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研修总结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研修 远程教育 总结

管理员

摘要:

远程教育研修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

远程教育研修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远程教育研修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远程教育研修总结1

  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读教材,梳理基本结构,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基本定位。

  读懂教材是理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在研读一节课教材时,可以先通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读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注重通过主题情境来引出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领会情境的设计意图,才能挖掘它所蕴涵的教学资源,使问题情境增值。

  2、读懂习题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懂教材中的练习,关键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层次。首先教师要将习题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习题的功能和教学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二、深度研读,读透教材,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在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意图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阅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1、开展“追问式”研读,深究核心知识的数学本质,把握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读教材后,教师要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追问式”阅读,即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法则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很多知识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研读教材时,单元整体性阅读和同一知识相关单元之间的联系性研读显得尤为重要,要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

  3、开展“多视角”研读,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总之,研读教材是教师发展教材使用的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自己的教学预设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远程教育研修总结2

  通过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几个月的学习,我的收获非常大,并且切身体会到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研修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下面我就结合这几个月来的学习经历,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首先,远程研修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在这上面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很多资源都是国家级的。这些宝贵的资源单靠一个地区或者是学校是很难全部获得的,而远程研修网正好可以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使每一个参训教师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资源,从而使我们的学习有质的提高和突破。

  其次,远程研修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在研修网上,所有参训教师按学科分成班级,一个班级内的学员相互之间交流起来非常方便。以我所在的临淄信息技术(一班)为例,因为每所学校只有1—2名信息技术教师,平时由于各种原因,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少,但在研修网上进行学习时,因为同在一个班级内,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

  再次,远程研修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存储平台。虽然进行的是淄博市教师的研修,但这个网站却是一个国家级的网站,服务器设在北京,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好。不仅如此,远程研修网除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外,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网络服务,包括不限量的网络存储、资源共享等。像这么好并且稳定的免费网络服务在公众互联网上几乎没有,所以说这对我们参训教师来说,这个学习账号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

  关于这一点,我还想多说两句。我来边河第一年时,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在淄博教育网上申请了一个电子备课系统(那上面的功能还没有这上面的全),主要是使用里面的网络存储功能(不限量,仅规定单个文件不大于10M)。当时我之所以申请这个电子备课系统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①服务器在淄博,网速快;②这个系统本身面向淄博的教育系统。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往上面传了1G多的资源后,这个系统突然不能用了。通过电话和邮件的方式联系淄博教育信息中心,均未得到满意的回复。一直到现在这个系统还是不能用。因此我对一些小网站(地方网站)面向公众提供的免费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可靠性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使我不敢再轻易申请这样的服务。而远程研修网正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它是面向特定学员的。

  总之,通过在远程研修网上的学习,我获益匪浅。但愿远程研修网能够为更多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远程教育研修总结3

  一、课程整合的含义及目的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的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的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把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讨论的整合是狭义上的整合,把各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在学习活动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基于这种理论,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入信息技术,使各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方式

  学习资源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已成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根本改变的重要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方式需要师生在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各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技术平台。

  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出发,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式可概括为三类:

  一是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二是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三是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第一类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以它为中心向其它学科扩散,这种整合方式是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的。

  第二类整合方式,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完全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服务。结合教学内容开发制作了一批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在这方面的探索中教师一方面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真实世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体验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用直观的材料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新型的学习环境,将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信息,分享信息资源,参与合作性学习。

  第三类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来获取、交流信息,到达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课堂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工具;

  (2)作为情景探索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

  (4)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的工具;

  (5)作为自我测评和学习反馈的工具。这种整合方式的教学,要求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学习从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借助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安排一些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和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协作完成任务,养成合作意识例如,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章的`教学,我们通过制作的网络课件辅助,采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由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利用网络分组学习、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整合方式,学习任务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种方法在理念上、教学效率上比第二类整合方式更受学生欢迎,我们将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推广。

  又如:上微机课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习指法。每节上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一周键盘指法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测:开始的1—2分钟用于完成开机和指法热身练习;其后的2分钟用测试软件进行英文录入比赛,最后的1—2分钟用于测试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表扬本次比赛前10名或达到本阶段训练标准的学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又如:用电脑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相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

  三、整合实践中的问题

  ⒈教师要担当起课程整合实施者的重任

  信息技术能否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不仅在于教师能不能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使用计算机,还在于教师能否更新教育观念。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优化,而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理解学科教学的目的、教学中的难点,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进行教学活动。

  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学校教学资源,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未来的教育描述为“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信息通讯技术与多媒体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学习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一个不会应用计算机快速获取、处理信息,不会使用互联网与外界通讯的人,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和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风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与学科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源学习,促进课程整合的实施。

  ⒊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支持并不断完善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培养具有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教师学生全员参加信息化教育的进程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