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京口 北固

管理员

摘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范文  文本简析  本板块选入宋人怀古词两首,都是作者面对历史陈迹,沉入过往的年代,引发遐想而作的。本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情怀。学习本词要理解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范文

  文本简析

  本板块选入宋人怀古词两首,都是作者面对历史陈迹,沉入过往的年代,引发遐想而作的。本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情怀。学习本词要理解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1.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通过沉吟涵咏,体味鉴赏,丰富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设计理念

  涵咏品味,研习比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三、欣赏诵读。

  【配乐朗读音频】

  四、整体感知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五、解读上片

  思考,探讨: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六、解读下片,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4、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七、品味鉴赏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出袋的毛病,你以为如何?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八、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八、齐读全词。

  九、布置作业

  【板书】

  孙权:英雄难觅

  上阕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警告当朝咏史抒怀

  下阕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愤斥偏安借古讽今

  诗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