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材分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圆明园 课文 毁灭 教材 分析

管理员

摘要: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 毋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材分析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 毋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材分析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法建议

  1.本文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教师还可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清文章的主次”是前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在本组教材教学中应得到进一步训练。 “分清文章的主次”首先应该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知道课文每部分写的是什么,使学生能了解介绍 “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3.在阅读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按照上一单元就词、就句、就段质疑的方法进行质疑,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完成对文章重点内容,也是难点的理解。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及“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等词加以理解。方法可以多样,如:联系上下文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播放的媒体资料来理解。)如“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这是殿堂的特点。“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园内的景观分为哪几类,可用填空、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概括,从而体会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抓住关键句理解,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凡是”“统统”是说全部,表示一个不剩。从中看出侵略者的贪婪。“任意”,想怎样就怎样,说明侵略者的野蛮,不讲道理。紧接着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或圆明园遗址图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最后以“文中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问题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学本课要注意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然后再使学生初步了解,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要重视朗读训练。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读时应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品读、引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时应体现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全文背诵有一定难度,应分散难点,讲求方法。第二自然段的背诵可用图示法,抓住“众星拱月”帮助记忆;第三自然段可用填空法、引读法概括出几种建筑风格;第四自然段抓住“总—分—总”段式进行背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媒体设计思路】

  依托电教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⑵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教学流程】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

  板书:

  圆明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带同学们去游玩圆明园”为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二、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⑴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⑵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⑶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

  (3句话。)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

  (师生齐读。)

  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

  (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媒体的使用,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升华。

  三、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

  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⑵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⑶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⑷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同学们,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 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1860年10月6日──读。

  (生齐读。)

  5、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

  (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6、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交流。)(课件出示)

  教师以情激情,学生才能以读悟情,在此引导学生把对侵略者的“愤怒仇恨”表现在表情上,表达到语言上,做到以读悟情。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把火烧毁了什么?”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新课标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7、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什么:

  (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激发学生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激发情感,表达心声

  师引入: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我想每一个中国人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

  (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

  1、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

  2、生交流感受。

  每个学生心里都充盈着创作的激情,蕴积着表现的欲望,涌动着纯真的想法,为此我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

  课下小组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修?


 更多《圆明园的毁灭》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