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营商 调研报告 优化

管理员

摘要: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通用11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1  一、我县优化……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通用11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1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近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阜宁县“一窗通办、一网通行”利企便民不见面集成改革工作方案》、《阜宁县“一窗一网”不见面审批服务试行细则(试行)》、《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务办主任为副组长,23个县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下设优化营商环境组等7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了明确,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为有效推动全县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县作风办和融媒体中心专门制作了《作风面对面》全媒体问政等专题栏目,重点聚焦营商环境与作风建设。自2018年开播以来,该档节目已经播出了19期,上线30多家部门,曝光了80多个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

  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县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去年,我县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县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教育局、人社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行使的80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充分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制度优势,大力简化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大力推行“一窗一网”、“一件事”等改革措施,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件,办结率99.8%,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日完成登记,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率72%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了60%以上。

  二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办事,加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进力度,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对“三集中三到位”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进行了明确,目前县政务服务大厅已新进驻县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管局等3个部门和144项政务服务事项,11个部门的110项办件数量少、办理频次低的事项也以“综合服务”窗口形式实现了集中进驻,大厅的部门进驻率提升了73.6%,事项进驻率提升了58.1%,另外近期婚姻登记、水电气和有线电视等便民服务事项也实现了集中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是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目前,全县33个权力事项部门已进驻江苏政务服务网,108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维护工作已全部完成。“阜宁政务服务融易办”旗舰店已开通,已建成个人和法人办事、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便民服务四个区域。近期,不动产真伪查询、不动产办理进度查询、维修资金查询、阜宁景区等多项便民服务功能也已实现接入,“不见审批”服务的便利性逐渐体现。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

  今年,县委、县政府针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对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相关部门从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入手,围绕企业各类审批需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压缩办结时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企业开办便利度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加速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目前已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办理”,最快0.5个工作日内可完成登记手续,“两区一园”范围内新设立企业营业执照当场即办,提交材料总数由11份减少至4份,企业开办的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企业投资建设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我县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四个阶段”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牵头单位,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已三招“四个阶段”、“一窗办理”的要求,对相关窗口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纳入到了一个楼层办理,设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服务,我县工程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可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不动产登记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县不动产登记证明书电子证照协同互认机制已建立,正在农商行试运行,近期将在全县各金融机构全面实施。目前已实现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预告登记、实体企业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两区一园”、“两主一特”项目当日办结。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营商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认识不够全面。提到营商环境,过多关注政务环境、审批环境,忽视了法治、融资、监管等环境,缩短审批时限似乎成为衡量营商环境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

  (二)机制不够完善。营商环境涉及企业设立、运营、发展、退出等多个方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服务、产业政策、资金支持、政府执法等多个领域,属于一把手工程,目前仅靠发改委和行政审批局等部门牵头推动,很容易出现少数职能部门出现不作为,推而不动的问题。

  (三)思想不够解放。少数职能部门未能充分放权,仍存在内部环节繁琐、审批方式落后、办事效率拖沓等现象。有时一个审批环节的耽误就有可能让企业错失商机,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对地方营商环境的口碑造成不良影响。

  (四)要素不够充分。一是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气等要素保障还相对滞后。二是“项目等土地”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项目引进签约后才去落实用地指标。三是融资环境偏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四是人才资源相对缺乏,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

  三、相关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以会学习、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全县领导干部对营商环境概念的理解认识,熟悉国家和省市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形成“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

  (二)强化推进机制。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企业办手续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问题,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开好头、起好步。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加大奖励力度和惩戒力度,凡是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一律问责追究、严肃处理。

  (三)强化平台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定位,加快建设新政务服务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高标准、高要求将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切实提高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

  (四)加快思维转变。各职能部门要加快由审批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企业思维。不仅要刀刃向内改自己,减少内部审核环节、减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还要推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务,落实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和精准化服务。

  (五)强化政策落实。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先进地区,突出问题导向,紧扣关键环节,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2

  今年来,阳新县将深化机关作风整顿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全县工作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围绕四方面整治工作重点发力,以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举全县之力达到机关作风明显好转、营商环境明显优化、发展动力明显释放、辐射功能明显提升、基层群众明显受益的良好效果。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撑。20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阳新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大力支持阳新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工作集中办公的通知》《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挂帅、县四大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12个县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聚焦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和阶段责任分工,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领导小组确定每半月召开一次汇报会,小结前期的工作推进情况,商讨下阶段的工作计划,拟定出相应的工作清单,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强化作风建设。针对黄石电视台《查“六病”记者六问·阳新:市民之家成了娱乐之家》专题片,曝光揭丑出我县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后,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建设动员会,安排部署全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动员,提出时间、任务、节点要求,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推进。县直各部门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县上下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

  (二)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水平。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县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县级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后,县大数据管理局组织梳理县级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全县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27个,其中涉及事项较多的为市监局79项、人社局158项、公安局63项、民政局45项。二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目前,阳新市民之家共入驻单位22个、服务窗口88个、窗口工作人员154人,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和服务事项362项,较往年翻了一番,网上办理事项116项,年办件量10万件以上,按时办结率98%以上。建成运营“12345”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共接群众咨询、求助、投诉等工单2000余件,已办结近1800条,办结率90%左右。县发改、国土、住建、环保等33个具有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县直部门共认领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1167条,已发布1067条,应进驻窗口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已全部对外公布,县直两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如期公开。三是推进“五级联动”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媒介对外发布政务服务办事信息,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各镇场区、县直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县19个镇区、55个县直单位已建成政务服务外网,并与省、市实现对接;384个村级电子政务网线路建设查勘工作已全部完成,325个村已经开通,剩余的59个村本月月底可完成施工,即将实现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五级联通。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针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了有关要求和时限,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企业开办、注册登记时间大幅压缩。市监部门积极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简易注销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改革。县级企业名称库和禁、限用字词库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同一登记机关名称预先核准与设立登记合并办理,3个工作日办结。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推进多渠道办理注册登记。申请人可以通过政务大厅、鄂汇办APP、全程电子化三种途径办理营业执照。缩短公章刻制时间,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19户,新增注册资金21.16亿元,占期末实有注册资本金的.3.58%。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0.11%,注册资金总资本同比增长20.66%,迎来了市场主体发展的开门红。二是不动产登记、纳税时间大幅压缩。启用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窗口建设,推出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举措。今年起,在保证登记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县不动产登记局将转移登记、抵押、首次、预告预抵登记等由四审简化为三审;将注销、查封登记由二审简化为一审。不动产转移登记、首次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特殊情况缩短到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缩短到5个工作日;注销登记、查封登记登记由1个工作日缩短到随办随结。目前,全县国地税基本实现税务业务“一厅通办”,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等候时间分别压缩至5分钟内、2分钟内。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政务服务工作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与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政务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升。县市民之家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由于目前部分进驻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如,县人社局由于部分审批事项比较繁杂,业务联动性强,群众办事需要窗口科局两头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门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的事项极为有限。如,县市监局目前的网办事项率不足10%,由于市监网办事项的服务宣传存在滞后,导致通过线上办理营业执照的渠道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不高,网上推广率低,公共资源的社会效益不能充分显现。

  (二)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调研中了解到中小企业最大的需求和困难就是融资问题。一是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一方面,由于我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偏小,需收取担保金2.15%、保证金5%,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不划算;另一方面,县内各银行面向民营企业的放贷普遍收紧,出现了贷款利率提升、门槛提高等情况。目前,县内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之间,均高于基准利率4.3%,加上贷款的其他费用,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即便如此,有的企业由于条件受限,无法从银行贷出资金。二是融资机制不够灵活。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担保抵押方式较为单一,除开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能够将抵押物宽展为股权、经营权、机器设备、无形资产等方式外,各银行则对抵押担保物要求较高,主要以土地、厂房抵押为主。涉农企业无法将农业资源进行评估、融资贷款,多以自筹或民间借贷为主。同时,银行对企业发放的贷款都存在排他性,要求企业不得从其他银行贷款,进一步收窄了企业融资渠道。三是抵押贷款额度偏低。一方面,银行对抵押物评估价格普遍偏低,比如阳新县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土地评级在3—4类,评估价格只有每亩12万元;另一方面,为进一步降低风险,银行实际放贷额度还会再打折扣,往往只有抵押物评估价值的40~50%。如祥云食品公司抵押评估4800万元,实际贷款1700万元;博艺农业评估100多万元,实际贷款35万元。四是银企关系有待加强。阳新县内的银行对企业贷款限额1000万元,县担保公司参与的企业贷款限额500万元,对企业法人贷款最高300万元。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程序繁琐,且贷款周期基本都是一年,每年10月左右就要求资金回笼,增加了企业还款压力;另一方面,银行抽贷压贷随意性较大,往往在企业扩大生产、急需资金时提出抽贷要求,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扰和压力,造成银企关系紧张。比如,20xx年,宏洋电子生产经营正常,产值从年初的200多万,逐步增长到10月的近400万,每月都实现盈利。因原材料紧俏且价格上涨,每月都需要大量现金购买原材料及周转,而银行却要求企业还贷,使企业有订单不敢接,陷入“等米下锅”的窘境。

  (三)企业与政府沟通机制不健全,企业利益诉求缺乏有效反映途径。部分涉企政策、补助知晓度不高、程序繁琐、申请困难。加之我县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且管理不够规范,收费不尽合理,也影响了企业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不浓,少数部门存在本位思想。《关于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已于5月30日起施行,调研发现,各级各部门对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避而不谈或泛泛而论,既没有数据也没有实例,工作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相比,干部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识有限。部分镇场区和县直部门未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未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和统筹安排部署,未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领衔推进的工作机制,未对工作层层部署和量化分解工作任务,未层层传导压力,未建立联络员联系制度,导致对专班安排的工作不能及时认领和完成。与此同时,绝大多数镇(区)便民服务大厅只有人社和民政的服务事项在大厅办理,有的大厅虽挂有卫生计生、财政、残联、国土、农业、林业等吊牌,但没有进驻本部门的服务事项,也没有人员在窗口值守,群众办理相关业务仍需赴各站所。

  三、几点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加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力度,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依法主动公开涉企政策、信息,对市场主体主动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时答复。开展企业走访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力培育、壮大中介服务行业,强化中介服务监管,规范中介服务标准、收费,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

  (二)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尽快制定出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政策措施,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等做法;鼓励支持银行创新融资方式,拓宽银行抵质押物范围。另一方面,建议财税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加大对我县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我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在财政上支持我县设立产业基金,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的民营企业进行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强对水、电、气、暖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切实为企业减负。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全面落实支持清洁取暖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支持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投入。扎实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以人才带技术、带项目、促创新。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构建高效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推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好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做好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加强对统计、税务、市监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县直各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对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

  (三)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严格考核问责。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督查、对破坏营商环境和侵害企业利益的督查问责、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反馈等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将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督查相结合,创新督查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广纳民意,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时整改。严格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强化激励导向,制定配套奖励措施,对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奖励。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逐步实现我县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3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为配合与市政协的联动调研,了解桂阳营商环境,根据郴州营商环境调研协商监督工作方案的部署安排,由县政协副主席杨涛,县政协原副主席李绍军带队,县政协经济科技和外事委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士,于20xx年6-9月份开展桂阳营商环境课题调研。调研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课题调研相关工作,组建调研组工作群,广纳众智,集思广益。调研组成员先后走访县科工局、县优化办、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政府办等单位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深入县工业园组织召开企业主代表座谈会,倾听企业主和园区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实情,查找问题,探寻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桂阳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与成效

  (一)优化政策环境,聚焦减税降费,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减税降费工作方案、政策和责任落实清单,将减税降费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实行一窗通办、一厅通办,让纳税人享受一次办结和最多跑一次便利,大力推行新的电子税务局、办税自助终端和个税扣缴客户端,切实提高纳税人办税效率,降低纳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出台《桂阳县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清单》《桂阳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目录清单》,政府对实体经济企业服务实行零收费,取消依靠行政权力提供强制服务的中介,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县工业园、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措施100%准确执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100%落实到位。20xx年共减免各项税费2.91亿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项,涉及金额1168万元;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共1200余户,减免税额2053万元;增值税即征即退4户,退税额242万元,落实稳岗补贴企业50家、技能提升补贴企业43家。20xx年上半年减免各项税费5424万元,为企业减负4140万元,为274家企业减少保险金额48.6万元。例如,主营铅锌矿石采选的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拥有800多名员工,年工业总产值约4.5亿元,每年主要的税费负担是企业增值税和职工社保费用,分别约为1亿元和0.6亿元,自增值税率从16%降到13%,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9%降到16%等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到位后,这两项负担金额下降了16%,公司每年可节约xxxx多万元资金。

  (二)优化政务环境,落实简政放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抓实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营造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政府门户深度融合,按照四级四同改革要求,20xx年清理政务服务事项4022项,取消各类不合理证明1060余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结事项分别达68.5%、81%、99.1%,行政审批提速69%。20xx年上半年,取消各类不合理证明和盖章类事项1082项,累计压缩审批时限68%。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和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对注册资本取消最低限制、推行认缴制,对项目投资实行网上备案审核制度,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20xx年全县新增内资主体807家、个体工商户4057户。20xx年上半年,全县新增内资企业市场主体405家。当前,我县又在谋划启动企业投资、政府代办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梳理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尽最大努力让企业和客商不再为各种繁杂手续牵扯精力。同时,改善政商关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加强企业帮扶的同时,严格规范政商交往。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严禁公职人员索拿卡要或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实际遇到的不公平待遇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桂阳县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环境发力不够,没有跟上企业发展节奏。一是一些政策举措针对性还不够。部分优惠政策条款门槛较高,覆盖面不足,申领手续多,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二是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困难。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举措还不够灵活,程序较为繁琐。受地方经济条件所限,县一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即便我们大力推进柔性引才,引进难、留下来更难的问题仍然较突出。三是城乡规划、基础设施、文化旅游及公民道德素养等相关政策支撑不够,而这些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与发达地区相比,桂阳县比较劣势较为明显,影响到整体环境的全面协调同步提升。

  (二)政务环境改善不足,服务意识有待全面增强。一是个别部门的关键岗位存在服务滞后现象。像社保站五险一金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窗口耐心解释政策的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有待加强。如在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时,有的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主动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片面理解政策要求,机械执行上级文件,强调客观原因多,主动破解难题少,以有关规定为借口降低办事效率,想方设法寻求领导表态,怕担当,明哲保身,延长审批周期,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同一事项需企业来回跑多次,影响到审批事项正常办理及项目如期开工,造成群众满意度下降,政府形象受损。二是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不够顺畅。一些涉及多部门职责的审批事项,相互沟通衔接不到位,答复时间过长,影响企业开工建设。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部门之间标准不一致,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政企沟通亦缺乏畅通渠道。服务质量和效果不佳,开办企业登记便利度不够高,企业退出机制有待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企业获得感不强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金融环境优化不深,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桂阳县存贷比排全市第一,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的21.30%,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仅为8.64%,低于各项贷款增速6个百分点。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存货、仓单、订单等权益类质押融资产品及经营权、收费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力度不够大、不够实。贷款渠道单一、信贷产品少、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登记部门分散、程序繁琐、收费较高、办理难。

  (四)法治环境保障不够,法治化进程有待加快。一是有的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较为欠缺,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依法依规办事能力不强;变相隐性阻工扰工现象依然存在,影响项目正常推进。二是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监管理念和管理模式较为滞后,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药现象尚未根治,无法适应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特点,监管方式不够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不够完善。

  三、优化桂阳营商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一)优化政策环境,在简化程序上做好减法。一是降低优惠政策条款门槛。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主知晓优惠政策,让优惠政策能够覆盖更多的经济实体,简化申领手续,争取一窗式受理率达到90%以上。二是简化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解决引进难、留下来更难的问题。三是压缩办事时限。实现企业注册开办业务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业务2个工作日内办结,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

  (二)提升政务环境,在服务内容上做好加法。认真贯彻落实将于20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建设,提升网上办事比例,确保今年年底前,县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高频事项掌上可办率达到50%以上。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编制政务服务百事通向社会公布,推进实体大厅服务与网上办事平台、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深度融合。优化完善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办事热度,统一规范服务时间,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窗口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街接,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部门之间资源、信息应及时共享,标准应统一,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三)改善金融环境,在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上做好乘法。一是多方引进民间金融贷款实体落户桂阳,从而增加企业贷款选择方式,形成县域金融平台的良性竞争,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利率。二是简化企业贷款担保手续,减低企业贷款门槛,让金融业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情况,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协调沟通,甚至惩戒处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四)完善法治环境,在改进作风上做好除法。应持续深入开展涉企收费领域专项整治。清理金融、物流、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涉企收费行为,重点整治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主体的不规范收费行为,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进一步帮助企业减税降费。应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规范涉企监管,做到精准监管,有效根治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药怪病,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应深入开展融资、政务诚信、公共资源交易、第三方评估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严厉打击变相隐性阻工扰工行为,优化施工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需要适宜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连锁效应”,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流聚集,形成强大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去年以来,区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面向群众和企业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逐步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网上办理事项全覆盖和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通过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形成融合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为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有力提升政府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了做好对该项监督的针对性和连续性,今年,区人大财经委组成专项监督调研组,在张德祺副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深入的监督调研,先后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结合大调研大走访,深入企业了解本区“一网通办”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常委会会议审议好该项工作做好准备。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区“一网通办”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xx年以来,区政府以网上政务大厅建设为契机,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并于去年全面启动“一网通办”,在推进线下“一窗”和线上“一网”的同时,逐步打造“1+12+x”的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整合资源,打通数据关

  推动政务数据在线上的互联互通,建成全区统一受理平台,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率先完成全区56家单位网站规范整合,实现“统一平台、统一运维、数据共享、安全共建”的集群化建设和管理模式,推进政务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实现审批服务“三个100%”。全区354项审批事项100%接入“一网通办”平台,284项涉企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网上预审和快递服务,167项个人服务事项100%“全市通办”。

  (二)梳理机制,打造流程关

  依托“一网通办”平台,聚焦重点领域,在市场准入领域和产业项目审批领域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流程,为企业提供便利。线下不断推进“一窗受理”,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驻,建立“不进驻中心负面清单”,避免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的情况。整合受理窗口,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建立了“一窗受理”新机制,着力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办理模式。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功能升级,探索实施“主题式服务”,由办理一个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提升为办理“一件事”“最多跑一次”,首批已上线的有开药店、开餐饮等8个主题套餐,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优化延伸,打响服务关

  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体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优化调整和拓展延伸。通过跨前一步,提前服务,有效降低制度交易成本。部门内部实施“一审一核”,简化优化部门内部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内部审核时间,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创新探索了免费代办服务,成立了首批代办队伍,建立了区镇两级代办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企业项目代办服务。创新制定窗口效能建设正负面清单,规范窗口服务要求。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效能。通过多措并举,有效提升了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的“获得感”。

  二、推进“一网通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一网通办”工作的全面启动实施,全区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企业和百姓办事更加便利。但是与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诉求、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调研中反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一网通办”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网通办”工作涉及政府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调研中反映,虽然各部门都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一是机构改革以来,由于线上线下各办理环节变化过快、过频,老的办法尚未完全学会,新的又来了。因此,随着工作职能的逐步交接运行,有的还不能迅速适应相关的业务办理。二是办理流程仍需进一步优化。有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在移到线上时没有相应的优化,相当于是线下流程的复制版,办理效率与线下流程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三是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共享不足等现象,在跨部门的衔接上有待完善,有些部门之间的系统在线上还不能做到无缝衔接,需要通过线下对接才能完成流转。四是受上位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约,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等实现审批提速提效的空间有限。

  (二)代办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20xx年,我区创新探索了免费代办服务,成立了首批代办队伍,建立了区镇两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代办业务提供了队伍保障。但是由于代办业务的.专业性较强,且涉及政策的领域繁多,尤其是建设类项目审批事项,区镇两级117名代办员中绝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招商员转调而来,这些人员无法快速熟悉掌握不断翻新的工作流程,加上代办员大部分为兼职,精力不够,还有部分代办员电子化应用水平不高,无法辅导相关企业操作应用,“店小二”的作用发挥有限。

  (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有待精准

  “一网通办”是xx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从“一网通办”延伸到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中还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政策多落地难。近几年,市区两级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新点多、干货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占比并不高,有的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有的缺少透明的操作流程,有的是横向部门间步调不一致,从而出现执行政策打折扣现象。二是受相关要素制约,部分办事项目卡在某个环节而无法顺利办理。如在“198区块”内新建改建投资项目,一般都要按“特事特办”才能办成,有的主体项目办成了,配套项目难于着落。三是对承诺制办事企业不守信增加事后监管难度的问题有待破解。政府办事项目放得越多,配套服务就越广,监管难度就越大,当前明文规定实施承诺制和备案制的办事事项,一旦遇到涉事企业不守信,相关部门的事后监管难度会成倍加大,这一矛盾有待破解。

  三、意见和建议

  “一网通办”是“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的有效途径。区政府必须常抓不懈,进一步打响“一网通办”品牌,做实“一网通办”内容,真正方便企业、方便群众,为营造我区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一)进一步加强“一网通办”工作的统筹协调

  “一网通办”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区各部门共同参与。区政府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一要加大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市民的知晓率,帮助企业和群众熟悉政策,了解流程,使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享受政策红利。二要强化绩效考核,将“一网通办”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以企业群众的感受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三要着力加强工作部门队伍建设,本次机构改革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部分职能作了新的调整,建议区政府既要配齐配强对应的部门力量,又要无缝衔接工作职责,强化对窗口服务人员,特别是代办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进一步完善“一网通办”工作机制

  要加快推进部门内部职能整合归并,完全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为“一网通办”提供线下支撑。要结合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即将启用的契机,继续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推进线下“只进一扇门”,不断提升政府窗口的集成度和服务质量。要区分线上线下不同的特点,进一步优化流程再造,压缩审批承诺时限,精简审批证明材料,切实推进新增的100个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事项及新增的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在本区域落地,实现线上“一网通办”。要切实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充实完善全区政务数据信息库。能共享的要全部共享,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努力实现更多政务数据资源的全域共享。要加快电子证照的实际应用,逐步取代纸质证照的使用,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

  (三)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要根据工作一线反映的问题和需求,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实际,了解倾听群众和企业的真实感受,着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便办事上下更大功夫。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突出服务优势,充分对接企业的办事需求,聚焦企业反映最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寻求各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并予以回应和解决,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做到政府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形成服务优势。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着力加强研究,细化政策,结合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优化举措,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把握好项目前置审核的度,加快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主动对接企业税务发票升级,为企业危废品和工业废料处置提供便利,优化“一网通办”中的法人认证必须活体、相关证件无法与公安数据对接和每天申报时间较短等问题,推出个性化的专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协调处置机制,提高诉求处置效率,努力在深化业务流程再造上迈出新步伐、在提升办事便捷性上取得新成效、在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应用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5

  一、我市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优化营商投资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xx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对表”、与发达地区对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方面

  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近年来,我市承接落实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51项,对应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99项、中介服务事项37项和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1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已经完成编制和公布,涉及16个部门,保留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42项,明确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0项。在大幅清权减权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依法确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先后公布和出台了“一清单”、“两张图”、“两办法”(即:xx市政府部门权力与责任清单,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图,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和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市级共保留行政职权事项3081项,精简率70%;编制职权运行流程图775张,编制廉政风险防控图775张。今年,再次拟调整行政职能事项160项,其中增加40项,取消58项,下放11项,调整51项,目前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已经结束,下一步将递交市政府常务会研究。

  2、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了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进了商事登记

  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全面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和“双告知”工作,实行新设立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和网上注册工作。在原“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又将社保证、统计证与营业执照合一,形成工商、质监、税务、社保、统计“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截止20xx年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5081户,其中企业29968户、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751户、个体工商户79362户。在现有市场主体中,20xx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后新增的市场主体量有5万余户,而改革前市场主体总量约为6万户,增量几乎赶上改革前的市场主体总量,政策措施的实施带来的成效明显。

  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内容和措施,各级各部门也相应出台了本级本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目前,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从规范市场主体活动资格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转变、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一是推行日常监管。对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进行了细化分解,目前正在编制我市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的“一单两库”。同时,推广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通过摇号等方式,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二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出台了《xx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和《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全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项目进行了信用信息“双公示”。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社会公众和政府各个部门、行业组织都可以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有效扩大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三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和方式,通过举报受理平台、互联网、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实现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和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高了行政职权运行的透明度。四是强化市场监管。重点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假冒、传销、广告违法等9个领域的违法行为。五是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去年12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省政府部门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规范行政许可事项管理、流程管理、服务、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监督检查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标准化的规

  范,目前我们正在按照省里的标准进行对号落实。我们将通过行政许可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二)优化营商投资环境方面

  1、提振企业家信心。为认真实施“转型突破工程”和“增长培育工程”,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制定印发了《20xx年度“1533”工业行动转型升级攻坚年行动方案》,从投资额、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上市挂牌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今年的`2月15日我们召开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动员大会,专门对20xx年度“1533”工业行动中的32家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共兑现奖励4513万元。同时,以“小升规”企业培育和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创造就业机会,去年共培育“小升规”企业19家,净增数(12个)在全省居第一;认定省级创业基地5家,市级创业基地5家,新创办企业5664家,新增就业岗位9277个。

  2、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东向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为推动xx参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交流合作,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打下了良好基础。

  3、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条件和手续。进一步充分释放我市更多的场地资源,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我们在全省率先草拟了《xx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通过该办法的实施,对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进行了规范、简化,尤其“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的措施,丰富了我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形式,有效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使我市闲置场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4、实行企业名称核准电子化和企业设立登记电子化。20xx年5月1日,我们实行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20xx年6月17日起,实行企业设立登记电子化。通过这两项举措,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名称核准和设立申请,免去了申请人因补充、修改材料而造成的不停往返,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

  5、做好平台建设。一是启动“企业通”平台。20xx年3月,我们与工商银行xx分行正式签订“企业通”平台合作协议;

  6月,又同建行、招行签订了代理企业注册协议,进一步扩大银行代理企业注册的范围。通过将工商注册登记的咨询、服务前移到银行网点,使企业注册登记渠道从政府部门向银行网点延伸,从纸质审核向电子审核、互联网渠道延伸,实现公司设立登记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极大方便了创业者。二是搭建“双创”平台。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成功培育了米粒儿众创空间等4家省级众创空间,并首次组织了8家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星创天地”,其中xx天创梦工厂获科技部公示备案。三是建立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我市通过两年努力,建成了上下通达、左右沟通、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并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上线运行。该网络涵盖1个市级综合服务平台、3个专业应用平台(金融、人才、互联网)、2个产业服务平台(泽州装备制造、高平食品加工)和130余家小微企业服务站,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找得见、用得起、有保证”的公共服务。四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举行“政企对接、银企对接”座谈会,围绕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制定、扩大民间投资及资金投向等方面征求民间企业加大意见,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国有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6、加强园区和开发区建设。一是完成海关国检机构、兰花保税物流园区建设。目前,海关国检机构和兰花保税物流园区,已分别于20xx年10月和20xx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二是推动开发区建设。近3年来,我们通过理顺发开发区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园区升级,不断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规划总面积9.88平方公里,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1313户。20xx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1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1%)和各类园区15个,xx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测评中都名列前茅,发展态势良好。

  7、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一是预列招商引资项目的年度供应需求。每年度初,我们根据签约项目情况,认真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用地规划,以及项目落地、开工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的年度督查工作。针对项目存在的发展问题、难点,尤其是土地瓶颈进行重点调研,我们每年重点开展两次招商引资调研督查,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尤其是20xx年度,我们开展了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的三方(市招商局、市重点办、市统计局)联合督查,截至目前进行了三次专题督查,对招商引资项目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土地问题情况进行上报,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策有效性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在简政放权、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商事制度改革、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是在国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我市也存在相关政策引导不足、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例如传统产业占用过多的生产要素,挤占新产业新项目成长空间;人才匮乏,人才技术等先进要素不断流失;改革创新缺少试验田和着力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客商的经济发展信心和发展潜力,特别是重点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重点项目等的优惠政策有待加强。

  2、工作衔接畅通性不强。一是上下级机构衔接不畅。近两年,上级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20xx年,省政府下达《关于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晋政发【20xx】55号)文件,将所有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到市级部门。但我们在承接上级下放权力过程中存在接受上级最新产业政策滞后,机构人员与职责倒挂,人员编制少,属地监管任务繁重,承接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例如,我市县级工商局和质监局已经合并为一家,沁水县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合并为一家,市县两级工商机关的业务工作衔接不畅;

  金融机构也不健全,从各县(市、区)情况看,只有高平市单独设立了金融办,城区、泽州县挂靠在中小企业局,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挂靠在经信局,开发区挂靠在发改局。除阳城县外,其余县(区)从事金融工作的科室和人员均为兼职。二是部门之间衔接不畅。例如,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后,证照衔接面临困难。目前,还有前置审批34项,后置审批201项,部分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以后,很难取得相关许可证,陷入“有照无证”“无证经营”的境地。

  3、法律支持有待补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与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匹配。例如,地方金融办的监管职能定位与作用发挥不匹配,缺少法律支撑。在政策层面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提出了任务要求,但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地方金融办在行政执法方面缺少法定依据;

  申请人取得营业执照时,究竟取得了许可没有或者应当在什么期限内取得许可,以及对于长期未取得许可的营业执照应当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4、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土地从长远来看,是重要的稀缺资源,而良好的土地储备和预先规划也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项目用地的重要前提。从我市土地使用实际看,存在着县区间储备和需求不平衡的现象。城区、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但土地储备不足,尤其是大块待开发土地少,很多项目不能落地;

  而其他县区则存在着土地用量使用不完的情况。

  5、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宏观形势不佳、下行压力加大,造成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融资难问题也更加凸显。企业融不上资,首先是由于企业自身问题,如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难于搭建良好的银企互信关系。此外,外部环境不宽松也是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信贷环境差。近年来,由于金融风险加大,银行开始收紧银根,出现了限贷、惜贷、压贷、抽贷现象,同时银行审贷权限上划、周期延长,导致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于得到银行贷款。二是货款回笼难。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拖欠小企业货款较为普遍,这一问题在涉煤企业包括煤机配件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三是企业担保难,能享受信誉担保的企业凤毛麟角;

  企业间互保因为自顾不暇而流于形式;

  抵押物担保资源日渐减少,民间担保公司因为利润薄、风险大逐渐萎缩;

  政策性担保机构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担保也十分慎重,这些情况导致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对象。

  三、工作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在国务院清理、纠偏招商优惠政策的当下,充分理解、运用好宏观政策,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重点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从政策层面给予市场、企业信心,引导企业投资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目前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有序推进,这对国企是个挑战,对民营企业却是个机遇。建议通过省政协的呼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新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有条件的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活力,共同发展。

  2、加强基层机构和人员建设。为高效承接上级下放权限,建议省、市政府在下放权限之前,完善机构设置和编制,加强人员力量,统筹兼顾,并有计划、有要求、有布置地组织培训学习,通过汇编政策文件、开展专题培训、组织研讨交流、建立网络沟通渠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的业务指导与培训。

  3、创造良好金融生态。一是完善市场金融法律体系。加快政府监管、投融资、土地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步伐,使相关条款能尽快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相匹配,为监管体制改革,优化营商投资环境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优化环境缓解融资难。建议省、市出台一系列帮助企业贷款融资相关办法,进一步加大对股改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规范化改制,进而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建议省政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呼吁驻省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环境,给予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更多支持:一方面在信贷审批上,给予下级支行一定权力,以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

  另一方面,适当放宽和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对满足金融机构风险评估的续贷业务,直接进行滚动融资,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三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建议省政协可以呼吁和协调省里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担保机构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发展,提升担保能力,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四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业要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是创优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其中信用体系建设是关键。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实施的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建议社会信用体系进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同时加快进度,加强部门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营造良好的营商投资环境奠定基础。

  4、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一是建议省、市国土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年度用地指标时,要加强上下沟通,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合理确定用地计划,解决县区用地不平衡等问题。二是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用地。依法妥善解决民营企业已占用土地、但未办理用地手续等遗留问题。三是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如对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生产线的厂房,在保证设施专用的前提下,给予一定补助。

  5、完善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是搭建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

  台,大力发展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二是创建更多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通过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办公、生活等共享设施,商务、后勤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为本土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创业环境和条件。三是建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引进、经营管理和生产咨询等服务,为中小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四是组织中小企业家参与高层次商务培训考察,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6、夯实园区基础,强化招商引资。一是要夯实园区基础建设,突出园区招商主阵地作用,走“园区招商”之路。应根据发展实际,给予园区相应鼓励政策。同时,有重点、有创意地运作园区的招商活动,发挥园区政策服务、综合功能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集成优势,积极吸引客商参与园区开发。二是明确发展定位,推进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式招商。针对部分园区定位不清的症结,要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势,开展科学调研和规划,对园区投资强度、产业类型、企业规模做针对性引进,切实遵循园区发展规律,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三是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注重调整产业结构,要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由“小散低”的产业类型向规模、集中、中高端转变;

  由同质化的产业布局向差异化发展;

  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智转变;

  由重视硬环境向软硬环境并重转变;

  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6

  招商引资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壮大兵团实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关要求,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近日,我带领场经济发展办公室有关人员,围绕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如何精准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重点走访了场光伏园区和骆驼圈园区及新疆乾辉商贸有限公司、哈密长兴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并召集效果企业家进行座谈交流,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近年来,企业党委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机制逐步理顺、招商环境持续改善、招商项目有力推进,招商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已落地规模以上企业7家,光伏企业6家(属于央企1家、国企1家),规模以下企业3家。单个投资亿元企业8家。

  (一)领导重视亲力亲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建立企业班子领导挂钩联系异地商会制度,发挥领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领衔作用。企业领导开展知名企业家座谈会活动,既使企业家体会到企业领导对他们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又掌握了他们的生产概况和投资意愿。企业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项目对接、亲自外出招商活动、亲自接洽重要客商、亲自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大多重大项目都是主要领导亲为结果。先后促成项目3个,涉及金额15亿元。

  (二)营商环境得到改善。根据企业出台了《关于印发红星企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红星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企业根据实际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激励干部,营造“亲商、招商、安商”的浓厚氛围。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五星级“保姆式”服务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以交通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城乡环境、居住条件、上学情况有所改善。

  (三)项目质量有所提高。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防止“三高”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引进特色产业项目,2019年2个产业项目分别落地企业及红星二牧场。如红星二牧场小型综合体项目;4000头肉牛养殖项目等。

  (四)招商合作纵深推进。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参加外出节会活动3次,累计推介项目12个。包括陕西西安“丝博会”,并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邀请接待来我企业和企业投资客商60余名。通过招商活动,宣传推介了红星企业及企业,结交了一批客商,谈成了一批项目意向,签约了一批项目,巩固了一批成果。

  二、企业区域主要特点和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达。企业是新疆面向内地的第一窗口,东邻甘肃,北与外蒙接壤,兰新铁路和临市铁路在此交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企业处于联结东西部、纵贯南北疆、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枢纽地位。

  (二)工业基础良好,园区承载能力较强。企业辖区有企业光伏园区1个,规划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总规划装机容量为1020MW。现已入驻企业6家,总投资20亿元。辖区内的骆驼圈子工业园区,是红星企业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产业导向以煤电为基础、硅材料为主导,煤化工、建材、选矿为辅,规划配套有铁路专用线。供水、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完善,达到了七通一平。目前已入住企业10余家。

  (三)文化旅游极具潜力,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企业辖区有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石结构建筑遗址群、东天山塔水河150万亩天然牧场、北戈壁万亩有机生态果园、喀尔里克峡谷、巴木墩水库、骆驼圈子驿站、塔水河生态牧场以及哈萨克民族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等,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集中开发西至庙尔沟、哈密回王府、魔鬼城,东至星星峡、敦煌、嘉峪关等两条旅游线路,同时要借力宣传,扩大营销,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呈现大美新疆旅游的第一板块。

  (四)自然资源丰富,要素保障充足可靠。企业拥有独立水系,特别是正在建设库容为906万方的水库,为工业用水提供了充足的保证。拥有土地面积189万亩,可利用储备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企业盛产棉花、葡萄、哈密大枣,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漠味源”韭菜、“塔水河”沙葱是企业精心打造的蔬菜品牌,目前已种植483座。场内平均太阳辐射量约为50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小时数约为3357小时,是太阳能总辐射量最高区域之一。马鬃山全年风力在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达到110-120天左右,已纳入兵、企业风电发展总体规划。

  (五)社会和谐稳定,投资环境宽松。企业将秉着亲商、安商、礼商、富商的理念,认真践行红星企业党委确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成立以党委书记、政委负总责、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的专门团队,竭诚为企业提供“五星级、保姆式”服务。

  三、企业在推进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招商引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利用招商引资破解“五个不适应”、“四个不够”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招商引资是优化资产和资金配置的重要活动,是拉动一个地区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前进的有力“引擎”,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显重要、更为紧迫。随着兵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逐步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不足、发展不强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目前破解现阶段兵团发展不足、发展不强问题最根本、最实在的举措就是要加快开放开发,以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保证发展第一要务,打好“开放牌”,通过招商引资,借力拉动经济、增加就业、集聚人口来破解“五个不适应”、“四个不够”的问题。但企业上下对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对抓好招商引资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还不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投入的精力不足,全方位招商引资的氛围和共识还没有真正形成,使得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催化”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

  (二)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宣传、政策性宣传、营商环境的宣传还不够到位。招商引资工作是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因此招商引资显得尤为重要,而贯穿在招商引资整个环节中的宣传推广活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随着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宣传推介会使招商引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企业目前的宣传还仅仅是在对外参加招商会、推介会时在发放宣传册的形式上简单,对企业招商政策、优势、环境、资源等的宣传不到位。

  (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不明确、不突出。招商引资作为企业的工作重点是为了企业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通过利用本地各类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实现企业与投资企业的利益双赢。由于兵团企业目前政策制度的问题,使得企业在具体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不能够把具体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运用到实践中,没有具体的、细节化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很大程度上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由于兵团特殊的体制机制,企业、团均无税收行政职能,与地方比较,在财税方面无法给与相应优惠。

  (四)营商环境存在不足。在企业进场时的“三通一平”配套难以做到,影响项目建设。基本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道路网、市政管网还不完善,居住、上学、通水通讯等服务条件还跟不上。本地专业人才短缺,外地人才又不愿意来,使许多外来企业投资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存在“虎头蛇尾”现象,全程服务不如人意。全社会共同参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还没有形成。

  四、对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建议和工作重点

  (一)提高站位,强化认识。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新疆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是祖国的大后方。新疆发展的历史,兵团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但在新形势下,仅仅靠传统的屯垦农耕,依靠土地的农业产出,吸纳和集聚人口,显然与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不相适应。必须依托新疆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必须壮大兵团经济实力,产业带动就业,集聚更多人口,发挥好“压舱石”的战略稳定作用。可以说招商引资事关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事关兵团改革发展大局,事关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特殊作用发挥,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壮大兵团实力、增强维稳戍边能力、改善人口结构,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具体抓手来思考去谋划。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要务抓要职,要职抓要事。要人人思招商,时时想招商,紧绷发展弦和招商弦。

  (二)创新平台、优化营商环境。要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硬环境,软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环境的好坏,客商最先感知最敏感,也最有说服力,也最能形成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基础条件。要加快推进企业建市、企业建镇,健全“政”的职能,完善、简化工商、税务、土地、环保等登记、审批、备案制度,增强服务招商落地项目的自主权。要对落地客商亲情服务,孵化式服务、一条龙服务,实现安全保障,感觉人情温暖,感受兵团热情,增强投资的信心,决不能开门招商、关门打狗,决不能温水煮青蛙。企业团两级招商人员常年异地奔波,更要策马加鞭,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真正兑现招商承诺,给位子、给票子,决不能卸磨杀驴,既伤招商人员的心,又凉了客商的心,丧失投资的勇气和信心。

  (三)落实规划、抓好载体。深入探索园区建设经营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制定出台相应文件,认真落实优惠政策,营造政策性“洼地”,吸引外地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创造“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招商引资磁场效应,实现产品链招商。同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好企业园区的道路、供电、供水、网络、绿化配套设施建设,筑巢引凤,为落地项目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有效依托骆驼圈子园区,在产业布局、项目定位上把好关,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打好基础。

  (四)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充分认识招商引资是加快开放发展的“主抓手”,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聚合资本、人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要抓手。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分管领导全力招商、相关部门合力招商的格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短板,持续精准发力,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企业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贯彻落实企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牵头单位要与其他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加强配合、责任到人、形成合力,以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招商引资推进工作。

  建立“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招商引资机制。将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任务分解到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月报进度、季度总结、年终考核方式,对各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年终考核结果经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审核,报企业党委审定后印发情况通报,对招商引资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与奖励;对未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招商引资工作不积极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围绕“在谈项目能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的指导思想,我们将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举措、全力实施精神招商,有效招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秉承一个理念。就是树立全企业上下一盘棋思想,企业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平台有限,我们一定要打破思维 定势,开阔招商视野,跳出企业去招商,真正把企业的发展放在红星企业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去推动。

  二是瞄准一个目标。按照红星企业的要求,去年我们企业党委制定了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即百亿投资计划,我们将集中精力、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三是落实一个服务。就是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坚持把“让客商满意,让企业家赚钱”作为第一目标,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要素,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全面提升红星企业倡导的为企业提供五星级保姆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突出两大载体。二道湖工业园区和骆驼圈子工业园区是红星企业二大招商引资平台,政策宽松、管理规范、基础设施良好,我们要按照园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尽可能将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聚焦,向园区推进。

  五是创新四种方式。一是优化专题招商。围绕全企业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依托推介会、展洽会等形式,有选择,有重点在相关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二是深化蹲点招商。要实现“广撒网”向“精盯引”转变,盯准地区、盯牢项目、盯死企业,集中精力、全力聚焦,保证招商效果。三是推进以商招商。充分依托现有企业,各地商会力量,主动对接合作机构,广辟招商渠道,做好以客引商、精准招商文章。四是突出情感招商。进一步发挥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的优势,大力实施亲情招商,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援疆干部人才,借水行舟、借梯上楼,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六是主攻五项重点。就是围绕葡萄、红枣、棉花、牛羊等农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围绕煤炭、化工、工业硅等产业基础,用足用活政策,打造资源利用型项目;围绕光热、光伏等自然优势,做强做大做精,打造新能源开发项目;围绕古建筑遗址、百万亩天然牧场和巴木墩水库等旅游资源,联合周边景区,打造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围绕骆驼圈子独特的区位和人文优势,重振驿站雄风,打造新疆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项目。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7

  一、调研背景

  营商环境是指影响投资者和企业决策、加强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综合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财税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政府已经多次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各类企业创新发展,为取得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营商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措施,促进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企业和个人,座谈会主要面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

  四、调研结果

  1.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证,当前政策多且杂,难以落地实施,造成了一定的扰动和不稳定因素。应当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政策标准和贯彻执行机制,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2.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市场状况规范、公正、透明,既有利于落实国家政策,又有利于维护市场和谐,提高企业创新和经济效益。为此,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各类市场失范现象,及时公布市场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防止不公平竞争。

  3.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保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产业监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为市场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稳定的环境。

  4.财税环境

  财税环境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方面,要统一税制标准,强化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加快推进税收法制化进程,切实加强税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5.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评价机制建设,广泛推广先进的社会责任理念,促进政务透明化、公正化。

  五、调研结论

  优化营商环境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促进各类企业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信用诚信、公正和法治的市场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中,应该坚持营商环境优化的长足优势,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提高企业活力与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蓬勃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8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工作思路不够创新因循守旧。工作中习惯旧思路、老办法,依靠老经验;对工作不够大胆泼辣,放不开手脚。对照“先“金点子”和“新招数”不多,对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存在畏难心理和犯愁情绪,缺乏改革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离“三力”统计的目标还较远。

  (二)统计调研不够深入细致。在基层调研和听取基层工作建议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有时调研存在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对规上企业和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等情况还没有摸细摸准,参考价值较大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与精品分析相对缺乏,统计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服务企业模式过于单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发展越好,经济发展越优,新区企业给我们贡献了数据,而统计回报企业少是我们服务的短板,紧紧局限于被动服务。

  二、整改措施

  (一)实施依法治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统计保障。结合xx“10+1 《区统计局年担当服务调研方案》,实施一线工作法”,全面铺开十条服务路线,结合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主动到企业调查优化营商环境和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工作,进一步扩宽对企业沟通服务的桥梁,开展”走出新区看新区”主题调研18活动,通过调研学习其他个国家级新区,建立营商环境、统计数据、方法制度、工作经验交流共享机制。同时,规范统计执法程序,完善统计执法制度,严格执行“双随机”执法检查,全年112抽查企业不少于家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合《区统计局“工作落实年”部署实施重点攻坚工作方案》,成立民营经济突击队,探讨建立民营经济监测机制,利用“四上企业”监测重点企业和结构及发展趋势。同时,加大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研究力度,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撰写高质量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真实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状况、新特点、新趋势,全力服务新区民营经济发展。

  (三)服务企业纳统,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不断壮大企业纳统“蓄水池二对于符合纳统的企业,加强对纳统申报工作技术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申报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详细讲解各项指标审核关系和填写方法,提前告知纳统标准和申报所需的材料以及必须经过的流程,努力让企业少走弯路,提高企业申报效率。

  20xx年度新增纳统企业家,20xx年x月份新增纳统企业家,纳统企业数量居各区市首位。

  (四)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企业咨询和业务培训服务能力。一是对企业来函来电的咨询,进行认真梳理问题,符合对外公开的资料,第一时间满足企业的需要。简易资料即时或当日提供,2复杂资料个工作日内提供。二是分专业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与联网直报企业实行“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定期组织企业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对新纳统企业或业务水平较低的统计人员进行网络远程指导或上门培训,确保有效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和统计工作能力,切实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报三、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

  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区统计局将牢牢把握“营商11环境体现的是政风”的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在月份底完成。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9

  一、调研背景

  优化营商环境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是创业者、投资者和企业家选择经济落脚点和投资前景的决定性因素,是扩大开放、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中国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营商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措施,推进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三、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访谈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企业和创业者。

  四、调研结果

  1.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证,政策均衡、稳定、可预测是引导企业投资、促进创业的重要条件。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注重顶层设计和典型案例的总结和推广,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引导企业和创业者理性把握政策信息,加快项目落地。

  2.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是鼓励本土和外商投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加强市场监管,减少市场失范现象,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3.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保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产业监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为市场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稳定的环境。

  4.财税环境

  财税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应该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合理确定税制,加快推进税收法制化进程,切实加强税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5.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评价机制建设,推广先进的社会责任理念,促进政务透明化、公正化。

  五、调研结论

  优化营商环境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有利于促进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建立信用诚信、公正和法治的市场环境,为取得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10

  一、调研背景

  营商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家决策、加强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综合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财税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中国政府已经多次明确提出要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各类企业创新发展,为取得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营商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包括现场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地点涵盖了南京、上海、杭州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情况,对问题的存在及看法进行充分了解。

  四、调研结果

  1.政策环境

  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是政策环境的完善。一方面,政策应当简明易懂,切实为企业和个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政策应当稳定可靠,对于投资人而言,稳定的政策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也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市场竞争监管,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减少市场失范现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3.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保障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保障。应该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为市场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稳定的'法律环境,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依法意识。

  4.财税环境

  财税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应该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合理确定税制,加快推进税收法制化进程,切实加强税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5.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评价机制建设,推广先进的社会责任理念,促进政务透明化、公正化。

  五、调研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政策环境的优化、市场环境的规范、法律环境的保障、财税环境的合理化和社会环境的创新。在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中,应该坚持营商环境优化的长足优势,实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提高企业活力与动力,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11

  为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x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区相关部门、工业园区、相企业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部门、企业人员和部分区、乡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针对营商环境改善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形成此调研。

  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

  (一)政府服务效率不断提升。x区聚焦政务服务效率不高、群众和企业办事难耗时多的问题,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更快、更优”。以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推进部门业务从分布串联模式向同步并联模式转变,于x年x月开始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在区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企业开办”、“工程报建”、“用电报装”的综合窗口。通过推行“一窗受理”,减少了办事环节,提升了审批效率。

  (二)政策政务环境持续优化。x区先后出台了较为完善的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文件及工作机制,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政务环境。一是区政务服务中心入驻x个单位、服务各类事项x项,基本实现“应进全进”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二是“只需跑一次”比例为x%,“一次不用跑”比例为x%,六类依申请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提速率达x%;三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对企业和群众办事实行“一口受理”、全程服务。截止目前,x区各部门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网办率均为x%。

  (三)法治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区司法部门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主动作为,积极服务辖区企业发展。如区人民法院通过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组织法官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帮助防范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为加快建设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形成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的良好局面。

  二、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营商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一)行政审批效能有待提高。虽然我区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但是并联审批还不尽完善,相关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网上办事率低,离年度网办率x%相差较远,加之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政务中心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最多跑一次”还不能完全实现。

  (二)部门间协调合作有待加强。部门之间职责没有完全厘清,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办事效率。有的指标成员单位之间协调合作不够,未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有的指标牵头单位没有发挥好牵头作用,没有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对重点、难点问题没有做到定期研究、共同商议、协调推进。比如,市场监管能力指标中,在x月x日x市督查承接组织区绩效考评指标时,我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共涉及x个单位,目前只有一个单位达到x%(应急局),有x个为x%(税务局、生态环境局、新闻出版局、卫健局、发改局、经贸局、教科局、统计局、民政局),进展非常缓慢。

  (三)惠企政策宣传有待深化。我区惠企政策的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执行层面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发挥。不少企业反映,各级在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多是照搬上级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措施较少,很多时候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三、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能力大提效。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更快、更优”目标。要根据事项办理的关联度、办事类型等情况,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事项整合归并,并分别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数据共享,利用共享交换平台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享交换的数据资源减少企业和群众少交或免交申请材料、少填或免填申请信息。全面推进政务数据与实体经济、政府治理、全民服务等方面创新应用。

  (二)进一步强化平台建设。加大政务服务大厅的改造建设,解决公安、人社、医保、残联等部门业务因场地原因依然还在各自的办事大厅办理的状况,使进驻服务大厅事项的.进驻率达x%;充实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和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改进工作方法,设置x小时自助服务区,严格执行延时服务,对在当天已取号但未能在工作时间内办理的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利用下班时间开展延时服务,直至当事项受理完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线上线下办事的深度融合,明确专人负责对网上办事大厅涉及本单位政务服务事项的录入和实时更新工作;积极开展陪同服务,从办事咨询到资料受理一路陪伴群众办事,在陪同的过程中现场解决群众办事遇到的梗阻问题,资料受理后追踪事项的办理情况,增强群众办事获得感和对大厅窗口的认同度。

  (三)进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以《xx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为载体,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镇、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传,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持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宣传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营商环境、爱护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凝聚社会各界亲商、尊商、优商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