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好文章摘抄优秀的好文章摘抄1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
优秀的好文章摘抄
优秀的好文章摘抄1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优秀的好文章摘抄2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传统的解读: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教室,又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可以作出新的解读:教室——阅览室,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自由;教室——工作坊,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用各种工具操作,飘荡着问题,充溢着探究;教室——游戏间,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飘荡着欢乐,充满着智慧。当然,教室还可以是聊天室,等等。理念变了,内涵丰富了,功能也变了。
最近,我又从另一个维度对教室作了解读。一《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
这是对传统教室和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的重新认识和提升,是对教师最实在、最严厉的挑战。
其一,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其三,教室,出错的地方,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越。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许学生出错,实际上是让学生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进而去创造。而"神圣的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摒弃功利之心,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人文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体现,那么,学生才会有神圣的创新。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优秀的好文章摘抄3
轻轻晃动手中地茶杯,看淡绿色地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地位置,试图寻找个属于自己地最佳平衡点。心急地我常常等不得茶泡好,就轻吹杯口,带动漾漾地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小口茶,任清清浅浅地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切地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优秀的好文章摘抄4
迷离的夜空,灰黑色的天际悬着一轮金色的孤舟,载着满仓的理想,驶向云层深处;凉风微微的吹袭着黑夜的素纱,掸掉岁月的风尘;融融的月光静静的流淌,冲断记忆的决堤;零星点点,柔柔的洒在树叶上,泛出浅浅的绿;如华的银色裹住一丝清凉,铺设一地的奢华。
河畔的柳枝轻轻的摇曳,拨弄着记忆的琴弦。尘封的.岁月是一湾被搁浅的死水,静静的沉淀,再慢慢的发酵,冒出珍珠一样的泡沫,被虚无缥缈的未来击破。岁月的文字,总在日记本里静静的躺着,是为了记录过去的失意,还是为了宣泄往昔的情感?沧海变桑田的时候,又会有多少的落寞、惆怅在这里定格?
记忆是挂在窗前的风铃,总会伴随岁月的风轻轻的摇曳,发出银铃般的声响。当你在羡慕她的清脆悦耳时,却忘了她也在接受着岁月的考验。"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记忆也会随着岁月的风慢慢的褪色,她也会在"灿烂中死去",却无法在"灰烬里重生"。遇见了→www.←,忽视了,流走了,又懊悔了!每日都是在这种相互交错,却又永远平行的矛盾的情感漂移不定。任岁月留下一串串泪痕,想要擦掉,却烙在了心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能是感叹,感叹,感叹!"空悲切,白了少年头"啊!
默默的伫立在荒芜人迹的草地,望着深邃的苍穹,静静的思索。无数昨天的昨天悄然无息的在我的指尖流走,带着迷惘,带着哀伤,我走过了昨天,走过了四季,无数个春夏秋冬向我展现了她们永久不衰的生命气息。可我的心却象是滴落到冰箱的水滴,过度的寒冷让她冻成了冰,凝固了所有的回忆。
岁月是一池春水,泛起过层层记忆的涟漪。也曾有过"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的激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撒尽还复来"的豪迈;也曾有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的感伤,"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滴相思几时愁"的惆怅;也曾有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更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的空灵……但无论怎样去感怀身世,去悲春伤秋,都只能象枯枝残花,终将凋落,化为尘土,掩埋与世……
留恋过就好!
优秀的好文章摘抄5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日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