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课时 月光

管理员

摘要: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1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1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2

  【说教材】

  《月光曲》是选自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极富感染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艺术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引导学生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意境。

  2、教学难点:

  根据乐曲的旋律,了解乐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能力,有机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倒叙教学法、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糅合,展开了本课的教学。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说教学设计】

  一、调动情感,激发兴趣

  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历较远,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亲密接触故事内容,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来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对我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上课初始,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闯关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断,并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随后显示各关内容:

  1、请你根据乐曲和这一句话,猜一个人,说出曲名。

  2、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贝多芬吗?

  (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谈谈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闯关,多么富有挑战性啊,加之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轻松地让学生认识到:贝多芬是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愿意用音乐为穷苦人造福;同时他还是个意志顽强的人,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还能创作出那么震撼人心的巨作,这些作品曾经使许多人振奋精神,鼓舞人们在逆境中扬起生活的勇气。正因为认识的深入,学生在贝多芬高尚情操的熏陶下,个人情感的调动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时教师再相机提问:你知道这么优美的《月光曲》,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以此揭题,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二、质疑问难,互助解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我着重指导学生采用质疑问难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提出自己不得其解、感到疑惑的地方(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备课时教师已经做了一定的预见);其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问题的难易程度,尽量地让学生自己解决;之后,对于全体学生都感到比较困惑的几个问题,教师则组织、鼓励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合作学习,各小组分别选定一个问题在组内再读文、思考、讨论、交流;最后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反馈学习的情况,大家当众交流。学生在读中思考质疑,活跃了思维,人人参与,热情很高。通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即便是对文章的某些理解可能会有些偏颇(如是什么触发了贝多芬的灵感,创作了《月光曲》?他要通过《月光曲》表现什么呢?等问题),但也不失为是一次很好的互助学习,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再现情境,诵读内化

  这篇文章是写《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体描写月光曲的呢?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体学习课文时我采用了倒叙教学法,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这一段的重点是了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乐曲的琴声、节奏、旋律等,学生仅凭皮鞋匠兄妹俩听到琴声而产生联想的句子来了解乐曲,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此,在教学重点段时我采用了以读促讲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地品读皮鞋匠兄妹产生联想的段落,然后点学生示范读,读后相互评议(主要从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展开),评议后再试读。在反复多次的朗读后我再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一段文字的感受,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俩是根据什么想象出这样美好的画面呢?是根据贝多芬弹奏的曲子的琴声来想象的。这琴声有什么特点?应该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还应该有轻有重。这其实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么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说得出吗?

  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现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卷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的动画,并配上相应的三个片断的乐曲,组织学生细致观察、讨论,分别引导学生概括出乐曲三个片断的特点:柔和舒缓、有力、高昂激越。教师播放课件引着孩子们欣赏、想象、感悟;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配乐表达乐曲的意境: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银光一点点铺在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银光铺满海面,银色的大海显得无比壮观,月亮在缕缕轻纱似的云彩里穿行。突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断地朝岸边涌来,此时的大海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温柔,到处是波涛汹涌

  最后请他们轻声跟着老师伴随画面、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因为前面有了感情朗读的基础,所以有相当的学生已经能够轻松地背诵这段文字了。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为孩子们搭建学习的桥梁,以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通过各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引导他们的情感与文本、乐曲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悟到乐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轻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点,不经意间也教会了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的方法,使学生的积累、感悟逐渐内化。

  四、引导探究,情感升华

  如此优美的乐曲,贝多芬创作的灵感是什么呢?肯定有学生说是因为当时的环境(蜡烛吹灭了,清幽的月光照进小屋,屋里显得宁静、明亮、美好。)使得贝多芬产生了灵感,创作出这首曲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这首曲子的节奏、旋律会有如此明显的三个片断的变化呢,这三个片断的旋律跟什么有关呢?我意味深长地提出这个疑问,并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展开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贝多芬到莱茵河畔的小镇上演出,一天夜里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当时的心情轻松平静,这正如第一乐段的轻松舒缓;而后当贝多芬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乐曲以及兄妹俩的谈话内容时,心里十分感动,产生了对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继而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琴,当时的心情无疑有些激动,这正象第二乐段旋律渐强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因为能在这样的小镇上遇到盲姑娘这样的知音而更显激动,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即兴创作《月光曲》,正像第三乐段高昂激越,进入高潮。

  这样细细分析,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原来《月光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盲姑娘,贝多芬是为遇到盲姑娘这样热爱音乐、深知音乐的知音而创作此曲的,文章借助穷鞋匠的想象来表达了蕴含在《月光曲》中贝多芬的内心的情感变化。自然而然地,难点就轻松地突破了。那么《月光曲》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善良和伟大,善良表现在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伟大表现在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我觉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让人敬佩!如果贝多芬没有对盲姑娘那种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他肯定创作不出《月光曲》。此刻,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知、明理、悟情、抒怀,在贝多芬美好情感的熏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五、拓展创作,展现个性

  为了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特意设计了一项课后选择练习:请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光曲》的来历,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你可以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届时将选录优秀的作品进入班级的版报、网站,予以奖励。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的选择学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色彩!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课文,感悟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并赞赏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贝多芬为一对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以及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关心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重点是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能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学习运用联想进行表达。

  难点是感受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穷苦人民的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求知欲强,要求参与和表现个性的愿望较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节课坚持“以读为本,以读悟情”。通过朗读情境的设计激发感染学生,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体会联想的美妙。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网络电教室、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新知,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音乐片断,引导学生点击电脑查阅资料,粗知《月光曲》的有关知识。

  2、出示并让学生读一段评价贝多芬的文字,引入新课学习。

  二、体会“月之美”,感悟“月之情”

  1、再次欣赏《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学生交流。

  ⑵默读课文,了解皮鞋匠和她的妹妹听了后会想到什么,把他们想到的用笔画一画,再交流。

  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边读边想,体会《月光曲》的节奏是怎样的。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开展评议。

  ⑸学生比较、感悟在表达中如何运用写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体会其好处。

  (点评: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借助多媒体课件画面指导朗读感悟,达到了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知识与知识的互补,凸现了现代课程的新理念──在互动合作中学习。)

  2、查阅电脑资料,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⑴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

  ⑵通过查阅电脑资料,了解贝多芬创作的世界名曲。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进入“讨论小站”,阅读故事:

  《不为侵略者演奏》。

  2、再联系课文中所描写的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事,谈谈对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贝多芬的画像旁写下一、两句自己想说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4、全班齐读句子: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点评:联系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注重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仅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

  四、拓展天地

  1、结合课堂上实实在在的.事物,进行联想实践。

  2、要求把在课外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加入适当的联想进行描写,完成后发送到老师的邮箱上。

  (点评:学习语言能够交际运用,一定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利用拓展天地创设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将学习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向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方面转化。)

  【板书设计】

  月光曲

  为兄妹弹奏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舒缓

  风卷巨浪波涛汹涌明快、激昂

  创作《月光曲》

  【总评】

  1、“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积累课文的优美片断,而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朗读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感受理解文本语言,走进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境界。

  2、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商讨、自我评价,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们今天执教的是《月光曲》第二课时,下面由我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本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教材的,《月光曲》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次活动,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预习课文,读熟课文,学习字词,学习前半部分。基于此,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们预设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分辨课文中月光的实在描写和联想描写,体会二者结合的好处。

  三、依教材特点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具有的卓越才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整合资源说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自己脑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贝多芬乐曲音乐的魅力。

  2、情境创设策略:主要通过PPT课件展示文章重点句段,并通过图片结合《月光曲》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当中。

  3、适时引导策略:因为本课容量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现文本内容,所以采用了紧扣文本第9自然段,突出本节课的教学中心。

  五、多向互动说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深情导入,引领全文

  教师通过感情叙述导入新课。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考虑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不系统,在学生读熟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文章主人公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给听者一种融合的感觉。

  (这样,让老师在描述的同时,学生潜意识进入情境。)

  (二)研读课文,入情悟境

  课前,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让学生进入情境,于是设计了如下问题:

  1.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第一首曲子?

  2.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盲姑娘怎么说呢?

  3.贝多芬为什么再弹一首曲子?(进而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三)品读揣摩,入画悟情

  刘勰(xié)曾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写《月光曲》内容的第九自然段,通过悟读课文、读后交流、朗读悟情、欣赏体会、展开想象等活动,将《月光曲》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自己脑中的画面,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与兄妹俩产生情感共鸣。具体做法是:

  1.悟读课文,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读本段,并想象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2.根据描述,展示画面

  根据学生描述,教师相机出示三幅画面内容,引导学生想象乐曲的旋律,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努力走进画面描述的意境中去。

  3.展开想象,学习写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皮鞋匠的联想,拓宽思路,说出自己对乐曲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写法。力求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四)深入联想,体会意境

  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们设计提问“兄妹俩从月光曲中看到了大海,我们能够从中听到什么呢?一起来听一听月光曲,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之后播放《月光曲》,并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正是这些联想加深了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再引导学生带着各自的想象再次朗读第九段。

  (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课堂结束时,出示贝多芬像,播放音乐《月光曲》。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

  六、围绕主线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们的板书以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为主线,体现了大音乐家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以上是我们对这节课的一个课前预设,但是学生是灵活的,有思想的,课堂可能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这有待于老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处理。我的说课到此,谢谢大家!

  附板书: 26月光曲

  弹 纯熟

  想 入景

  听 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