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笔(通用26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随笔 篇1 屏幕……
阅读随笔(通用26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随笔 篇1
屏幕因人为划分时空的需要而产生,作为不同时空之中介而演化。从帷幔、银幕、荧屏、计算机显示器到各种移动终端,屏幕已实现了多次飞跃。如今,屏幕技术已成为信息科技的重要分支,屏幕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类型,屏幕文化已成为读图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屏幕”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指屏帐,具备分割空间的功能。西方“屏幕”(screen)则是就窗户、树林、居所等而言。用于遮挡、美化等,同样涉及空间分别。在审美意义上,屏幕使原先相对单一的空间区分出彼此掩映的层次,取得曲折回转的效果。电子技术兴起之后,人们陶醉于屏幕所创造的空间之美。这不只是指银幕、荧屏将自己引导到另一世界,而且是指计算机显示装置提供了与之交互的多种可能,交互性成为屏幕技术开发的重要取向。不仅如此,当代投射技术将一切有形物体的表面变成了数据层,为艺术创意和图形技术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并使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成为可能。
屏幕不仅能够分割空间,而且能够通过帷幕的开合等变化区分时间。自从电影发明之后,屏幕之美便增加了新的难度,即经过剪辑所创造的艺术化时间。电影银幕首次对观者提出了长时间观看的要求,电视荧屏进而为人们观看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提供了窗口。计算机显示器则以交互性技术确认了用户对于时间的掌控,使历时性节目安排空间化。由于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加装了浏览器,微屏幕便日益取代纸张,成了书籍的基本界面,阅读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屏幕充满了源于二律背反的精神,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媒体之一。一方面,屏幕布具备物质性;另一方面,屏幕又是非物质的,通往所谓的“信息空间”。就视觉效果而言,屏幕既反光又透明,既可以“看”又可以“看穿”,人们从“看屏幕”评价它们的尺寸、比例、色彩、分辨率等,从“看穿屏摹”把握它们所呈现的大千世界。屏幕既是隐的——当它未曾映射内容时,又是显的——当它呈现影像时。不论在任何场所,屏幕几乎都是隐显变化最鲜明的审美对象。屏幕既是静的(依托具备一定尺寸的物质表面),又是动的(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呈现各种文本、影像)。屏幕既是空的,又是实的,它可以容纳或展现丰富的影像,也可以充当有说服力的证据。
屏幕的奇妙之处还与影像相关,从影戏到电影,再到电子屏幕,呈现的影像从简单的形象(手影、皮影等)到生动的影像及各种复杂的文本、图像。屏幕改变了我们的存在方式,人可以影像的形式存在,移动终端屏幕可使影像与人们长相伴并进行视觉交流。屏幕也更新了我们的文本观,文本可以不同于固定文本的动态影像形式呈现。
阅读随笔 篇2
今年的寒假,老师没有给我们布置书面作业,我很高兴,这样我就可以尽情地读书了。我快速浏览了几本书,慢慢读了一本书。任溶溶爷爷写的两本书《没头脑和不高兴》和《丁丁探案》很逗人,让你一翻开读就放不下。类似的书我一下午、一口气就读了三本。这让我在高兴之余又明白了里面藏有不少道理。
其中,有一个小故事让我很受启发。土土怎么也写不好字,他怨笔、纸、座位,后来姐姐用同样的工具把字写好了。正如名言所说: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丁丁历险记》看得我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紧张,一会儿疑惑,我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最危险的几处是我看完结尾好些天才回头看的。我很佩服丁丁的勇气,他是个很勇敢的人,而且还很聪明,遇到困难总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当危险来临时,总可以化险为夷,当然,他也是幸运的。我要向他学习,遇事情多动脑筋,不怕困难,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成语接龙》是我细细读过的一本书。是我用早上的黄金时间来读的。里面的内容虽然不连贯,但每一个故事都很好。那么多成语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到现在我差不多都背下来了。
总之,这个假期我挺有收获的。
阅读随笔 篇3
想学好语文不仅要上课认真,还要在课外大量阅读。
这句话并不陌生,相信大家只要是被语文老师教过,都对这句话很熟悉。可是这句话有些人听多了,就当耳旁风。有些人对这句话冥思苦想,认为言之有理。
如果你认真读过一本好书,你会觉得很有趣,从此爱上阅读。
记得我和《夏日邀请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三年级那年的某一天,我从书柜里找出了那本买了不久的书——《夏日邀请函》。那时我应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心情低落。连看书都像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遮住半边脸,生怕被人看见。当我看到第二章时,我怦然心动。股市是一个叫何小萌的女孩儿要转学,女主乔其舍不得她离开而伤心。我想,朋友终有一天会离开,伤心有什么用呢?朋友也并不希望你伤心呀。
是啊!朋友不希望你伤心只希望你开心,顿时,我绽开了笑容。
自从那次,我爱上了阅读再说面前展示我的酸甜苦辣,在脸上写出喜怒哀乐,用手在作文本上妙笔生花的写出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坚信自己大器晚成。
爱上阅读,它会让你来到许许多多的不同的世界。
阅读随笔 篇4
杨绛先生说过:“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阅读,给我们以丰富的讯息,使我们足不出户就通晓天下大事。阅读是不收卷的横幅山水,使我们不必苦苦探索便了解洋洋历史。
书中的世界灿烂盛大,精彩纷呈。或许,这是我们填补内心空虚的最好方法。“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不孤单。”这是《岛上书店》中的一句话。读书不能保证你抵达理想的彼岸,不能保证学以致用,但阅读不失为充实自己的良法。一个不读书的人内心是一座孤岛,密不透风的高墙内囚禁着一个坐井观天而自视甚高的人。由此,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这样说道。看到一篇有诸多评论附和的文章,便去不假思索地“从众”,表面显得像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实则只有空壳——这样的人,是可悲的。而阅读的意义恰恰在于我们接受了足够多的观点后,我们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仍能因为阅读的积累和思想的升华,让我们有足够勇气,站在对面发声。
阅读随笔 篇5
感恩,是万物的本能。羊跪乳,鸦反哺。这简简单单的道理,为什么身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有时候却忘了呢?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老人,他望着外面的满园春光,若有所思地说:“我想起来了……”其实,他是想起来走走。可是他那个不孝的大儿子看见父亲这样,便急忙凑过来说:“父亲,您想起来什么了?是不是金银财宝的存放地?”他的二儿子也凑过来说:“您是不是想起来了以前的古董,在哪里?”只有他的小儿子,明白自己父亲的心意,走过来搀着父亲说:“父亲,我们出去转转吧。”
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想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这样的人:为了金钱才对老人好,把老人一人撇在家里,几年也不回去一次……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其实,感恩不是只有孝这一种,但是,如果一个人他连孝顺都做不到,你还怎么指望他能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世界呢?所以说同学们,让我们从感恩父母,感恩这些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开始,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吧!
阅读随笔 篇6
小外甥女的班主任在班级群里通报了一些阅读量较少的同学名单,还好,名单中没有她。
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小外甥女上二年级,自从会识字起,她的爸爸妈妈就给她订阅了各种课外书。受爱读书上进的父母影响,小外甥女不用别人的督促,也能在课余时间抱着小书本看,即便她的看书姿势有时是趴在沙发上,有时是坐在地上。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书籍的类别还没这么多,我看的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还有那套著名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我是不是太早就没有好奇心,我沉浸在故事书,童话书的时间比十万个为什么要多的多。以至于如今我的阅读面也是偏狭隘。
一个人要想博学,是要博览群书,虽说不能样样精通,至少也不会看事物太片面。
小外甥的班主任通报着阅读量不够的同学,却是激发了看的阅读之心,小学二年级的阅读量都已有了要求,何况是我们这些早已可以自己支配,购买任何自己想看的书籍的成年人了呢!我国一直在关于人均阅读量的数目中落后于很多国家,这个也是令人反思的。
提高阅读量,从你我做起。
阅读随笔 篇7
一直以来阅读和编写是自己业余生活中的主要娱乐,这种娱乐也可以解释为学习吧!有人说,学习是乏味的。其实,站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其实学习也是可以成为一种乐趣的。对于本人而言,特别是阅读,每天自己总会习惯性地翻阅了一些优秀的书籍,而且经常在阅读之后,似乎在思想觉悟上总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也许对于我而言,阅读就是完善自己的一种途径吧!一直以来翻阅了那么多的中外书籍。在这个过程中,阅读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让自己在一些工作的实践中也有了思想性的指引,也许这也是自己未来是否能获得更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吧!回想高中生时代,在寒暑假期间,自己心血来潮的去进修了日本语,当时根本没想过能去日本,但没想到后来还真被单位派遣去了日本进修了。
不仅如此,因为自己业余坚持阅读学习,后来,因为一些机缘巧合的情况,自己也还很幸运地被派遣到其它的国家学习。很多时候,我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一些令人想象不到的机遇,还真会临幸一些好学之人。无论怎么样,坚持学习,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阅读随笔 篇8
六一排练紧张进行中,刚开始排节目的时候,会有一部分幼儿因暂时没有排练而去阅读区看书。我们班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溺着,所以有了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的坏习惯,经常会出现抢书的事情。
一天中午,有小部分小朋友吃完饭,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去了阅读区看书,只见轩轩过去对洋洋说:“你这本书可以借我看看吗?”洋洋很大方的将书借给了他。可是过了一会儿,轩轩还是没有将书还给洋洋。于是洋洋过去要:“你把书还给我!”“我还没看好!”于是一场抢书大战就开始了,两个人谁都不让,眼看一本书就要破了,于是洋洋过来对我说了这件事,我了解了情况后,对轩轩说:“你想看这本书的话可以和小朋友商量一起看,如果你们两个人再抢下去的话,这本书就破了,以后谁都看不了了。”听了我的话,两个小伙伴才放下了书。
这类抢书情况时常会放生,每个孩子都不愿意退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请孩子一起监督。如果发现书本有破的地方及时告诉老师。老师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请孩子一起动手来修补书本,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保护书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阅读随笔 篇9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明白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在一本本书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概念,新的名词。有时候一本书看完,你可能记不住很多内容,但合上书之后,如果能记得其中一两个关键词的话,就是你的一大收获了。
原来我对于这句话不太了解,渐渐地多翻了一些书,突然就明白这话的道理。毕竟我们都不是超人,也不是超强记忆者,所以很多人都说看过一本书就忘,感觉自己是白看了,其实不然。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归根结底,其实还是自己看的太少了。
拿自己最近看的书的数量来讲,其实不算多,但比起以前的阅读量那是有一定的提升,后来我发现,有些名词概念,我在这本书看过,隔一段时间可能在另一本书上也看到人家提起。也许在之前我对那个概念印象不深,觉得自己是看过就忘,可重新看到它的时候却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比陌生感来得熟悉,也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在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很深地感受,那就是那些读书多的人,其实就是先有一个量的积攒,之后才渐渐地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杨绛老师曾说过,我们就是想的太多,书看的太少。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书看的多了,自然而然会在脑中把那一些学到的零星的知识碎片组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一个知识面。如果觉得自己看过之后,不太懂得思考,不知道怎么输出,或者写出来表达出来的东西质量差强人意,那除了有没有用心阅读之外,就是阅读量的问题。
了解了这个问题的本质,也就更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阅读随笔 篇10
五月二十日,女人这晚喝酒了,一瓶二锅头,男朋友点的红酒,女人觉得太矫情,对于今天来说,就应该简单粗暴。表白的很多,在今晚。
女人一口气把一小瓶二锅头喝完了,亲爱的,少喝点。他说到。
女人说,闺蜜不知道在干什么,特殊的日子,没有男朋友疼爱,该多爱她点。立马打了电话。
闺蜜似乎不耐烦,便挂了,女人的男朋友扶着她,她牵着马,说,白马,你能不能永远陪伴我。白马在昏黄的路灯下,嚼着草。女人把脸紧紧贴在白马脸上。她感觉很贴心。
该回去了,亲爱的,他说到。最近很忙,不要介意。亲爱的。他又说到
女人没吭声,牵起马,男朋友扶着她。小心翼翼的那种。昏暗的灯光下长长的倒影。女人和马,和他。
西区的花园修的好快啊。他说。女人回应,是啊,几天,凉亭便修建好了。花园里好多亲密的情侣,女人有点头晕,一瓶酒,她喝了三分之二。女人突然闻到熟悉的香味,栀子花的香味,他扶着她,她牵着马,走向栀子花的那片。女人踩着马鞍,她要骑上马,嗅上层最新鲜的空气。女人感觉,马儿是最贴心的。该回去了亲爱的。不早了。
女人下马,马儿嚼着栀子花的叶子,她牵起马儿,离开了。
他给了她拥抱,我爱你。恩,晚安,女人回应。
得给她打个电话,女人说道,他回应道你给闺蜜打过了。
他走了。
女人牵起马,走进了马棚,轻轻地亲吻了它。
阅读随笔 篇11
就像是午后慵懒的阳光下,那随意被风吹散的书页。
在那些与梦想与书本为伍的日子里,单调乏味却懵懂和彷徨的成长。惆怅接受却掩盖不了年轻的热血。
有太多太多的来不及,我们甚至有时候来不及与一些人好好的道别,他们便在一些下雨天随风和雨消失在你的世界,无影无踪,于是你也变开始逃离。
你只能庆幸曾经拥有,那些不只是属于你的芬芳花香,终于走向命运为他安排的最好最适合最幸福的结局。
当你重新忆起那段过往,你突然发现,你从来没有真正得到,也从来没有真正失去。
所以你应该做一个幸福的人。
那些曾经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真心的地方,已经布满青苔,即使你再也拥抱不到,但时光已经在史册记录下了那些美好的一瞬瞬。
所以你不必再去黑夜感伤,不必再在过往里挣扎。刚下过雨的青草地散发出独特的青草香,深呼吸,似乎一切都已经随风飘走,你抓不住风,但风确实实实在在的拂过你的脸颊和心灵。
透明的颜色映射出人们内心的柔软和恐惧,但他不只是一种孤独的颜色,更像是一种纯洁的颜色,把回忆放透明,把过往锁紧。
有一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你无法永远挽留,但愿在失去后我们不必去在意,庆幸曾经拥有,不求地久天长,所以仍然能闻到微风吹过时夹杂着的淡淡的栀子花香。
(旧巷子里的小店仍然客来客往,汹涌的人潮中,我还是希望能一眼便望到他熟悉的背影)
阅读随笔 篇12
今年的这个冬天来的可真快, 我也逐渐地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就像一只躺在树上, 渴望阳光的松鼠,满身皮毛松塌塌的,无精打采。那些美好的日子,似乎正从它的眼神里 一点一点的离去。
或许在这时候,会有很多事情被想起,也有很多正在努力着想起。那些被遗忘的回忆,譬如故乡的河,譬如幼年一起抓鱼的伙伴。正好比,河边沙砾里的金片一样,闪着金灿灿的光芒。
远方爷爷的呼唤,总是伴随着黄昏的风响起,我猜一定是奶奶做熟了饭。我们自家蒸的馒头,或者油黄的烙饼,香味在热气里散播,大老远我就食欲大振,垂涎欲滴。每当这个时候,我家老树上一窝的小鸟,也是他们最雀跃的时刻,或许它们也闻到香味,想在餐桌上啄啄一些饭屑果腹。
黄昏,注定是要把光明的一切消泯, 逐渐地把我的眼神也模糊了。眼睛里面看到的,像身高和年纪的增长一样,日新月异。这个世上有一些东西,注定要别离或者是被生活所挤压和淡忘。月都会有阴晴圆缺,更何况是人呢。
我想,有的人在临睡前没有思想,浮动的思绪是空洞,感觉是疲惫也感觉是倦乏;有的人喜欢喝酒,觉得神经的麻痹可以忘却杂乱的烦恼。他们就这样度过一生,没有唐宋明清,没有诗词歌赋。但是他们也很幸福,眸子里荡漾着儿女的笑意,耳边响着亲人关切的话语。
当这些幸福浮动时,我陷于迷离的思绪深渊中不能自拔。木然回望过去,想想我失去了些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慢慢地,慢慢地,想到了些什么。
阅读随笔 篇13
就像寒冬临近尾声,所有的绿色都挤进屏风背后准备出场时,田野里期待的眼睛满是泪片;就像经历了九百九十九次的期许,第一千次的张开双臂,终于夙愿如偿时;就像做了无数次铺垫,千呼万唤般,主角终于隆重登场了。我们笑靥如花时,即便满眼含泪,心中的感觉便叫喜欢。
本是不着铅华的素面朝天,是面庞上的清纯与美艳,是身影如柴般的纤弱,是心地水一样温柔纯净,是满目黄沙却鲜花无尘。
挤进闹市,心却在荒野;身在僻壤,天人合一;看野花野草,嗅空气芬芳;观小桥流水,品自然流云。
一处简陋的红砖瓦舍,一铺温暖的土炕,一座小巧的院落,院外,树木成林。
隔过林子,又是林子,林子挨林子,尽头,便是故人的坟冢。
有一些朋友,清淡如水的往来,便是心灵寂寞了,化解在如水的清淡里。
有一些心事,不足以说开去,便是天下人知晓,也便是蜡炬成灰般的寂寞。
便守着仗义的心事,固守乡园,挥舞着锄镰,勾勒出劳作的图画。
因为青春,便魂牵梦绕,因为生命,竟至死不渝,爱,无悔。
天涯漫漫,捱不过心灵的跋涉,再泥泞,思念也无悔前往。
三生石上,欣然坐定,等待,在小村的古柳旁,天、人、心化作一株草,含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等你赴约。
阅读随笔 篇14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一一张潮一一一一题记从小到大,我随妈妈踏足了中国众多的山水名胜,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与城市喧嚣不同的是山水很宁静。虽然五岳的巍峨雄壮是不可缺少的,但有刚就有柔,相较之刚强的五岳,我更倾心于柔美的水乡。虽说是水乡,但也不是没有山岳,桂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相信去过桂林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我也听过,同时也亲身证实了,此言属实。桂林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宁静、柔美却又坚强的女子,沐浴在朝阳的光辉中,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同时端庄、大气,邀请着你的到来,这、便是桂林的好风光。船游山水间,被轻轻环绕,水波荡漾,安宁静远。但西湖,又给我一种截然不同的美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之美,古时便显露了出来,跟桂林相比,杭州西湖更是披上了轻纱细缦的女子,斜卧在薄雾中,让人看不真切。但这种朦胧更是为她添了不少姿色,柔美、安详,让人一见倾心,从此不忘,因此,游西湖者必定去而复返,流连于那山水之中,无法自拔,放松身心,泛舟湖上,倾听风的声音,与自然交流,其乐无穷也!感受山水,体会其奥秘;聆听山水,知晓其内涵;阅读山水,品味其本意。与山水交谈,与山水沟通,丰富心灵,荡涤污秽,以山水为书,为善读者,以山水为伴,其不可名状哉!
阅读随笔 篇15
今天来自四川延秀学校的老师来我校进行校际交流,何艳老师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因为之前没有听说过这种教学方式,所以在听课之前就做了一点小功课,在网上简单地了解群文阅读。
所谓群文阅读,简而言之就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何老师选择了三篇关于“规则”的文章,抓住三篇文章的主题,取其精华,在较短的时间单位内,概括出中心议题——规则在心中。体现了群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学会放弃。何老师的课堂给我的另一个体会就是,不同阅读方法的重要性。上课伊始,何老师给孩子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浏览课文,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浏览这种阅读模式就给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为下面的交流做了铺垫。当老师讲解到你未仔细阅读的文章,有了前面的浏览做基础,你也不至于不知所措。在整个讲解交流的过程中,对孩子们的跳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为在讲解的过程中,何老师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所以需要孩子们跳读文章,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就体现出了掌握不同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很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参与过多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于以后的课后阅读教学中,以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随笔 篇16
时间过得很快,一学期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暑假也快到了。暑假里,我读了老师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叫《爱的教育》,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阿米库斯写的。
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每月范例》中的《马里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非常感人。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12岁的意大利男孩马里奥登上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遇到了一个好伙伴。这个女孩和马里奥差不多大,但比马里奥高一点。聊过之后,马里奥知道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克里特尔。像他一样,她失去了父母,来到了亲戚家。深夜,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来临了。甲板上的一切都被冲走了。船底经不起暴风雨。它坏了。水涌进来,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大声哭泣。
一半的乘客跳上准备好的船,但只有一艘船,船上挤满了人。只有足够的空间再容纳一个孩子,克里特尔和马里奥都想继续。在这个关键时刻,看到船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给了女孩机会,女孩跳进船里得救了。船就要沉了,但是马里奥面对死亡依然平静而快乐。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非常感动。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向年轻的马里奥学习。我们应该学习马里奥的性格,愿意为他人牺牲,在危险面前保持冷静和坚强。
阅读随笔 篇17
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每天和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在一起吃喝玩乐,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孩子们就是老师自己的孩子,有一首儿歌这样写:“幼儿园好想家,我爱老师像妈妈”。面对这群天真烂漫的可爱的小家伙,每天都有说不完快乐的事情,嘻嘻……。幼儿园里每天早上都要点名,为了更加增进我们之间感情,在点名、喊到之外增加了拥抱。每当点到一个孩子的名字时,我们就张开双臂,用微笑和期盼的眼神示意孩子上前来和我们拥抱,互相亲一下脸颊。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动作,它很快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两三岁正是孩子渴望成人肌肤抚触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成人关心和爱护,他们幼嫩的肌肤也需要成人的爱抚。我们用拥抱和亲亲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让师幼之间变得亲密无间,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幼儿园就像家一样充满温情。我们还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我们拥抱,有的孩子会像小鸟一样“飞”上来,有的会像小兔、袋鼠一样蹦上来,有的会像小马一样跑上来……小三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如果有哪位老师出去听课或者做其他事情去了,一上午不在班里,每当回来的时候,像冯梓航、孙浩哲等等主动张开小胳膊就往你怀里扑,“张老师抱抱,”又是抱又是亲的,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令人难忘啊。
阅读随笔 篇18
总有一双手掐住他咽喉,只要做错事那双手就会用力一分。他憋红着脸,呼出的热气模糊了双眼。窒息犹如潮水般向他拍打过来。
由于呼吸困难微微眯起的眼睛闪过一分警惕,但恐惧占其七分。
那双手仿佛生存在虚幻之中,一阵虚烟过后便进入到正常的轨道之中。
那双手苍白,显然看不出有多大劲。但并非如此。
他的冷汗淋湿了前额,许多碎发黏在了一起。他用冷水扑向面部,让自己的思绪开始清晰,平静自己内心的恐惧。
事后,他点上一根香烟。看着镜子中自己狼狈的样子,深深的抽了一口。起伏的前胸开始平稳,氤氲的烟从他微紫色的嘴唇吐出,勾勒出一条条好看的纹路。
他抚摸自己的脖子,隐约在镜子中看到一条紫红色的印子。
他抿紧唇瓣,思考着要不要把他偷听到的秘密说出去。他只是公司普通的员工,无意间听到了这些事情……
他面容憔悴,两道眉头深深的锁了起来,表情狰狞。脖子上的印记显得更加妖艳。
他不能卷入这场商业斗争中,为了他自己的前途着想。但那双手会放过他么?无时不刻,随处可见,无法预料它会在什么时候用冰凉的体温贴紧他的脖子。然后在他颤抖中用力……
两指中燃烧的香烟草变成袅袅的升起,如同在给予思考的时间。当紧中响起,烟草燃烧到尽头。烫手的疼痛使他把剩下的香烟丢弃。
时间不多了,可是他依旧犹豫不决。在他乌黑的瞳孔中再次倒映着那双手,它来了。
阅读随笔 篇19
残阳如血,大漠孤烟,回头一瞥,最后一个村落已经消融在身后远方的地平线。前方一片辽阔,茫茫的看不见尽头。寂寞的影子沉沉的垂在火红火红的沙砾上,伸得老远老远
脑海中常常会出现类似的画面,每当这时眼前的书似乎深深的嵌进我的视线之中。 我始终认为,书是有灵魂的,它的思想早已经溜进我的脑海,带着我去一片未知的海洋中让想象尽情遨游。
所有的书它都有生命!第一次这样觉得是在一个晴朗的白天,家中没有人,房间出奇的安静。我静静得看着书柜上一排排整齐码在一起的童话书。这一刻,我看见阳光悄悄的投射在书的封面上,把书照的很安详、很恬静,一瞬间,所有的景象都像是油画一般深深地凝固,也在那一刻,我觉得书,并没有那么平凡,它高大起来 ,壮丽起来。
它们很静的站在书架上面,一个紧紧挨着一个。铅字的油墨在它们身上凝固,文字的声音在它们身上回响,每当我们阅读书籍时,实际上是在与一个永远不会对你说谎的知心朋友的聊天。
他们不会说话,因为话语已经透过每一个字清晰地投射在我们的眼前;他们不用睁开眼睛,因为这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能用心灵感知它的存在。一个东西它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它能够自由地向我们传递思想。
好书的灵魂更加深邃,我第一次阅读他们的思想是不会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然而随着岁月的不断变迁,我会不断的沉浸到他们的`思想中,体味生命的感动和存在的价值,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养分。
阅读随笔 篇20
阅读适合所有的年龄。孩子当然也可以阅读,孩子的这种阅读与我们成人不一样,她们在识字以前的阅读,叫做“前阅读”。孩子如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升孩子的大脑发育,开拓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索,培养良好的情绪,更有助于语言的发展。那么作为家长,如何给孩子的阅读提供帮助呢?
首先,提供适合的书籍和材料。现在的一些绘本、童话书,有声电子书,插图,卡片等都可以作为阅读的材料,但是家长一定要鉴别材料的内容、可读性,水平等是否适合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太高,内容太抽象,孩子不能理解,就会厌倦。如果内容不健康,里面的画面暴力等,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材料的多样性。有的孩子就喜欢读童话书,故事书,这样无可厚非,是一种与阅读的兴趣,但家长可尝试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刺激孩子对其他领域如科学、生物等方面的兴趣,让孩子多方面增长见识。
还有一点是观察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是否拿到一本书张开就看?是否跳着翻页?是否看反了内容?是否真的看进去了?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这些表现,及时给孩子提供正确的阅读顺序、方法,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阅读后的感受,这样能让幼儿感到阅读的乐趣。最后要注意孩子的阅读姿势、距离、时间等,保证孩子视力、骨骼、姿势等的正常发展,避免疲劳和劳损以及不正确的姿势的出现。
阅读随笔 篇21
又到周一,孩子们喜爱的信息课终于又盼来了。好不容易挨到了体育课结束,他们飞快地从书包里拿出信息书,一下子教室里寂然无声了,他们都等着我“发号施令”让他们上楼去机房呢。
安排好座位后,开始上课了,每到信息课孩子们总是异常兴奋,一个星期才一节,好珍贵啊,他们总有讨论不完的事。让他们安静后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讲好基本操作,我又演示了一遍。让学生看着屏幕,我边说边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坐在我两边的孩子们听得是那么的专注,而离我较远的孩子就喜欢自娱自乐,好像什么都懂了,想立马操作了。一切准备停当,让他们自己完成任务了。在我两边的孩子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即使有问题,小组三人翻书讨论下也就明白了,能继续操作了。而离我较远的那些孩子总要喊我过去,问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让他们相互帮忙,他们也只会大眼瞪小眼。我追问起先为什么没认真听讲,他们就会沉默。没办法只得为他们演示讲解一遍了。我一直认为这种技能课老师讲解时每个人都要用心听讲,尤其是那些坐在后面的同学,教室空间较大,只有绝对安静才能听清楚。
可事实并非如此。距离未必产生美,那些坐得离我较远的孩子,总不能和我产生共鸣,他们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电脑屏幕,听我讲解。等到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解,非得喊我过去,问这问那,让我围着他们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还真没想通呀。
阅读随笔 篇22
一夜的雨,我枕着唐诗,飘飞在古典的诗行里,走进了长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悠悠古韵,晨露晶莹,我一袭古典与清雅,顺风而行,飘至大唐古都。
晨风妩媚,抚摸飘逸的花儿,我系一对轻盈的翅膀,翩跹霓裳的舞步,带来亘古的温柔;跳动的诗韵,圆我曾经的幻梦。
怀揣憧憬,驻足岁月的古塔,听见远古的风儿,我依稀看到了梦里的长安,啊,尘封千年的长安,它带着梦一样的典雅,带着诗仙墨迹的余香。长风里,我凝望历史,聆听古塔青铜古钟,抖落一片晨霞缤纷的梦。
长安的河畔,晨光辉映,风中飘来平平仄仄的古韵,纷纷扬扬落满了堤岸。那青楼里飘出的旋律,可是忧伤的弦歌?载着伤春怨别的诗句,千古绝唱,大唐的一切,在梦与醒的诗行里徘徊、吟唱。
夜半的风,送来孤寂的冷月,带起忧郁的光波,追逐长空的月华,那醉了的李白,还在诵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吗?
我愿,着一身薄如蝉翼的衣裙,舞动霓裳,生于李杜时代,梦在唐朝。我抚琴吟诗,一千次、一万次的举杯对月,把我如潮的思想,用狂放的诗句,奔腾开去,或者用愤懑的歌声,化长风,扶摇苍穹,或者借长安酒家一坛浊酒,一醉千年……
阅读随笔 篇23
在幼儿园里,每一个班级都会设置一个阅览角,供幼儿看书。我们班级里有建构区、点心店、益智区、美工区、玩具吧、糖果屋和阅览角这7个区角。我们会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要玩的地方。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选择阅览角的小朋友很少,而且在阅览角里小朋友们看书很没有耐心。看一会儿就换一本书,每一本书拿在手里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起初,我以为是我们班阅览角的图书不好看。可是,我们抽空给他们讲故事也会用阅览角的图书。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也很感兴趣。
后来,我问小朋友们为什么你们不喜欢到阅览角去看图书呢?有的小朋友去看书,可是随便翻翻就将一本书看完了,里面说的什么都不知道。小朋友们告诉我说他们看不懂,所以不喜欢看。于是,我经常抽时间给孩子讲阅览角的故事图书,教他们如何看图书,讲解图书的意思。
慢慢地,去阅览角看书的小朋友多了,许多小朋友边看边说,“这是老师给我们讲过的故事,上面讲了.......”孩子们看图书的耐心也增强了,一本书他们会边看边讲,看完了在换另一本。
让孩子在已经有所了解的事物上,继续加深印象。让孩子突然去接触他们完全不了解的静的事物,他们或许会没有兴趣。但是,在让幼儿有一定了解的上让他们去接受一样事物就容易多了。而且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会想,“这个我懂的,我要跟别的小朋友说一说。”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对阅读感兴趣了!
阅读随笔 篇24
周五,我们学校请来了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芳老师。她和我们应对面地讲述了她的童年趣事、阅读体验和写作心得。
曹老师不仅仅强调我们要多阅读书籍,还让我们去阅读大自然,阅读生活。大自然中有花有草还有小鸟,我们能够从大自然里陶冶情操,获取知识,收获灵感。曹老师说:“生活没有你想象的糟糕!每一段生活都会在无形当中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在活动中,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读了一段曹老师写的《码头》。“一到夏天,河两岸的孩子们扑腾在河里找凉爽。而我喜欢戴顶草帽,拿来小水桶,小铁锹,小刷子,趴在河边一遍遍地刷洗码头上石板……”当我朗读到这段文字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孩子们在夏天玩水时的欢快景象。追随着曹老师的文字,我仿佛也走进了这幅画面,也戴上了草帽,拿起了小刷子…….这就是文字的美吧!让我置身其中,让我身临其境!这就是阅读书籍的乐趣吧!
讲座结束后,“小十月”还为我们精心准备了抽奖的互动环节。小小的礼物引起了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小剧场里欢笑连连,掌声阵阵。在欢笑中,一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大家还意犹未尽呢!
捧着曹老师签名的书,曹老师的话仿佛还回响在耳畔!“作文要写真情实感,我们不仅仅要阅读书籍,还要用眼观察美丽的大自然,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阅读随笔 篇25
有时候觉得让学生理解那么深有些拔高了,不过如果按高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童话,小短文,那么儿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有感情地朗读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
不过这里我想也存在一个最低的“道德底线”问题,即阅读底线,我想课标所规定的正是这个底线,我们在确保每个孩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达到较高的水平。可是这种水平其实是一种听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中高年级所要求的看读能力。
由此又想到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记性是极好的,他们往往在听了老师或同学两三遍的基础上就能背出来,可是对于书本上的字,却还是不通。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能背出这篇短文,但如果把这短文放在孩子面前,那他一字一句地读,却读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中高年级老师所说的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听读能力很强,可看读能力却很弱,而到了中高年级着重的是看读能力,于是乎就有了低年级读书不过关的问题,试问读正确都不过关,又怎能谈有感情呢。其实中高年级老师又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因此我就在想,在低年级的时候,注意引导他们自己读书,这样一两年下来,也许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看读能力,让听读与看读同步提高。
阅读随笔 篇26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少,他们要想读书的话只能靠拼音来帮忙了,学校图书室里新购进了一批新书,体裁各异,内容丰富,尤其是那些好玩有趣的短文故事,我想低年级的孩子肯定喜欢,可惜这些图书都不带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只能望尘莫及,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从心里面替他们着急。
偶尔我也会拿来一本故事书读给他们听,读完后还会提出几个和故事相关的小问题来考考他们。
有一次读故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那天上了一天的语文课,老师累学生也累,于是最后一节课我想让大家轻松一下,上课了我拿着一本故事书走进了教室,班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那声音整齐洪亮而持久,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开始用疲惫的声音小声地读起了《青蛙王子》的故事,同学们个个竖起了耳朵侧着身认真地听着故事,生怕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字,故事读完后我简单提出了几个小问题,问题一提出,一双双小手就刷刷地举了起来,我清楚地记得最后一个问题是班里成绩最差平时什么都不学的陈浩答对的,当时我都不敢相信是他答对的,确认了之后,我大大的表扬了他,我看见他笑了,是那种前所未见的开心。
原来每个孩子都喜欢故事,即使讲故事的声音只有平时上课一半的分贝,他们都能听得很清楚,有时候声音小了他们反而听的更认真,真是奇怪!
这件事之后,我想让班的孩子读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