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社会活动 幼儿园

管理员

摘要: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  各……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社会活动——我们长大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新《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 .他们内心都非常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比他们大的孩子和大人。但由于其认知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意识不到自己在慢慢长大,本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 论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体味成长的快乐和自豪。从而促进幼儿心智上的成长——我长大了,长大真好,我要长大。

  为此,我选取了本次活动。跟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方面考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自己身体的的长大。

  2.体味成长的快乐, 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3. 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说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作了以下准备:

  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图片。

  2.各类婴儿衣物等。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采用多种教法进行。

  1直观法:

  通过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幼儿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

  3、操作法:

  杜威曾经说过:"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接触,他们才会真正地学到知识。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长大了》是一个社会领域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通过看照片初步感知:让幼儿初步感知自己长大了。

  (二)通过试穿衣物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到自己的成长:我是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进一步感知身体的成长让幼儿知道自己真的长大了,教师用欣喜的语气感染幼儿,对幼儿的成长表示肯定、欣赏,从而激发孩子对自己的长大感到快乐、自信和自豪的情感,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通过观察发现讨论,让幼儿感知到自己能力上成长:我真的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看图片和讨论以及幼儿自己实践整理实物,对幼儿能力上成长加以肯定和赞扬,使幼儿对成长的感知由身体过渡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和自豪感。

  (四)延伸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你们真的长大了,长大了你想要干什么?你要学会干什么?从心智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长大的渴望,我要长大,长大了我要……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愿意参与家务劳动及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感悟劳动中存在很多智慧。

  3、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对美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扮老奶奶用的(花镜帽子围裙)、各种蔬菜(有些已熟)和水果、塑料盘若干、一次性手套若干、课件、相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情景表演:"发愁的.奶奶"

  (由老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老奶奶在家独白:"哎!今天奶奶我要请许多客人来家里吃饭,可眼看时间快要到了,我的饭菜还没有准备好呢,怎么办呀!谁来帮助我?")提问:小朋友想什么办法来帮助老奶奶呀?

  小结:拼盘又快又好做,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水果拼盘或蔬菜拼盘帮助老奶奶好不好?

  2、活动展开。

  (1)、观看课件,欣赏各种美丽的拼盘。提问:谁看出它们是用哪种水果或蔬菜做的?

  (2)、示范表演,请幼儿观看老师操作。提问:我们怎样拼摆出来的水果或蔬菜才能既好看又有营养?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播放轻音乐)。幼儿每人一个塑料盘,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拼摆出一份自己认为满意的水果或蔬菜拼盘。提醒幼儿先戴上手套再进行操作,不要边吃边做。

  (4)、观看录像,集体评价。教师在幼儿操作完成后,逐一为他们录像,并播放给大家看,小朋友们可以观看大屏幕的同时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小结:水果拼盘主要讲究花色搭配,而蔬菜拼盘既要注意花色搭配还要注意营养合理。

  3、活动结束

  老奶奶非常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并请幼儿把自己做好的水果或蔬菜拼盘送给客人品尝,还请他们说出品尝后的感觉。

  【活动延伸】

  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请小朋友端着盘子到其它班级,请更多的小朋友品尝,大家一起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3

  一、活动设计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活动难点

  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1.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

  ①.分小组分任务。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2.共同讨论:

  ①.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

  ③.什么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

  ⑤.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3.自由结伴讲述:

  ①.我的同伴是谁?

  ②.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③.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4.个别讲述:

  “我的同伴”,教师总结。

  5.观看多媒体动画:

  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6.游戏体验:

  游戏:找朋友。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此次活动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

  7.延伸活动:

  共同品尝幼儿带来的食品,可相互交换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活动。

  五、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4

  一、说设计思路:

  文明礼仪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更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尺。《幼儿园工作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了促进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增强自身素质,做一个文明小市民,我将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游戏竞赛,绘画表现等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性的发展,所以设计了这节礼仪活动课《争做文明小市民》。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点,对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社会领域提出:教师教学目标要以社会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因此,我认为,在整个活动中要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一个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感受,下面我将从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

  (1)情感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力上: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认知上:提高对社会公德的判辨能力,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

  (4)重难点:根据目标,把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设为重点。我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地制宜的选择材料,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水彩笔,白纸,对错牌,记录板,小红花。这些都是为了更直观的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过程。

  知识的准备:幼儿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对有一些礼仪也有一定的认识。

  四、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整个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学习兴趣特点,尤其是幼儿已有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要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参与整个活动,根据本班的幼儿特点,我分别运用了提问法,直观演示法,游戏竞赛法。

  (1)说教法

  1、提问法: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幼儿,并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我的提问并不需要单一的答案,而是改成开放式的提问如:"你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等类似开放式的问话,这样,既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给予他们说的空间。

  2、课件演示法:配合谈话,把视频呈示给幼儿,来表现家乡的美丽,既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多给予他们看的空间。

  3、游戏竞赛法:游戏应该是我们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结合大班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环节,不仅能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多给他们玩的空间。

  (2)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幼儿为主题,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抓准难点,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游戏竞赛法,练习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谈话,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倾听能,口语表达能力。

  2、游戏竞赛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正是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具体游戏是根据手上的'对错牌判断图片中人的行为正确与否。

  3、练习法:这里指的是绘画表现,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围绕目标,动静交替,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需要过渡,提问: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你们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这样直接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二)观看视频,启发幼儿说出感想。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欣赏。

  2、提问:片中有哪些景点,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师小结城市的美景。(让孩子直观欣赏,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观察本地市民行为图片,引导幼儿分辨是非。

  1、提问:看了视频,图片,我和你们一样,都觉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越来越美吗?

  2、过渡语:城市的美丽和我们每一个都分不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这座城市,爱护我们的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的好市民,才能使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平时,我见过不少这里的市民,我把他们的行为拍了下来,请你们来当评判员,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3、展示ppt,幼儿讨论,分组,并进行分组举牌比赛。

  4、总结出文明市民的标准。(守法,讲卫生,爱护公物,举止文明,帮助他人,健康生活···)(通过分组游戏竞赛的方式,对社会公德有一定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并总结出争当文明市民的标准。)

  (四)学做一名好市民。

  1、讨论:如何做争当文明小市民。

  2、那我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贴到我们的作业栏,提醒别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孩子们把自己所想的在纸上表现出来,对之前的活动有一个巩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六、说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本此活动,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发展特点来设计的。活动中的亮点就是:我遵循了《纲要》中"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和精神,满足了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当然,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社会公德也不是一节课可以学会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整个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希望教师多设计这样的活动课程,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

  一、说教材:

  《萝卜回来了》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相互关心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以"萝卜"为线索,将小动物们把萝卜送给朋友分享的一个个情节,串联成一篇充满爱心和喜剧特色的故事。故事采用反复式的结构,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描述小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种美好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现在大多数幼儿都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这和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纲要》中也提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见向孩子进行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中班孩子,他们的交往热情日趋高涨,并已逐渐学会了交往,这时候,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都将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合故事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因此我选择了《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为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故事中善良、生动地人物形象来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由于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倾听能力还需加强,加上本故事内容是很长的,所以我从故事的线索出发,让幼儿来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复述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技能的培养维度出发的,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因此,我以语句的复述学习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讲述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行动和言语是相互强化的",因此,我把这句心理描述的关键语句提炼出来,语句的复述也是增进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关爱他人"、"与人分享"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因为故事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故事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

  难点: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为情感的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起孩子对"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活动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故事中所涉及的动物以及食物。

  物质准备:雪天背景图一幅,大萝卜图片一张,故事录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图片各一张,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打X的嘴巴图片各4个;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图,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大萝卜图片和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清晰地表现出了送萝卜的过程,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自己舍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爱的传递过程。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景促情,丰富孩子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诱导法:利用背景图片(大雪天),烘托出"萝卜"的珍贵,这一情景也让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体验"关爱他人、与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码。

  另外,在幼儿情感迁移部分,我也运用了"创设情境诱导法",以孩子平时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来唤起孩子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经验。这是因为中班孩子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起他的回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模型等,这个故事虽然内容重复,但是涉及的人物众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孩子对人物形象以及"送萝卜"的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为什么萝卜又回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吃萝卜?"来引导孩子萌发"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大雪天)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孩子抓住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送萝卜"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明晰角色间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故事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角色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体验法:情感的激发是需要介质的,特别是中班孩子,孩子处在具体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曾今发生的事情带着感情完整讲述出来,所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图片帮助下,孩子才有话说,有情抒。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重复、语言通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激趣导入,引发疑问。——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1、激趣导入,引发疑问。

  师出示背景图,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雪地里有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来找东西吃,它看到萝卜会怎么样?"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了解,突出了萝卜的珍贵。同时,在讨论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出"把萝卜吃掉"、"拔萝卜藏起来"等想法,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能让孩子在故事倾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冲突,利于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设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有没有把萝卜吃掉?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角色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提问法、演示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萝卜"这一线索的发展情况。

  3、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

  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萝卜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摆放角色图和箭头和打X的嘴巴图片,并鼓励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心理描述语句。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幼儿观察"送萝卜"路线图,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言来集体介绍送萝卜的过程。

  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教师通过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的教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幼儿通过视、听、讲结合法,模仿扮演法来学习重复的语句,增进对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萝卜"路线图的运用帮助孩子清楚了解了故事发展的顺序,解决了本环节的重点。

  4、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教师提问:"萝卜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最后又回到了谁的手里?小动物为什么都不吃萝卜?""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通过孩子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知道要关心朋友,有好东西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并顺势介绍本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是迁移故事主题,通过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么样来关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样来关心你的?"等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若孩子讲述有困难,教师则可以播放幼儿生活中相互帮忙的情境图片,帮助孩子讲述。最后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愿意与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即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师运用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来激发孩子对故事情感的把握和迁移,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情感表达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体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本环节的难点。

  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1、故事表演;

  2、自制礼物送给朋友。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孩子参与的形式能让孩子较深刻地感悟到这个"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并把情感的理解上升到实际行动中。

  六、说活动反思:

  1、给孩子一颗"质疑"的心。每个环节中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产生冲突中,把握故事内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个故事都蕴含一个美好的情感,要让故事唤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应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创设外,还应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体验过的情感,才能给孩子内心产生共鸣。

  以上是我对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的说课稿,谢谢各位老师!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孩子。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学习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十分必要。与其整天把幼儿看管得紧紧的,不如教会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鉴于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随机教育外,觉得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报警知识。

  二、说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虽然知道了一些急用电话,但还不会正确使用,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为本活动定出了两条教育目标:

  第一,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第二,知道电话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时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险时会用最快捷的方法来让自己脱离危险,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把本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它们相应的报急电话;学会保护自己。整个活动都是围绕着重点进行的,首先是让幼儿通过图片来了解这些车辆的作用,以及报急号码的功能,接着是通过多媒体情境来体验这些车辆与报急号码对我们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后是通过游戏把知识实践到行为当中,使报警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练习与巩固。

  虽然幼儿知道了报急的电话号码,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拨打电话的经验,对数字的认识也还不够深刻,所以要让幼儿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境正确地拨打相应的电话,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我把活动的难点定为:让幼儿懂得在危急的时候正确拨打相应的报急电话。在活动中,我设计突发事件的情境,再通过“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在与老师一问一答的对话中轻松自然地运用已掌握了的报警知识大胆地表现自己,使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整个游戏活动,学具的提供也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从而突破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识经验准备:

  初步让幼儿认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外观形状,知道他们相对应的报急号码。

  材料准备:

  1、110、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图片。

  2、多媒体课件(内容是一些突发事件的过程)

  3、三幅有关突发事件图画。

  4、一部电话。(供幼儿学习拨打报急电话)

  四、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我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采用直观法,以多媒体情境体验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采用提问法,是因为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例如: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这也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3、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打电话游戏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巩固报警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的指导思想。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

  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幼儿获得新知识的好机会。

  游戏练习法是幼儿在玩打电话的游戏中,边游戏边练习如何正确打报急电话,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知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升华”的精神实质。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性地学习。但是众所周知,这些安全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使幼儿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学习和了解每一个突发事件所相对应的正确报急方法,我设计此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观察探索——学习讨论——游戏体验,具体安排如下: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7

  一、说教材

  通过一次集体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自我中心意识都较强,似乎还不懂得从外表体察他人的情绪,也不懂得应当怎样妥善管理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说体谅他人和宽容他人,于是我设计了心情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学会并懂得理解情绪的特征,并在活动过程中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和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几个目标: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及成因。

  难点:在活动中,同过讨论、分析让幼儿认识并初步学会怎样转化自己的情绪,学会体谅、宽容他人。

  三、说准备

  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适应,为此,我做了以下的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并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多媒体课件、纸、笔。

  四、说教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师幼互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幼儿观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由于教具的直观形象,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有显著的效果。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知更加的透彻。

  2、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操作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看、听、说、操作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情绪的不同。

  2、体验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画出自己的心情,并表述了自己的心情,在画画说说中引导幼儿更深一层的体会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

  3、讨论法:在活动的第3环节,我通过引用讨论法,让幼儿在讲讲议议中,初步理解情绪该怎样转化的外在形式。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在讨论之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对心情的不同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六、说过程

  活动流程为:分享交流活动—体验理解—内化自我—延伸活动

  1、分享交流

  活动开始,我就请幼儿将自己昨天在家观察家人心情的`记录呈现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家人的心情,因为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家人,幼儿又非常地熟悉他们,对他们生气的特点,开心的表情都非常的了解,所以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都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在热闹的交流讨论中,幼儿在无形中对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都有了一个初步大概的了解,理解到人在生气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开心的时候也一样,并引导幼儿在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无论是生气还是开心都有原因。

  2、体验理解

  对情绪有了大概的认识后,就应该让幼儿初步理解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我采用的是观看多媒体课件,首先观看的是被被因为心情不好拒绝参加游戏的短片,观看完后,提问幼儿,那贝贝心情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呢?请幼儿想办法帮助贝贝,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幼儿既学会了要体察他人的感受、宽容、体谅他人还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在讨论完贝贝后,接着观看了佳佳的表现,对于佳佳的表现,幼儿都非常的赞同,在与的鲜明对比后,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应该懂得分享快乐。各种的假设,不停的提问,让幼儿更加的融入了短片中两位幼儿不同的情绪中,而短片中两位幼儿鲜明的情绪,也让小朋友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应该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最后,幼儿还学会像佳佳一样带给他人快乐。

  3、内化自我

  在讨论过别人,帮助过别人后,幼儿对情绪的基本特征及成因以及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都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候,请幼儿来画一画自己今天的心情,然后用语言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在画画说说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我们不仅可以自我调节,还可以帮助别人调节心情,用自己的好心情去感染周围的人,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得到了一种升华。

  4、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关键是引导幼儿对心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引导幼儿到语言角去继续说出自己的心情,或者是到美工区去给自己的心情配上颜色,就如《纲要》社会领域中所说: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该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延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对心情的认识和学习。)

  七、效果预测

  本次活动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畅谈中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内在感受,并运用讨论、模拟体验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想法,达到了预期效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内容选择依据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民族文化传统,孩子是传承民族文化桥梁,在幼儿阶段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间文化熏陶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有关十二生肖话题,也看过有关十二生肖影视片,特别是十二生肖中许多动物都是幼儿熟悉,喜欢,《纲要》中也要求我们:一个活动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选择十二生肖这个课题,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设计思路

  根据社会教育目标要求,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十二生肖名称和形象,同时还要了解十二生肖顺序和轮回问题。我活动思路为:熟悉动物;感知顺序;理解含义;了解轮回规律;游戏巩固认知。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和设计思路,努力体现以幼儿为本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活动目标: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2、了解十二生肖轮回,对不同生肖年龄进行简单判断。

  3、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学习兴趣和热爱情感。

  (二)活动重点、难点

  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是《纲要》基本点,对大班幼儿学生来说,本次活动重点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种动物名称及其排列顺序;由于十二生肖轮回具有抽象性,幼儿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轮回是本次活动难点。

  三、说教法

  十二生肖社会活动内容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有效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通过故事、课件与游戏手段。

  我通过讲述十二生肖来历故事,再结合课件充分利用学生听觉和视觉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十二生肖动物名称和排列顺序;游戏活动是幼儿基本活动,它具有聚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特点。本次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用游戏形式记住十二生肖顺序,感受十二生肖轮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活动氛围中掌握重点。

  2、借助钟表。

  由于学生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知识迁移到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十二生肖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有效手段。

  3、双主体互动模式。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本次活动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将在说说、看看、想想、听听、演演、唱唱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重点、难点。

  五、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十二生肖动物课件、根据本班学生属性准备属相饰物若干。十二生肖故事、十二生肖图片一套、十二生肖儿歌。

  2、知识经验准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事先知道自己属相,知道父母属相,父母年龄,了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认识钟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经验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幼儿会集中注意力,并乐此不疲。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运用激励机制,将事先准备好属相小礼物奖给回答问题学生。

  在这个环节,老师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我这里有很多礼物,现在我要奖励给回答问题积极,答题又好小朋友,你们看好不好”。根据学生属相在回答完问题后奖一个属相饰物。问题如:

  1、你知道自己属相吗?属啥?

  2、你知道父母属相吗?你妈妈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属相?

  本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导入,奖励机制,激活幼儿原有知识,目是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对属相认识,为全面学习十二生肖有关问题做准备。此时学生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过渡:刚才小朋友回答问题很好,可是人属相不仅有我们以上所说几种,实际上人属相有12种,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呢?好,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大家认真看,它们都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环节:播放十二生肖视频课件,在动作、形象、声音等方面突出每个动物特征,强化幼儿认知。

  本活动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好十二属相动物做成视频图片,依次给学生播放。这个环节老师采用问题导学法、直观视频教学法。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视频,使观看具有目性、直观性;幼儿处在看看、想想、模仿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有利于加强幼儿认知和记忆,实现本次活动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环节:通过猜猜看活动、进一步认识十二生肖中动物变形图案。

  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十二生肖动物,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十二生肖变形图案很多,为进一步增强认知,教师通过图片匹配、让幼儿猜动物名称,进一步深化幼儿认知。

  本环节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本环节有利于完成本次活动第一个目标。

  第三个环节:讲故事,在钟表图案上贴图片,让幼儿认识十二生肖顺序。

  过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教师结合课件,绘声绘色讲关于十二生肖动物通过比赛来排序传说故事,在讲故事同时依序将对应动物图片贴到事先准备好大钟表上。从1——12。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爱听故事是多数幼儿特点,也是最能吸引幼儿教学手段之一。本环节利用故事与课件相匹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儿听觉和视觉,幼儿在听听、看看学习过程中明确了十二生肖顺序。本环节设计有利于本次活动第一个目标达成。

  第四个环节:结合钟表图,联系幼儿属相,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轮回。

  过渡: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神奇钟表中,各种动物依序排列,一个数字代表一年,一年一个属相。下面老师问几个问题,谁第一个回答,谁就先得到老鼠头饰。

  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问题,将难点分解,随着学生回答,依次发出十二生肖头饰。

  老师问题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孩子属啥?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么年?

  3、明明小朋友属马,明明今年几岁?

  4、12年后是什么年?

  在本环节中,老师采用难点分解法,通过给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道抽象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轮回活动难点,一一化解,学生则运用想想,说说学习方法,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本次活动第二个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个环节:通过游戏、唱歌,巩固加深学习成果,烘托课堂气氛,达到本次活动高潮。

  三、结束部分。

  通过关于十二生肖动物儿歌和童谣联唱,激发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喜爱之情,让幼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春夏秋冬》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有关四季的生活经验,知道各个季节植物、动物及人们生活的一些变化。同时幼儿也初步了解四季轮换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以及体会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魔法奶奶的电话》这一故事。以魔法电话引起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联想、表达的愿望,在感知四季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四季轮换的顺序。每个幼儿对四季的感受和想法是不同的,为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集体交流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进一步引起幼儿四季都喜爱的情感。

  二、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大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增强,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和表演的欲望。根据教材分析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四季的基本特点和轮换的顺序。

  2、能清楚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四季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喜欢季节的理由。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四季的基本特点。难点为: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开始。幼儿的学习过程是运用已有经验,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我为孩子们做了以下准备:

  1、故事《魔法奶奶的电话》PPT。

  2、幼儿收集的有明显的春夏秋冬的季节特征的图片。

  3、春夏秋冬大转盘、幼儿前期积累的有关四季的经验。

  四、教法和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用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外,还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操作法、游戏法等方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感受故事意境优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体现活动多元化的整合。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主要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情感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动手操作法、观察记录法等等。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社会活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活动过程: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本次活动分为三部分: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基本部分(欣赏故事,自由表述);结束部分(展示作品,评价活动)。

  下面我为各位老师具体阐述一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经验回顾:

  1、师: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如果请你用一种颜色来表示一个季节,你会用哪种颜色?为什么?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创设这样的环境,需要教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大胆猜想,说出不同的见解。(引领孩子们投入活动的关键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活动一开始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发幼儿对老师提出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巩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同时也能照顾个别语言表达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有主动发言的机会。)

  2、在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

  二、基本部分:欣赏故事,自由表述

  1、播放故事《魔法奶奶的电话》PPT,请幼儿边看边带着问题去思考“魔法电话有几个按键?能拨通谁的电话?故事中提到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要打电话给谁?”

  “一年四季中可不可以少掉一个季节?如果缺少一个季节会怎样?”

  2、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为幼儿提供课件,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因此,在自由讨论后,通过教师小结对幼儿获取的经验进行加工整理。)

  3、再次欣赏故事,“如果是你,你会拨电话给谁?为什么?”

  鼓励幼儿选择要拨打的季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让幼儿再次欣赏故事,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学习故事。理解了四季轮换的顺序和每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4、幼儿操作,自由表述

  1)、幼儿寻找自己带来的季节图片,向老师或者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图片及喜欢的理由

  2)、请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图片贴在春夏秋冬四季大转盘相应的位置上。(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乐意参与讲述,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而且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三、结束部分:展示作品,评价活动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能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画出来吗?”幼儿操作,展示作品,和同伴共同欣赏。(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及时而又鼓励性的评价,使幼儿不仅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更多的可以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延伸活动

  将大转盘放在语言区,让幼儿找找喜欢的季节,说说喜欢的季节的特征。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0

  一、说活动教材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垃圾回家”是“绿色家园”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随手乱扔纸巾。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期的生活还处在他律的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让幼儿或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行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以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幼儿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订以下活动目标:

  ①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

  ②养成不乱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③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垃圾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教学课件、教学录象2段(整洁和脏乱的小区环境)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垃圾及相关图片。

  四、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播放录像(整洁美丽的小区,家园又脏又乱的小区的景象),提问讨论

  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教学软件: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游戏

  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他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是什么颜色?不可回收是什么颜色?有害垃圾是什么颜色?你们能将他们送回家吗?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延伸活动: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实现了空间、时间上的开放式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五、说活动特色

  1、生活理念的教育。此次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音、像为一体,形象、生动展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社会活动《不乱吃东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们都知道,目前正是夏季,天气非常炎热,有许多好吃的冷饮和水果。幼儿爱吃零食,一会吃这个,一会吃那个,使肠胃得不到休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然而幼儿只顾于贪凉,为了防暑降温,但有时忽略了讲卫生,有的水果没洗干净或者没剥皮。夏天苍蝇,蚊子多,它们都是传播病菌的害虫,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夏天的冷饮及水果食用有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夏天不要乱吃东西。吃冷饮要有所节制,还有瓜果要洗干净再吃,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选择教材要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所说,"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目标定为:

  (1)知道夏天到了,应注意卫生,瓜果要洗干净再吃。

  (2)夏天天气炎热,吃冷饮能有所节制,不乱吃东西。

  二、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枯燥的说教会让幼儿厌烦,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会让幼儿感到这节活动课有意思,愿意学,积极的去接受知识,让幼儿和教师互动,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达到的效果比幼儿被动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识,也能更好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谈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

  2、直观形象法:先听录音再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小动物的对话,让幼儿理解意境的美,突破重点。

  3、角色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雨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此法,在说说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理解小动物的对话,始终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首先以歌表演《猪八戒吃西瓜》引题提问谈话:请小朋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啊?你们在这个季节都喜欢吃甚么啊?

  2、出示课间,依次出示夏天各种好吃的水果和冷饮。

  3、继续提问,"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喜欢吃吗?可是吃水果前应该怎么办?那雪糕如果吃多了会怎么样啊?"让幼儿回答刚才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件,请幼儿配合画面再次欣赏。

  4、品尝交流

  为了满足幼儿嘴馋等特点,我还特意安排幼儿品尝水果这个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先把水果洗干净,然后由老师剥皮,给每个幼儿分着品尝,及时教育幼儿要洗干净剥皮再吃。教育幼儿讲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对《不乱吃东西》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其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2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

  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一)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二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

  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三)过程分析:

  1、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2、分述: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间,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

  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3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四、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4

  一、 活动来源: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而马路成为了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地方。斑马线作为可以让行人在预定时间内安全通过的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幼儿这一弱势群体,他们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其灌输正确的交通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我准备在这节课上教导幼儿如何安全的过马路,树立起幼儿过马路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的交通安全习惯。

  二、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于保护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极其缺乏的。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不少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来接幼儿的话,幼儿一出幼儿园就跑开了,过马路也不肯拉着大人。为了让幼儿感悟到生命的珍贵,萌发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为此开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

  三、重难点:

  幼儿能了解斑马线,并理解它对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小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

  四、活动目标:

  1.认识斑马线的作用,了解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五、目标分析:

  1.由于现在社会道路安全的不稳定,幼儿能够安全畅通的通过马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不仅需要让幼儿理解斑马线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自己和他人的良好习惯。

  2.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准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六、说课流程:

  1.导入:

  由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导入。

  ①。向幼儿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是如何过马路的。(是通过斑马先生把他们一个个都背过去的。)

  ②。提问幼儿为什么斑马先生能够把他们都背过马路而车子能够轻易的发现。

  ③。讲述小猴子想出把马路刷成斑马先生的花纹的样子,就能避免斑马先生每天早上的忙碌,也能让过往的车辆看清楚是否有小动物正在过马路。

  2.内容:

  ①。向幼儿出示现实生活中马路上斑马线的图片。

  ②。问幼儿有没有见过斑马线、哪些地方有斑马线、他们过马路的时候是走什么地方。

  ③。与幼儿讨论为什么要走斑马线。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④。讲解斑马线的重要性,教导幼儿过斑马线时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3.延伸:

  与幼儿一起做<过马路>的游戏。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信号灯,过马路时走斑马线。

  七、 使用方法:

  1.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图片教具进行示范,引导幼儿了解斑马线。

  2. 讲述法:通过生动地讲述故事,来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为什么斑马先生过马路就容易被发现?)。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如:请小朋友们共同讨论:斑马线对我们小朋友的安全有什么作用?

  八、 使用方法的作用:

  能激发幼儿对故事的求知欲。能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注意点。刺激了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幼儿更好的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幼儿提供了讲述的空间。

  九、教案:

  ①、由故事导入

  1.今天有小动物到我们班级来,他们要给我们说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马路上的斑马线》。

  1)讲述故事"有一群快乐的……主动放慢了速度"

  2)小动物们是怎么过马路的?(坐在斑马叔叔的背上,让斑马叔叔驮着过马路)

  3)可是斑马叔叔每天这么背小动物过马路,他多累啊,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幼儿想办法)

  4)你们想了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也想到好办法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办法。

  2.讲述故事"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一点也不害怕了"

  1)小猴子想了个什么办法?(在马路上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画斑马线)教师出示斑马线图片。告诉幼儿马路中间人行横道上的一条条白线,就叫斑马线。

  2)为什么要叫斑马线?出示斑马图片。

  3)现在小动物们有了斑马线,他们是怎么过马路的?(看看旁边有没有车,再走斑马线)

  3.现在小动物们找到好办法了,在马路上画上斑马线,过马路再也不怕了。

  ②、讨论:斑马线的作用

  1.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斑马线?

  2.哪些地方有斑马线?

  3.你过马路的时候是走哪里的?(斑马线)

  4.为什么要走斑马线?斑马线到底有什么用?

  5.小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斑马线是专门为行人准备的,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我们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地放慢了速度,这样我们可以放心地过马路了。

  ③、游戏:过马路。

  游戏规则: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信号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附:

  马路上的斑马线

  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每天早上他们都要穿过小路,去幼儿园。后来,汽车、摩托车多了起来,小路不够宽了。大家一起动手,修了一条宽宽的马路。早上,小伙伴们走到宽宽的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吓得不敢过马路。这时,一匹斑马出来晨跑,路过这儿,说:"我来帮你们!"斑马叔叔让小伙伴们都爬上他的背。斑马叔叔驮着小伙伴们踏上马路。真奇怪,来来往往的车辆立刻发现了他们,主动放慢了速度。树上的一只猴子看见了这一切。晚上,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用白漆在动物过马路的地方涂上跟斑马身上一样的白色条纹。

  第二天,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见小动物们拉着手从斑马线上过马路,都自觉地放慢了速度。这下好了,大家要过马路时先看清来往车辆,再通过斑马线,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十分钟。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电话礼仪》。

  《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电话是幼儿熟悉并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正确的接听、拨打电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大班的幼儿平时已经有多次拨打电话的经验,同时,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与人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幼儿在接听、拨打电话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这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习得电话礼仪,文明与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情境演示、讨论、操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文明接打电话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亲社会行为,这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确定的活动目标是: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这条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情感的角度,让幼儿获得文明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行为技能上,通过模拟打电话游戏、图片操作等活动,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等能力。

  (我把目标一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在认知上,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多次经验。

  (2)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2。材料准备:图片3种,自制迷宫图等操作卡2类,笔、橡皮、五角星贴纸若干,电话机2部。

  《纲要》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为了使活动新颖有趣,我采用以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让幼儿从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演示法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情景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幼儿,提高幼儿学习情趣,启发幼儿接打电话的文明行为的意识。

  3。行为练习法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练习和表演,在活动中自主自觉地学习,巩固和丰富了幼儿接打电话的知识与经验。

  接下来介绍以下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电话机,让幼儿学习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在对电话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环节一:出示电话机,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环节二:学习打电话的礼仪。

  环节三: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

  环节四: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教学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电话机引入主题,并提问幼儿:“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接着我运用讨论法,请幼儿集体讨论:“刚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礼貌的?还有哪些不足?”幼儿可以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为第二、三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教学方式演示法,围绕着“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的.问题,教师出示3张电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这三种电话情境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幼儿将习得的基本礼仪在生活中学以致用。)首先,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运用行为练习法的教学方法。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请幼儿观看,(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录像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这也就成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第四个环节是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此环节我采用让幼儿辨析和操作训练的方式拓展和巩固电话礼仪知识与经验。首先,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请幼儿辨析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此环节将电话礼仪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新颖有趣,且有助于幼儿自主自觉地学习。

  活动延伸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

  以上是我对大班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电话礼仪的设计。采用让幼儿先认知,再练习的设计思路,即让幼儿先学习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貌用语,然后利用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模拟游戏等活动中训练并拓展电话礼仪常识,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活动中,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