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幼小 衔接 教案 大小 数学

管理员

摘要: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

  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游戏大与小。

  师:大球。

  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比大小

  (1)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

  (3)幼儿自由交流。

  (4)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跺脚的方法同上。

  5、找大与小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

  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幼儿按要求摘。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3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个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4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5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大小。

  2.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活动准备:

  两种大小不同的球若干,大、小盘子各一个。

  活动方法:

  1.幼儿目测,比较大小。

  ——看图片大象和猪,比较大小。

  ——讲故事《小猪和大象》小猪请客,吃饭,——分盘:谁用大盘子?谁用小盘子?

  ——幼儿各拿大小不同的.两个苹果,听老师口令举大小苹果。

  ——分苹果:谁吃大苹果?谁吃小苹果?

  ——出示大小筐子,幼儿分别放盘子。

  2.神秘宝箱:幼儿通过摸球,比大小。

  3.儿歌:我是一只大象,我是一只小猪大小大小,咚咚啪。

  游戏:吹泡泡。

  ——幼儿手拉手,听口令,变化大小。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橡皮泥,泥工板,大盘子,小盘子;大小不同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教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两位小客人过生日,它们是和“小小”,我们一起去给它们买礼物好不好?”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和小。

  2、尝试比较

  老师:小朋友们在买礼物的时候要注意,要买大的礼物,“小小”要买小的礼物。教师可以示范。

  幼儿自由选择礼物,教师指导。

  3、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大小。

  老师:我们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好吗?

  教师出示橡皮泥,引导幼儿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并把大饼放天大盘子里,送给,小饼放到盘子里,送给“小小”。

  4、分享、体验

  组织幼儿唱《生日歌》,为“小小”庆祝生日。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能够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难点:正确运用“>”“<”“=”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各种实物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

  2、认识“>”“<”“=”

  (1)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其形状,像张开口的大嘴巴,表示前面的数大。

  (2)展示“<”,像闭着嘴巴的小嘴巴,表示前面的数小。

  (3)展示“=”,像两横一样长,表示两边的数相等。

  3、比较大小游戏

  (1)抽取数字卡片,让幼儿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选择合适的符号放在中间。

  (2)让幼儿用实物卡片进行比较,并用符号表示。

  4、巩固练习

  (1)出一些题目,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2)让幼儿自己出题,互相比较大小。

  5、总结

  回顾“>”“<”“=”的含义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延伸

  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可以比较大小的物品,并用符号记录下来。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能够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并能正确运用。

  2、难点:理解符号的`含义,准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各种实物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

  2、认识符号

  (1)展示“>”,告诉幼儿这表示“大于”。

  (2)展示“<”,告诉幼儿这表示“小于”。

  (3)展示“=”,告诉幼儿这表示“等于”。

  3、比大小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比较大小,并说出相应的符号。

  (2)让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抽取数字卡片比大小,并说出符号。

  4、巩固练习

  (1)让幼儿比较各种实物卡片的数量,并用符号表示。

  (2)完成一些比大小的练习题。

  五、教学总结

  1、回顾“>”“<”“=”的含义和用法。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比较数量的大小。

  六、教学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比较一些物品的数量大小。

  幼小衔接数学比大小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2、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难点: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各种实物道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物道具,让幼儿直观感受物体的大小差异,引出比大小的主题。

  2、认识符号

  (1)展示“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卡片,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解释,帮助幼儿理解符号的含义。

  3、比较大小练习

  (1)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选择合适的符号进行表示。

  (2)可以通过举例子、提问等方式,让幼儿多做练习。

  4、游戏活动

  (1)组织“比大小”游戏,如数字卡片排序游戏、实物比较游戏等。

  (2)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参与度。

  5、总结与回顾

  (1)与幼儿一起回顾“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比较大小的物品,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