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1
都说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词并非职业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奋斗在这一岗位上人们给它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我们现在的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成功”取决于爱。
师爱不仅是爱,更要有思想。作为教师,不仅要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更要将幼教作为如同自己生命一样的重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早在20年代,张雪门就提出了“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张雪门善于学习西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几十年前,我们的`教育家就已经关注和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们的教育不能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么极左要么极右,如果没有原则,往往就会兜着圈子走,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细读《幼儿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中,慢慢品味名师的成长案例,让我颇受启发。爱,是幼儿教师时常挂在嘴边,但是当充满爱的时候,我们通过何种方式去表达?孩子们是否感受到老师的爱呢?在案例4-6中,应彩云老师为我们诠释了如何让爱更加具体化,如何让爱互惠彼此,如何让爱变得积极。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章节概要及阅读摘录
本书章节概要:第一章“幼儿成长的四个关键期”,主要介绍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期、个性萌芽期、未来成就铺垫期、安全感的决定期”。这部分内容立足幼儿心理成长的几个关键期,辅以生动的案例,让我们对幼儿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个性特点、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安全感”等方面的敏感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的确,这几个方面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从而了解儿童,分析儿童的表现,为更好地实施有效的学前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章“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从“幼儿教师与幼儿成长的关系、幼教事业期待名师的到来”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对当前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所存在的三方面缺陷“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对幼师职业热情不高”的认识和分析非常中肯和客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可以对照这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看看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从哪方面查漏补缺。
第三章“成长案例研究与幼儿教师成长”,重点论述了“成长案例研究的意义与作用”“成长案例的类型及研究方法”。如:观察能力、分析与反思能力、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能力、科研意识和能力等。通过这部分的阅读帮助我们更好地养成有目的地积累案例的习惯,并从众多的案例中进行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获取成长的经验。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2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虽然这是一本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培训丛书,但它一点儿也不枯燥乏味,因为书中介绍了众多的案例,帮助我们一线教师了解了名师的成长历程。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幼儿成长的四个关键期:自我意识形成期、个性萌芽期、未来成就铺垫期、安全感的决定期”。这部分内容立足幼儿心理成长的几个关键期,帮助我们了解了幼儿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个性特点、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安全感”等方面的敏感期。的确,这几个方面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学习和认识。
刚看到案例1“我不会”时,我就得到了心灵的共鸣。因为在我带的班级中就有同周周一样的小朋友,他叫玮玮。每天早晨,玮玮的奶奶把玮玮送入园,总要先说:“快叫老师啊,我们这个孩子就是这样,不爱说话。”越说,玮玮越是躲在奶奶的身后不肯叫人。于是我注意观察了一下玮玮和同伴交往的情况,发现玮玮在和同伴的交往中还是有很多语言交流的,情况并没有像奶奶说的那么糟糕,但只要奶奶在一旁,玮玮就会变得默不作声。我意识到是奶奶的评价对玮玮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于是及时和玮玮的奶奶进行了交流。我告诉奶奶玮玮和同伴间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希望她今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孩子不爱说话之类的评价,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一段时间后,玮玮看到老师不再躲在奶奶身后了,在老师主动问好后,玮玮也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了。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幼儿的自我评价的最初来源是来自成人,对于自我意识形成阶段的幼儿,成人的作用相当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和家长要带着鼓励和支持来评价幼儿,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积极地面对自己,接受自己,从而形成更健康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