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游高梁桥记》的原文与译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梁桥 宏道 译文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袁宏道《游高梁桥记》的原文与译文  《游高梁桥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两兄弟游高梁桥时写的两篇游记小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袁宏道《游高梁桥记》的原文与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

袁宏道《游高梁桥记》的原文与译文

  《游高梁桥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两兄弟游高梁桥时写的两篇游记小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袁宏道《游高梁桥记》的原文与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解释

  1.中郎:即袁宏道。

  2.王子:即王袗。

  3.穿:挖通,疏通。

  4.委积:堆积。

  5.羸(léi)马:瘦弱的马。

  6.三月:指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月。

  7.微泮(pàn);稍微融化。

  8.谭锋甫畅:交谈得刚刚畅快。谭,同“谈”。谭锋, 言谈精锐。甫,才,刚刚。

  9.飚(biāo)风:暴风。

  10.中(zhòng):着,击中。

  11.御:这里指戴上。

  12.着(zhuó)重裘:穿上厚皮袄。裘,皮袄。

  13.敌:抵挡。

  14.堪:忍受。

  15.邸(dǐ):一般指官员的住所。

  16.丙夜:三更时。

  17.砾砾(lìlì):口中含有碎沙的样子。

  18.上春:农历正月,也泛指初春。

  19.何京师之苦至此:为什么京城恶劣到这种地步。

  20.苟非大不得已:如果不是身不由己。苟,如果、假如。非,不。

  21.仆仆: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22.舛(chuǎn):谬误。

  23.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况且那些权贵之所以不得已居住在这里。且,况且。

  24.山人:这里指从事卜卦、算命等迷信职业的人。

  25.餬(hú)口:维持生计。

  26.烟霾(mái):浑浊的烟气。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

  27.予以问予:意思是我问自己这个问题。

  28.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写下我着迷于仕途钻营却不知羞耻。通“识(zhì)”,记。嗜进,这里指着迷于仕途钻营。

  29.颠倒而无计算也:本末倒置却不去算计。颠倒,本末倒置。

  相关介绍

  袁中道

  (1570-1623),明代散文家,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为文崇尚自然,曾游历天下,写下大量记游诗文,有《珂雪斋集》。

  袁宏道

  (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称。为文崇尚自然,写有大量纪游诗文。

  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建造,经清末民国初年改建过的一座单孔石拱桥。1982年在长河污水截流及整治工程的西直门暗渠工程中,清代高梁桥又做了一次改建。

  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刹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马如穿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楼、水、桥、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图”。

  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刘伯温发现后立即派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临跑前还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高亮怕皇帝怪罪,跳入长河。从此他跳河的那座桥谐他名字之音,称为高梁桥。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