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克清 次韵 赏析 原文 先生

管理员

摘要: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我与先生……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徵微利。

  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时难计。

  柳老悲桓,松高对阮。

  未办为邻地。

  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

  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

  译文

  我与先生交往已久,人间没有我们这样的深厚的友谊。不学杨恽那样谋求钱财,在南山种豆,以求获得十分之一的微利。也不学衮衮诸公青云直上,而作道路边的酸苦李子。五千言的《道德经》让我一生受用不尽,任其自然,因缘自适,哪能受造化的戏弄?

  还记得我们当年曾一同到山冈间相宅卜邻,欲求结邻定居,哪年哪月已难计算。如今正像桓温对老柳兴悲,犹如阮籍抚高松述怀,岁月蹉跎,卜邻之计未能办成。长干白下,青楼朱阁,无非是南柯梦中的槐树蚁穴。还不如斟满酒杯,放怀一醉,来得潇洒雅洁。

  注释

  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辛克清:名泌,汉阳诗人,姜夔好友。

  夙(sù)期:早有交往。

  杨郎:指汉代杨恽,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

  十一:十分之一。征:征收,求取。

  诸公衮衮:言官宦众多。

  道边苦李:《晋书》载:(王戎)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五千言:指《老子》(《道德经》)一书。

  造物:指创造万物的天地宇宙。

  东冈:泛指山冈。

  胥宇:犹言看房子。语出《诗经·大雅·緜》。

  悲桓:桓指桓温。《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见昔年种柳,皆已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对阮:阮指阮籍。这里用杜甫《绝句四首》之一“梅熟喜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诗意。

  长干白下:长干与白下都是古代金陵(今南京)地名。

  梦中槐蚁:谓荣华富贵无常。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洼尊:即窊(wā)尊,指酒器。

  赏析:

  南宋著名诗人白石曾作有一诗,诗名叫《奉别沔鄂亲友》,诗中写道:“诗人辛国士,句法似阿驹。别墅沧浪曲,绿阴禽鸟呼。颇参金粟眼,渐造文字无。”自注:“辛泌,克清。”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一位品德高洁的文人。词首三句叙友谊。以下入辛先生的志行。“杨郎”句用杨恽《报孙会宗书》语:“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又云:“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这三句说辛克清不逐(征,有求的意思)利。下三句说辛也不求名。

  “诸公衮衮”是主语,“云霄直上”是谓句。杜甫《醉歌行》赠郑广文云:“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用的也正是这句话。“乃作道边苦李”,用王戎幼与群儿嬉,不折道边李,以为必苦李事。见《世说新语·雅量》 。东坡《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我愿得全如苦李。”词意正是这样。“五千言”二句是说辛克清有得于道家的哲学。不肯让“造物”(客观的辩证法)戏弄自己。就是说,不求名利,也就无所损辱。

  下片说平生志欲结邻,多少年前曾同到东冈去相宅(“胥宇”字出《诗·大雅·帛系》),准备他年结邻。哪知相宅之处,柳已老哪,松已高哪。卜邻的地还是不能到手!这六句一气呵成,气势恢宏。第三句插入一顿,便不伤直致。柳老松高,接上“岁月”无迹。“悲桓”:《世说新语·言语》说桓温见昔年种柳,皆已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阮”:用杜甫《绝句四首》之一:“梅熟喜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连用可谓悲而雅。那么,两人对十丈软红尘中的生活呢?长干白下,俱在金陵,青楼朱阁,美人所居。象这样奢侈豪华、舒适的生活,在他们两人看来,有如水中月,镜中花。结尾说,不如听任窊尊中的酒斟得满满的吧,因为老夫还没喝醉哩。窪(窊)尊,元结为道州刺史时,发见东湖小山上石多窪下,可作无数酒樽。于是建亭其上,作《窊尊铭》。又有《窊尊诗》。结句说:“此尊可常满,谁是陶渊明!”

  这首词的风格在白石词中是独特的。可以说它朴老,也可以说是朴老放逸。朴老是基调。这可以看做是白石的功底。词论家公认白石是先专学山谷,后来由江西诗派引入晚唐,主要是学陆龟蒙。于是转以这支妙笔写词,词又独具一格,影响词坛近一千年。他的底子只是个朴老。能朴老便可以弃绝纤巧轻奇,便不以达到别人能写的文章自己不写,自己要写的是别人写不了的东西。元遗山论江西诗派说:“古雅谁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拜,不作江西社里人。”白石之所以可上接杜陵,只看他的朴老的风致,自是少陵亲血脉。宋翔凤便说过;“词中之有姜白石,犹诗中之有杜少陵。继往开来,文中关键。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寄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乐府馀论》)但白石的性情让他自己的词变为清空超妙一路。他是在朴老放逸的基础上深思积学,自证妙境的。我看这和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有关系。有人说白石从辛弃疾来。细看转似较远。

  这首词虽不是白石的代表作,但幸而有这首词,让我们知道,惟性情深厚的人才可以写出朴老的词。由此积学深思,才可以证入圣境。从浮华新巧入手只能成就小家小派。我不赞成把白石道人说成江湖游士。游士或清客,是绝无这样深厚的性情的。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 不如掩在窗帘儿底下,听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出自] 李清照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次第:接着,转眼。

  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译文1:

  落日仿佛熔化的金子一样灿烂,傍晚的云彩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飘荡在空中,也像玉璧一样光彩夺目。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

  译文2:

  落日的余晖流金般灿烂耀眼,暮云浮动如玉璧相合,恍惚间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染绿的柳树上烟云朦胧,笛声中的《梅花落》曲调哀怨,人间的春色刚刚显露。元宵佳节虽然暖日融融,谁能说转眼之间不会来一场风雨?那些乘着香车宝马的诗朋酒友邀我出游,我一一婉言谢绝,不愿出去。

  还记得当年汴京繁盛的年月,我有的是闲暇游乐时间,那时最偏重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和闺中同伴都带着翠羽的帽子,插着捻金的雪柳,一个个穿戴打扮得整整齐齐欢笑蜂拥地去参加游乐。可是如今呢?我已是一个憔悴满容、蓬头乱发、鬓发斑白的衰老妇人,更怕夜间出去。不如掩在窗帘儿底下,听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译文3:

  落日像熔化的金子一样,晚云像合拢的白玉一样,此刻你在哪里?笼烟的翠条涂染想象的青绿,应节的笛管吹出落梅花一曲,我的心头可有几丝春?元宵佳节理当庆祝,况且天气晴朗。转眼间可有想不到的风和雨?我辞谢朋友们看灯的邀请。

  不由得忆起汴京旧王朝,闺门中生活得自由逍遥。打早盼望着十五闹元宵,发插捻金雪柳,头戴铺翠帽,当年装扮好,姊妹比俊俏,现如今头如飞蓬形枯槁。今昔元宵节,不如靠在门边冷眼看,听听帘外一片欢腾。

  赏析:

  在宋代,元宵节是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不仅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男女老少还要穿戴得光鲜漂亮,头戴各种应景的首饰,出门游赏。北宋亡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依旧是追欢逐乐,歌舞升平,在临安仍继续着元宵夜狂欢的传统。在这众人同乐的一天,词人却郁郁寡欢,情怀凄苦,后写下此词。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起句即呈现出美妙的节日晚晴景象:灿烂的落日,金光熠熠,仿佛黄金熔化了一样放射出异样的光辉;那傍晚的云朵,连成一片,好像块块白玉互相堆砌在一起。这正是欢度节日的好时光。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

  这里的“人”字,注家或以为是词人死去的丈夫,因“每逢佳节倍思亲”,避难临安、寡居无依的词人,在元宵节想起丈夫在世时的欢聚情景,似在情理之中。但从全篇布局来看,词人意在今昔之对比,此“人”指词人自己更有余味。分明身在临安,却明知故问,反衬出她流落异乡、孤独寂寞的境遇和心情。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接下来,词人从视觉和听觉进一步渲染了她所处环境的愁苦、萧条气氛:大地的柳林被朦胧烟雾涂染成一片浓郁的颜色,远处的笛子正吹出《梅花落》的幽怨之声。色彩是阴暗的,声调是悲凉的。在词人看来,这初春佳节的气氛,还能表现出多少春意呢?欢快的节日景象与令人忧虑的不安现实,恰成鲜明的对比。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节时,天气乍暖还寒,柳叶刚刚出芽,略呈淡黄色,但由于烟雾的渲染,柳色似也很深,故曰“染柳烟浓”。笛谱有《梅花落》曲,梅花凌冬开放,此时当已开始凋谢,故曰“吹梅笛怨”。接以“春意知几许”,是说春意尚浅。“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在这欢快的元宵节日里,又是暖融温和的天气,应该尽情地欢乐吧。词人却又突作转折,写出隐隐不安:虽然现在晴好,这天气阴晴难料,难道转眼之间就不会刮风下雨吗?“次第”,在这里是转眼的意思。这里的“风雨”,不一定专指自然界的风雨,因为词人并不真正担心元宵佳节会刮风下雨,它实隐指了世道的艰险和人生的坎坷,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这显然是一个暗喻。这反映出词人在历经世道的艰难和人生沧桑之后,对于一切都感到变幻难测的特殊心境。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人乘着香车宝马前来邀她饮酒作诗,出门游赏。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香车宝马”,形容车驾的华美。“谢”,谢绝之意。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这里,词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这里是以中州代指汴京。“三五”,原指望日,这里指农历正月十五日夜,即元宵节。遥想汴京沦陷以前的繁盛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那时最看重的是元宵佳节。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那时候,一到隆重的元宵节,我们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外出观灯赏景,大家戴着翡翠羽毛的帽子,头上插着用金线编织的绢花首饰,个个妆扮得光鲜美丽。“铺”,嵌镶。“翠”,指翡翠鸟的羽毛。“冠儿”,即冠子,一种女式帽。“捻金雪柳”,一种妇女头饰,形制不详。“簇带”,插戴或装饰。“济楚”,漂亮之貌。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觉得自己早已由风华正茂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散发的老妇,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风鬟雾鬓”,形容头发如在风中一般蓬松散乱,如在雾中一样失去光泽。

  “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迥然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繁华散尽,斯人憔悴,触目伤怀,情何以堪?于是“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悄悄躲在这帘儿下面,听听他人的欢声笑语,暂且度过这漫长的节日之夜罢了。这一句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在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这最后两句收语,写得极其沉痛,不仅见出今昔盛衰之感,还有人我苦乐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