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便士 月亮 读后感

管理员

摘要: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抬头是月,低头是便士。月是那崇高的理想和精神……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抬头是月,低头是便士。月是那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便士则是稳定怡逸的世俗生活。你是选择天边那一弯挥洒清辉的皎洁明月,还是人间那令你物质舒适的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选择了前者。这部畅销百余年的文学经典描写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债券经纪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却在一夜之间抛弃妻儿和优渥的生活,只身一人奔赴巴黎追寻自己的艺术理想。小说优美的文字、精湛的叙事手法和撼人心魄的情节让我沉浸在行云流水般的阅读快感中,而其对理想与现实之抉择的深刻思辩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灵魂拷问更是带给我思想的触动和精神的激励。那个逐梦途中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孤独勇者,为了自己的理想,卑微地努力着、坚持着的形象令人动容,也激励着我们去思考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俯身皆是六便士之时,斯特里克兰却抬头迎向月光。无疑,这是一个世俗眼中离经叛道的愚蠢之人。仅源于对绘画的狂热,只为了遵从内心的召唤,他便不惜抛弃拥有的一切,像着魔般毅然奔赴一个前途未卜、举步维艰的人生旅程,开始他那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绘画生涯,即便病魔缠身、双目失明,也不辍画笔。诚然,若用世俗的人生标准和利益得失来衡量他的选择,他的确蠢。然而,不计得失、不论成败地投身自己热爱之事,这难道不是一种勇敢无畏吗?

  热爱是一股异常强大的精神力量,或许只有那些曾体会过热爱和激情给内心带来丰盈的人才可以真正理解主人公的选择。如书中所言:“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而斯特里克兰却能在生活和梦想不可兼得之际勇敢做自己,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当世人都在追逐名利,斯特里克兰却在追逐梦想。纵然不被全世界看好,纵然被他人说成痴人说梦、浪费生命,纵然梦想的周遭总是厄运弥布,他却始终心向明月、无怨无悔。他说:“我必须画画,我无法控制自己。”可见,心中的理想是他安放灵魂之所,是他获取极致快乐的源泉。而奔赴心中向往的“月亮”,往后余生只为理想而活,正是他毕生追寻的人生意义。

  我为斯特里克兰追逐梦想而无畏行动的勇气拍掌叫好,同样,我也真切地向叙述者“我”那般乐于在世俗中追寻和安享“六便士”的普罗大众致敬。毕竟,“六便士”也未尝不是另一种人生目标、另一种值得奔赴的人生价值。安逸地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我们有父母、亲人和朋友,这些牵挂着我们和我们牵挂着的人,就是我们好好生活的动力,需要我们呵护和关爱。生活总是与责任相伴,而“六便士”正是我们和他人彼此承担责任的必要物质保障。

  毕竟,像斯特里克兰那样抛弃一切勇于追梦的人为数不多。世间众多人均是需要奔波市井,为了一粥一饭,为了散落在地的“六便士”而劳碌。许多平凡的人,用平凡的举动,做着世间平凡的事,却也可以同样知足而快乐地品味着周遭这个平凡的世界。

  突然想起最近火爆网络的“二舅”。他自小因意外而残疾,却积极地生活,努力地赚取“六便士”,不仅过好了自己,还照顾母亲、领养孤女、帮扶邻里。他过着平凡的日子,没有可以舍弃一切的理想,却也拥有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试想:如若斯特里克兰非常满足于自己作为债券经纪人的工作,并享受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身份和责任,难道他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吗?当然不是!对于什么才是有价值的生活,书中已然给出洞见:“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遵从内心,跳脱别人的期待和评价框架,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为自己的那个意义而活。这,就是不枉一生。

  其实,重要的是,不论你选择如斯特里克兰般勇于追梦的人生,还是如大多数尘世间普通人那样乐在其中的世俗生活;不论你选择“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狂热,还是幸福的平凡;不论你选择高挂天边的“月亮”,还是那赖以温饱的“六便士”,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心向往之,就义无反顾;如乐在其中,就矢志不渝地去追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做出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并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正如电影《无问西东》里的那句台词所言: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究竟该如何取舍,其实并无定论,也不该有定论。世间并不只存在一种正确的生活,因而每一种选择都值得被理解与尊重。各有所需,各有所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趣。神驰月亮也好,向往便士也罢,只要勇于选择、敢于放弃、乐于坚持、足够努力,我们都将活出至真至乐的精彩人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故事依然深深刻在脑海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对于《月亮与六便士》中人生梦想的理解,没有一千种,也有上百种,这本书通过讲述著名画家的故事,阐释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当满地都是六便士,你是否还愿意抬头仰望月亮,月亮和六便士之间如何取舍?

  职员斯朱兰舍家弃业只身来到巴黎,住在破旧的旅馆,吃发霉的面包,抽别人剩下的烟蒂,那一年他40岁,他只想画画,摆脱束缚追求理想,画画是唯一支撑他的精神世界。

  贫穷、疾病、孤独、非议,所有的一切他都毫不在意,挣脱人性的.枷锁,让灵魂自由。

  他从巴黎离开去了马赛,而后又去了大溪地,一生流离失所最终死于疾病,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在失明的情况下,以墙为画布完成了一幅旷世杰作,随着遗言的一场大火,他同画葬在了一起,接近完美便是无。图片

  有人认为放弃安定生活去寻求漂泊,是个不理智的决定。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但他却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在最后一段这样告诉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自己喜欢的条件下生活,淡泊而宁静,难道这就是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吗?我想,成功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社会的要求,如何看待个人的要求。”当然价值的实现往往也不能只是自我价值,在六便士与月亮之间,在理想和物质之间,做好平衡更重要。无论我们如何理解,我想,斯朱兰说的那句话——“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始终没错。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这本书讲述了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理人查尔斯,突然间抛妻别子、离家出走、远赴巴黎,只为了追求自己心中隐藏许久绘画梦想的故事。主人公查尔斯的性格是怪异而且不擅于交际,在当时他的绘画作品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但是查尔斯坚持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不断的创作,不断的挑战自我,最终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笔灿烂的文化财富。

  我刚开始认为查尔斯是一个疯子,他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他抛家弃子,只为了自己而活。但是慢慢的我觉得,查尔斯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不在乎衣食住行、不在乎世人眼光,他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单纯的只想一心绘画。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取舍,学会坚持。坚持梦想是最简单也是最难以执行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于爱好的`追求,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所剩无几。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环境和外界事物所打断和干扰,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因此不断的向身边环境进行索取,我们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而没有投身于知识本身;我们坚持运动希望能够锻炼出更健康的身体,而忽视了运动本身的乐趣,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追求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忽视了自己内心最根本的需要。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们很难像查尔斯一样独善其身、置身事外,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即使外界纷繁复杂、灯红酒绿,我们依然能够怀揣自己内心的信仰,手握六便士,心依然向着月亮。

  在这本书的最后,“他们每个人都相信,在这个元旦的早晨,生活会稍微变得好点。”跨越两个时空,善良、焦虑、不完美却又真实迷人的灵魂,努力在爱中弥补伤害,也终将获得力量,像个英雄一样从黑暗走入光明,从而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们。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有些人,一出生就好像被抛到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地方。或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或者与家庭观念相冲突,甚至对自己当下的身份缺乏认同,似乎某个远方才是冥冥之中的家乡。”偶然间看到这句话吸引我读完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

  它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从名字直白的理解,也许月亮代表着崇高的理想,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则代表了现实与卑微。小说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他的相貌很平凡,只不过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一个恪尽职责的丈夫和父亲,而他的家庭也如同世间无数对夫妻一样感情十分融洽,让人心生艳羡之感。作者写道,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突然有一天,一切常规都被他打破,他离开了原本创造的一切生活,离开妻子孩子,独自一人逃到巴黎开始画画。读到这里时我一边觉得疑惑,为何他能果断抛弃如此幸福稳定的生活,一边却被他的一意孤行坚持自我所打动,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辗转流离的他最终选择抛弃文明世界,远遁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一个岛屿,在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处,创造出了一幅幅令世人震惊的艺术作品。

  书中的部分情节让我对这位画家一度感到不满,从丈夫和父亲的角度来说,他一定是不合格的。抛家弃子、伤害危难时期帮助自己的朋友,视伦理为无物,藐视时间道德价值,无情而冷漠,用疯子来形容他不以为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同时又是个天才,中年时期没有任何基础,即使生活拮据到快要死去,他丝毫没有动摇,手中的画笔似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从不在意任何人的评价,燃尽一生去追求纯粹的艺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只看到了月亮。每个人都有其复杂性,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人生角色在做一道道加法,而文中他却丢弃了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努力挣脱束缚只为了遵从他内心的声音——追求艺术。每个人面临问题的选择不同,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中造就了各色各样鲜活的人。如同书中的施略夫特是最早发现主人公才能的人,在危难时伸出援手却被背叛时依然出于内心对天才的爱惜选择默默离开,妻子在得知丈夫离开时强大的报复心以及丈夫成名后的虚荣心与她原本温柔可爱的形象大相径庭。也许我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更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任何人,但我无法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原来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一位叫阿伯拉罕的医生。学生时期的他对于外科手术是个天才,没有人不承认他的才华过人。然而面对人人艳羡的最佳选择,他坚持留在了亚历山大港做一名检疫员。书中是这么描写的:“他从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的人群。突然间感到一阵狂喜,有一种取得无限自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老家,他当时当地就打定主意,今后的日子都要在亚历山大度过了。”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需要很强的个性。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磅,就是成功吗?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于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可以看出这两个角色有着相同的特质。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模糊却认同的东西。主人公在临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是个天才,他只是离家后笨拙的开始学画,坚持内心,在无人问津的小岛上心满意足的度过了一生。而阿伯拉罕医生同样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成功,选择了一个小城市胸怀坦荡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的选择,都注定会不被理解。同样是天才,一位选择了纯粹的理想,人们认为他是个疯子,另一位选择了平凡的快乐,人们认为他是个傻子,但二者都乐在其中。既然免不了被评判,我们为何不无视这些外界的评价坚持自我呢。主人公最终是创造出了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而天才只是万分之一,现实中多是碌碌无为的平凡人。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无论外在因素是怎样,无论我们是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一生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当我们敢于无视外界评价,努力坚持自己的时候,我们本身就已经处于自由之中了。不管是主人公、阿伯拉罕还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无非是不辜负来这世界一遭,能够心满意足的度过快乐顺遂的一生。很多事情纵然拼命也没能够达到终点,是否我们就应该后悔当初的选择呢。我想内心的富足正是在我们每一次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积攒下来的,一切经历都是探险,在未知中探索自我,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坚持一生的东西。如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到,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我试着描述出想要的生活却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答案,但我想只要还有学习新知识时的激动,品尝美食时的快乐,与亲人朋友相处时的真实,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张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到今天为止,我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时常因为看不懂而放弃,对于艺术一窍不通的我,初读这本书时,一直觉得自己在雾里,甚至连书名都读不懂。直到我读到斯特里克兰为了画画抛妻弃子时,我才逐渐对这个故事有了自己的体会。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是斯特里克兰和斯特里克兰夫人,对于他的夫人文中大都称他为斯特里克兰夫人,似乎是为了强调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增加读者的记忆点,才这样称呼她,又有可能是因为某些其他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在这个人物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的真实性。

  在初期,斯特里克兰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丈夫在公司上班,有子女,对文学有一点追求,时常在家里举办聚会,享受生活,但在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艺术,毅然决然离开时又表现出了女性的脆弱,在得知斯特里克兰不可能再回到她身边时,艰辛的维持自己的生活,适时的表现自己的脆弱,以博得大家的同情,在最后斯特里克兰名声大噪时,又通过拓印他的作品,以此表现出自己对斯特里克兰的一往情深,营造恩爱夫妻的人设,文章表现出了她的爱慕虚荣,但在这种爱慕虚荣下我好像也看到斯特里克兰夫人身上的一些坚韧,她举办聚会结识文人,对于“我”这样的小作家也乐于交谈,在丈夫离开后,家里一贫如洗的情况下也能低头做一些让她觉得丢脸的工作(开打印店)养家糊口,独自将孩子抚养成人。

  最后,对于斯特里克兰,读完这本书我是震惊的,我震惊于有人能为理想如此献身,即使在他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些人性的弱点,他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甚至还因此抢了帮助他的'朋友的妻子,间接害死了她,但毋庸置疑,他对艺术的追求是纯粹的,他只是想要画出一幅符合他追求的作品,他并不屑于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去获得财富和地位,在他病入膏肓的期间,他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并要求他那时的妻子阿塔,让她在他死后将这幅作品烧毁,他究其一生穷困潦倒,也没有后悔,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人,既让人觉得真实,又不那么真实,格外让人印象深刻。

  就像我说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品读前三章,会让觉得无味,只有越往后读才能慢慢读懂其中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主要讲述了斯特里克兰德——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一家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家庭美满,有个贤惠的老婆与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他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多半无趣无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突然有一天他离家出走了,据说他去了巴黎,从零开始学画画。可以说是不顾一切,甚至不惜抛妻弃子被人误以为是出轨,令人匪夷所思,我觉得这件事情要是放到现实生活里,他没准儿就会被冠以疯子的称呼,事实上确实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而且疯的不轻啊。

  但是我觉得是生活中缺少这样的人,很少有人有这样的胆量与魄力做出这样大胆的选择,人们多半是害怕良心不安,害怕道德谴责,害怕失去所有的舒适与优越感,更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与闲言碎语地嘲笑与指责。

  但是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真的就放下了一切,远走他乡,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开始潜心研究画画这门艺术。

  他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甚至有时身无分文,好几天都饿着肚子,无论怎样贫困也阻挡不了他创作的热情。我想这个人对绘画大概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尽管别人看不起他,看不懂他的画,那也无所谓,那得有多么超凡脱俗的意志力,才能抵制住物质享受的诱惑,才能挡住别人鄙视的眼光。我们的主人公好像对物质要求特别低,吃穿住无论多么差都不是问题,而且别人的评价意见丝毫影响不了他,简直就是冷血无情。他终竟是没有摆摊性的欲望,他的冷酷无情害死了朋友之妻,令人深恶痛绝,然而他却不为所动,真的很难理解这位艺术家的怪诞离奇的思维模式。在他人生最后阶段,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他以顽强毅力完成了毕生最得意的绝世佳作却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真是令人惋惜的同时又一次被他无畏的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所震撼。他不在乎名利,名誉,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是不是个绘画天才)。仿佛他倾其一生心血只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艺术理想,生命终结之前他终于完成了自己满意的作品,然而他眼睛瞎了,得了绝症,一切都无所畏……他为了追求艺术不惜一切的勇气令人钦佩,如果哪个普通人哪怕有他五十分之一的勇气与执着也能干成一件事了。

  正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深深陷在泥土里,象征世俗的生活。当所有人都在追名逐利,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时,他们眼中盯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有斯特里克兰德抬头看见了天上皎洁的月亮,他倾尽全力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什么样的人生算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样的人生更有价值与意义,我只想说: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本来无可厚非,但人生的真正价值究竟是什么,关键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大学时看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咖啡之翼的老总尹峰提到了毛姆作品里的一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我一下被这富有诗意的句子吸引了。假期里再读《月亮与六便士》,才发现书里的内容琐碎多于诗意,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一生也不是诗意的一生。

  思特里克兰德是伦敦的证券经纪人,工作稳定,生活富足,妻子温柔贤惠,善于社交,估计在大多数人看来他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但思特里克兰德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去巴黎追求绘画理想,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在南太平洋某一小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最后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将生命献给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月亮与六便士》

  有人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也有人觉得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更像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在我看来,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不是值得信赖的朋友,甚至已经丧失了道德底线,家庭、世俗、道德、友情……他什么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的理想,他是个自私的人。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抛弃一切,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不被世俗羁绊,不受家庭束缚,不禁锢自己的欲望,活得洒脱自然,他是敢于追求真正理想的勇士。人与人的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我们也有梦想,却没有思特里克兰德的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的选择,也不能妄图去改造别人,而应该从不同的人身上受到启发,综合他人的观点与行为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路线。别人的路尽管借鉴,自己的路还要脚踏实地自己走。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月亮与六便士》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印象深刻,是朋友和作者开玩笑时所说的,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通用货币的`最小单位,代表了目前所处的现实情况,而月亮则代表美好的理想。

  关于理想与现实,向来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是不得不辩证看待的,在这里仅就本书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满地都是六便士,但只有思特里克兰德抬头,看到并追向月亮,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追寻理想并成功的少数人。而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头苦苦寻找六便士才是大多数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可耻。正如书中所说:“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

  在书的最后,思特里克兰德选择用火烧掉了他这一生最伟大的杰作,我刚开始不理解,自己用尽一生心血创作的东西怎舍得如此轻易毁掉。但其实换个角度来想,思特里克兰德这幅画,或许就是给自己看的,他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所以在那场大火燃起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就已经到达了他梦想的彼岸。至于这幅画有什么价值,别人能不能看到它蕴含的意义,对于思特里克兰德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失去的一切才有意义。斯特里克兰已经找到了他的月亮,而我们还在路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在仰望月亮。一一题记

  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中年之前是一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在外人看来,工作稳定,家庭美满幸福。但突然有一天,他决定放弃现有的一切,抛妻弃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去追求艺术梦想,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最后他得了重病却让他的妻子将挂满壁画的屋子焚毁,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将他埋葬在芒果树下。

  阅过此书,月亮是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则是现实生活的象征。理想与现实的交错重叠。让我们感到,六便士很近,唾手可得;而月亮很远,可总有那么些人,行为异于常人,当众人非议、觉得他是疯子时,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人生梦想,无憾此生。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理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也许我们都一样,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踯躅。如果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月亮和六便士也只能二选其一,单纯选择了月亮只能穷困潦倒了却一生,而单纯去追求六便士却只能迷失在物欲横流的汹涌大潮中,人生,何其苦短又何其不幸啊!

  蒋方舟曾说,世界对小有才华的人是很残酷的,他们小有才华,却接受不了世界的残酷,但又因为他们只是小有才华,看到了月亮的那一点点光芒,就想向月亮的方向去,但他们又不足以够着,所以他们无法彻底享受生活。

  而所谓的梦想只是为了把现实生活提升到遥不可及得地方,你不得不鼓起勇气前行。理想生活很多时候可能是支离破碎的,周遭环境也会让人千疮百孔,可这些也没有办法阻碍我们热爱并且追求心中渴望。现实与理想看似对立,实则紧密相连。没有月亮照亮的六便士是黑暗的,没有六便士,亦体现不出月亮的美。

  努力是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桥梁,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是的,即便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你也会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可这个的前提是我们都为之奋斗过。

  小时候会鄙夷六便士,满眼都是月亮,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六便士在生命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羡慕思特里克兰德的勇气,羡慕他为了梦想放弃一切,哪怕穷困潦倒。

  最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感触颇多!月亮是梦想与信仰,六便士是安逸与舒坦,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却只有月亮。我为斯特里克兰欢呼!对于故事中主人公抛弃妻子的行为,我没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宽容,但对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却表示无限敬佩。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点,我想起中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晓慧,35岁前她是华为企业的一名高管,有非常优秀业绩,拿着可观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羡慕的社会地位;35岁后,她却弃笔从戎,成为一名军人,39岁时,更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我时常在想,当她抛弃原来优越生活,决定追寻梦想,成为一名军人时,她的内心要经历多少次博弈,有多少个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选择的后果。她所受到的挑战与压力并不比斯特里克兰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她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气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宽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觉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业余爱好,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写作,做木工,剪纸,唱歌,或是游戏业余玩家,或是电影发烧友。

  曾几何时,这些业余爱好在我们还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时,是我们梦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过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当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与舒坦,我们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诉自己,要甘于现状,要把过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铁口,同一趟列车,同一个表情,同一种匆忙,我们生命就这样,被偷偷的撷取,静静的,甚至都忘记时间存在。皱纹悄悄爬到脸庞,我们从别人口中的孩子,变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们的生命,真实的来过人间,但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灿烂。我们还没有告诉世界,我来了!世界却让我离开了!

  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底产生了一丝勇气和希望,纵然,我们缺乏足够勇气,做翻转。但至少在弯腰捡便士时,努力抬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从小到大,我脑中出现过无数次念想与幻想,所想的不过是人们口中美好的未来:出国、成名、建家、立业。所以每次遇见“我的幻想”这种题目,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写写医生、教师之类的。

  所以年幼的我,仿佛站在一个石桥上,一切清晰得纤毫毕现,长辈们所说的话如同飞鸟般盘旋不散,而我,听了太多话,却仍不敢迈出一步,即使未来显得如此明晰而顺理成章,我只是轻轻闭上眼,战栗着等待世界向我靠近。

  尽管如此,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怯懦的人,我深知在深处有一种明亮而坚韧的力量。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却不知道是什么。

  这无疑显得有些诡异而乖戾。

  后来,她因一本书而释放。

  我与《月亮和六便士》的结缘于偶然,只因去书店时恰好看见了,便乘兴买了下来,用了一个下午,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

  看完后,只觉得一切都已改变。

  我开始仔细回忆起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过滤掉平日里人们所关注的,家长们所关注的并希望我能关注的,于是,那些布满灰尘的细节,如同一艘载着宝藏的船,从时间之河的某个浅滩上向我驶来。

  我想起我学小提琴,进度比我早一年的同学快很多,想起我学素描,老师建议我以后参加艺考,想起我帮妹妹完成的手工作业,想起我有时随手画下的圆令我自己都惊叹,想起我对颜色以及长度的极度敏感,原来我的天赋一直都在,并沉默地浸入我的生活。

  霎时,我好像发现在深夜中与一个陌生人同行一般惊讶––––这个陌生人就是我自己。

  于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名词渐渐浮出:“建筑系”。

  我并不知道她是以何种方式进入我的心中,或许她一直存在。而我并不知道我为何选择她,但我看见她如同一个婴孩看见阳光般会感到无与伦比的、最自然的开心。

  最原始的情感往往最真实。

  于是我重拾画笔,开始无比认真地观察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倾听生活中每一丝细微的声音,至此,我才终于体会到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的那句:

  “生活毫不空虚,而是充实地要溢出来”。

  至今,《月亮和六便士》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现在的我,仿佛身处浓雾之中,只看得见天上时隐时现的月亮,声音却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声音甚至带着不容质疑的口吻告诉我,那只是一枚最低廉的六便士,我却带着从未有过的热情,步步向前,这种感觉却比先前的明晰的一切要好得多。

  不管她是月亮,还是最低廉的六便士。

  至少我已睁开眼,步步向前,以我的方式,去迎接这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岁),一直笔耕不辍,最负盛名的例如有《刀锋 》《人性的枷锁 》《面纱 》还有《月亮与六便士》。在我心中,马尔克斯、茨维格、杜拉斯、毛姆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但他们讲的故事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里感触一下,读书真是有趣,他让我认识到一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懂的事),毛姆的书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你有一种逃不掉,挣不脱又进不去的感觉,仿佛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但又和我们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人如果被放错了位置,就可能做出很多荒诞的事。《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本来生活富裕,有一儿一女和爱他的妻子,可是他抛弃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落魄的逃到另一个城市,然后又在这里破坏了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庭,在我看来,一切都糟糕透了。荣幸的是,他最终在小岛上找到了让自身灵魂安息之所,那一切,突然就觉得都理所应当了,借用某句话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只是真不知道人要经过多少迷途,才能踏上正路?像思特里克兰德,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也有人一生,都在迷途中不知所措,就像一个可怜无助的孩子。

  一口气看完月亮与六便士,真是精彩,当时的奇妙与眩晕感,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犹新,“思特里克兰德住的地方是另一种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人隔绝,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四周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木。那里有观赏不尽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气,荫翳凉爽的空气,这个人世乐园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他就住在那里,不关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遗忘了。思特里克兰德平时画画,看书,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坐在天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我想,这当是灵魂的自由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月亮和六便士》看完好几天了,当时很想写点什么,但又总是怕不到位;今天又接到过去学生的电话,言谈中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于是我有了写的冲动。记得看完时已经好晚了,老公问:“这么好看吗?”“嗯。可以吧。”“讲什么的?”“以高更的生平为模板,写了一个有天赋的画家的故事。听从内心的召唤,寻找精神的家园。”内心的召唤,这是我看完书之后强烈的印象。

  画家心中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他被炙烤,受煎熬,只为找到准确表达的方式,找到让他内心平静的地方。所幸,最后他找到了,临终前,他的心平静了,他在他向往的地方画出了他理想的世界,他平静、满足地离开了人世,带着对世人的不屑。画家深知自己画作的价值,但他从不售卖,也不让人看,因为他知道世人看不懂,他只是在想报答某人时才把自己的一幅画送给他,在对方推辞不受时说:“你还是拿着吧,几十年后它会有点用的。”呵呵,多么自傲!后来在豆瓣上看别人的评论,点击率最高的的一个小女人写的感悟:“亲爱的,我是鲸鱼,可是你只能给我一台饮水机”,是看了毛姆关于男女区别的评论之后的顿悟,意思是女人对于爱情的渴求就像鲸鱼对于大海,可是男人却只能提供一台饮水机那么多的水。因为毛爷爷说,“女人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女人的心胸狭窄,对那些她理解不了的东西非常反感。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物质的东西,所以对于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男人的灵魂在宇宙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于是小女人深深地剖析自己多年的学习生活都是在爱情的幻影中,不关心时事,不知道科学,书里书外只有爱情和娱乐八卦。

  书评引来回帖无数,虽然很多人对于她关于女人的描述很感冒,好像自己并不是这样视线狭窄,但是也有很多贴是深深的共鸣。我当然不是那种以爱情为唯一人,也许这和我从小的生活环境男孩多有关,也与自己的理科出身有关,毛姆关于男女区别的那两段评论虽然在我的心里有了那么点涟漪,但还不至于那么大的触动,我最大的触动是来自他另一段话:“‘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他的语音里流露着一片热诚,我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动了。我好像感觉到一种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体里面奋力挣扎,我觉得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他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他似乎真的让魔鬼附体了,我觉得他可能一下子被那东西撕得粉碎。”我震撼于画家内心强烈的个性表达欲望以及他对自己内心渴求的响应。我很羡慕他。

  他的内心是极度自由的。没有什么社会准则能束缚他的心灵。他对于他的工作拥有极度的'热情,对于任何物质的享受毫不在意,丝毫不认为忍饥挨饿是受苦受难,完全过着一种精神生活。还有另一段:“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

  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佛教中所谓前世有点类似这样。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价值除了毛姆准确地描写了一个天才画家的生命历程,更多的还是他在记叙的过程中加的那些议论。很精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月亮和六便士》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感谢朋友推荐。

  对于“月光”,对于“六便士”,我想我们应该仰望崇高的月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在这条路上不顾一切的追求和努力,任何时候我们准备开始,都将不会认为是迟到的。我想我们不应该为世俗的东西所牵累,“六便士”是需要的,但是我们面对他们,应该时刻保持理性。“六便士”只能在你的生活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他支撑着你仰望月光。而月光,是你在未来生活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着追求生活的.激情去面对一切想要的欲望,月亮也好,六便士也好,生活才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也要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平常人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的人,追求优秀,崇拜优秀。毛姆正好点出了我们追求的所谓优秀的真实含义,即他人的认可。然而很多时候他人的认可并没有什么卵用,除了父母之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认可你呢?他们是不是在夸奖你的成功的同时也在嫉妒你,或者轻蔑地在心里说声不过如此呢?即使是将来相伴的伴侣,在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前,是否也会对对方是否与自己相配,是否带出去有面子,是否拿的出手与朋友们进行炫耀进行判断呢?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拼命不甘心的奋斗所取得的一切,可能只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或者只是成功引起了本来在这个世界上与自己不想干的人对自己的注意。

  仔细想想这些真的有意义吗?所以我看到这些以后,想到的还是要活得轻松开心一些,多在乎一点父母,尊重他们一些,少在乎点外人的认可,对所谓的成功学鸡汤也是敬而远之,开始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尽量让自己活得更加快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卸去繁琐的工作,我终于在寒假的时候翻开了毛姆的大作《月亮和六便士》,这个尘封在我书桌上半年多的精装书,终于被我剥去了封塑。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月亮和六便士,两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怀着这颗好奇心,我一面读着晦涩难懂的人名、地名,一面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像作者本人一样,一开始我并不认为思特里克兰德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因为他太平凡了,几乎没有可以写的地方。直到突然有一天,他失踪了,毫无征兆、毫无理由的消失在大家的视野。各种猜测、各种质疑他统统不理会,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理想。此后,为了生存,他辗转去了许多地方,但经历无数波折后,他选择去了原始森林并娶了一位土著人为妻,这段时间,他开始大量创作,并将自己的创作才能发挥到极致。可死神并没有放过这位胸怀理想的艺术家,一场麻风夺去了他的性命。他在生命尽头的日子里,不屈不挠,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出艺术瑰宝。可惜,遵照他本人生前遗愿,这个瑰宝同他一起进入了天堂,因为这幅画的完成,让他的灵魂得到了解脱,他感觉自己追求的东西已经得到,在骄傲和蔑视间,他又将它毁掉了。

  读了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我被思特里克兰德追求艺术的执着和无谓所打动,另一方面我对自己碌碌无为的生活进行了反思。

  思特里克兰德心中有份远大的理想,这份理想曾经被残酷的现实所淹没、曾经被人世间的温情所遮盖、曾经被安逸的生活所尘封。但这份理想从未消失,它在慢慢的发芽、生长。而我我也有理想,这个理想也从未消失,可是它什么时候才能更茁壮?我忘了曾有多少个早晨,当万物还在深睡、当太阳还在梦里的时候,我的心脏会突然像听到什么指令一样,砰砰砰地快速跳动起来,脑海中尘封的理想便褪去浮华,一点点膨胀、膨胀,直到浑身的血液都像沸腾起来一样,毫无方向的乱窜一气。于是,漫漫长夜,我与理想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各种思想也进行了强烈的碰撞。等到闹钟一响,我睁开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洗了把脸,看着镜子中日渐沧桑的自己,同情的嘲笑了一下,便开始像机器一样工作。

  我也曾想过放下乏味的现实去追求我崇高的理想,可是我做不到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放弃亲情、友情、甚至做人的尊严去追求理想。也没有信心像他那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这对我来说是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博弈,到头来,我会落得一无所有,甚至背负绝情绝义的骂名。他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楚,所以他取得了常人不能取得的成就。

  看了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我觉得他是只勇敢的青蛙,适时地跳出了蒸煮自己的锅炉,而我却是只呆头青蛙,虽然不甘心被温暖的小锅炉束缚,也很向往美丽的田野和池塘,但是却怎么也不敢跳出去,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才华去支撑膨胀的野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作家把一种性格放大到极致,让我们去体会感受每个人骨子里都有的那一点点对理想的追求。

  这本书说是写于一战期间,想要给当时迷茫的人们一些鼓励,希冀人们不致于在战后对生活百无聊赖。不知道这本书对于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起到指引心的作用?

  看这本书的时候,很佩服斯特兰的自私,内心没有一丝愧疚波澜不惊地就抛妻弃子去到巴黎,全身心学画画。其实很羡慕,可是转念想想,现在的人有几个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追求?怕是浑浑噩噩地多些。

  斯特兰其实往小了看可以是力争上位的庸庸白领,只是没那么彻底,仍旧在自己的生活圈里,会为自己做一点点娱乐的事感到负罪感,但无法避免,那些事总是很克制地去做,这样良心才回安宁。

  最后,斯特兰终于去到大溪地,这个地设十分符合他种种要求的地方。爱塔料理他的'起居,充当他的画模,满足他自己痛恨至死的性欲,不打扰他的内心世界,事事遵从他的意见,他大概不会想到此生能遇到爱塔这样一个完美伴侣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总能像他这样美满地按着自己所思所想去过日子,但他到底唤醒了一些心底里有执念的人。

  第一次看毛姆的书,书名没有在书里出现过,不知道怎么讲对这本书的感觉,可能是没有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