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幽径 教案 悲剧 设计

管理员

摘要: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幽径悲剧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略古……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幽径悲剧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1、学习本课,首先要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了解谋篇布局的特 点--“层层铺垫、反衬突出”;体会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

  2、还要注意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通过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3、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和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的主题。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一、注音:

  潋滟( )愚氓(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怯懦( )虬干( 摇曳( )抖擞( )万斛( )蜿蜒( )猬集( )荆棘( )诛伐( )

  二、解释词义:

  1、凄清:形容凄凉冷清。

  2、萧索:萧条冷落。

  3、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4、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5、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6、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

  7、疾趋:快走。

  8、焉知:哪里知道。

  9、奈何:怎么办。

  10、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11、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

  12、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

  13、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14、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

  15、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用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16、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17、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

  18、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导入课文: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文本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

  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3、作者写古藤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你能说说作家为何这样安排吗?

  明确:先写幽径四季之美,再写幽径古藤之美。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为古藤萝之美作铺垫。(烘托)

  4、“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

  5、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的文字,说一说,最令你触目惊心的是哪些文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它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的画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的笑容。

  ①“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把悲剧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

  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思,为下文议论、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6、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的心情?作者为何如此伤心吗?

  明确:悲哀至极。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毁而又投拆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7、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古藤毁于愚民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8、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是“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移的决心。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明确:我觉得作者的悲其一是美好的藤萝被毁灭,悲其二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其三在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根源是人性之中的恶。

  2、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词。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示例:

  (1)美好的意境不应该只存在于文学作品国。

  (2)如此风光,何日再现?

  (3)把文学意境还给大自然吧!

  (4)古人笔下美好意境,岂能毁于我辈之手!

  (5)诗歌中地意境是古人创造出来的,现实中的美景是我们保护出来的!

  点拨:可以从意境与现实的反差中寻求答案。

  3、运用下面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字数在80字以内。

  潇洒 别出心裁 魅力

  示例:如何可以使自己显得有魅力,并且举止潇洒呢?就是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从内部着手使自己脱胎换骨。否则,再别出心裁的修饰自己的外表,也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品读语言四法】

  1、推敲字词法

  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作家创作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我们在开始阅读时要联系全文,反复咀嚼品味那些含义深刻隽永、表达形象生动、情味浓郁的字词,特别是一篇和一句之间。

  2、品味修辞法

  修辞方法不仅本身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语言附上形象性和抒情性。把握修辞方法的内容、用法并联系文章所描绘的对象、气氛、作者的情感倾向、文体等来体会其表达作用,有助于披文入情。

  3、填补空白法

  文学语言常常要留下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能展开联想和想像,品味语言的潜台词,读出其弦外之音,丰富作品的内容,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阅读古典诗歌,尤其要透过其有尽之言品其无尽之意,再现诗歌的独特意境。

  4、比较揣摩法

  我们知道写作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又常常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比较,从而辨其高下优劣,品其不同情趣。

  总之,文学鉴赏时,能够从语言入手,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品读,敲开文学的大门,感受文学殿堂的真善美。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共分六部分,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精品。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季羡林散文是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这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 “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正如季先生所追求的那样:“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含,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 “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九十年坎坷、曲折、追求、奋斗的人生历程。 “实”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小中见大,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形成了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1、仿照例句造句。

  (1)例句:不管实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

  仿句:

  (2)例句:经过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仿句:

  2、“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对句中“十字架”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作者个人性格造成的幽径的悲剧。

  B、指作者的痛悔之情。

  C、指作者为没有保护好幽径而自责。

  D、指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怜惜之心。

  3、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答:

  (一)学习课文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

  就描写来说,写幽径,写古藤,写藤萝被毁,无不尽展笔力,充分表现对象的形象特点和内在神韵。请找出精彩片段加以体会。

  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十分注重议论抒情,放纵情感潮水的奔流,请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加以体会。

  (二)体会文章加强悲剧效果的主要写法

  1、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

  2、悲剧是美的毁灭,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不但有外在的美,而且有内在的美。藤萝愈美,藤萝的悲剧也就愈突出。

  3、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文章也着力描写了藤萝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使人欲哭无泪。

  4、美被什么所毁灭,也关系到悲剧的性质及强烈与否。美丽的藤萝一旦毁于愚氓之手,这种现实,十分可悲,也十分发人深思。

  5、对悲剧的气氛反复渲染,增强了悲剧效果。文章一方面写“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一方面反复抒发“我”的痛苦,就是对悲剧气氛的反复渲染,就是对被毁者的挽歌,对毁美者的遣责。

  (三)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1、从用词来说,在大量的现代语汇之中,兼用一点文言语汇。

  如: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奈何等

  2、用了不少成语及四字短语

  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盘曲而上、鲁殿灵光、毛骨悚然、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

  3、巧妙化用名家的诗句。文中许多词语都使我们想起一些名家的诗句。

  ①“绿叶接天,红荷映日”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潋滟”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出自常建的《题破山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4、从句式来看,多用对偶或一般整句

  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强;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都整齐优美富有韵味。

  作者是一位作家、学者,有着极高的语言素养和丰厚的中外文化底蕴,这才写出这样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文章。有些句子全是口语,你也会感到一份纯粹和优美,如“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显得十分简洁、亲切,并有一种怀情味在其中。

  1、文中第11段“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

  示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盛开着玫瑰花”的人生是指古藤依旧生机勃勃,依然能嗅到它淡淡的花香,听到嗡嗡的蜂声,给人幸福、愉悦的感受。

  2、文中写“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请你展开想象,具体描写“群树”、“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态。

  示例:要求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能运用拟人等修辞,语言通顺。具体描摹群树或在风中不住地摇曳,或在阵阵松涛中传达出所产生共鸣的情态;可从荷叶上的水珠想像荷花同情的泪、不再有盛开的笑脸等描写出荷花同情的情态。

  1、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特色,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这样的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要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能写出景物的特色来。

  提示:既要写出你所在校园景物的特色,又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且要运用课文中以不同季节为中心的描写方法。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不同时期的形态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通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研讨课题,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二、 情感画廊:(形象)

  1、指导语:过渡语(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

  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的有关语段,根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

  3、评价:学生自愿或点答学生上台朗读,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示自创小诗一首,由学生点评。

  三、 星级沙龙:(主题)

  1、 指导语:小组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如实整理成条文的形式。

  (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

  一星级: (课题)

  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 (挑战权威)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十字架”的讨论)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

  四、 课文朗读:

  1、指导语:在座位上带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为大家朗读

  2、大班点读评读

  3、配乐全班读

  五、 作业:(真情告白)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悲剧”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文中幽静的小路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悲剧?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

  二.检查预习

  1. 读准下列字的音

  蜿蜒 潋滟 萧索 愚氓 毛骨悚然 闲情逸致 浩劫

  2. 理解下列词语的义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万斛 月白风清 林林总总 诛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四.学生自读课文,讨论:

  先展示有藤罗的课件,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物的悲剧?

  幽静小路上藤罗的悲剧

  2.为什么开头1至6段未写藤罗?是否离题?为什么?

  不离题,写出了幽径的四季美。从侧面烘托藤罗的美丽。

  3.曲径美吗?作者是如何写幽径?

  先写幽径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 司空见惯 漠然

  再写幽径不不平凡:与所看到的《红楼梦》有关

  接着写四季之美

  总写:一面傍湖 一面靠山

  分写:山上 春景 夏景 秋景

  湖中 夏景

  作者怎样描绘藤罗之美的?

  感官 藤萝之美

  视觉 形 色

  嗅觉 香

  听觉 袭入耳内

  4.美被毁灭了,作者伤心吗?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描写了幽径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无比疼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请找出相关语句

  抒情 议论

  在悲愤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真正的伟人是不会这样的多情了,我的感情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伤感。

  五,找一找,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间,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那里有闲心来关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与他人的关受,自私)

  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表达了作者对夏日荷花勃勃生机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午休人关心他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充分表达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为它的不幸而伤心,对人们缺少应有悲悯情怀而遗憾)

  注:通过以上训练体会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六.知识拓展

  课文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来?

  归纳:要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文化和审美素质

  七.迁移练习

  1.仿照文中的关于古藤的描写,另写一段话,能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2.发挥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画出来,最后展示资料中的古藤形象。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幽径悲剧》教案》全文共1473字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

  走近名人 成为名人

  我当评论家

  我当文学欣赏家

  我来寄语

  二、我当评论家

  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

  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

  1、出示要求:

  (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

  (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关键字词

  1、有感想处

  2、教师出示范例。

  3、学生批注后交流。

  四、我来寄语

  1、观看短片

  2、结合课文和短片谈感受。

  3、请你对悲剧的制造者们说一句哲理性的话。

  五、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现在,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城市。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本市市长写一份建议书,谈谈你的设想。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 懦者 萧条 浩劫 诛伐 惆怅 渺小

  虬干 毛骨悚然 愚氓 摇曳 绽开 万斛 潋滟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11—16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 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 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 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

  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二是写幽径四季的美景。

  2、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之感。

  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Q:幽经之美,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的,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作者体会到了这美?

  ——“人们仿佛是在绿雾中穿行”,“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交流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本文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本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任务

  2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阅读、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明确任务

  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展示搜集成果

  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思考、交流、互评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赏藤萝之美

  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讨论。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2、师:这是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