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华山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华山 译文 赏析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游玉华山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玉华山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供大家参……

游玉华山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玉华山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玉华山记

  【宋】张缗

  由宜君县西南行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者,玉华也。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烟,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凤皇谷,则唐置宫之故地也。今其尺垣只瓦无有存者,过而览之,但见野田荒草而榛荆也。其西曰珊瑚谷,盖尝有别殿在焉。珊瑚之北曰兰芝谷,昔太宗诏沙门玄奘者译经于此,其始曰肃成殿,后废而为寺云。中有石岩崭然有成,下有凿室,可容数十人,有泉悬焉,势若飞雨;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其西且南有崖曰驻銮,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而下,如悬布,如喷珠,其名曰水帘。稍北,有崖与泉,亦若是而差小焉。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与六人者来游,乃相与坐石荫松,听泉而饮之。已而,览故宫以徘徊,问遗事于田老。方嚣然不欲归,而余与六人者,或有官守,或以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然而,相视有不足之色。余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然幽潜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营之,惟佛老之说可以动人,故其徒常独有力,而危亭广厦,眺览之娱,莫不为其所先也。

  夫以有唐之盛,穷天下之富,建宫于此,随而废没,而杜甫乃其时人,过之且有悲伤之感,至或形于歌诗。独寺僧之徒,更相传而不息,迄于今而尚存,则虽天下之力,亦有屈于此欤?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今问诸遗老,无所称道。而彼玄奘者,特一浮屠耳;然说者至为荒怪难知之语,以增大其事。岂人之情常乐于放僻,而易忘于中正哉?又岂物之盛衰废兴亦各有时,而此特其盛时也欤?斯可为之叹息也。若夫太宗之贤,天下之力,犹不能长有此也,则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留为恨哉。然荒崖穷谷之崎危,废宫颓址之萧条,虽累岁月,未尝有一二人游焉,而余与六人者同时而来,亦可谓之盛哉!

  六人者:余兄子坚、弟山径,与太原石继和公美,河东郎几康伯,温陵陈说君豫,西河冀上之冠卿也。壬申,荧阳张缗记。 (有删改)

  【参考译文】

  由宜君县向西南走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这就是玉华山。山的南面叫野火谷,那里有常年燃烧的山石,远远望上去(山上)如同有炊烟,但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野火谷的西面叫凤凰谷,就是唐朝建造宫殿的旧地。现在连一小段墙一片瓦也没有保存下来,经过那儿看,只见都是野田荒草,长满了荆棘。凤凰谷的西面叫珊瑚谷,大概曾经有正殿以外的宫殿在那儿。珊瑚谷的北面叫兰芝谷。兰芝谷的中间有块高而险峻的天然岩石,下面有人工开凿的石室,可容纳数十人,有瀑布从高处垂落,就像从天而降的大雨;有十八棵松树环绕在岩石的周围,松树都生长在石头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着的笔。它的西南方向有石崖叫驻銮,我们刚进去的时候,看到双壁高耸直立,如同削石而成,到了那个地方一看,就像看到瓮一样。旁边有泉水飞泻而下,有的像悬挂的瀑布,有的像喷洒的珍珠,它的名字叫水帘。稍微向北,有崖与泉,也像这样只是规模稍小点。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日,我和六个人一同来游玩,就一起坐在松树遮蔽下的石上,听泉声并品饮泉水。不久,游览前代的宫殿而流连忘返,向田间老人询问旧事。兴致很浓闹嚷嚷的不想回去,但我与这六人,有的居官守职 ,有的因为有事牵制,那情势不能久留,就住了一夜离开了。但是,大家互相瞅着都有不满足的神色。我对他们说:欣赏山林泉石的乐趣,奇特壮美的景观,经常在那些荒远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一定被云游的和尚、求仙的术士以及隐士一类人占据并享有。但是隐士知道这些地方优美并喜欢它们,而他们的能力不足以经营这些地方,只有佛教和道教的学说、教义足以打动人心,所以他们的信徒经常独来独往并且有勇力,因而这些耸立的亭子、宽广的大厦(的建造),登高览胜的快乐(的享受),没有不被他们抢先的。

  凭借唐朝的强盛,耗尽天下的财富,在此修造宫殿,随后就废弃湮没了,而杜甫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经过那儿尚且有悲伤之感,以致用诗歌表现出来。唯独寺里的和尚这类人,交替相传而不停息,直到现在还留存下来,(这样看来)即使拥有整个天下力量的帝王,也有不如这些和尚的地方么?凭借唐太宗的贤能,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的美好境况,(他的事迹)应该时间过得越长而流传得越久;现在向老人询问太宗的政绩与往事,却没有听到什么赞扬的话。而玄奘只是一个和尚罢了,但是讲述玄奘故事的人甚至用荒诞怪异的话,来夸大他的事。难道喜欢放诞偏邪是人之常情,而容易忘记中正之道吗?又难道事物的盛衰兴废也各有它的时运,而这段岁月只是佛教的兴盛时代么?这真值得为此叹息啊。像唐太宗这样贤能,拥有天下的能力,尚且不能长期拥有这些,那么我们这些人可以看一眼就满足了,又何必因为不能长久地留在这儿而遗憾呢?但是荒凉幽深险峻的崖谷,废弃倒塌萧条的宫殿遗址,虽然过了很多年,没有一两人来这里游玩,而我与六人同时而来,也可称得上是盛事了!

  赏析:

  《游玉华山记》是一篇描绘作者游览玉华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游记散文。通过对这篇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其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

  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对玉华山的自然风光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描绘。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展现出山之峻峭、林之茂密、水之清澈、云雾之缭绕等景致,构建出一幅幅立体且富有动态感的山水画卷。这种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玉华山的秀美壮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卓越的写景技巧。

  情感寄寓与哲理思考: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作者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流露出对天地造化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借景生情,将自己的心境寄托于山水之间。如遇幽深之处,或许会引发他对人生的沉思,或显现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在登高望远之际,又可能抒发壮志豪情,寓言人生当有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这些情感寄寓与哲理思考,赋予了山水以人文内涵,使得文章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启迪人心的力量。

  行文结构与节奏掌控:《游玉华山记》在结构上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传统章法,以游踪为线索,依次展开对沿途各景点的叙述。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时空转换、视角变化等手法,使得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此外,通过长短句交错、骈散结合的句式,以及对景物描绘的详略得当,作者有效地控制了文章的节奏,时而舒缓如溪水潺潺,时而激昂如瀑布飞泻,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享受到视觉的盛宴,又能体验到情绪的起伏变化。

  语言艺术与文化意蕴:《游玉华山记》的语言风格往往典雅优美,富含诗意。作者善用古诗文中的典故、成语、对偶句等元素,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同时,文中可能还穿插了一些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使得玉华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互交融,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与地域特色。

  综上所述,《游玉华山记》是一篇融自然描绘、情感抒发、哲理思考于一体,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优秀游记散文。它不仅展现了玉华山的自然风光之美,更通过作者的笔触,传达出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见解,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然而,由于您并未提供具体的《游玉华山记》文本,以上赏析只能基于一般游记散文的特点进行推测。如能提供具体文本,将能做出更为精准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