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咏怀 杜甫 古迹

管理员

摘要: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精选7篇)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精选7篇)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篇1

  作者:杜甫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翻译: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篇2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信然。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篇3

  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

  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

  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赏析: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的意思。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方面是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说:“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说:这一评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读者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所以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得挂齿。诗句写得这样曲折跌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这首诗通篇议论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层层蓄势,到诗的尾联达到高潮:“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束于这里的最强音上。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篇4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原文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译文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篇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翻译:

  落叶飘零是深知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注释:

  1.摇落:凋残,零落。

  2.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3.“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4.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赋留传下来。

  5.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6.“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楚宫:楚王宫。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篇6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解】:

  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3、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4、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5、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伊、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

  6、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

  7、失萧曹:意谓萧、曹虽也是宗臣,比之诸葛亮未免不及。

  8、祚:帝位。

  【韵译】

  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

  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

  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

  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

  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

  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

  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

  【评析】

  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动尔情怀。但其中把汉室不能恢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 篇7

  【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 其四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诗文解释】

  刘备攻打东吴驾临三峡,驾崩那年也是在永安宫中。在空山里还可以想像他的行仗,野寺中还能隐约回忆起行宫。古庙的杉松上,有野鹤作巢,每逢节气,村里的人来祭祀。武侯祠紧紧相邻在一起,君臣一体祭祀相同。

  【翻译】

  蜀主刘备攻伐东吴驾临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永安宫。

  空山依然可想象到翠华仪仗,野寺中隐约能回忆玉殿行宫。

  古庙荒凉松杉树上野鹤筑巢,逢年遇节祭祀时村翁来上供。

  武侯祠庙与先主庙紧紧相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祭祀相同。

  【词语解释】

  蜀主:指刘备。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诗文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首诗咏怀了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与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

  第四首咏怀的是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