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 一、你一定能默写这首《天净沙?秋思》吧?用工整的楷书写写看! 二、昏鸦的昏字,除了与夕阳西下呼应,你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答: 三、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谈谈你的……
《[越调]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
一、你一定能默写这首《天净沙?秋思》吧?用工整的楷书写写看!
二、昏鸦的昏字,除了与夕阳西下呼应,你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答:
三、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谈谈你的看法吧!
答:
四、整体感知这首元曲,说说曲中之人为何断肠?
答:
五、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你是否也能选取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意象,来表现对某个季节的感受?
答: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多谢西风
刘雨农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⑤我曾慢步登梯:郊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春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要多谢西风?
答:
2.文中第②段描写秋景,可谓有声有色有味,你能找出相应的语句么?
答: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⑴A句: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B句: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高远而湛蓝,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答:
⑵A句: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
B句:那池中的游鱼,一群一群地游过去了。
答:
⑶A句: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
B句:长着绿色羽毛的翠鸟儿,嘤然一声,鸣声悦耳动听。
答:
4.作者在第⑤段中写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像作春夏的景物,你认为这样写好么,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收获平台
一、略。
二、昏鸦令我们联想到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孤独地游走天涯。
三、有道理。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
四、曲中之人之所以断肠,是因为他远离故乡,骑着瘦马冒着西风,漂泊在天涯。乌鸦归巢了,路人也回到了小桥流水边炊烟袅袅的家,而他,依旧漂泊。这一切,怎不令他痛苦得有如断肠?
五、略。注意选取那些能表现意境的意象,如果富有个性,就更好了。
发展空间
一、1.因为西风吹送给作者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
2.有声:一切虫儿的歌唱;有色:水的澄清;有味:花的芬芳。
3.(1)A句中写天,庄严而纯洁,赋予天空精神内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就不只是客观的天色,而同时包含了自己对天空的景仰与喜爱,所以A句更好。
(2)A句写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地过去了,联想丰富,恰倒好处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鱼儿们活泼可爱的情态,所以A句更好。
(3)A句运用了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翠鸟比作绿衣仙女,又相应地写她清晨的啼鸣,仿佛报道晨妆才了,更显得娇媚可爱,而天地间也因此显得情趣横生,所以A句更好。
4.作者将秋天的残荷、树叶、雁阵、苍烟轻云等景物都想像作春夏的景物,表明在作者心目中,秋天与春夏一要,都有盎然生机。这样写,才更突出感谢西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