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反思 认识 教学

管理员

摘要: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一种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的知识,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借助直线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思维方法。从空间观念角度来讲,对学生是一个学习飞跃,对于圆的特征的学习认识,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以及今后圆柱,圆锥来说都是基础知识。

  1、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学习新知

  本节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课本,自主探索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画一画等多种活动,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1、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的知识,建立清晰表象。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2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本课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并一步认识深刻体会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因为采用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尝试着画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圆的画法。所以在画圆这个环节,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在画的过程中,发现画圆会出现哪些问题。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2、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除了将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等生活中的问题应用融入课堂我还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出篮球场上的大圆。

  让学生体会到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同时对于教材的研究还不够透彻,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3、关于如何让学生自学以及自学内容的选定方面自己还是把握不住,需了解学生水平。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3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比较系统的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课的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用各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小机器人。让学生找出这个小机器人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让学生总结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教师事先也准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领域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创设情景认识圆,到初步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都突出了这一思想。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

  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4

  上周五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修活动,我结合沪教教材和我们人教版教材,把之前去上海讲的《圆的认识》进行了整合,将两本教材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对我校五年级的学生讲了圆的认识这节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为4个方面:

  1、从生活经验出发,建立圆的初步概念,感受圆的美。

  2、通过操作、比较、思考等活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特征和作用,初步建立圆的.具体概念。

  3、了解圆规的结构作用,并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

  4、会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圆与生活中的联系。

  本节我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让学生体验,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及其特征,并通过几次练习学会用圆规画圆。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设计了四大环节,第一引入,从实际生活中的圆引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圆与数学中的圆不同,并能感知出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完成教学目标一。

  第二探究部分,通过老师画圆学生观察,学生初步感受到圆心和半径的特点。然后老师介绍圆心和半径以及它们的特征。接着介绍圆规的结构和作用,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在尝试后交流画法,老师示范画法并总结画法,最后通过比较两个圆学生了解到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第三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第四进行全课小结。

  这节课这时间上安排的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讲课时我遗漏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这还有因为没有充分进行备课。还有就是我在讲概念时虽然通过操作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知识,但是没有及时强调导致学生虽然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但是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描述,通过最后测试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概念性的问题掌握的不好,在下节课中我要重点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修改。通过这次去上海的学习,我也确实在教学方面有了进步,能够有意识的在备课时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情,教学过程中也会增加一些体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5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通过教学本课,我的收获颇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从准备和上课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是对这次研修的准备。在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圆的认识的很多资料,在研读了课标及教学用书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圆的认识》是属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创设情境提出“套圈游戏中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欣赏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画一个圆——自学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探究圆内直径、半径及其关系——首尾照应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并欣赏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课堂教学的体会:基于各方面的准备,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具体以下方面完成较好:在学生对圆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进行猜想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及其关系,然后用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此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考深入,表述完整,参与积极。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次讲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1、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要会“利用”,能智慧的处理,这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有了这次锻炼,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又往前迈了一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不断实践,反思,完善自己,争取更大的提高!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一、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我在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对课标进行反复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我能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我能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究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我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神。通过画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课件出示的“圆,一中同长也。”感受我国数学的博大精深。课件出示车轮为什么制成圆形的突出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二、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设计了根据描述猜圆形物体的活动,学生在一次次提示,猜想的过程中,在大脑里会形成不同大小的圆,会从实物中抽象出圆,会把一定大小的圆与实物联想,从而丰富空间观念。本节课猜出的摩天轮,是相对我们画的圆来说很大的,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灵活突破重难点

  在画圆时我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了画圆过程,使画圆步骤清晰明白。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好地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呢?我在本节课设计了错误的半径、直径,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从而使半径和直径的定义清晰可见。特殊直径、半径的问题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

  四、课堂教育机智

  学生在展示画圆时,一个学生上来之后,怎么也画不好,我及时给他帮忙,在黑板上找了一个小坑,固定住了有针的脚,既体现了画圆的注意事项,又体现了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小坑”这个小坑成为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

  五、系统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板书,包括画圆步骤、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征。本次板书排列整齐,非常有助于学生串联知识。

  六、达标检测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每个学习任务完后,都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小检测,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全部完成之后,是一个课堂达标检测。课堂达标检测设计了基础题、提高题、课外延伸题。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收获。

  七、有待改进

  本节课课堂语言不够简洁,虽然对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有了较好的理解、但是在对定义的表述上不够规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数学语言更精炼准确。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7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了一些成功之处:

  一、将数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在生活中体现数学

  在本节课中,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手中图形物体画一画,折一折形成圆形纸片,并在桌面上滚动,得到圆易滚动的特点;而且画出的圆大小不同,是因为实物不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多次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组员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将学生的名字连成一个圆,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圆的内涵,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不足之处:

  学生手里有圆,互相交流,但是在折一折操作时学生跑去和其他小组说话,有的快有的慢,滚动起来收拾不住。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8

  《圆的初步认识》一课,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主题展开教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的基本特征和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生活味浓

  新课程目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圆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课从整体到局部无处不体现着生活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从整体看,吴老师以学生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上学的录像短片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找出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轮是圆形的,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又以欣赏生活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自然中的圆的短片作为总结,从图形又拓展到实际应用;从局部看,圆心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由生活实物圆形卡纸抽象到概念圆心,再到实际应用安装车轮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浓浓的生活味。

  2、趣味性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圆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概念课来说,尤为重要。吴老师就注重了这一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拿出口袋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玩的?”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童趣,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口袋的玩法,使数学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其次,在练习中采用了分组比赛,抢答得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件使用上,把圆规拟人化,用孩童的声音,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引出了画圆的工具,充满趣味。

  3、重视概念生成,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圆心。吴老师利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出圆心,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总结出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之后,又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车轮使学生了解了圆心的作用,说明当圆不可以折叠时,可以通过找圆内最长的线段来找圆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另一种找圆心的方法,使教学重点突出,扎实。在讲解直径时,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的方法,很自然地找出了直径,接着,又通过分组量一量、比一比的动手实践,得出同一圆内直径都相等的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最后,吴老师使用一根绳作为活动的直径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亲自总结出半径是直径一半的特征。突出了学生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圆。吴老师将画圆安排在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生成之后,让学生在理解圆的特征的基础上画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演示教授画圆方法,在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后,又公开辅导、纠正,使难点得以突破。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9

  这一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直观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为基础,用学生喜爱的搭积木作为活动的开始,通过描一描,从体上“分离”出面。学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出三种基本的平面图形,通过分析和比较,将平面图形和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对应,学生感受了面与体的联系。通过这一环节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把物体的面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接下来让学生来分别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三个形体的特征及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下来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这些形状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分清体和面。通过交流、纠正让学生了解今天研究的是物体的一个面。引导学生在举例时能用规范的语言来回答。此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中,又通过围一围、画一画和涂一涂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三种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活动中人人参与,在活动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积累了对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学生先通过猜想,判断能否围成圆,在动手进行验证,让他们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通过“围”图形,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区别时,有同学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个多边形,说围出了圆。这时,我就要告诉学生这不是圆,把多边形放大,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的,所以不是圆。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当然本课有些地方也不尽如人意,由于掌握学情不够,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草草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慢慢改进自身的不足。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教学目的: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

  教学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纸片、剪刀、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 生活中找圆,导入新课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圆形。

  师: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状物体。中秋圆月、硬币等都是圆形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 操作、探究,自主认识圆的特征

  1. 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圆,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啊?

  师:平时,你们是怎么画圆的啊?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啊?为什么?

  师:大家都觉得用圆规画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圆规来画圆啊?请大家自己试试,遇到问题时,再请教无声的老师,看看它能给你什么提示。

  让一位同学边示范边说步骤。(显示画圆的步骤)指出在画圆时的注意点。

  再让同学们多画几个圆。

  2. 把自认为画的最好的圆剪下来。

  师:拿出你的圆,对折一下,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老师在黑板上表示出圆心,让学生标出自己圆上的圆心。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如果我们在圆上任意取一点,连接圆心和这点,这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边说边在圆上表示出来)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示出半径,再让一位学生上黑板表示。

  指点怎样量圆的半径的长度

  师:在这个圆上,你能画出几条半径来?他们的长度怎样。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可以同桌、小组之间探讨。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4.我们再把圆拿出来,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奥秘。

  我们在折圆时,每条折痕都通过什么?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谁来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折痕?

  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请你在你的圆上画出你这个圆的直径。一人板演,说说直径是怎么来的。

  我们怎样测量它的长度呢?

  我们找出了圆的直径,它是否和半径一样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们自己按我们研究半径的方法研究直径。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板书

  5.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展示讲评,说说怎样想的。

  6. 学到这里,你对圆还想说什么吗?

  可先让学生在同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演示半径直径的关系。

  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 口答“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在其中讲解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2.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车轮设计成什么形状?

  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不设计成其他形状?

  四、 学生自己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我们的学习的过程,整理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睁开眼睛,你能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圆吗?

  教后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这就成了我们教学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圆以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感知圆,形成圆的初步认识,画圆就顺理成章,而且比较多种方法认识到用圆规画圆的普遍性。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有困难时再看书,向书本学习。比硬性让学生看书后画圆,更尊重学生,也更富有启发性。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单靠学生讨论是完不成的,关键时刻,还需要教师系统的引导和讲解。因此在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由老师带领着认识,当然也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圆的各部分名称。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潜在的意识,这时,老师只用稍微点拨一下,老师所要的内容学生就脱口而出。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猜想、去验证、去讨论、去合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还需改进的地方,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欠细致,前后时间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还有,漠视了数学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视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骑过自行车,有一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低年级时对圆已有初步地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由认识平面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好动、贪玩是他们的天性,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最受学生欢迎,只有抓住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注重体验,才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所创造地学习。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秉承“以学定教、活动导学”的理念进行教材重组,变被动的概念教学课为主动建构的探究课,突显“学为中心”。本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提纲挈领,拥有全局视角

  圆的认识一课难点较多,内容分散,以往只分版块教学而没有互相关联,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全局视角下,对本课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教学整合。将圆的概念引入教学,联系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探索半径与直径特点等几个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应剔除“圆是轴对称图形、利用轴对称找圆心”等关联较小的内容,为整节课的合作探究提供时间上的保障。整节课学生能围绕圆的概念建构知识,对圆的认识有整体上的把握。

  二、辨析归纳,倡导自主探究

  圆是用发生式定义方式生成概念的。圆的认识一课涉及概念较多,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效果堪忧。本节课特别重视每个概念的发生过程,通过提供一系列利于对比的素材,引领学生不断辨析归纳、自主探究,把握圆的概念本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

  三、基于操作,聚焦核心素养

  从导入“生活找圆”寻找运动形成的圆到“自主建构”对比辨析合作探究圆的概念,再到“画圆”利用各种材料尝试画圆,以及“探索半径与直径的特点”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推一推发现特点,以及综合练“圆的大小与位置由什么决定”中通过对比与几何画板演示,整节课基于操作,结合想象,研究动态生成的圆,重视空间观念的`的培养,逐步实现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其中“自主建构圆的概念”强化了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这一个环节中通过测量多个任意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概念,思维核心指向概念本质属性,有效培养学科素养。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成功之处: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多种方式,探索出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长度都相等的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在教学中通过圆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圆和三角形、四边形的区别就是圆是曲线图形,三角形和四边形是由直线构成的图形,同时渗透其中的联系,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不足之处:

  由于多媒体出现的故障,导致在让学生直观感受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上,没有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确车轴之所以装在圆心的位置,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只有把车轴装在圆心处,当车轮滚动时方可使行进的车辆保持平稳状态。

  再教设计:

  加强对圆与已学过图形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经验自觉解决当前问题。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是小数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教学时,先让学生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生活中的圆,二是画圆。这就首先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

  2、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做为主线。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用“折”、“画”、“量”的方法得到了学生所需的知识。学生在探究中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当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又学会了

  分工合作的先进方法,将要操作的部分分工落实后又做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当然,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

  1、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显不足,显得有些生硬。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今天早上第一节在4班上了《圆》这一章的第一节。效果很差。

  首先是学生在犯困。明明昨晚已经回校上晚修,今天却毫无精神状态,有两个趴台,有两个边听边打瞌睡。

  其次,我的讲课逻辑性不强,这应该也是导致学生犯困的原因。这节课知识点零散,都是概念:圆的定义、弦、弧、等圆、等弧。教材上有一道例题,证明矩形的四点共圆。

  我是讲完所有的概念,才开始讲这道例题,有点唐突。应该在讲完圆的`定义,就讲例题。下面进行修正:

  (1)用一条线段旋转得到圆的第一种定义(板书)(符号)

  ——得出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圆的第一个性质:同圆的半径相等。

  ——等腰三角形。

  (2)反过来,如果这些点到某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那么它们一定在同一个个圆上。如圆规画圆。

  例题:证明矩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练习: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共圆。

  高分突破第7题

  (3)研究完圆周上的点,现在来研究线段。在圆上任意取两个点,连接,这样的线段就叫做弦。

  问:这样的弦有多少?直径是弦吗?

  问:怎么证明直径是最长的弦?(提醒:关键是长度的比较)

  (4)曲线——弧——优弧和劣弧。表示方法。

  按照点——直线——曲线的逻辑顺序展开教学。下午到另一个班实践下,看看是否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