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菊花》赏析及练习题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元稹 练习题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元稹《菊花》赏析及练习题  引导语: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菊花》赏析及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

元稹《菊花》赏析及练习题

  引导语: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菊花》赏析及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练习题一

  1.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2分)

  2. 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

  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

  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练习题二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解析:

  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

        3.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