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优秀论文

管理员

摘要:

优秀论文优选(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论文,欢迎大家分享。优秀论文1  一、词句认读——小学英语教学容易被忽略的环节  随着中小……

优秀论文优选(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论文1

  一、词句认读——小学英语教学容易被忽略的环节

  随着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有力推进,小学英语教学凸显了可喜的成效。但笔者在最近的几次口语测查中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学生对于图文并茂出示的单词,能大声、准确地读出来,然而一旦将图片进行遮挡,竟约半数学生会一时愣住。有些学生能流利地和老师、同学进行口语对话,但一旦翻开课本面对同样的语句,却是一团雾水。难道久远的“哑巴”英语变成了“文盲”英语了吗?

  镜头一:语句移位,形同陌路

  笔者在一次口语抽测的时候,看见了一位平时口语还不错的学生在测试完后眼泪汪汪的模样,于是上前询问。她很委屈地说:“这次口试好难,很多内容我都没学过!”笔者觉得很奇怪,这些内容都来自课本。于是打开课本找出其中的一些内容给该学生看,谁知她想了想,立马读了出来。原来出现在书中的词句她都认识,但是它们“跑”到试卷上,稍微改变一下顺序或内容,她就不认识了。

  镜头二:倒背如流,有口无心

  每每在英语晨读的时候,路过每个教室都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部分孩子对要求朗读或背诵的文章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但是不难找到这样的学生,虽能朗读地非常准确,背诵地十分流利,但如果随意指认一句,却要停顿许久才能读出,其实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图片或记忆机械读背,对单词、句子的认读从不在意。

  现象剖析:太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起初阶段都借助于直观的图画和一味的机械记忆,忽略了对词句音形结构的观察,没有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一旦单词、句型独立出现,语句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无法认读与回答。试问,没有建立在认识、理解记忆上的掌握,何来灵活运用呢!

  二、实践探索——提高认读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语音渗透,掌握认读技巧

  1. 创编积累,知晓字母常见发音

  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而字母在单词中都有着一些常见的发音。《PEP小学英语》教材从三下开始正式涉及英语字母学习,其中26个字母的名称音中就包含了48个英语音素中的一半,学生如果掌握好了字母的正确发音,对于认读单词将是获得了一把非常有用的钥匙。

优秀论文2

  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种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证实它、为其签署意见并对它负责呢?作者?读者?上帝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周遭的社会?作品的来源或者影响?该作品所摹写、参照或者准确再现的某种先验性的存在?或者,一部作品可以自成权威(beself-authorizing)?那么,这一“自成权威”又意味着什么呢?所有这些赋予文学作品以权威的方式在西方文学研究的传统中都曾有过定论(valence),但同时,又常常处于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的境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官员、大众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对文学多有褒扬,但是我们必须谨记并且直面这种现实——虽然这样做,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容易——越来越少的人真正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旧日被称作经典作家的作品,像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蒲柏、华兹华斯、乔治·艾略特、伍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其它英国文学方面的大家,至少在欧洲和美国是这个样子。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文学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威性,但是尽管这种权威性仍然被或明或暗地承认着,比如媒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却再也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了,这一点任何一位坦诚的观察者都不会怀疑。如果书籍只是躺在书架上,那么它们的权威性就只是潜在的,它们只有被阅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电影、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或者在上网,你就不可能在同时又去阅读莎士比亚。所有的统计数字都说明,人们正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做文学阅读之外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现在,诗歌已经很少再督导人们的生活了,不管是以不公开的还是其它别的方式。越来越少的人受到文学阅读的决定性影响。收音机、电视、电影、流行音乐,还有现在的因特网,在塑造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ethosandvalues)以及用虚幻的世界填补人们的心灵和情感的空缺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年来,正是这些虚拟的现实在诱导人们的情感、行为和价值判断方面发挥着最大的述行效能(performativeefficacy),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谈论文学的权威性似乎是在讨论一个始于欧洲17世纪末、18世纪早期,伴随着印刷文化的出现和现代民主的上升而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现在,那个历史时期可能正在迅速衰退,不管文学老师说什么、写什么或者做什么。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有谁由于某种原因碰巧拿起了《哈姆雷特》或者《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叶芝的诗歌或者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些作品可能仍然会产生神奇的震撼力量。文学对我——无疑,也包括其它的人在内——仍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那么,这种权威性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发挥作用,或者一直在怎样发挥作用,或者说它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在我小的时候,我不想知道《瑞士家庭鲁滨逊》(TheSwissFamilyRobinson)还有一位作者,更别说该书原本是用德语创作的而我读的只是译本这回事了。我不想知道扉页上的`名字标明的是撰写了这本书的那个人。我从来没想到它是一篇“虚构之作(fiction)”,我也没想到这本书摹写了某种外在的历史现实。对我来说,那些印在书页上的文字简直就像一帖神奇的处方,使我能够到达一个只有透过那些英语单词才能到达的先验的虚拟世界(apre-existingvirtualreality)。我不用等到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小威廉姆·K·维姆萨特和蒙罗·比尔兹利(WilliamK.Wimsatt,Jr.andMonroeBeardsley)去发现或者杜撰“有意的错误(intentionalfallacy)”这种概念以使作者脱离作品,或者等待米歇尔·福柯来质疑“作者是什么”,或者罗兰·巴特创作《作者之死》来把作者一脚踢开。对我来说,作者就从来没有存在过,或者即使我勉强承认有这么一个作者存在,他或她也从来不是作品权威的源泉和保证,而只不过是一个已经存在的隐形世界的介入者(mediator)或者到达这一先验世界的透视窗(transparentwindow)。

  虽然我现在年岁大了,比原来聪明了,知道是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约翰娜·大卫·威斯(JohannDavidWyss)创作了《瑞士家庭鲁滨逊》,但我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你只有通过阅读《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或者观看由它改编的剧作才能认识哈姆雷特,通过阅读《米德尔马契》才能认识多萝西·布鲁克(DorotheaBrooke),通过阅读《瑞士家庭鲁滨逊》才能了解鲁滨逊一家及其他们的冒险经历。所有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的心理和生活、对他(或者她)的“创作源泉”的挖掘,以及对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了解,都不能预测、解释或者反过来用以佐证哈姆雷特、多萝西·布鲁克或者瑞士家庭中的鲁滨逊,乃至主人公所处的世界,更不能用以佐证成千上万个文学作品所创造出来的书中的世界。进一步说,我认为,每一个这样的世界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个别的、自成一体的(suigeneris,unique,individual,singular)。你不能随随便便就从一个世界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一种无法穿透的障碍把它们彼此隔开了。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创作的作品也是如此,除非是同一个角色出现在同一位作者所创作的系列作品中,比如特罗洛普[1]关于巴塞特郡的系列作品。但是,即使如此,我觉得也难说。在伍吉尼亚·沃尔夫的《出航》(AVoyageOut)和《黛罗维夫人》(Mrs.Dalloway)这两部作品中,黛罗维一家的形象就很不一样。

  我很高兴,马塞尔·普鲁斯特也像我一样,对文学作品所营造的“世界”情有独钟。但是,他对谎言也给予了同样的力量,包括文学作品中的谎言。还有,他认为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实际上营造了同一个只属于那位作家的独特的、自成一体的世界。尽管作品的源泉和作者的权威性这一问题还是一团解不开的迷雾,但普鲁斯特与我孩童时期有点孩子气的体验——《瑞士家庭鲁滨逊》没有作者——有所不同。以下是普鲁斯特关于谎言的论断:

  谎言,完美的谎言(Lemensonge,lemensongeparfait),关于我们所知道的人们、我们与他们之间曾经拥有的关系,以及我们的某些行为动机(notremobile),由我们使用完全不同的话语编织而成的、关于我们是什么、我们爱谁,以及在涉及到那些爱我们并且由于早、中、晚不断地与我们亲吻问候而在心目中把我们美化(nousavoirfaonnéssemblablesàlui)的人们时,我们是如何感受谎言的——这种谎言是世界上鲜见的几种可以为我们打开窗子、给我们引见什么是新的和未知的世界的东西,它可以唤醒我们对世界懵懂的沉思(sleepingsensesforthecontemplationoftheuniverses),否则这些,我们将永远都不会知道(puissenousouvrirdesperspectivessurdunouveau,surdel’inconnu,puisseouvrirennousdessensendormispourlacontemplationd’universquenousn’aurionsjamaisconnus)。

  但是,奇怪的是,这些未知世界的存在并不依赖于那些使它们走向前台的艺术作品,尽管我们只能通过这些作品来了解它们:“穆勒·梵泰蒂尔(MlleVinteuil)的朋友已经从那些比点缀着楔形文字的纸莎草更加难以辨认的纸面上梳理出了这个永远真实、永远丰饶的未知的快乐程式,这一桔红色的黎明天使(crimsonAngeloftheDawn)的神秘的希望”。“桔红色的黎明天使”是马塞尔在描述梵泰蒂尔的七重奏所揭示的神奇世界时所使用的形象的譬喻。如果梵泰蒂尔的七重奏没有在他死后被解读,那么他心灵的故园将仍然处于存在却不为人知的状态。马塞尔把这种偶然性与另外一种假设做了对比,如果瓦格纳[3]或者雨果(Hugo)在他们刚刚写完那些相对来说似乎并不重要的早期作品就死去的话,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马塞尔关于雨果的论断——如果雨果在没有创作《世代传奇》(LégendedesSiècles)或者《心声集》(Contemplations)之前就离世——也同样适用于梵泰蒂尔的七重奏,如果梵泰蒂尔的朋友没有费尽心力去破解这部作品,那么“对我们来说,他真正的成就将仍然是纯粹潜在的,就像那些我们还没有感知到的世界一样寂然于世,对这些地方,我们将永远一无所知”。

  普鲁斯特认为,那些神秘莫测的世界原本就已经存在,每一位作家、作曲家和艺术家都会拥有一个。这些世界先于那些把它们公诸于众的作品而存在。即使梵泰蒂尔的七重奏、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雨果的《心声集》,或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些作品的最后一本也被破坏了,它们所摹写的世界也仍将继续存在。类似的话也有别人说过,我们可以在普鲁斯特和另外两个类似的说法之间做一个比较。亨利·詹姆斯在他的《金碗》前言中说,他所谓的对小说来说“显而易见的事情”独立于它的符号即文本真实的语言之外。雅克·德里达在《论文时间》中说,一部文学作品所指涉的世界先于作品而存在,即使这部作品的所有版本都被毁坏了,这一世界也仍将继续存在。

  另外一种略微有点不一样的说法在长期的基督教关于梦的传统中曾经有一定的影响,在雪莱的《生活的胜利》(TheTriumphofLife)、布莱克的《天堂与地狱的联姻》(TheMarriageofHeavenandHell),甚至狄更斯的《圣诞颂歌》(AChristmasCarol)等作品中,这种影响仍然以世俗化的或者异端邪说的方式存在着。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作家似乎是在步希伯来预言家或者大家公认的《启示录》(Revelations)的作者圣约翰之后尘。所有这些例子都暗示、甚至公然宣称,这些梦想所展现的世界先于这些叙述而存在,并且独立于诗人或者预言家的这些论述。但丁的《神曲》(DivineComedy)是其中最有影响的,它是这些关于梦想世界的作品中的极致。所有这些例子,尽管形式各异,但是它们所揭示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诗歌的权威并不在于诗歌的语言本身,也不在于诗人的创造力量,而在于诗歌用语言准确地再现了一个先验存在的超现实的世界。正是通过诗人的语言,人们才得以走进这一世界。诗人什么都没有“杜撰”,他或她只是做了一个准确的描述。在这里,诗人只相当于一扇透视另外一个未知世界的视窗,如果没有他们,那么这一未知世界就不可能被发现。这个世界可能是虚构的(fictitious)、人为的(factitious),或者魔鬼的创造(你怎么能够确切地知道呢?),这一点揭示了梦的世界为教堂权威所拥有这一深层的困惑。像《旧约》或者《希伯来圣经》这样预言性的、经典性的书籍就是教堂权威的源泉。试图加上一些新东西则是另外一回事,可能为了焚烧的原因吧。

优秀论文3

  1漏标

  漏标是指科技论文中采纳了他人的论述,吸收和利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引用他人文献的相关内容处未标注参考文献的行为。按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分为二部分描述。(1)无主观故意时,漏标多是由于作者写作欠严谨、疏忽或想当然地把别人的成果当成自己的知识而导致,这或者是作者的无心之失,但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造成对他人科研成果的侵权。在编辑、审稿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不得不提醒作者补充标注。这种情况可能无法杜绝,但相信如果作者、审者和编辑能一起重视这个问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问题,提高论文的质量水平。(2)存在主观故意时,漏标是指科技论文中采纳了他人的论述,吸收和利用了他人的科研成果,却故意不在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处正确标注来源的行为。故意不标注参考文献的原因有:一是论文的主要内容为剽窃或抄袭之物;二是作者为了规避论文中某些观点的矛盾而故意隐匿有关参考文献;三是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和理论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故意不标注有关他人的重要论点和思想的参考文献;四是作者主观认为所述内容为公知公认的或对文献的理解片面,不标注参考文献。前三点显示了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欠严谨和诚实,不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不仅破坏了学术研究的科学道德规范,而且也违反了《著作权法》。第四点则是因一些作者不能正确区分“合理引用”与“抄袭”,对正当的引用行为采取回避态度。当然对文献时限性的片面理解也会导致这种结果。

  2错误引用、标注

  2.1参考文献标注错误

  参考文献标注错误是指引用内容与标注的参考文献不对应,多是由于写作或编辑过程中出错所造成。如常出现的文内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不符,文内作者名与参考文献不符,文内地名与参考文献地名的不符等,如正文内容为“国内外研究显示……”,但标注的参考文献仅有国内研究或仅有国外研究。

  2.2参考文献序号标错位置

  参考文献序号标错位置是指参考文献的标注位置不恰当、所辖内容大于或小于参考文献相关内容。医学科技论文多为“意引”,很少出现“直引”,这和大量引用其他语种文献需要翻译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而且若是直引则会很不方便论文论点论证的逻辑连贯。“直引”是直接嵌入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析出信息;“意引”是有机整合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析出信息。

  2.2.1“意引”参考文献序号的标注

  当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时,不用角码标注,如“文献[X]的研究表明……”,“所得结果与文献[X]的结论相符。”等(本文所标示“[X]”是指标注的参考文献序号,下文与此相同)。当参考文献标注作为角码使用时,分以下3种情况说明:(1)整段引用内容的标注。此处的“段”指的是大于等于2个句子的段落。生物医学论文中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方法学部分,不推荐将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在层次(章节)标题处或段尾,建议在段首增加此类句子:“参考文献[X]的方法,具体方法简述如下”或在章节的行文中具体标注引用内容。之所以避免在论文的层次(章节)标题或段尾标注参考文献,是因为从“合理引用”角度看是不妥的:一方面“合理引用”规定引文内容应有相对本文内容篇幅的引用量限制,成章节地大量引用甚至构成了本文实质内容,则有超出“合理引用”范围之嫌;另一方面,在标题上标注引文也无法区分本章节究竟哪些内容是引用的,哪些内容是作者创作的,还是仅仅几个标题字是引用的[2]。(2)整句引用内容的标注。当引用内容存在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之后,正文未指明原始文献作者或不存在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标点符号之前。如“杨某某等[X]研究结果显示,……。”或“近期有项研究结果显示,……[X]。”若在同一处引用一篇文献的内容大于等于2句时,建议在每个引用句子后面均标注参考文献,而不建议仅在一处标注参考文献,否则很容易造成理解障碍。当然若所引用的几个句子之间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来源于同一文献,也可只在一处标注参考文献,如:“王某某等[X]研究显示,……。此外,他们还发现……”或“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X]。该研究还发现……。”等。(3)句中部分引用内容的标注。如生物医学论文只引用参考文献中的相关数据或材料等,且引用的部分又不构成一个句子时,应直接把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在相应的词或词组的右上角。有些作者习惯把参考文献序号都标注在句子末尾,这样做是不对的,非常不利于读者、编辑审稿核查。引用文献序号应该标注在句子中合适的地方,而不论是在句首、句中还是句尾。如“美国NHANESⅢ[X]、北京市[X]及上海市[X]流行病学调查的尿ACR复查阳性率仅为63.20%、53.0%~66.4%及33.7%。”或“国内其他地区的CK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年龄增加[X]、血压升高[X]、血糖升高[X]及血清甘油三酯增高[X]是白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通常,意引时参考文献序号在论文中的标注位置并不是唯一的,很多情况下,这些位置是等效的,应根据拟投期刊的要求,任选其一位置标注均可;但有时不同位置之间仍有些细微差别,所以对参考文献序号的标注位置应择优选择。

  2.2.2“直引”参考文献序号的标注

  当直引的时候,一般都要用到引号,这就涉及到引文尾引号、文献标注序号、点号三者的连用,主要可分为文献序号标注在引文尾、点号之前还是点号之后两种情况。鉴于医学科技期刊中“直引”情况较少,且比较复杂,可参考文献[3]的论述。

  2.3随意引用、标注参考文献

  随意引用参考文献主要表现在引用内容与参考文献不符或引用内容与论文的论述内容不符。原因之一,没能正确理解参考文献;之二,根据自己论点的需要,对他人观点进行不恰当引用或歪曲性评价的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许多作者在论文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有些漫不经心,只是对参考文献的某一部分进行了阅读,对于参考文献的资料选择、实验方法、结果及其结论并没有加以推敲,而是断章取义,在没有领会作者观点的情况下就随意拿来引用,势必造成论文所述观点与参考文献的观点不吻合,甚至完全矛盾。还有就是某些作者虽然正确理解了参考文献的内容,但是参考文献的内容并不能在自己的论文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但论文作者修饰后仍强加以引用或稍加评价而引用。伪造、歪曲他人观点的行为,不仅直接造成引文误差,而且违反了《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完整性,作品不受歪曲、篡改权利的规定,是一种严重的学术失范行为。在生物医学论文讨论部分,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X]一致”。其实当我们看到这句的时候不禁要问,本文的创新点在哪里?另外这还是一种模糊对等的错误,读者看到这句的时候能知道本文结果,但并不知道文献[X]的结果是什么;更关键的是许多研究的.结果并不单一,本文的研究结果会完全和文献[X]的研究结果相同吗?还有作者仅告诉读者可以参阅某某的重大贡献,而不告诉读者某某到底做了什么贡献或某某的贡献同当前论文有什么联系。如果真有必要引用文献,就应该让读者知道为什么要引用这篇文献。这样随意标注参考文献序号虽然做到了精练文字、缩短篇幅,但却破坏了论文的可读性及完整性,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2.4不该引用、标注而引用、标注了参考文献

  2.4.1不该引用、标注的参考文献

  (1)内部期刊和资料、会议资料、个人通讯等未正式或公开发表的作品。这是因为不仅引用这些作品构成侵权,而且这些作品未经严格审查,其学术价值尚未得到肯定,以此来支持、证明、建立新的学术观点,缺乏科学性、说服力和逻辑性。(2)非原始研究文献(综述、转载、译文、摘要等),标注的文献要求是自己亲自阅读的原始报告或原著。(3)所引用内容非参考文献的结果、结论,仅为参考文献作者的推测、假想或一般性叙述,一般不宜引用。(4)公众熟知的教科书、工具书之类,在内文叙述中说明引用内容来源即可。

  2.4.2不宜标注参考文献的部分

  中英文摘要部分、结果或结论部分、论文各层次标题不能标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是作者本人对全文的概述,结果或结论则是作者本人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不可能借用别人的概述或将别人的研究结果、结论引用过来,否则本文就没了意义。若需要将本研究结果和结论与别的文献进行比对,则应在相应的分析讨论中引用相关的参考文献。论文各层次标题是作者对该部分内容的概括,即使此部分内容是对某文献的转述或研究方法原理的借用,无本人的分析评论,但该部分也不可能与原文献完全相同,因此在层次标题标注参考文献是不合适的。这部分内容在本文“整段引用内容的标注”部分已经做了一定分析。但也有一种情况可以标注参考文献:作者引用的内容是作者本人相同研究项目前期发表的文献,本研究是原先研究的深入或从整个研究项目中提取的部分内容,这种情况不能排除有完全相同的可能,如果标注也不能算错。

  3过度引用、标注

  3.1罗列、堆砌参考文献内容

  参考文献的核心功能是学术论证,著者引用有关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把它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说服工具。将大量的参考文献相关内容罗列出来或用大篇幅介绍在其他研究领域的进展,不进行总结概括,不对以前的研究方法、结论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与隔阂,从而明确本研究的必要性与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大量罗列文献的做法,常常是一种非必要性引用,会影响论文的依据体系和质量水平,容易导致内容主次不分,在某种程度上冲淡论文的主题。正确合理的引用是在简明扼要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比较同类文献的异同,关注具有特征性、代表性或概括性的主流文献[4]。

  3.2集中引用、标注参考文献

  同一理论、论据和方法上集中引用数篇文献,篇数虽多,但述及的内容基本属于一类,信息量并没有增加。此类引用应选择代表性文献标注,提高论文的信息含量和学术价值。代表性是指论文水平和刊物良好声誉的综合[5]。有些人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悉数收录,有些只是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这样容易以讹传讹、断章取义,影响论文的科学性,轻者为无效引用,重者引用结论不正确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会造成学术失范,还会加长论文的篇幅,造成论文的信息密度低下,影响信息传播效力。对文献的选用可反映出作者的学识、判断能力、甚至学风,因此,应尽量选择成果成熟、推导正确、表达流畅、与论文主题又密切相关的文献。首先,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可能会包括各种观点、各个层面,动物实验、人体试验、各种不同器官、组织、细胞实验的结果等,研究对象的不同会导致结果差异较大。要做到引用的准确性,对作者学识视野及对科研动态的关注等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应按科研成果的成熟度、相关内容的近似度来选用参考文献,比如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都说明了一个观点,则优先选用人体试验的文献;若2种细胞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一个观点,则选用相同或形态功能相近细胞的研究结果。其次,应尽可能引用已公开出版、而且最好是便于查找的文献,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引用著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优先引用最早发表的同等重要的论文,尊重科研成果的首发权。

  3.3含有其他目的的引用

  是指故意把一些与论文主题关系不大或无关的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的行为。表现形式之一,有些作者无视自己的论证需要,故意从专家论文和权威性的期刊中选择参考文献,以此来提升论文的身价。在某些时候,所谓专家和权威期刊的论文并不是每一篇都是精品,重要的问题在于文献的内容是不是最能反映问题的实质,足以能代表同类文献。我们要引用的说到底是高质量的文献,而不是高声誉的文献刊物和作者,即文献是否具有代表性[6]。当然,某篇文献能足以代表同类文献时,如果它又是名家论著和权威刊物的文献,这样则锦上添花。其次,故意引用多语种文献,或仅引用外文文献。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数量和引文语言的种类反映了作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资料占有的全面性、基础知识的扎实性、视野的开阔性、研究起点的高低等[1]。有的作者为了显示自己阅读文献的数量,把一些与自己论文关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关的文献罗列其中[7]。甚至有作者将那些本来没有英语文题的中文文献刻意杜撰出外文文题进行著录。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些作者为迎合编辑口味,专门从所投期刊上选用内容不是密切相关的参考文献,认为这样做可取得编辑好感,增加论文发表机会。再次,对参考文献的不恰当要求也是原因之一,如有些期刊编辑部要求所投论文的参考文献必须达到一定的篇数或包含某类文献。最后,自引也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了提高自我学术影响力,不顾客观实际,引用自己曾发表过的文献。这些行为不但导致了作者科研态度欠严谨和诚实,还使参考文献臃肿,失去其本质意义,增加审稿人和编辑的工作量,给读者查找、核对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减少了期刊有效信息量。

  4结语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过程,其标注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生物医学论文质量的水平。同时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及标注也是文献计量学的基础,参考文献引用及标注的学术失范会造成文献计量结果的不准确、不真实,被引用频次不能准确衡量作者的贡献。因此,重视参考文献的引用及标注非常重要。不能仅仅是我们编辑队伍自说自话,也应该使编辑学的相关内容深入到作者人群中。作者是论文编撰的主体,也是参考文献引用及标注质量高低的源头,因而应提高作者对参考文献引用及标注重要性的认识,摒弃轻视参考文献引用及标注的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学术规范意识,有助于从源头上克服不当引用及标注的发生。失范行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原因,这些不良学术行为会随论文的发表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危害。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优秀论文4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知识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让学习者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所学的内容,并增加知识储备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则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好的教学环境,带着学生走进课堂,从而让学生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能够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将生活体验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初中化学教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只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也不与教材知识联系而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让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让学生发现化学学科有趣的地方,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做有心人,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化学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1]。

  教师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比如:教师:大家有没有在吃苹果的时候发现一种现象,把削了皮的苹果放一会儿后,它的颜色会变黄。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现象?学生:遇到过,有时吃得慢了也会出现苹果颜色变化的情况。教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自己有没有观察过苹果颜色的变化过程呢?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会回想起自己看到苹果颜色变化后的困惑与不解的画面,在教师再次提起的情况下,他们对苹果颜色变化产生好奇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苹果颜色变黄的原因。苹果中含有二价亚铁离子,是一种黄绿色,铁离子与空气中的氧气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成了三价铁离子,因而成了棕黄色。教师除让学生明白了苹果的颜色变化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铁有关的化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带着好奇心学习,那么课堂教学质量就会不知不觉提高。

  二、将化学教学与实验操作紧密联系

  化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教学,能够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知识的利用率[2]。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体验化学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酸与碱时,教师给学生讲明白酸与碱的性质及酸碱之间的反应后,与学生一起对溶液酸碱性检测实验进行操作,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对每个小组进行编码,然后给每一小组安排一个任务,让三个小组分别准备三种溶液:食醋、石灰水、盐酸溶液,两个小容器,为了与学生距离更近,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准备比较有难度的实验材料,一切材料准备好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由教师给学生演示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溶液后的反应,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下,三个小组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后的结果显示:食醋和盐酸在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变成了红色,而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变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变为蓝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变为红色。

  面对出现的结果,教师可以借助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总结判断,教师将食醋和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分别放在一起,再一一介绍出现这种反应结果的原因,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酸碱溶液的性质:酸性溶液与紫色石蕊溶液反应后变成了红色,而与无色酚酞溶液反应后不变色;碱性溶液于紫色石蕊溶液反应后变蓝色,与无色酚酞溶液反应后变成了红色[3]。根据这一原理,学生可以借助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检测雨水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分析大气环境的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逼真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还能让化学教学跳出课堂之外。化学是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但是,由于学校教学设备的不足,再加上教师对有些高难度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得不是很熟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会使得实验教学比较短缺,为了化学教学的安全性和化学教学的丰富性,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有利于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清楚观察化学反应的全过程[4]。

  比如:在演示铁生锈的实验时,由于铁生锈是一个时间比较长的过程,在课堂上无法操作,那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铁生锈的过程一一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视频的形式,最好的方法是幻灯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佳。先将视频播放一遍,让学生熟悉实验所需的材料,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课件显示的内容为:首先,实验操作者准备了四个试管,并给每个试管编了号,分别为①、②、③、④;第二,将①试管中的空气用工具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小铁钉,并立即用塞子将口塞住,然后用蜡烛溶液将口密封,让①试管与外部无法接触;

  第三,在②试管内装满煮沸后的纯净水,也放入一枚小铁钉,并让小铁钉完全沉浸于纯净水中。用塞将口塞住,用同样的方法密封瓶口;第四,在③试管内装入的水只能淹没铁钉的一部分,并且不封试管口,让试管内的水和铁钉与外部空气充分接触;第五,在④试管中加入一部分盐水,让铁钉的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与空气充分接触,同样不封试管口。然后将四个试管按照顺序放好,预期观察一周,实验操作者对每天观察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由于是视频实验,因此,教师在视频中加了许多问题,让学生观看第二遍的时候,每一个步骤中会有相关的问题,提示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

  最后的实验现象是:每一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越来越明显,最后,一周时间过后,集中观看七天的变化结果,最后结果是①、②两个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而③、④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了,并且④中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比③中的快,综合上述实验,可以说明在只有水或只有氧气的环境中,铁不生锈;而在水和氧气中生锈,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和氧气,而盐能够对铁生锈的速度起到推动作用。教师通过给学生播放铁生锈的视频,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最后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对铁生锈的理解。

  四、运用化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故事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童年不可缺少的东西。化学教学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故事课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增强一些用语言无法描述的视觉效果,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

  比如:教师讲解关于维生素的知识时,由于在生活中学生对维生素相当熟悉,如果教师再运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讲解,学生就会对维生素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对维生素十分了解,对课堂不会感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维生素,并用设置悬念的方式讲解,那么不但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事物感兴趣,而且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教师讲故事的情境设置在很早的航海远行中,由于那个时候人们不知道水果中有维生素,他们在远出航行的时候只能吃食物(播放事物图片),由于长期缺乏蔬菜和水果,船员们经常生病(船员生病的图片),面对这么多的生病船员,无法保证航船继续航行,最后,航船被迫将生病的船员留放在一个荒岛上(岛屿的生存环境恶劣的图片),他们在非常饥饿的情况采摘荒岛上红红绿绿的野果充饥(颜色鲜艳的野果图片),过了几天,奇迹出现了,那些生病的船员又恢复了健康(船员健康的图片)。教师结合图片讲完故事之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船员的病在没有医药治疗的情况下会好起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教师给学生公布答案,是维生素C的作用。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化学教学形式不再拘泥于课堂,也不再全部通过教材教学,而是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共同处于轻松愉悦的情境下捕捉化学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五、结语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模式,能够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一种特有的情境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利用创设教学法的基础上,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带入课堂中,让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化学课堂利用创设情境法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从整体而言有利于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优秀论文5

  1论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是每个企业的追求。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之中,就是为了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和管理。本人20xx年参建的苏州港太仓港三期工程、20xx年参建的太仓港公用危险品工程的电气工程部分的采用了自动化技术,更好的实现了电源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现结合苏州港太仓港三期工程的电源监控系统,

  1.1设备选型:

  为了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管理,在电气设备订货期间就得统一考虑其设备型号及功能需满足电源监控系统的技术及参数要求。

  1.2系统集成

  基于设备订货期间考虑的设备型号及参数满足电源监控系统的通信及其控制技术要求,故可以实现1#、2#、3#和中心变的电源监控系统集成,采用华立特公司的FARAD200SEAV5.0系统。

  1.3数据分析

  通过FARAD电源监控系统可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查看各种实时数据,实时数据主要包括:模拟量、数字量、电度量、设备驱动、事件记录和电力设备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电度量的实时值、峰峰电度量、事故发生的时间及故障点、电力台帐总表、上次检修时间、计划检修时间等进行查阅。

  1.4报警管理

  报警的类型分为5类,一般事件,一般报警,预告报警,事故报警或自定义报警。报警的状态分为3种,报警消失,报警未消失,报警。报警状态还包括确认信息。报警会根据不同的状态显示不同的颜色。通过对苏州港太仓港三期电源监控系统简要的分析,其系统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自动化技术:

  1.4.1智能控制的应用

  及时对电源监控系统管理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反馈和报警,保证企业电气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地发现系统中的电力故障和故障点,并进行相应的维护、改进和完善。

  1.4.2仿真技术的应用

  苏州港太仓港三期电源监控系统的核心是FARAD200SEAV5.0系统,采用了仿真技术,主要实现了以下几种功能:各变电所的10KV系统和低压系统通过在FARAD软件的界面切换,提供准确的各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气故障的报警和初步的诊断。对整个电源监控系统运行可以进行动态的监控。对电源监控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调试。

  1.4.3集成技术的应用

  在以往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分配、电力安全、电力维护等环节是分开进行管理的,而当实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之后,就要将不同的环节进行统一化的集成管理。通过运用集成技术,本监控系统首先实现了中心变和1#、2#、3#变电所的集中管理,减少了变电所的值班人员;其次实现了系统的拓展,太仓港公用危险品工程和苏州港太仓港三期工程为一家营运公司,太仓港公用危险品工程电力系统建成后并入了苏州港太仓港三期电源监控系统,统一进行管理;再次实现了电力安全和电力维护的集成管理,发生的电力事故和电力维护记录可查。

  2关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几点想法

  基于对苏州港太仓港三期电源监控系统的分析,本人浅淡一下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几点想法:

  2.1推广、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

  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这将会使设备的选型范围更广。但目前各个生产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厂商生产的设备有所不同,遵循的标准也存在差异性,会导致各个厂商生产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不高,不利于进行系统集成。

  2.2适应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求的`新产品研究和开发

  基本电力安全因素和电气设备的技术原因,本电源监控系统未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控制。如:保护装置的整定值(速断、过流和单相接地等)的设定和修改,必需在保护装置上进行操作设定,不能在系统软件中直接进行修改。

  2.3适当运用以太网技术

  电力系统有着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其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电网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就需要对数据传输的处理途径进行优化,选择一种更快的手段。运用以太网技术能够保证大量的数据保持既快又稳定的传输,因此以太网技术充分满足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数据处理优良途径的需要。

  3总结

  通过对苏州港太仓港三期电源监控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其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保障。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运行效率会得到显著的提升,系统安全会更有保障。

优秀论文6

  一、账户对多种金融制度的优化整合

  传统的养老保险基金成长为新型养老保险基金,是一个质的飞跃,其间要经过对多种金融制度投资功能和避险功能的优化整合。所涉及的金融制度包括:传统养老保险制度、银行储蓄或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投资基金等。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各种制度作分析和比较:

  其一,产权属性。传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福利性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统包,个人不具有产权。①储蓄存款、现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②商业养老保险、投资基金属于个人资产,国家有可能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

  其二,政策性质。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鼓励性个人储蓄款与现收现付制相结合的现行养老保险模式皆属于“社会政策”;但前者属于“收入社会政策”,后者包含“资产社会政策”因素。纯粹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投资基金从本质上来看不属于“社会政策”。这是因为,从国家允许市场进入养老保险行业的政策的许可性上来看,商业养老保险模式也成为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问题的渠道之一,但它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如果没有企业愿意进入,这一模式将不会发挥养老作用。纯粹储蓄存款尽管不排除用以养老的可能,但其目的的发散性太强。

  其三,个人投资性。产权状况决定了制度的“个人投资性”,所谓“个人投资性”是指个人拥有投资选择权或投资委托权。很显然,纯粹储蓄存款和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具有个人投资性;商业养老保险模式的目的是为养老储备购买力或消费力,但有的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也进行了储蓄分红等制度安排,因而该模式也可以有个人投资性;投资基金具有典型的投资性;传统的社会养老模式和现行农村养老模式中的现收现付制则不具有“个人投资性”。

  其四,个人投资收益的稳固性和风险性。不具有个人投资性的也谈不上个人受益问题。个人纯粹储蓄、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的收益均依据市场利率,主要是银行利率。有的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则通过协议性存款安排锁定了收益。商业性养老保险模式可能有固定和浮动两种可能。投资基金可以投资于证券,也可以投资于产业,是一种组合投资,收益高、风险较银行储蓄大,但可以通过组合消解非系统风险。

  其五,共济程度。以往对于共济性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性,本文此处特别予以分析。共济可以细分为“市场化共济”、“强制性共济”和“政府转移支付性共济”三种类型。为了分析方便,在共济“专业化”条件下,文章将“市场化共济”等同于“自愿性共济”。③“市场化共济”通过大数法则消解“非系统性风险”,并与专业机构共同分担“系统化风险”。“强制性共济”由国家(或行政机构)强制要求辖区内的合格对象加入共济组织。一般来说,“强制性共济”在风险消除方面与“合作互助式共济”有共性,“系统性风险”不能转移,但却节省了风险转移“对价”。“政府转移支付型共济”是“强制性共济”的深化,当共济制度中存在“政府兜底机制”安排时,“强制性共济”就演化为“政府转移性共济”。显而易见,个人纯粹存款和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不具有共济性;④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只具有“市场型共济性”;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和现存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现收现付制安排具有“强制型共济性”或“政府转移支付型共济性”。

  其六,功能分析。只要能解决社会养老问题,国家应当都是支持的;但如果个人或市场不能有效加以解决,国家将亲自成立相关组织。纯粹储蓄存款模式、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模式下,⑤国家没有参与组织;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和现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政府不但组织,而且从监管、管理到操作性过程,都由国家统揽,甚至有财政兜底机制。纯粹性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模式下,存在较强程度的专业化分工,企业参与了投资和消解风险过程,获得相应回报;现存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下,只在保费增值方面有微弱的专业化分工;⑥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下,不存在分工和企业盈利。在传统社会养老模式下,个人只获得避险或养老保障效应;而在储蓄存款、现存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等模式中,个人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获得避险、个人资产、投资收益等综合效应。

  其七,避险原理。这可以从上文的论述中有所领悟。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下,政府完全承担了养老风险;纯粹储蓄存款模式下,基本不具有避险功能;⑦现行农保制度在现收现付制下,存在代际风险共担机制,但在向个人累积账户过渡的条件下,未来给付压力最终将由政府兜底;⑧投资基金模式下,利用了集合投资的“非系统风险”消解机制,也利用专业化分工机制降低风险。

  其八,公平效率评价。根据解决养老问题的程度和模式中基金的安全、管理、增值效率和功能复合程度,可以对这几种金融产品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及其效应程度加以客观评价。要说明的是,只有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问题才涉及公平性。若以“零”、“弱”、“中”、“强”对公平和效率加以定性化度量,传统社会养老保险和现存农保养老模式中的现收现付制具有强公平性、低效率性;纯粹储蓄存款、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投资基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只涉及效率,不涉及公平评价。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对以上金融制度优点的优化整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坚持资产社会政策,吸取纯粹储蓄存款、鼓励性个人储蓄存款、投资基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资产所有权特点。除“调剂账户”外,“基本账户”和“机动账户”都归个人所有。其二,发挥市场性共济、强制性共济和政府兜底共济三重机制。共济的目的是消除、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养老资源的安全和增值。“基本账户”和“调剂账户”同时具有三重机制。“机动账户”拥有“市场性共济”特征。其三,吸收投资基金中信托投资功能和收益权功能。⑨由个人账户享有投资收益,采用个人决策投资、政府决策投资和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模式。如,借鉴集合投资的大数法则原理,消解非系统性风险;利用“强制性共济”节约保险成本,拓展保险广度,实施代际之间资源的最佳配置;保留政府兜底机制防止投资风险、保证保险资源购买力。其四,监管、管理、操作职能细分,行政管理和市场化管理相结合,以避免监管中的“合谋现象”,防止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强化基金安全和增值责任。通过对现存金融制度避险优势和投资优势的吸收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可以收到“强公平性”和“强效率性”的有机结合。

  二、账户所有者的“贷款权”权能

  所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账户的贷款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为了诱导参与“基本账户”者的积极性,收到“尽力参保”的效果,法律规定,凡是有资格在“机动账户”中存款者,政府允许其以该账户为抵押申请生产性贷款和应急性贷款,并按照一定比率配款,利率优惠。二是由于大数法则和养老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为了减轻政府在“基本账户”中的兜底负担,法律规定,投保者有权利按一定利率获得政府专用贷款,以充实“基本账户”个人额定余额。本文主要论述第一层含义。

  设置第一层含义贷款权能的原因如下:

  1.在现存条件下,所有者自行管理账户的时机还不大成熟。可以通过一定契约,将账户中的资产贷给个人灵活管理。一是制度运行初期,“政府一市场”双重管理模式尚无成熟经验,信息卡的运行也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个人暂时不宜过早介入个人账户管理。二是个人缺乏证券投资经验,农民要学会理性选择投资对象尚待时日,若自我管理账户,可能会增大账户“充实度”下降的风险。

  2.证券类投资对象还不完善。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一方面经济主体尚未有足够的信誉积累期,以充分展示期信誉级别;另一方面人们缺乏信誉资源意识,毁誉现象严重。加之人们对金融经济的虚拟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刻,造成股票市场的运行极其不规范;债券市场还比较薄弱;银行也处在深层体制变革时期,潜在风险逐渐显现。在个人投资知识有限的条件下,以这些虚拟资产为投资对象,会隐藏巨大的风险隐患。

  3.个人投资成本太高。首先,个人投资由于投资额度小,无法进行有效种类或数量的投资组合,将失去集合投资下的非系统风险消解机制。其次,个人投资非专家理财,信息收集成本太高。

  4.农民对贷款存在迫切需求。一方面,由于农民贷款额度小、风险大、缺乏担保等原因,农民存在贷款难问题,对于农民来说,贷款权是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二元经济”安排,农民收入水平长期较低,在住房、教育(子女)、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缺乏社会政策安排。加之农民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对于资金的需求具有紧迫性、频繁性、突发性,⑩贷款权能的配置有利于缓解农民的货币需求。

  5.呼图壁模式的经验借鉴。呼图壁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允许农民在发展生产急需资金时,用个养老保险证办理质押短期贷款,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相同。从1997年到20xx年,呼图壁县农保基金运营收益达980多万元,年平均利息收益达百万元,年平均增长达7%以上,基金从1100万元增加到2100多万元,基金几乎翻了一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6.防止“机动账户”激励过度。以免增加配款压力和支付负担,可以通过配款额度和收益率随缴费金额逐渐下降的制度设计加以避免。[1]三、账户体系的“代际”融资功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推出一系列个人账户,有个人退休账户、个人训练账户、教育储蓄账户和医疗储蓄账户。新加坡的公积金账户兼住房、养老、医疗等多用途消费,具有综合效应。[2]资产社会政策理论和实践启发中国建立“个人资产账户”。采用新加坡的综合模式,还是采用美国的分立模式?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暂时适宜于“分立模式”。这是因为:(1)根据“路径依赖原理”,中国旧体制下的各种社会保障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在向新制度过渡过程中,也应采取“先分后合”的模式,以便先把握中国环境中各种账户的运行规律,然后再分组融合。(2)代际资产转换理论的存在,也说明个人资产账户适度分立的必要性。有些账户单独存在,有利于代际之间的互助和资产转换,提高养老资源的效率。

  “代际资产转换理论”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内部代际间的契约“显性化”,有利于提高“抚养”、“赡养”的实施效用。根据人生融资需求规律,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次信用期”,分别对应“上接受期信用账户”、“给予期信用账户”和“下接受期信用账户”。中国的“教育储蓄”,相当于“上接受期账户”,养老保险的“个人累积账户”则相当于第二、三次信用账户。“三次信用账户”间的信用互助和资产转换,可以平滑代际之间的信用需求,有利于各代的成长或养老互助。

  四、账户体系的“结构金融”功能

  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作为信用交易基础,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发行证券的融资方式。[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基本账户”有稳定的现金流,“机动账户”和“调剂账户”在一定的信托契约下也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可以此为支撑发行证券,将未来现金流转化为当前现金流,以加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减少制度建立的摩擦成本,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账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表现为两个方面:

  1.“代际补偿理论”。上文提到的“资产转换理论”局限于家庭内部。代际互助产生于人类繁衍的需要和以家庭为纽带的生活生产特征,代际信用互助则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明晰、交换行为货币化、违约普遍化等因素。而“代际补偿理论”则超出家庭范围,在区域、行业、群体等多层次间展开。这里着重强调,在制度转轨背景下,新型农保制度实行过程中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相互补偿。在构建农保制度过程中,年龄较大者曾在旧制度运行中做出过贡献,经济体制转轨使得其既得福利遭到了损害,年龄较轻者则是新型农保制度的受益者。总体规律是年龄越轻者,农保制度越健全,受益越大。作为新制度的受益者,后期受益者应为前期受损者分担一部分制度转轨和制度建设成本。况且,随着经济发展,后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会更高,货币的边际成本较小,鼓励下一代人向上一代人融资或转移支付,是一种福利上的帕累托改进。其实现方式则是将后代参保者的部分账户或账户中的部分资产证券化,以获得现金流为前代人融资或转移支付。

  2.“代内资产转换理论”。该理论的本质是“代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理论”。人的养老行为与养老前的建设和消费行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性的建设和消费行为应当遵循“代内资源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一方面人从生到死是资产的创造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消费过程。其中不乏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交织,但若能达到“临终时资源也刚好消费完”的状态,则是理性人假设下个人资源运用的最高境界。可以理解,资源的流动性越强,就越容易达到以上境界。而事实上,人们所拥有资源的流动性具有非均衡性:“非耐用品”的流动性较强;而“耐用品”的流动性则较差。人的一生中,房屋是最典型的流动性较差的资源,如果没有特别的制度安排,往往会出现临终时,存在“住房资源剩余”的难题。住房产权证券化,不但可以改善住房的流动性,解决“临终住房余额”难题,还可以利用其现金流充实养老账户,缓解住房建设时期对养老资源的“挤出效应”。

  五、结论

  优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保制度优化任务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和背景条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要求制度设计者必须本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原则,拓宽思路才有可能有创新性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金融创新方面有如下特点:

  1.将传统养老问题和个人资产建设进行整合。使消费和投资、政府和市场、一般养老和消除贫困在新型农保制度中融合。

  2.对现存金融制度加以分析整合。构造“强避险功能”和“强投资功能”、“强公平性”和“强效率性”的农保制度。

  3.通过“机动账户”的“贷款权”进行权能设置。诱导农民尽力充实“基本账户”,用激励机制放大农民尽力参保的积极性。

  4.“代际资产转换理论”为家庭内部代际资源调剂和信用互助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养老效率和人类繁衍质量。

  5.账户体系的证券化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代际补偿理论”和“代内资产转换理论”是账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注释:

  ①具体由各单位(企业单位、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农村中的集体)实现。

  ②现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家只给政策不替个人分担缴费;多数集体经济功能丧失,无力替农民分担缴费;农村养老保险演变为强制性或鼓励性个人储蓄。

  ③自愿共济包含市场化共济和非市场化合作互助式共济。这两者都强调自愿性,没有外界力量的强制。前者将共济中的部分功能外包,和“接包”公司订立契约,共同分担系统风险;后者则在自愿体内共济,系统风险无法转移。

  ④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是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部分;现收现付制是现行制度的另一部分内容,具有代际共济性。

  ⑤但政府可能会给各种优惠措施。

  ⑥之所以叫“微弱的专业化”,是因为一方面只在投资增值方面有选择权;另一方面只能选择国债和银行。而且,国债和银行都是国有企业,这也弱化了分散政府风险的效应。

  ⑦这是因为,一是仅仅是预防性储蓄,目的不明确,存在太多的替代性用途。二是依赖于个人收入,收入低者,必然没有条件储蓄。三是不存在任何共济性,没有风险消解和风险转移机制。

  ⑧对于成立了个人账户者来说,鼓励性个人储蓄账户不存在联动效应,故不存在避险功能。

  ⑨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在收益权方面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收益契约”,强调结果,回报相对确定,缴费者以收益契约获得回报;后者则是一个“投资契约”,强调的是过程和行为,回报不确定,基金持有者以实际投资效果为准获得收益。

  ⑩婚丧嫁娶往往是一笔较大、较急的需求。对于农民来说,这些消费带有低弹性特征。同时这些消费对于自身和家庭来说都相当于是一种“人力资本”或“家庭资本”的积累。

  (11)比如在60岁为开始养老年龄、养老账户积累期为15年的假设下,在基准年,60—70岁为绝对受损者;45—60岁为相对受损者。

  (12)假设同上,30—45岁为相对受益期,30岁以下为绝对受益期。

优秀论文7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特别是在计算机学科体系不断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采取有力措施来不断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计算机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特别是在计算机学科体系不断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采取有力措施来不断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言,计算机思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计算机思维是计算机应用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分析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并分析计算机思维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思维;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xx)01-0162-02

  作者简介:阎岳(1981—)女,重庆市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都需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不断加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培养,不断增加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侧重点。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计算思维的价值

  计算思维应该是每个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思维强调得是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面对新问题时,不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而是运用计算思维,采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剖析,以有效地实现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可见,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首先应该明确计算思维的重要价值和重要特点。

  1.1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本身属于一种创造力和实践性都较高的人才,因此在实践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基于计算机思维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反过来这种探究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很多计算机应用型课程而言,在计算思维的讲解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提升计算思维的培养方式,为提升计算思维的培养水平,往往需要探索性地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更加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本身属于一种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和相关的课程内容,而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创设教学的条件,不断改良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推动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从而提升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与教学质量本身就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1.2计算思维的培养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难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效的融入计算机思维,能够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思维,鼓励和引导学生带来疑问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问题探究的能力。可见,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效地融入计算思维,本身就是对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一种提升和体现。在当前的社会中,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社会需要地不仅仅是理论基础扎实的计算机人才,更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强悍的综合性人才,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地投身到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1.3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培养的目的'不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水平,也不在于学生的实践掌握水平和技能,而是在于培养学生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计算思维培养的终极目标,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有效地融合“计算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面对求解问题,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等四个层面去分析、抽象,拿出应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思路,并以团队式和工程化的方法去设计、实现和运作,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计算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计算思维培养的路径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计算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呢?

  2.1以计算思维为核心,不断加强课程教学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凸显计算思维的重要性,明确计算思维的价值和核心地位,有效地发挥计算思维的重要功能,将计算思维与课程教学改革有效结合起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需要依据计算思维的培养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依据计算思维来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要本着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程的改革,应该侧重于在计算思维的培养中,有效地结合一些学生身边的现实案例,从现实案例入手来进行针对性的计算思维培养与教学。在案例运用和讲解的过程中,要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分析问题与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来架构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区别,不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和督促,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来求解实际问题时,教师适时地抛给学生一些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和求知的欲望,积极运用计算思维来搭设简易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如在讲解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讲解设计方法或者程序内容的教学方式,改为教授学生“思想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架构简易程序,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2以计算思维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提升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计算思维的重要价值,不断地加强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型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增设一些上机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上机演练,积极地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实践检验,将所学的程序,通过上机的形式来自主的编写出来,并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与否。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简单的程序题目,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分组或者合作的方式,针对实际问题来编写相应的程序,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成果展示,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来扩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2.3以计算思维为基准,鼓励多元化的计算思维

  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能计算机相关程序是固定的,但计算思维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计算思维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积极地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有效地扩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对于学生的程序设计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秉持一种包容的态度,正确审阅学生的计算思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总结

  计算思维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计算思维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应该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和重点,加强教学课程改革,不断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不断丰富教学方式,采用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袁磊.计算思维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xx(12).

  [2]王小明.基于计算思维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xx(22).

优秀论文8

  一、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信息虽然作为一种虚拟资源,但其与物质资源具有相同的作用,在信息时代,其作用甚至超越了物质的作用。企业经营者要提高效率,信息化的实现必不可少。同时,会计信息化的意义还体现为其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生活中的多种因素都对会计信息化造成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分析

  1.会计信息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

  1.1会计信息化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报告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对财务目标、财务报告的载体以及具体内容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效率,会计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随着信息化的提高,使用者逐渐增多,信息的使用时间就很难控制。同时,存在着使用版权、专利权等问题。此类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内容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使得企业决策者开始重视其无形资产的管理。但很多企业忽视这一方面的管理,使得企业经济损失加大。信息化时代,纸张财务报告多数被取消,充分提高了效率,存储问题得到解决。1.2会计信息化影响会计操作手段。企业会计业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时,往往利用一些大型数据库实现会计信息化。但这样影响了多位使用者的同时访问,且设备的性能降低。信息化处理文件的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其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得到保证。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已经对我国企业财务系统的管理手段和操作手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一环境下,财务专家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出现使得财务决策者能够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1.3会计信息化影响会计模型。这一点主要体现为: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监督的力度降低,会计核算功能被淡化。在会计决策的过程中使会计核算满足会计业务流程。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企业不再强调传统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分离,而是使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相互制约和影响,一方面确保了企业业绩的提升,另一方面确保了企业人员的自觉性。也就是说,会计模型发生了变化。

  2.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处理硬件的影响。

  2.1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具有较高的要求。无纸化的会计信息模式对计算机硬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但对于频繁变更的会计信息,这一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其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在硬件安装过程中,自动信息处理的效率制约着系统的安全,一旦处理失误,则很容易导致硬件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在网络系统安全性上,会计信息受到病毒或者其他的攻击,使网络交易处于危险的境地。同时,在无纸化时代会计信息对系统软件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软件设施不但要满足本公司内部的会计预算等工作,还要能够与平行单位之间进行对比,从而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在信息化时代,会计操作人员不但要具有较强的核算能力,还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具体的把握,获取对单位有意义的内容。促进本企业的财会活动发展。并且,随着电子商务业务在市场经济中的崛起,企业需要处理的信息更多、更精细。这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方向产生了影响,企业应将多元化发展作为其长期目标,从而对企业会计信息软件系统进行改造,满足当下的全新软件系统规定。2.2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素养。会计信息化时代对企业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企业会计核算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上。在这一要求下,会计核算人员应不断全能化,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管控能力。并且要在遵守原则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企业创新。目前,很多企业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且不能够掌握网络操作手段的现象。对于会计管理和企业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几乎为零,影响了企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决策。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要具有敏锐的思维,先进的理念,不断的提高个人素养,才能促进企业发展。2.3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构建合理的相关制度。信息化时代,企业人员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方便,但与此同时,也给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资源共享使企业信息易受到病毒侵害,从而导致信息丢失,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会计信息化时代,构建政策法规和会计操作平台框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会计人员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国家和企业应制定相关条例,积极分析网络会计的发展流程。

  三、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原因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决定了其重要作用,因此企业需要实施会计信息化。其主要原因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开放程度。

  会计信息化使企业人员获得会计信息的途径增加,且能够更快获得会计信息,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在网络环境下,企业收集相关信息更加方便,效率也越来越高。会计资源的开放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目前其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信息化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体现。

  2.促进了会计行业改革。

  会计行业涉及多个专业,其效率问题十分重要。无论是会计实务还是会计处理,信息化都取代了以往的电算化和其他会计核算方式,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多的机遇,要获得这种机遇,企业就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我们说会计信息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行业改革。

  3.出现了电子货币这一形式。

  会计信息化充分利用了电子商务这一平台,使得企业资金的流动形式从传统货币转换为货币与电子货币相结合。这给企业之间合作中的资金来往更加方便,也节省了企业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4.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会计信息化实现了联网会计业务实施,这样使得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化,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获得会计信息的获得更加及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服务,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四、如何提高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积极作用

  1.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法律保障。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提高信息化的规范性,从而确保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企业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宣传法律规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会计法进行大力宣传,使得使用者和管理者能够对其具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确保会计信息化的规范化。(2)企业还应加强立法工作的力度。只有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信息化进行管理才能促进其规范化。从而构建完整的、安全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

  2.提高会计信息化技术及其管理水平。

  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其技术的提高是关键。而其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分级管理制度,并赋予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同的权限,通过权限设置使操作更加安全,加大对设备病毒侵害的防范,进行多级备份。其次:进行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建立信息防火墙,建立能够对资料进行保护的操作系统。其中包括可查询客户的登录时间和登录时长等信息。构建吸引自动识别功能,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将能够自动报警。总之,会计信息之所以不规范,在于目前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尚处促进企业发展。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和规范化具有直接意义。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不强,因此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意识,只有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才能够主动的去吸收与信息化紧密相关的资料,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是其适应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企业培训应致力于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并能够利用现代化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企业人员应意识到,企业发展与每个人紧密相关,企业发展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4.不断完善企业岗位制度。

  要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使会计信息化得以实施。管理者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对会计人员实施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制度,实施岗位薪资绩效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合理设置权限,并且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效果进一步进行检查,提高其完善性。五、结语总之,会计信息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使得企业信息获取更加及时。当然,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企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企业设备性能不断增强。企决策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计划时,利用信息设备对外界环境进行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体现为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人员会计专业素质较差,这与我国高校以及相关专业的教育制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也与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企业进行财务改革,使得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优秀论文9

  1、打造文化产业金融洼地

  1.1研究制定有利于财政介入的区域性文化产业金融政策

  把国家和地方的文化产业金融政策作为打造洼地的重要保障。《指导意见》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

  1.2建立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对接的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是信息沟通的有效通道,通过平台文化企业可以把资金诉求与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有机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依托网络,形成开放式的互动平台,通过网络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资本向文化产业金融洼地汇聚。

  1.3创新金融市场对文化企业的开放机制

  完善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模式。改进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态度,金融机构应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开发和引进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力度。

  1.4发挥保险业对文化产业金融洼地的保驾护航作用

  保险机构可开发和引进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产品降低文化企业的市场风险,保障金融机构投资安全。同时,根据《指导意见》保险业可以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览自子金融服务。

  2、发展多种形式资本市场

  扩大文化企业融资规模上市是文化企业凤凰涅槃的'壮举,但企业上市并不是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指导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更为宽松的、多层面的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可以试点运营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进入项目的初始阶段。

  3、争取中央金融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3.1争取中央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

  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从整体规模、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上存在不足,需继续向中央申请专项财政资金补贴,申请金融优惠政策,把文化产业基地做优做强。

  3.2针对正在开展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筛选工作

  积极向中央争取,让更多优质的文化企业进入优质项目数据库,享受由此带来的金融倾斜和专项资金补贴。

优秀论文10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优秀论文11

  “关系”二字在中国有着意味深长的深刻含义,它随着文明社会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只要存在生产,就一定会有与之相关联的关系在发生、变化、发展。在现代生产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经营个体意识到,寻求与客户建立和维系一种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使交易双方企业获得双赢的最大保障。因此,关系营销应运而生。

  关系营销是美国营销学者巴巴拉·杰克逊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第六版也有论述,从80年代起迅速风靡全世界。它是现代西方营销理论与实践在传统的交易型营销基础上的一个发展和进步。关系营销的学术化表达是建立、保持和加强与顾客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关系,以此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满足和融合,信任和承诺是这个过程得以实现的基础。通俗的讲,利益是厂家与客户建立关系的纽带,其中厂家的利益是实现了销售,而客户的利益则包括了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①组织利益:获得优质产品、良好的服务以及适中的价格;②个人利益:权利、成就、被赏识或安全感等)。而信任是保证双方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被客户极不信任的销售人员,客户会同时相信他代表的厂家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综上所述,关系营销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利益是纽带,信任是保证。

  一、与客户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的技巧

  (一)有熟人引见,是与客户建立个人信任关系的捷径。虽然它对你销售的成功不一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确实缩短了双方从陌生— 熟悉—信任的时间。所以工业品销售人员初次拜访的开场白中,告诉客户我是某某人(可以是对方的熟人、朋友、领导等等)介绍来的,的确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反复拜访,让关系“跑出来”。尤其是同质化和标准化产品如:制造原料,当服务和价格也没有多大差别时,销售人员跑的勤,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但也要注意掌握频率,每次见面都有借口,每次拜访时要留下伏笔(下次拜访的借口)。

  (三)销售人员的人品和为人应优秀。任何产品最终还是通过人来完成销售的,销售产品前先销售自己,以真诚对待客户,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以得体的个人举止赢得客户好感;以敬业精神赢得客户尊重;可以保持沉默但一定不能说假话;不要轻易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这是成功销售人员的诀窍。

  (四)就像病人信任医生是解除其病痛的专家一样,成为为客户解决问题的专家。工业产品往往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大部分客户并不是专家,厂家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比客户懂的更多,通过将更多客户所不具备的技术和经验融入其的实际工作中,减少客户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成本,当然也取得了客户的信任。很多工业品厂家的销售人员经常需要与项目的设计方协同工作。即便是设计师,也不可能对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做到面面俱到全部精通,在单个产品和提供解决方案上,厂家的技术人员要精通的多。通过为设计方出设计方案,就是以技术服务来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

  (五)通过第三方证实供应商的实力。向客户证实能力建立信任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第三方,如:国家权威机构的产品检测报告;已经投入运行的设备;使用过你产品的客户推荐;实地考察参观工厂和设备;iso9000认证等等。

  (六)小恩小惠赢得客户好感。不能否认与客户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的过程,吃饭喝酒或送点小礼品的确是加速这一过程的催化剂,在实践销售中这些活动也在所难免,这其实是加深客户对自己印象的手段,以便在众多竞争对手中鹤立鸡群。

  (七)自信的态度消除客户的疑虑。销售人员的自信态度,在与客户初步接触阶段尤其重要。客户在询问关于公司或者产品的细节时,你所有的回答必须充满自信,不能支支吾吾,否则会让客户感到有所怀疑而导致对你的不信任。如果你自己都显得底气不足,那如何去赢得客户的信任呢?

  (八)以有效的沟通技巧,寻求共同语言。很多新入行的销售人员,都会遇到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和客户交谈时很难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说的话总是有一搭没一搭,使你感觉很别扭,觉得和客户中间有堵墙似的。俗话说得好:“不能同流,哪能交流;不能交流,哪能交心;不能交心,哪能交易”。虽然每个人的血型不一样,思维不一样,素质不一样,地位不一样,但人们都喜欢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交流。

  (九)真正“拥有”客户。关系营销作为新的聚合点,它以市场为导向,把服务与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关系营销的着眼点不像传统营销观念那样只有一个,而是两个:即赢得客户与拥有客户。过去,市场营销的重点很大部分放在怎样赢得而不是如何长期拥有客户上面;而关系营销的目的正是在于使服务、质量和营销这三者环环相扣,使赢得客户与保有客户这两方面呼应扣合起来。因此关系营销导向是:将服务、质量和营销融为一体,客户服务和全面(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决策是以竞 未来的竞争环境更加变幻莫测,这对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与客户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够更有利于企业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培育和加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二、实现关系营销的途径

  (一)设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从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任该部门总经理,下设若干关系经理。总经理负责确定关系经理的职责、工作内容、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考核工作绩效。关系经理

  负责一个或若干个主要客户,是客户所有信息的集中点,是协调公司各部门做好顾客服务的沟通者。关系经理要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专业水准,对客户负责,其职责是制定长期和年度的客户关系营销计划,制定沟通策略,定期提交报告,落实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维持同客户的良好业务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是关系营销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

  (二)通过个人联系

  个人联系即通过营销人员与顾客的密切交流增进友情,强化关系。比如,有的市场营销经理经常邀请客户的主管经理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滑冰、野炊、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双方关系逐步密切;有的营销人员记住主要顾客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赠送鲜花或礼品以示祝贺;有的营销人员设法为爱养花的顾客弄来优良花种和花肥;有的营销人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顾客解决孩子入托、升学、就业等问题。通过个人联系开展关系营销的缺陷是:易于造成企业过分依赖长期接触顾客的营销人员,增加管理的难度。

  (三)频繁营销规划

  频繁营销规划也称为老主顾营销规划,指设计规划向经常购买或大量购买的顾客提供奖励。奖励的形式有折扣、赠送商品、奖品等。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的、增加价值的关系,确定、保持和增加来自最佳顾客的产出。频繁营销规划的缺陷是:第一,竞争者容易模仿。频繁营销规划只具有先动优势,尤其是竞争者反应迟钝时,如果多数竞争者加以仿效,就会成为所有实施者的负担。第二,顾客容易转移。由于只是单纯价格折扣的吸引,顾客易于受到竞争者类似促销方式的影响而转移购买。第三,可能降低服务水平。单纯价格竞争容易忽视顾客的其它需求。

  (四)俱乐部营销规划

  俱乐部营销规划指建立顾客俱乐部,吸收购买一定数量产品或支付会费的顾客成为会员。日本的任天堂电子游戏机公司建立了任天堂俱乐部,吸引了200万会员,会员每年付16美元会费,可以每月得到一本任天堂杂志,先睹或回顾任天堂游戏,赢者有奖,还可以打“游戏专线”电话询问各种问题。

  (五)顾客化营销

  顾客化营销也称为定制营销,是根据每个顾客的不同需求制造产品并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其优越性是通过提供特色产品、优异质量和超值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忠诚度。顾客化营销80年代在西方兴起,90年代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营销方式。依托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建立的柔性生产系统,可以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非标准化或非完全标准化的顾客化产品,成本增加不多,使得企业能够同时接受大批顾客的不同订单,并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产销见面”和“以销定产”。日本有些服装店采用高新技术为顾客定制服装,由电子测量仪量体,电脑显示顾客穿上不同颜色、不同风格服装的形象并将顾客选定的款式传送到生产车间,激光仪控制裁剪和缝制,顾客稍等片刻就可穿上定做的新衣。美国一家自行车公司发现自行车的流行色每年都在变化且难以预测,总是出现某些品种过剩,某些品种又供不应求,于是建立了一个“顾客订货系统”,订货两周内便能生产出顾客理想的自行车,销路大开,再也不必为产品积压而发愁了。

  (六)数据库营销顾客

  数据库指与顾客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数据库营销指建立、维持和使用顾客数据库以进行交流和交易的过程。数据库营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一种借助先进技术实现的“一对一”营销,可看作顾客化营销的特殊形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一般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个性特点和一般行为方式;交易信息,如订单、退货、投诉、服务咨询等;促销信息,即企业开展了哪些活动,做了哪些事,回答了哪些问题,最终效果如何等;产品信息,顾客购买何种产品、购买频率和购买量等。数据库维护是数据库营销的关键要素,企业必须经常检查数据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成功地运用了数据库营销。它建有资料详尽的数据库,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用户应该更换电器,并时常赠送一些礼品以吸引他们继续购买公司的产品。连锁公司运用数据库营销更加有效,如果顾客在某一分店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表现出某些需求特点,任何地方的另一分店店员都会了解并在顾客以后光临时主动给予满足。随着顾客期望值的提高和电脑的普及,小公司也应采用数据库营销以达到吸引和保留顾客的目的。

  三、实践中存在的关系营销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中的失误及改进办法

  (一)认识错位,把关系营销当成“门路”

  营销不少企业所谓的关系营销还没有完全走出自发营销的状态,部分关系营销以烟酒开道、吃喝玩乐以及用回扣或是一些交换为代价,很容易把人们的情感与交往也作为商品来交换,从而使关系营销变成了一次性营销或是交换营销。其实,关系营销建立的是长期的、有效的、科学的关系网,而非一次性“消费品”,企业应在日常的营销实践中摸索出一种长效的,依靠品牌形象、产品质量、优良服务来维系的关系营销网,坚决破除落后关系网和庸俗关系网。

  (二)营销方式不当引起员工之间的不良竞争

  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全方位营销在目前企业的日常营销中还占据相当的位置。尤其在大客户营销中,由于企业服务的地域相对较窄,消费群体、消费范围相对固定,有限的客户资源成为员工们关注的焦点,往往一个大客户很可能与多位员工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交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此时,企业就应该引导员工进行良性竞争,并且尽量采取内部竞争的形式,如对一些企业和专业部门开拓不了的客户,实行招标制,避免多个员工多频次上门营销引发用户反感导致营销的失败。尤其应该警惕的是,要防止员工之间发生恶性竞争,以免给客户提出不当要求以可乘之机,导致后继营销更加艰难,破坏企业规范的和既定的营销策略。良好的员工关系是一个企业营销关系的基础。内部的竞争处理不好,企业就无法搞好其他的各项关系,更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三)服务不规范易导致客户流失

  当一个企业内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时,企业常常会陷入关系服务的误区,即有关系就提供良好的服务,没有则冷淡对之,敷衍对之。然而,每一个顾客可能只是一次性客户,但也有可能成为企业的长期客户,关键就看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令客户满意。基层的一些营销员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辛苦在外“跑”来的客户在使用企业业务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受到其他服务人员有意无意的冷漠对待,结果使最终的营销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客户甚至因此离开,使营销功亏一篑、客户流失。因此,企业应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帮助员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和提高服务水平,最低程度也应该确保对普通客户与关系客户同等规范的对待。

  (四)多个产品多次上门引起客户反感

  有些企业因产品和服务较多,在利用关系营销时,应避免多个产品多次上门,以免引发客户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打“组合拳”,开展系统营销和组合营销,将单一的产品进行合理组合,尽量用合理的组合来打动客户。

  (五)关系营销维系部门流于形式

  企业往往是有营销任务才到相关单位进行公关,没有营销任务则易忽略,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户成为长期客户的可能性。因此,部分企业建立起了大客户服务中心和营销客户经理制度。可在实际中,却没有充分发挥大客户服务中心和营销客户经理的作用,容易流于形式,空有架子。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等固然是吸引客户使用企业服务的重要因素,但情感在客户购买决策中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据统计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其中一笔成交;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而争取一位新顾客所花费的成本是保住一位老顾客的6倍。因此,企业领导和营销人员要重视大客户服务中心和营销客户经理的工作,切实发挥两者的作用,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密切与客户的感情,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参考文献:

  ① 吕光明.《关系营销的误区及对策》.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4卷

  ② 戴静鸿.《关于关系营销几个问题的思考》.南京大学学报,,(5)

  ③ 雷平.《关系营销-企业营销新趋势》,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5)

  ④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⑤ 田同生.《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

  ⑥ 仇向阳、朱志坚,《营销管理》.石油出版社,

  ⑦ 区云波.《关系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⑧ 庄贵军.《关系市场与关系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当代经济科学〉,

  ⑨ 迈克尔·j·贝克. 《市场营销百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优秀论文12

  字数要求:字数在3000字以内为好,特别优秀的可以突破4500字。格式要求:标题(三号黑体)――单位作者(四号宋体)――关键词(四号楷体)――内容提要(四号楷体)――正文(小四号宋体)――注释或参考文献(采取文后注释,五号楷体)

  时间要求:必须在在10月5日上午九点前,将修改后的文章发回指定邮箱scwyzhdy@126.com,同时交所修改文章的纸质文本文档到武侯区继续教育中心门卫室,逾期视做自动弃权处理。

  论文分类:

  一、课程开发与管理

  二、教材使用与创生

  三、教学方式变革与创造

  四、理论探讨与认识

  五、评价方式探索与创新

  论文优选标准:

  1、有电子文档

  2、看获奖等次、奖次;

  3、文章写作时间在20xx年以后;

  4、先看文章题目及一级题目,看亮点和可读性,看实证案例真实

  性、可读性;

  5、选上文章需修改的,通知本人修改;

  6、选上文章整段检索,是否注明出处;

  7、选上文章作者需签定诚信承诺书;

  论文挑选质量标准:

  1.真实性。

  真实的教学改革问题解决经验成果,绝对要避免抄袭和演绎。

  2.观点新。

  论文在本学科的改革上有学术品位,反映了教学改革的前沿地位。

  3.原创性。

  具有课程改革对策的创新性和正确性。

  4.操作实。

  所有结论都是有具体的实践操作策略的具体实证的。

  5.效果真。

  所提供的改革效果是真实的,是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和实证案例的。

  6.推广价值。

  论文在业内的影响力和导向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注:9月28肖成全老师出席了,市教科所召开的成都课改经验与特色总结工作安排的专家组会议。现将第一次专家组会议初步提出的全域成都的经验特色要点信息通报给大家,供各位参考:

  (1)总的思路是:围绕课改的六个改变目标来总结特色经验。同时,也要找准问题所在。

  (2)区、校两级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及其运行机制的特色经验。

  (3)学校课程结构建构与各类课程实施的关系处理的特色经验,及其对学校干部的`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能力的提升作用效果情况,对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作用效果情况等。

  (4)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5)课改中的校本研修与大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6)教研机构:课程评价、课改研训一体化的运作机制

  (7)教师课程行为的变化

  (8)课程改革与有效教学的关系问题

  20xx年9月28日

优秀论文13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紧扣“关注课改”这一主题,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以论文评比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提升课程改革内涵,拓展教学研究与实践范畴,促进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方法在德育工作、特色建设、自主管理等领域不断延伸,完善各学段、学科、课型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管理网络体系,争创开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二、参赛对象:全体任课教师。

  三、论文要求

  1、所有参评论文,均须紧扣“关注课改”这一主题,立足教育教学实践,摆事实(案例),讲道理(观点),忌理论泛谈、简单空洞,尚实际实用。叙事性的案例分析、教学随笔也纳入此次评奖范围,但须在“论”上下功夫,即须有理性分析,而不是单纯的叙事文章。必须是未发表、未评奖过的新论文、案例。

  2.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

  3.每篇参评论文一式二份,按份分别装订,一份有单位、姓名,另一份不署单位、姓名。提交的论文一律不得在文中透露与本人有关的信息,否则作弃权处理。

  4.每人限提交论文1篇,且须为独立完成(不能有第二作者);不得提交已发表、获奖及已在任何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如发现即取消获奖资格;严禁抄袭或请他人代笔,如发现有抄袭者,5年内取消参加该活动的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严禁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论文参评。发现一人次抄袭,优秀备课组评选时扣本组一分。

  5.所有参评论文在提交两份打印稿(统一用A4纸排版)的同时还须提供电子文本,首页左上角须标有“开封市金明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评比”字样(楷体小四号)和“作者任教学科类:……”字样(黑体小四号),论文标题一律为三号黑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标题”首行居中,加粗,三号;姓名,第二行居中,四号;“正文”首行空两格。

  四、评奖办法:

  1.采取匿名评审的'办法,坚持公平公正、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评审要求和程序规范操作。

  2.获奖奖次额度及认定:一等奖(不高于全部评审论文的10%);二等奖(不高于全部评审论文的20%);三等奖(不高于全部评审论文的30%)。获奖文章期末学校统一予以表彰。

  3、依据每组团体得分的的平均分,颁发集体奖。

  4、一人不按时上交,将扣除本组0.5分。

  说明:评比结果除存入科研处档案作为考查本学期教师科研业绩的资料外,同时上报学校校长室,作为本学期优秀备课组的依据之一。特别优秀的论文向市级以上刊物推荐。或编辑我校优秀论文集。

  五、时间安排

  1、文章提交时间:11月26日,电子文稿以备课组为单位发送至小学教科室苏洁琼邮箱sujieXXXXX521@163。com ,打印稿备课组长收齐交与教务处于伟老师,过期不予受理。

  2、评比时间:评比小组于12月1日~12月15日期间进行评审。

  六、评比小组成员

  庄建新、秦渝、牛驭、王静、苏洁琼、强海霞、王新红。

  请各备课组,积极宣传,认真组织,确保教师在“关注课改”的研究中有收获、有成果,提高本届论文评比的质量和数量,从而进一步促进金明小学教师的内涵发展。

优秀论文14

  【文章摘要】

  暖通空调通风在已经发展的很高端的轨道交通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不是交通专业一家独大了。毕竟人类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恰好暖通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毕竟地铁现在越来越广泛,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暖通也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节能;空调;减排

  1隧道的通风排烟

  科学谨慎地设置防排烟设备以及出了问题状态下进行合适的防排烟安排处理,对于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耗有着特别重大的影响情况。在轨道里面设置的排烟的设施是由地铁的建筑所确定的。与地表上边的建筑比较,轨道中通道的情况较为狭窄狭小,连通地面的疏散口少,离出口距离太远会导致难以逃生。如果突然发生了火灾,不单单是火势蔓延很快,而且积聚的高温浓烟很难自然消失,并很快的在地铁隧道、车站内蔓延,给工作人员疏散群众和灭火抢险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严重的威胁了乘客和抢险救援人员和地铁职工的生命安全。经统计,北京地铁自一九六九年至今的三十四年运营历史中就曾发生过一百五十一起火灾。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北京地铁客车行至万佛路东六百米处时,在隧道内因为车的下边放弧引燃了车体起火,造成了三人死亡,三百多人中毒的重大事故。国内外轨道中的火焰灾害的进程可以表明:客车和隧道不但会产生火灾,发生了灾难将难以进行有效的火灾扑救和救援,很容易造成大面面积死亡的重大灾难。根据国内外轨道火灾的数据的计算,地铁战内发生火灾时造成的乘客大量死亡,大部分是因为窒息和烟气的中毒所致。而且地铁是乘客高度的密集的公众汇集地点,邪教组织、恐怖组织、对社会有威胁的人均有可能把地铁作为恐怖事件的目标,人为造成破坏引起火灾,那样的话损失和影响会变得更为难以收拾。所以有地铁轨道的国家,必须对地铁的排烟设施保持重视,将排烟设施做为轨道最需要和最为重要的保护设施,在各自国家的各种地铁暖通通风规范里面明确中明确提出了很高的设计规范和设置的规格,并且不出意外地再轨道的站台和隧道都设置了排烟设施。从这一点就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来在地铁站台、隧道科学地设置防排烟设施和事故状态下合理地进行防排烟处理,然而对于减少对社会造成的人员经济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暖通空调在轨道中会提升轨道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

  根据专家的讲解,建筑设备环境工程的专业的设备在轨道交通所用的电脑室用地中有一半以上,而且建筑设备环境工程更是轨道交通中的位列第一的用能大户,据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河南的地铁的暖通空调能量消耗占所有能耗的百分之五十,然而牵引能耗仅占百分之十八,华中地区的河南地铁暖通专业占有四十百分之至四十五百分之,在北京地铁占所有能耗的三十百分之。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为轨道交通营造安逸、简单的健康环境的同时,因为他的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独特的风格属性,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中必然可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耗降低的余地也会有巨大的空间。综上所述,这个行业的使命感加速了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因为空调暖通在轨道交通中扮演的不一般的角色,建筑设备环境工程行业必将会变得越来越昌盛越来越引人注目!!总而言之在所有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人士共同努力之下,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将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而轨道交通的八千亿投资,也将拉动空调暖通的快速的进步!

  3轨道中的空调

  地铁可以按照不同看法分类,可以划分为地铁和地面铁路;按照它使用的轨道的轻重可以分成重轨和轻轨。一般情况来讲,运着送的.客流量大的情况走地下,称为地铁;运量客流量小的或者主要再走地面的为轻轨。地铁本身具有运送的客流量量大、污染程度小、简单迅捷的特点。相对来说,地铁的运送的能大,基本上不会被地面上的气候和交通所影响,但是造价太高;轻轨的运送量较小,但造价会比地铁低不少,不过受到地面上的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会很大。轨道里边的空调是舒适性空调内的一部分。但是地铁大概就与地面环境隔绝,室外的大气的湿、温度只对轨道站的空调中负荷有着间接的影响。其空调负荷的计算和空调设计参数的选取与常规舒适性空调不一样。轨道站内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外,其它的员工只做短暂行的留下。为了节省资源,仅仅考虑乘客有短时间的安逸环境就行。从而人类身体对周边环境的温度有突出感觉的温差在2℃网上,乘客从外界进入轨道站,就得经过一个从外界环境温度慢慢变化到站内温度的过程,只有这样人类身体的感受才不会产生突然冷突然热的感觉。从地铁站的空气调节的各种负荷的组成能看出来,轨道站的主要热量源头来自地铁,只有在等车台使用隔离门将列车与等后台公共区隔离开时,车站内的冷负荷就可以减少为开/闭式车站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较小的轨道的统计做了研究的情况下,轨道总的管理的统计小系统有着统及表格简易、活跃的自定义的模式以及自动的思维推理的判断,并且对于报表的月线留下的信息的回复提供了可以清晰可见的方法。为了可以再各种环境顺畅运行,对于资料等的上交接受也做了相应的不同方案,并且所有的设置实现数据化,可以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进行设置。地铁隧道按地点通风可以不一样划分为站台轨道通风系统和隧隧道通风系统,按照系数形式可分为关闭和开启。开启式系统是直接将车辆行驶发出的隧道内的热风直接引到室外;车辆运行时产生将站内空调冷风引入隧道,列车停站时,排出列车刹车和顶部空调产生的热量,在列车下边和上边设置局部排风系统。

  4结束语

  毕竟人类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恰好暖通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毕竟地铁现在越来越广泛,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暖通也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电采暖散热器(JG/T236-20xx).中国标准出版社,20xx.

  [2]付林.热能动力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杂志社,20xx.

  [3]王淮等.煤气与热力.煤气与热力杂志社,20xx.

优秀论文15

  摘要: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民工不得不失业返乡,返乡农民工就业这一问题关系重大,影响到许多人的家庭收入。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培训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对策建议

  引言

  中国人口构成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农民,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收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保障农民工的收入,就应对其实行技能培训,让其掌握更多的技能,具备更高的素质。

  1、现阶段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

  1.1返乡农民工没有接受培训的意愿

  顺利展开培训活动的基础即农民工愿意接受培训,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农民工并没有兴致参与到技术培训中,没有强烈的主动的接受培训的意愿。而意愿一般会受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培训费用,农民本身收入就不高,而培训费用的金额同他们的总收入相差不大。第二,在参与技术培训时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而且许多农民工只注重短期效益,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所以会放弃培训。

  1.2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

  从实际来看,许多的返乡农民工知识水平偏低,因此无法跟上培训的节奏,久而久之,其会丧失对培训的兴致,这样不仅浪费了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而且还难以保障培训的最终成效。

  1.3培训机构没有参与的积极性

  提供培训的主要机构包括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以及企业,这些培训机构并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初中高中毕业生是学校培训机构的主要生源,这些生源能够保障机构有稳定的收入,但是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有着非常强的流动性,在培训时间以及培训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较为特殊,而培训机构难以满足。第二,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但是给农民工实施培训,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显然最终的收益无法填补成本超出的空缺。

  1.4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对返乡农民工实施培训,要涉及到扶贫办和社会保障、教育和劳动以及农业等多个部门,但由于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部门无法明确分工,无法采用适当的手段实施管理,更重要的是在资源无法整合的情况下,会对提升培训成效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1.5政策保障较为滞后

  针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虽然国家对相关的应急政策进行了制定,但由于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落实到实际的监管环节当中,因此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和就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比方说,发布税收补贴的相关政策时间同实际落实时间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而且需要进行极其繁琐的申请手续,这对一些返乡农民工来讲有着较大的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放弃申请。此外,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公共信息,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极其地特殊,很多人还不知如何应用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的传播信息平台,这是因为一些返乡农民工的家中并没有配设计算机,无法上网,因此在接收信息方面较为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其就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的就业信息以及就业培训的信息,这不仅会对其就业培训产生一定影响,更为严重的一点是还会对其就业产生一些影响。

  2、建议

  2.1将培训机制建立起来

  2.1.1调查培训需求

  返乡农民工之前所从事的是不同的行业,因此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在实际的培训工作开展之前,十分有必要掌握返乡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为了达到调研的目的,相关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可对开会讨论法和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进行采用,这样可为后续培训做好充足的准备。

  2.1.2对培训方案进行制定

  在对培训方案进行设计时,需对培训目标进行设置,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第一,在设置培训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展开培训分析,找到农名工预期技能水平以及现有技能水平间的差距,并将重点放在差距的消除上。此外,要将传授农民技能,助于农民工创业或就业当做培训目的。第二,培训内容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培训是培训内容涉及到的三个层面,而使农民工的创业以及就业得以保障的就是培训最大的目标。所以,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政府,在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时,都应把实操和技能方面内容当做培训重点。第四,对培训指导者进行选择,培训教师直接地影响到培训内容传授效果,所以在展开培训工作时,可对外部资源以及内部资源进行选择[1],外部资源指的是专业培训学校和教师,而内部资源指的是接受过相关培训,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其更具有说服力。最后,由于培训对象不同,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要结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在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对培训内容系选择,确保针对性的培训[2]。

  2.1.3培训计划的落实

  实行培训计划的过程就是实现培训方案到成果以及行动转化的过程。在对培训计划进行实施时,需严格地依照培训计划进行[3],为了确保培训的成效,需耐心倾听受训者的反馈,从而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此外,要对科学评估体系进行构建,并开展评估工作[4]。

  2.2科学地对培训经费进行配置

  为了将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妥善解决,需加大力度投入经费,并结合实际科学地对经费进行配置,有层次地对农民工实施培训[5],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将经费效用发挥出来。此外,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制定,并且要对每一部门的权利和职责一义务进行明确,这样各个部门才能够依照相关的制度展开培训工作,从而保障培训的整体效率[6]。

  2.3提供多个渠道的培训服务

  返乡农民工就业可直接地影响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需要肩负起培训的重任,不过政府单方面的支持[7],难以使农名工群体需求得以满足,所以需提供多渠道的培训服务,鼓励慈善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其中展开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的相关工作,这样不仅对完善培训市场极其有利,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农民工多样化的技术培训要求得以满足,为其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8]。

  2.4在农民个人价值观树立方面充分地发挥出引导作用

  对于农民工这一群体来讲,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树立起来,重新地对农村生活进行审视,不仅要让其拥有提高家庭整体生活水平的诉求,还应有更为高远的实现社会价值的目标,这样才可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将农民工的个体优势发挥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最后,要对农民工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有位学者曾说过,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展开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农民工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从实际出发确保他们的生存需求能得以满足。

  2.5对农民工的家庭保障进行完善

  相关的调查表示,唯有保障家庭,才可免去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让其有更多的机会和精力以及时间参与到就业培训当中。为了鼓励农民工接受就业培训,需对保障农民儿童和农村老人的机制进行完善,在实际中需对基层组织进行完善,对农村社会的工作服务机制进行完善,提供基层的帮扶服务,助于农村家庭关爱和照顾老人、儿童。此外,村委会要充分地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做农名工参与就业培训的坚强后盾,这样不仅可免去农民的担忧,而且还能够让农民工获得有力的支持。

  2.6强化政府职能建设

  为了能够使农名工参与到培训的切身权益得以维护,政府需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制定,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要确保就业培训的相关信息能让农民工在第一时间获得,除了要加大力度展开基层组织的宣传和通知,还要针对农民工设立网络信息平台,只有政府职能不断完善,才可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将返乡农民工培训问题妥善解决,确保其今后能够顺利地就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力支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提升返乡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保障其就业,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维姗,曹广忠.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特征及职业类型的影响———基于全国13省25县100村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xx,23(4):11-21.

  [2]张岩,梁耀丹,屠海晶,等.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及使用效能的实证研究———基于新媒体的应用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45(1):121-130.

  [3]徐莉,朱瑜.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与社会支持——以武汉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32(3):31-34.

  [4]蔡伟民,袁蕴,康杰,等.四川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障碍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普格县为例[J].软科学,20xx,28(1):120-123.

  [5]王春超.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就业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50(2):49-57.

  [6]邓大松,李玉娇,严妮,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风险及其规避[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9(5):12-17.

  [7]陈浩,刘锡安,曹亚,等.经济波动下农民工就业行为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湖北省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现状调查数据[J].西北人口,20xx,32(1):36-42.

  [8]陆建珍,邢丽荣.农民工非农就业净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基于478份农民工调研数据[J].江苏农业科学,20xx,45(16):32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