独的前行,肩并肩走,而不能一起走,无法了解我们的同胞,同胞也无法了解我们。

  02—观察人性之深刻

  你会钦佩他那深刻的洞察力,观察人性之微,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他就像一个冷眼旁边世事的侦探,凭借着他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官,外加毫不动心的冷峻,总能把看似不合理的场景用逻辑线搭起来,一五一十地说给你听,将之描述地合情合理,令你心服口服。不信你看,他是如何看待爱情和虚伪的。

  我感觉,面子这东西,一旦掺和然而,我知道,他答应帮助斯特里克兰德,不是出于菩萨心肠,苦难能让性格高贵,这话不准确,幸福有时候到有这种作用,但是苦难,多数情况下,只能让人变成宵小,心生报复。

  然而,我知道,他答应帮助斯特里克兰德,不是出于菩萨心肠,苦难能让性格高贵,这话不准确,幸福有时候到有这种作用,但是苦难,多数情况下,只能让人变成宵小,心生报复。

  我不认为他过去心里真正有过自己的丈夫,我过去认为他爱她丈夫,这只不过是女人对关爱和舒适作出的反应,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作爱情了,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对任何对象都能产生的,好比藤蔓能顺着树木攀爬一样。

  男人的灵魂遨游于宇宙最遥远的.地域,他却热衷于把男人的灵魂囚禁在家庭收支账簿的小圈子里。

  有时候,人们把面具佩戴的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在佩戴面具的过程中,自己实际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但是在他的书里或者画里那个真实的人把自己毫无防范的交了出来,他虚张声势只能暴露他的空虚。

  03—偶尔为之的幽默

  毛姆是个英国作家,字里行间带着一点英式冷幽默。有的时候看到这些语言不禁哈哈大笑。这本略为压抑的书里面看到偶尔插播的一点冷幽默,就像英国一筹莫展的阴天中偶尔能够看到半个晴天。

  “你要是想让自己坐得舒服一些,为什么不坐在一把安乐椅上呢?”我没好气的说。(斯特里克兰德)“你为什么关心起我的舒适来了?”“我没有”,我回击道,“我只是关心我自己,看见一个人坐在一把不舒服的椅子上,我自己感到很不舒服。”

  04—如何创作之精髓

  这个故事非常考验作家的能力。因为主人公按照世俗眼光来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30多岁以前,过着和常人无人的生活,当一名证券经纪家,娶了一位妻子,生了一双儿女,过着小康生活。忽然有一天,他灵魂中某些东西唤醒了他,他抛弃妻儿孤身一人到了巴黎从零开始学绘画。一开始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常靠他朋友接济。有一次发烧,他的朋友把他接到家里治疗,让妻子照顾他,还让出画室供他创作。结果他睡了朋友老婆,拐带了他妻子。更可恶的是他又抛弃了朋友之妻。然后随着轮船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在小岛上又娶了一名妻子,生了几个孩子,继续进行创作,直到身染重疾过世。

  这个故事如果让我来写,我首先无法理解他的生活轨迹,更没办法把这些离奇的事情全部安排到一个人身上,并且随着情节的推荐要能让读者觉得完全合情合理。他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并非简单地从世俗意义去写作这个故事。看到最后你会发现,你能够理解主人公的所有离奇的行为。所以能够写出这个故事的人,不愧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在文章中提到的两点方法也适用于我们现在想要研习写作的人。

  我觉得,用功夫写出一些说话的窍门,或者一些奇怪的习惯,我应该能让他们不同凡响,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站在那里,却像就挂他的人物造型,他们没有从他们的背景里分离出来,从远处看,他们似乎失去了他们自身应有的图案,因此,你只是表现了一点斑驳的色彩。

  老天知道书的作者会有怎样的疼痛,她忍受了怎样的苦涩经历?遭受了怎样的折磨,只是为了让某个碰巧的读者得到几小时的放松,或者驱除它路途的劳顿,如果可以根据书评作出判断,那么很多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写出来的,甚至曾经为他们绞尽脑汁,对有些作者来说,甚至是付出了一辈子艰苦的劳作,我从写作中汲取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创作的乐趣中得到酬报,从思想负担的释放中得到回报,对其他东西都不必介意,表扬还是苛评,失败还是成功,都应该坦然面对。

  这本书的书名也证明了毛姆是个心机Boy。整本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过本个跟月亮和六便士相关的字眼,以至于后人众说纷纭,猜测到底书名是什么意思。我更喜欢的一种就解释是月亮是书中主人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六便士指代世俗生活意义的成功。人间之月常有,心中之月不常有,

  "要记住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明月,它不要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4

  在初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经意给他一个标签。比如他看起来很幽默,或他很善良这种类似的评价。

  但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当你认为你了解他,他又会做出在你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曾经的他是一个老实的经纪人,你看到他就会觉得无趣,仿佛无趣这个词就足以贯穿他的一生。

  可他偏偏不是这样。在四十七岁的年龄,他选择放弃所有去追求他的梦想。

  你会觉得他很过分,他的人性中有太多丑陋:他抛妻弃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责任,有的是自私;他从不会感激帮助过自己的朋友,甚至还抢了人家的心爱的女人;他出口成脏;他的`生活一团糟;他粗鄙不堪。

  但同时,他对艺术的追求到了极致。在他看来,什么都是不重要的,他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他有画笔和颜料。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想法,他可以自由做自己。

  我发现你很难对他有一个定性。他多变,又同时拥有最丑陋的性格和充满神性光辉的理想与追求。

  他的后半生用潦倒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饥饿病痛都伴随着他。但是直到死,他都在寻找自己一生中的伊甸园。

  最后,他是找到了吧。所以,他满意的死了,而后又轻蔑的摧毁了它。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首次拜读毛姆先生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篇幅不算短,故事不算新颖,但是就是能牢牢抓住我的视线,一页页往下翻。

  我是第一次读这样组织叙事的小说。斯特里克兰无疑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但是全书以第一人称“我”的所见所闻侧面刻画主人公,有种似真似幻的感觉。在人物传记历史著作中常见,但是小说里确是为数不多的体验。

  能吸引人不断深入探索故事的原因在于斯特里克兰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追求的结局。他的选择是多数人内心向往却又迫于现实而埋藏于心直至消散的举动。他是勇敢的,超脱的天才,也是无礼的,可耻的混蛋。他的追求是伟大的,灵魂是炽热的,可是他的心又是冷漠的无情的。围绕这么一个充满激情与矛盾的人物发展的'故事,自然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小说中篇斯特罗夫的出场必定是一个高潮。斯特罗夫是除斯特里克兰外,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多人数赞扬斯特罗夫的乐观憨厚和善良,但是也看得出他的懦弱和盲目顺从,缺乏自尊自爱。他的悲剧值得同情,不过他性格的缺陷不值得提倡。

  “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比较清晰的了解了所有人物的性格和结局,是拍摄故事的导演,引领读者的视线,给出故事镜头。在剖析斯特里克兰的性格过程中,“我”的理想和认知也得到进化升级。

  希望你我能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旅途中,结实好友,拥抱好运!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6

  【摘记】他的一些同行毫不掩饰他们对他作品的鄙视,但是施特略夫却很能赚钱,而这些人把他的钱包就看作是自己的一样,动用时是从来没有什么顾虑的。他很大方,那些手头拮据的人一方面嘲笑他那么天真地轻信他们编造的不幸故事,一方面厚颜无耻地伸手向他借钱。他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动的感情里面却含有某种愚蠢的东西,让你接受了他好心肠的帮助却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向他借钱就好像从小孩儿手里抢东西一样;因为他太好欺侮,你反而有点儿看不起他。我猜想,一个以手快自豪的扒手对一个把装满贵重首饰的皮包丢在车上的粗心大意的女人一定会感到有些恼火的。

  【感悟】善良是多么美好的东西,但是也恰恰成为人们利用的对象。当下,多少人把别人的善意视为理所应当而不加珍惜,甚至一边嘲笑着他们的愚蠢,一边利用着这份善意满足私利,所以那些尊老爱幼、帮助弱者的'美好品德变成了“凤毛麟角”,因为人们会渐渐接受这样一个道理:这不再是一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社会,你所施出的善意很可能会变成毒刺刺向自己,所以人本能地开启了自我保护模式,在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的时候,哪怕插在裤兜的双手早已沁透汗水,也不愿伸出援手。本来,善这种东西就是不求回报的,唯一需要等价交换的不过是一句“谢谢”,但现在,人们唯一的希望大约会是不纠缠,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希望每一份善良都能被真诚以待,每一份给予都能收获一份感谢。愿者善意能够一呼百应,心口相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7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8

  我从小就想当画家,但我父亲逼我学做生意,因为他说搞艺术赚不到钱。

  任何人在想要实现梦想的时候,首先希望的是获得家人的极力支持,并不需要家人喋喋不休的建议和阻挠。然而在父亲的打压和批判,他只能乖乖听话。

  但是,听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很多父母如同他的父亲一样,对即将敢于的领域丝毫不懂却偏偏要插一手。所以,这种听话,根本是对人生极大的不负责。

  因为,任由父母操控的人生,最大的BUG就是他替你选了,但是却不能替你承担后果。他的父亲为他安排了工作,但是每天面对工作暗自神伤的'不是父亲,而是他自己。

  所以,在很多无伤大雅的事情上,可以顺从父母的意思,但是,对于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关系到人生幸福的工作事业,必须问问自己的心是否真的足够热爱?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9

  等顺风车的间隙,这本书也翻到了末尾,苏州的夜有点凉,站台空旷,车灯闪烁。

  28岁之前我长久的待在一个城市,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28岁以后,去了云南、上海、苏州。工作、生活、拍照。算不得颠沛流离,也称得上朝云暮雨。闲的时候也反思这样的.生活模式正确与否?无解。

  《月亮与六便士》第五十章开篇这样写道:“我总觉得有些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偶然的命运将他们丢到特定的环境里,但他们总是对某个不知在何处的家乡念念不忘。

  他们是生身之地的过客,从孩提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径,或者曾在其中玩耍过的热闹街道,都无非是人生路上的驿站。”

  整本书下来,这句话是真正感同身受的。终于不必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因为心里那些荒诞不经的想法,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追逐向往并付诸行动了。

  书是藩篱,让你与世界融为一起,却保持相互独立。因为这份独立,你可以允许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哪怕看起来,你们都一样。

  书不很长,故事本身的矛盾性是最大看点。像嘴里含了一口酒,舌尖抵颚就够了。不需要掰开了,嚼碎了看。

  读过金庸和红楼就觉得有些书不禁读了,无论是篇幅还是内容,它们太厚重了,承载了丰盛饱满的中国文化。一个是园子里写尽天下事,一个是江湖中写尽天下事。

  后期会申请公众号,主题就叫:

  快剑江湖酒

  旅行摄影诗

  因为,每次写完都要屏蔽领导和同事,太麻烦了。

  愿你们在俯身拾便士的时候,也能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哪怕,只有一眼。

  感谢一路关怀与鼓励的朋友们!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0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见的月亮”,偶然看见这句话,仍是满心欢喜,便再次回看了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有着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人到中年却突然舍弃一切,离开家乡,义无反顾的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理想。这看似荒诞无奇的事情,却如实发生。不得不说,惊叹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羡慕那份勇气。

  反观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了更加富裕充分的条件,但理想似乎还是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词,或许说出来大家都一笑了之。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我们始终有逐梦的权力。或许如书中所言,在逐梦路上我们都像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旅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或许有人说这像是永远追不到自己尾巴的猫,但子非余焉知余之乐呢!

  翻开导读,第一句话便是“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梦可是梦境,亦可是梦想,这本书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梦想如月亮般皎洁而遥不可及,却又令人向往无穷,所以他才在事业美满家庭幸福的稳定生活中毅然放弃一切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寻找真正的自己。梦想还没照进现实,便要面临穷困潦倒的世俗生活,恰恰六便士象征的这一现实生活。书中以第一人称“我”叙写,一个个故事在“我”的眼中接连发生,“我”可以是世上的每一个人,代入书中随着剧情起伏体会人生百态,收获感悟,也能自我反省。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过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谋生只是单纯的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而生活是仪式感,做你热爱的事情,过你舒适的世界,跟随自己的内心深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思考并选择其一,但往往是难以两全其美的。

  “只有诗人和圣人才会在柏油路上浇水,满怀信心地期望能长出百合花来回报他们的辛劳。”这是书中的一句话,看似荒唐,竟然有人妄想让柏油路生出生命,拥有色彩。但当我们细细品读,只有诗人和圣人才可以,他们有什么品质?为了理想而奋斗,追逐生命中唯一的光,不管周围侵袭的黑暗,只看着那烤人灵魂的热,奋不顾身扑上去,像飞蛾一般。那是对月亮的敬重啊。我们的一生该如何去追求,是得过且过还是砥砺前行,这值得我们去思考。世上有很多的不可能,但大多数不可能也许有可能存在,正如被判了“死刑”的癌症晚期患者从死神手里逃脱一样,我们要敢于去追逐理想,哪怕那理想在别人眼中就是个笑话。

  “只要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毛姆在书中写的这句话更加印证了他不畏万难的品质,诗人是浪漫的,某些时刻,他的`浪漫让你以为这是一种温柔的情怀,然而,实则不同,诗人的浪漫是执着的表现形式,一种带着诗人特有的美感的表现形式,不可忽略的是其中的执着,为了那个理想,那个也许不被世俗认可的理想。世人笑他疯狂的执拗,他内心却无比的欢喜,只因为追梦在路上,渴望刻骨铭心,即使这一路痛彻心扉,一路坎坷,一路变数,一路刺激,追逐着,向往着,不论结果如何,不求世人的理解,他就是他,心有所向,处处天堂。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坚持不懈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他必定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挫折与磨难,但是一切都走过来了,阳光也好,风雨也罢,经历过不可能的极点,才能有不惧怕一切的可能,柏油路上也可以用血汗和泪水哺育出鲜花,圣人的坚信让保罗·高更也坚信理想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是梦想,六便士是现实,毛姆笔下的斯特罗夫选择了拥抱月亮,放弃手中的六便士,这无论在任何时期的人们看来都是一种莫大的勇气。而现实中的人总是喜欢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就像人们会因为贫穷失败而放弃理想随便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女人会因为无法遇到真爱而放弃追寻随便找以为体面的丈夫过一段看似美满的婚姻。生活中有太多事阻碍着我们对梦想的追寻,而在这一个个岔路口之中,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心,看不到月亮,便只低头于地上可怜又可悲的六便士,望不见星空,便以为自己卷入一片无尽黑暗。斯特罗夫看似荒诞无稽,莽撞无畏的举动,又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奢望,他的贫困潦倒的生活不会令任何一个人称赞与羡慕,但他饱满激昂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敬佩的!

  书中写到“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何尝不是呢?我们活在当下,不得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顾及他人的感受。就如同考上大学当我们选择专业、选择就业时,我们当中许许多多的人要听从父母师长的安排,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又有哪些人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活的呢?我们察言观色,成为了不想成为的人,成为了不得不成为的人。书中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主人公选择的教材,还探讨了我们在未来路上可能要遇到的事情,更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迷失了本心,我们可以察言观色,但不要忘了原本的我们,在克服困难时,在追逐梦想时,在做真正坦荡的自己时,要保持那份独特性,要勇敢追求幸福。

  月亮与六便士,代表的不仅仅是理想与金钱之间的抉择,更是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与世俗为我们做出的选择,我们可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活着,匆匆忙忙劳劳碌碌一辈子;但是我们更可以为自己而活,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太多是与非,无愧于心就好。有人说,月亮遥远,追求一生,不过是水中捞月,镜花水月一场空而已。比起我们追逐到手的月亮,追逐的过程才是更加美好有趣的不是吗?也有人说,面对月亮那么遥远的事,立足当下,专心于六便士的便利,难道不好吗?如果这样想,岂不是更像井底之蛙,满足于枯井上的蓝天,却不知枯井外的天空,多么广阔无垠。享受追逐月亮的过程,在追逐中找寻人生的价值,才不负此生。

  人生正如一场美梦,枕着月亮,踏风远行。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1

  为什么有智慧的男人是选择面对女人的控制欲而不是逃避?——面对那些试图控制自由的思想

  其实,有时候持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主观意识形态去处理对方的控制欲,势必会减少很多烦恼: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梦想与追求的烦恼——关于人类本质的思考。

  这种主观意识可能也是情感方面极端的“自利主义”吧?一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冷战、分道扬镳——我看透你了。

  可是假设若把“我”放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时代,“我”不也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吗?——厌恶、唾弃、嫉妒他为什么活的潇洒?什么都不在乎,抛弃家庭,抛弃爱他的人,都是因为那似是而非?的看透人性?然后发出疑问:你真看透了吗?你真了解我吗?为什么你这么自私?为什么你这么自以为是?为什么我用真心却换来你的不在乎?为什么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为什么你只是坚守你认为对的事情,可是你认为的一定是对的吗?——这些,“无关紧要”的烦恼。

  (当然,这些疑问都必须要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为如果向人性最本质的丑陋层面去发出疑问,都很可能遭受可怕的后果(最简单的例子:我选择你,是因为我看得起你,凭什么你可以这样冷漠我/离开我?),而且如果对自己的思考不足,可能就会落入漩涡,继而由爱生恨,听者可能会引发类比毛姆的慨叹:当时我还和今天有很大的区别,总觉得人的品性是单一的.,当我发现一个这么善良美丽的女性有如此强的报复心时,我觉得很灰心。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人性是复杂的。当然今天我已经知道了,伟大和龌龊、善良和恶毒、热爱和仇视都是可以互相包容在一颗心里的。 )

  灵魂会被相比之下更纯粹的灵魂所吸引,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可怕的嫉妒与恨。

  回到当下,若把自身与思特里克兰德的行为类比——看透而选择逃避,作为一个假设思考,那她不也是会变成兰德夫人?——这时,所产生的嫉妒与恨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这压力不光是来自她一个人),至少对于一个20岁的男人来说,是这样的。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自利主义”自然和自身的价值观相背,所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看透却仍要选择面对、接受、处理与放下,这个过程当然会增添很多“无关紧要”的烦恼。(题外话:思特里克兰德也肯定看到了“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但为什么仍然这样选择呢?可能男人20岁和40岁的区别,是在于决心与自我存在的责任担当程度)“看透而选择逃避”还是“看透却选择面对”这两者重点在于看透,是怎样的“看透”?是看透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性格、之类。还是,看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你本来不属于我,我本来不属于你,也不用谁对谁负责任,而我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对我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诚然,做选择的那方思想建立在后者基础上。最后,为了避免思维的窠臼:应该采取像思特里克兰德的方式——看透而选择逃避,因为这样就能成为像思特里克兰德(高更)一样伟大的人物。 应向自己提问: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是否存在提高自我思想定位高度的嫌疑?是否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独到之处?是否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和你们不一样”的宣言?思特里克兰德(高更)的高度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吗?这些问题,都不好从别人口中或自己身上得到最好的答案,但好像可以确定的是,可以从时间轴的两个方面去考究:1、假设提出在思特里克兰德成名前,即落魄的时候。2、假设提出在成名后。显然第二种更显示出为了贴合浪漫主义而贴合,就像给自己一个暗示:没错,拥有像他这样的思想,我就能和他一样伟大——即看透而选择逃避为优选。为什么要这样提出两个方式去判断?因为,很明显,根据第二条时间轴去推论违背了事物演变规律:由已然存在的事物,推算演绎出规律,再通过规律来洞察未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在艺术方面的伟大建立在思想的伟大之处——看透人性的本质,在情感方面的悲哀也正是看透之后的逃避,这当然和我们的追求有所不同。

  综上,于是说,看透而选择面对更优于生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2

  每个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不同,所以才有了五彩缤纷的美景和故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都被现实的欲望绑架,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会让自己驻足反思,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性的弱点是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代表了两个不同世界,梦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六便士,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无论为了生活而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生活,人生百态,都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每一种生命体验都需要被尊重,你不懂别人的灵魂,就不要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通过对比,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纯真与伪善,真挚与虚荣,用最原始的方式把人性的'弱点:虚伪、贪婪和懦弱赤祼祼地展现,用无情冷酷的纯真撕掉热情似火的伪善面具,让真善灵魂回归原始,回归自然!

  生命是一场旅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被纸醉金迷的现实所打败,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初心,不被人性的软弱金钱的利剑所拖累!

  但愿活出真善美不是一种错[太阳][太阳][太阳]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3

  斯特里克兰完全不为所动。如今回想起来,我认为斯特里克兰当年对一切都是视若无睹的,只看得见他灵魂里某种躁动的景象。

  当一个人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正如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一样,他把梦想当作安全感,把希望当做灵魂的'寄宿。自己只身去往巴黎,在窘困度日中,依然坚守梦想,只为了证明自己曾经骄傲的盛开过。

  或许他的坚持毫无意义,或许他的努力最终付之东流,但他依然在路上,不惧风雨。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4

  听着巴赫,写着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看着这本毛姆自我和解的文字,他是走了出来,从自我的枷锁中走了出来,我该怎么走出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确信,这是一本如同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字。写这书不是为了成就什么经典,只是他要通过这个故事与自我和解。到底什么是意义,欲望是枷锁,那么无论是自由意志还是生命意志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枷锁,月亮到底是六便士还是六便士本身就是月亮,总之我很混乱。

  这本书大概用了四个小时读完,看到47页老思所谓的抛妻弃子去巴黎画画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明白毛姆要说什么,之后行云流水的读完,如同在和毛姆谈话,探讨我们自己。小说无非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有要表达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想是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对自我冲突的总结。

  我向高老板推荐此书,并告知老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果不其然的一通大骂,她是如此的鄙视书中的人物。我在想如果毛姆不是将高更作为老思的原型,这本书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经典小说。我想是会的,如同加缪的局外人,这些经典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种普通人难以达到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持久与强烈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必定是离经叛道不被世界的普遍道德所容纳与认可的,除非这种背叛的人最终成为英雄。这也是为什么如同乌合之众的普通人为什么崇拜英雄,只有从英雄身上他们才能看到自己一直有却一直没有出现的意志。

  老思之所以是英雄,与他人无关,他是自己生命的英雄。他的自由意志与生命意志凸现出来的时候,如同毛姆所说,如同着了魔,身体里似乎隐藏着某种力量要喷薄而出。也许这种力量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是在开始不被理解的,因为很多人根本就看不到这种力量是什么,如何谈理解。

  人会觉醒,觉醒之后首先面对的是否定,质疑。这也是叔本华讲的生命意志的否定,如同否定当下的一切理所当然。要把自己想看到想做到的事情去做一做。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清醒的,是孤独的,是远离庸俗的。最后这个成长是属于自己生命的,与他人无关,与道德无关,与社会关系也无关。

  老思为什么理所应当的告诉别人,他抛妻弃子,放弃优渥的生活去画画。只不过他想做自己,想做一个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你先是一个人,才能是父亲、丈夫、儿子、朋友等等。这些外在的身份都与人本身是无关的,对于老思这类人来说,所有的这些不是羁绊,只会是累赘。累的是他自己向上的生命意志与自由意志。很明显的,这其中的冲突会是很大很激烈,甚至是悲剧的。也正因为人所固有的`向上的意志与当下的冲突是如此之大,所以才会成就经典。如同这意志是月亮,当下是六便士。没有月亮人总想抬头看看,也许直到死去也都在遗憾,为什么当初不能去追一下月亮。只不过很多人是害怕追月亮的时候自己会被饿死。

  老思就是如此,差不多快饿死了,找人借钱,别人不借给他。并且被人告知,你对别人没有义务,别人对你也没有义务。是啊,确实是如此。人不仅仅有个体属性,同样也有社会属性。如果不是高更是原型,老思在人看来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傻子。固然做的事情令人感慨,只不过他在外界看来就是一个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个体的价值一定要在他体身上体现出来,也许老思不固执的把自己的画留给自己去欣赏,他就不会那么悲惨。反过来讲,他不那么悲惨,他就不会成为经典,他所谓的真正的追寻自己的生命意志,也就成了一场表演。一场看似追寻的哗众取宠。

  再说老思对带爱情的观点。爱情这个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幸福三要素,物质基础,情感依靠,精神支柱。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精神支柱,所以爱情就变成了支柱。他们轻信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其实是不能的。正如最近火的一踏糊涂的‘后来的我们’。其实哪有什么后来,只不过在那个时间段你们不在合适了。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自身与外在关系的变化,如果一味的抓住从前过去,那么这个人必然是会受伤的。别人变了,你还没有变,并且其外改变的人不去改变用过去的态度对待你,结局一目了然。

  老思在差点病死的时候是老勃救了他,老勃的太太开始反对老思住在自己家里。其实这个女人已经意识到了恐惧的事情会发生。这个恐惧的事情就是老思会点燃自己的自由与生命的意志。果不其然,老勃的太太爱上的老思,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老勃痛苦万分,也被感慨。女人这个物种,永远都会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却无法宽恕救赎自己的人。也许吧,这就是人性,至于是什么心理,我现在还没有深究。按照常理说,老思的太太容貌身家都十分优于老思,这个爱情关系里应该是幸福的。没看到结局我就知道,他俩注定是悲剧。当真如此,这个女人在和老思吵了一架之后自杀了。她固执的将自己信奉的爱情当成了一切,只不过是她自己认为的这是爱情,是一切,和老思是无关的。也正如老思所讲,每个人都该为自己负责,自己不对自己负责,还能指望谁对你负责? 这个女人有点像安娜 卡列尼娜,喝药自杀与卧轨自杀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基于轻信的不透彻。

  后来老思去了一个岛上,画出了自己灵魂想要的东西,那副超越了所有物质唯有纯粹灵魂的画作。所以他又开始被世界所尊崇,正如死后的高更,成了后印象派的巨匠。只不过这都和他无关,和他有关的时候你们又看不出来,你们看出来了又关他什么事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疯子吧。在一些时代,天才注定得是疯子,不成疯子就无法活着。在这个地方,人类学倒是真为人做了些好事,就是不停的将正常人的范畴扩大化。

  这部书的悲剧在于月亮与六便士无法兼得,为什么无法兼得?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又因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三观,不同的三观造就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话语会把另外角度的人逼疯。这也许真不是人的错。也许看到了这一点,如今的人本主义开始繁盛起来。

  这是一个缺乏理性的时代,先学会如何理性吧。少些道德审判,道德评价。

  如上字数半小时,想到哪写到哪,虽然还无法透彻,感受到身上的束缚,至少此时此刻也算是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

  是一本翻开后会推动着读者不停读下去的书。毛姆对人心理状态理解的深刻,以及对人性描写的准确,都让人忍不住对他的描述反复重读。

  以高更为原型,这样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变得更加真实。从旁观者的角度跟随画家的经历,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对他处境的同情、好奇,再到理解他的决定、被他的坚持打动,虽然他一生的经历都远离我的`生活,但折射出的影子却让人时常联想到身边时常发生的事情。

  在逐渐理解他后,画家对梦想的追逐和投入特别打动我。他仿佛是被梦想召唤,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对世俗的一点接触完全是为了达成精神的圆满。他忽略肉体享受,不顾任何人的眼光,只为追逐美而竭尽全力。

  自私与包容,热情与冷漠,相反的状态与性质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人真是复杂的矛盾体,做出的事在不同立场下也有了不同的意味。冷漠的背后有对其他事情的执着,热情的爱与付出或许只是为了不合适的占有,看似不幸的人生可能在他人眼里是巨大的幸福。读完忍不住想,事情的对与错本不是绝对的,每个人也都不必适应世俗标准的评判。一旦意识到人的多元性,抛开那些标准,每个人本都可以更包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