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歌音乐教案 教案的编写依据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
教案的编写依据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彝族民歌音乐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1
能力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律动,使学生理解云南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分析
3.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音乐的表现手段,即音乐的基本因素的回顾。
2.通过对云南彝族民歌的欣赏,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对彝族民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认识。
2.《跳月歌》的节奏感受。
教学难点:
形成彝族民歌音乐风格因素的分析和探究。
教学用具: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一组云南彝族服饰、火把节及民间集体舞“跳月”的图片。
设问:这组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哪种节日?这种民间集体舞叫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是云南彝族的火把节。
教师引出“跳月”这一舞蹈形式及《跳月歌》。(出示课题)
二、倾听与感受
(1)欣赏《跳月歌》
a.介绍作品
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笛子、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
b.欣赏作品(大屏幕出示歌曲曲谱)
要求学生注意感受作品的节拍、节奏和情绪等风格特点。
教师
c.设问:音乐是如何表达欢快、跳跃这一情绪特点的?
回顾音乐的基本要素,即音阶、调式、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
但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
(2)教唱《跳月歌》,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要求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注意旋律、节奏、节拍的特殊性。
(3)复听全曲,继续体会作品的音乐风格。
(4)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基本节奏和节拍,注意它们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出示节奏型)
a.讲解5/8拍,并且用手拍出的节奏型。
b.把《跳月歌》的歌词用固定节奏型进行拍手说唱。加深对这一节奏型的认识,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跳彝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讲彝族民间关于“火”的传说故事,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作品的舞步特点。)
(6)随着《跳月歌》,学跳彝族舞蹈,加深对这一民间舞蹈音乐的认识。
组织几名学生随音乐跳舞,其他学生在最后两拍拍手配合。
三、分析探究
(出示乐谱)
A.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方面分析形成云南彝族民歌《跳月歌》特殊音乐风格的原因。
引导学生排列作品音阶,分析曲谱。
教师
B.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生活特点、风俗习惯也是促使彝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A.欣赏另外一首《阿细跳月》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节奏的变化。
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彝族音乐也走出了山寨,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音乐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另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歌曲。
B.欣赏山鹰组合的《七月火把节》片断,进行对比,感受这部作品所展示的音乐风格。
设问:你认为这部作品与本土气息浓郁的《跳月歌》有什么区别?
教师:《七月火把节》更具有时代特征,节奏感强,它融合了非洲的音乐元素,美洲的爵士和摇滚的特点,显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
五、创作活动
要求学生用5/8拍,以1、3、5为主,以固定节奏型进行创编具有彝族风格的旋律。
教师先展示自己的创作,学生进行参照对比。
教师巡回在各小组进行辅导。最后展示学生3~5人的作品,并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进行创新性的创作尝试。
六、课堂
A.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不是抽象的,而是可感的,它主要体现在构成音乐作品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节拍、演唱、演奏法和表演形式等方面。
B.音乐的民族风格在民歌里最能得到直接、鲜明的体现。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人民在民歌里直接生动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习俗、语言特点、
c.民族音乐也应该有全球化的意识。然而,当前人们并不是很重视民族音乐,而是一味地去学习欧洲音乐,脱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丧失了主体,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只有拿
教学反思:
1.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无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美育目标,在本课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所涉及的目标基本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从讲课中感受的目标比较实际,而且容易达到。但能力目标第三点由于时间关系,体现的略显不充分。
2.倾听与感受这一环节设计比较合理。通过重复播放歌曲,学唱旋律,按照歌曲节奏说唱歌词,学跳跳月舞,使学生在听、唱、跳各方面都体验到了作品的风格特征。但这一部分容量大,时间的控制较难掌握,因此,在重复播放时听一段即可(全曲只有10小节,演唱时重复了两遍)。
3.教学难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在倾听与感受这一环节,提出了作品要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表达情绪情感,在曲谱展示、演唱及拍节奏时,都暗示性的涉及到教学难点要解决的内容。因此,事实上,在分析探究时,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了答案,教师
4.课堂
5.由于创作活动时间安排略紧,不能充分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因此,只能以本课《跳月歌》曲谱为参照,进行几小节的旋律创编,有些创新性的任务只能安排在课下进一步完成。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聪明、智慧。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风俗民居、迷人的歌舞、神话传说深深吸引学生们,本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彝族生活的民情、民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民间服饰——多褶长裙,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通过学唱歌曲表现欢快的情绪,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教学设计意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好奇,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戏比赛等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一个丰富、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达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掌握歌曲的知识点──节奏 和 的练习,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过听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节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教学准备:
音乐带,与彝族相关的图片,录像,节奏城图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老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一起来进行快乐律动。(拍手歌)
(设计意图:教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倍感亲切,随音乐律动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也为老师的导语作铺垫。)
二、音乐知识──彝族简介
1.导入:同学们的动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彝族的音乐宫走一走,表现出色的同学将获得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看哪位同学今天能满载而归,出发!(设计意图:课堂开始,老师就为学生设置了一条情境线,以带他们去彝族的音乐宫为线索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等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及积极性。)
2.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有关风土人情师介绍(出示我国地图,播放录像片段):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开展许多活动,如摔跤,同学们快看,美丽的泸沽湖就在脚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学生,简短的设计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三、节奏练习
1.导入:同学们,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很美,他们的音乐宫更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
2.节奏练习(出示。)
师:节奏城的大门紧锁着,怎么进呢?(引发学生的悬念)别着急,这有金钥匙和银钥匙,试一试,用哪一把?(出示带有节奏的两把钥匙)
师:用哪一把钥匙来开门呢?认为用金钥匙的同学到左边来,用银钥匙的同学到右边去。现在老师来开门。(银钥匙把门打开了,里面出来两段话)
师:同学们快看!节奏城的朋友正在欢迎我们呢!(节奏为歌曲的节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事物的发生顺序,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课歌曲的基本节奏,为学习新歌打下铺垫。)
3.旋律填空练习
导入:(师很惊奇地说)同学们,音符城发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妈妈丢了几个小宝宝,正着急呢,你们快去帮帮她。(出示不完全的节奏谱)
师: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音符宝宝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它。(教师弹旋律,让学生听辨哪一个更有结束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乐于助人的特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
四、新歌学唱
导入:同学们,你们运用智慧帮了旋律妈妈的大忙,为了感谢大家,旋律妈妈送给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谱)
1.师:听老师为你们来唱一唱,一起来学习。
2.用La来模唱旋律。
3.按节奏试读歌词(听伴奏带试读两次)。
4.跟着磁带听唱。
5.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演唱。
6.分组比赛。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歌曲学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为这首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吗?(让学生为歌曲起名,找出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导入:音乐宫里有一个神奇的智慧屋,进去的同学会变得更聪明,我们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爷爷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四个有吸引力的创作要求)
(设计意图:智慧屋、智慧老爷爷都是学生喜欢的,以此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创作,让知识点更富吸引力。)
1.小小词作家们,请从这里做起:用另外的衬词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们,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为歌曲创编律动。
3.小小歌唱家们,努力练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歌曲,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另外,本环节的设计使音乐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把视觉感受转化成多种感受,既体现了创新教学的要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六、自我展示
师: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快快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组展示)
师小结:今天的活动开心吗?有哪些收获?我们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最后,我们一起大声歌唱,把我们的歌声留给彝族的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录音。(用磁带记录学生的歌声)
(放录音)师: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欢我们的歌声,向彝族小朋友们说“再见”!(听着录音走出教室)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彝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这个民族的音乐特色。
2、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了解混声合唱的一般知识。
3、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能够了解彝族的民族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情绪,并加以完美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同学们好!请看一段视频资料(彝族火把节),说说:
1、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
2、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
二、感受欣赏
(一)、彝族和彝族音乐(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知道更多知识)
1、(讲授)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2、彝族音乐丰富多彩,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出示课件,介绍)
3、彝族的民间乐器有30余种,流传最广的有无膜短笛、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巴乌、马布和口弦等(出示课件)
(二)、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背景介绍:做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
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2、仔细聆听这首歌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3)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
3、进一步欣赏,加深理解(深入欣赏,加强理解和感受,找到彝族音乐的特色(热烈、欢快、常带有滑音等装饰音))。
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
歌曲可分两大部分:
1)、三个乐段(A、B、B1)
A女高音声部呈现,男高音声部予以重复;
B女声领唱,而后混声合唱予以呼应;
B1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2)、第二部分基本与第一部分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在这一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4、复听。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三、实践创编:
同学们,彝族的歌唱多与舞蹈相伴,我们听到这样活泼欢快的歌曲,会很自然的想跳起来,那么,彝族的舞蹈是怎样跳的呢?(老师示范: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等),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彝族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进一步加深对彝族音乐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枝朵花,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绚烂美丽。下节课,老师还要带领你们去领略西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的风采,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课。(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唱、舞等音乐形式简单渗透彝族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自主处理歌曲,创新延伸。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处。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春天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季节,这个时候出去旅游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组成“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课件中配有歌曲的伴奏音乐。)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引出彝族,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3、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聆听《彝家娃娃真幸福》听觉冲击。
二、寓教于乐
(一)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2、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3、你能随着歌曲感受一下“阿里里”这句歌词吗?
4、还有哪些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二)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1、再来听一遍歌曲,听的时候注意以下歌曲的速度。
2、讨论歌曲速度(稍快)。
3、什么样的情绪用稍快表现比较合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活泼欢快)
4、你能用这种情绪随着原唱哼唱一下吗?
5、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用la来模唱一遍歌曲。
6、你能给歌曲填词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请同学们大胆表现。
7、你学会那一句了?唱给大家听一下。
8、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也忍不住要表现一下,你们欢不欢迎?
(三)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1、听钢琴单手弹奏旋律,核实音准,注意一字多音处。
2、完整伴奏,演唱歌曲。适当为歌曲加上律动。
3、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4、歌曲中你还有哪些小绊脚石,让我们一起清除掉。
三、创造表现
(一)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1、你知道吗?彝族小朋友除了会唱歌之外,舞蹈也很不错。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舞蹈。请同学们观看的时候,注意一下舞蹈中的服装,看一下他们的服装都有哪些特点?
2、讨论:银项链,白衣白帽等都是彝族人的传统服装,也有其特殊的含义。
3、你能跟随视频跳起来吗?
4、让我们也入乡随俗,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吧!分小组进行排练,形式自定,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二)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1、各小组汇报演出,背景音乐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也可以为其演唱。
2、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促进提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彝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继续旅行,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他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
四、完美结课
1、讨论: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以后我们该做些什么?
2、演唱歌曲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艺术课程把自己的课程性质定位为人文性,强调围绕人文主题进行艺术学习;重视营造艺术能力形成的环境,强调学生在所营造的环境下学习探索艺术;重视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在明确艺术知识技能与艺术审美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强调提高生活情趣,培养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的品质等充满人文关爱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彝族的乐曲、歌曲、舞蹈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图片出示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最后跳起《阿细跳月》,浓浓的民族风情贯穿始终,体现了艺术教学的美。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不足,如语言不够简练,学生阿细跳月的舞蹈的舞步整齐。
彝族民歌音乐教案5
教学内容
1、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2、听 《快乐的罗嗦》动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 学生能安静一聆听乐曲《快乐的罗嗦》,感受到乐曲折表现的情绪。初步养成听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和 “ ××××”的时值,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能用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矩小简洁,很适合边歌边舞。《快乐的罗嗦》也是一首富有彝族特色的乐曲。通过这两个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对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律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律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 创编节奏,为乐曲伴奏
师:同学们,要是能给这段音乐配上打击乐器,效果会更好,找一找,你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用用作打击乐器?
师:试一试,你能用什么样的节奏为这段音乐伴奏呢?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敲击各种节奏。
2、 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 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如凳子、文具盒等,为歌曲伴奏。
三、 歌曲新授
1、 导入
师:这么美的乐曲要是配上歌词就更美了!大家想听吗?
2、 范唱(教师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3、 学唱歌曲
A让学生随琴完整学唱歌曲
B对于个别难唱的乐句采用分句模唱法教唱。
C要求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阿里里”。
4、 表现
A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
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部分学生为歌唱伴舞,同时部分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 欣赏《快乐的罗嗦》
1、 导入
师:你们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彝家娃娃!彝族的风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动人。听,那边的山寨里又传来了什么音乐?
2、 感受
播放乐曲《快乐的罗嗦》,进行整体听赏。
3、 交流感受,表现乐曲
A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B让学生采用相应的手段(如:色彩、肢体语言、表情等)不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变化,并随着乐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