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升初为主题的随笔 我不是变态娘,我是纠结娘,正宗的纠结娘。 走上这条“纠结路”是受好友的影响。儿子四年级时好友对我说:一波是个聪明的孩子,学校这点东西对他来说太简单了,应该送他出去多学学。本想到课外班咨询的我,看到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一下子傻了眼,……
以小升初为主题的随笔
我不是变态娘,我是纠结娘,正宗的纠结娘。
走上这条“纠结路”是受好友的影响。儿子四年级时好友对我说:一波是个聪明的孩子,学校这点东西对他来说太简单了,应该送他出去多学学。本想到课外班咨询的我,看到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一下子傻了眼,这么多人都在学,而我们傻乎乎的一直在玩。我赶紧召回了在奶奶家“度假”的儿子,拉着他参加考试。两个小时的试卷他不到一个小时就答完了,他蹦蹦哒哒地走出考场,我催着他回去检查,他说不用检查,因为好多题他都不会,根本写不出来。
看着儿子低于录取分数线十多分的成绩,我当时就蒙了,孩子在学校学得也不错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最次也是班里的前五名。怎么到这儿考试就得了这点分呢?我向老师要了试卷,一看我也傻了,那上面的题别说是儿子,好多我都不会,我向老师求情:这些在学校都没学过,孩子不会是正常的,我们要是都会,也就不出来学了。前台的老师看着我笑而不语,禁不住我再三请求,她让我去找任课的老师谈谈。
老师看了儿子的成绩说人满了,孩子成绩太低不能收。我急了,为了儿子和人家说尽好话,再三保证我们试读一段,要是跟不上我们就走。那老师很是通情达理,收下了我们。为了给儿子选个好座位,我提前一个小时去排队,和家长聊天时我才知道,人家的孩子早就在这里学了,成绩比我们高近50分。
经过一段时间,儿子不仅跟上来了,成绩也能处在班级的中上等。在这个高手如云的班级里能学成这样我很满意。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儿子能跟上就是一大幸事,别无他求。四年级就这么一周一次课的过去了。
孩子越长大,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每天在课外班混着,接触的都是心气极高的家长,超级优秀的孩子,仔细打听每一个都是学校里的前几名。听着在课堂上孩子们和老师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对话,才知道自己孩子的知识史是多么多么的苍白,看着人家玩命的培养,我的心也跟着活了,本来没什么大志向,经不住榜样的力量,我也想让儿子试一试。
纠结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有了想法就付之行动吧,文言文没学过,学!文综合知识是必考的',学!想学好奥数,课内知识必须得过关,虽说孩子是五年级,六年级的知识也得会,这咋办?一个字——学!奥数只学基础是不行的,顶级中学的入学考试考得可都是难题,所以一定得提高,那咱们还得——学。
儿子的好多同学上个学期都没回学校上课,整天就在课外班学啊学的,好几个家长每天就是陪孩子上课,记笔记。看着人家在拼,我又纠结了,我是有工作的人,能天天准时给他送到课外班就不错了,陪也陪不起啊,咱孩子知识储备根本不行,这要是不回学校念了,万一没考上课内课外两耽误。不行啊,重心还得往课内转,学是一定要上的,课内的东西也一定要会的。课外的能跟多少是多少吧,于是别人在冲刺的时候我往回撤,班能停的停,能砍的砍。
虽然早就做好了落榜的准备,但看着身边的孩子在育才中学的第一轮考试中大多数都入围时,心就又开始纠结了。唉,这些孩子没比我家的聪明多少,我们输就输在没卖力气上了,我们要是也努力是不是也有希望啊?不行啊,这还得补,还得学啊,于是又鼓足了信心,决定再冲一冲。
正当我信心满满的时候,得知儿子的同学们虽然第一轮入围,第二轮却都惨遭淘汰,尤其是我最看好的那个孩子也落榜了,这对我又是一个打击。那孩子是真聪明,他都没考上,我们还有戏吗?纠结啊,这课到底补还是不补?
和那个聪明娃的妈妈聊天,她说:这一年太累了,付出的也太多了,如果再这么过一年孩子不疯,她都得疯。儿子也不念什么六年级了,直接跟着她读初一了。这个假期对于他们娘俩是格外轻松的,儿子说看电影就去看电影,说去玩就去玩。她笑言,儿子提出的这些要求都是毛毛雨,能花几个钱啊?怎么玩也比补课省钱!说到这儿,她和儿子大笑,那娘俩的脸上笑容格外的灿烂。
她又说:自从不做题了,我们娘俩的关系都好了,再也不打架了,儿子是好儿子,妈是好妈!说到这儿娘俩又是一阵大笑,是爽朗的、开心的、发自内心的笑。
听了她的话,我很不是滋味儿,既为他们的解脱开心又为自己的纠结难过。如果我是中学老师,我也能很洒脱地给儿子带走,不受这份罪。如果我儿子的水平能达到初中的标准,我也不让他读六年直接上中学,关键是我没这个能力,他没这个实力。
另一个课外班的家长对我说:我给儿子又报了一个班,准备两边一起学了,本来我没打算让他考育才,但他都能冲进第一轮,我决定努点力再拼一下。一波妈,你也一起来吧,一波也有希望的。
还有一个关系好的家长也说:开学后我也不打算让儿子回学校上课了,我在别的地方也给孩子报班了,准备拼一拼,你要不要一起来?
纠结啊,我是去还是不去呢?这几个妈妈都是平日里关系好的,人家拿我没当外人,把最好的资源介绍给我,就这一点让我很感动,但我没去,没给儿子报名。虽然我知道多几个选择就多几分成功的把握,但我觉得现在这几个班都够儿子应付的了,能把现有的这些都学明白、学透就很不容易了。
那天我在奥数班问一个落榜孩子(只差了2分)的爸爸:你后悔让孩子学这么多吗?要是从新再来一次,你还会让孩子考育才吗?
他看了我一会儿,很严肃地说:怎么说呢,要是再来一次,我还会让孩子去考育才,但不会这么辛苦。我想告诉你的是,过程得有,但对结果别报太大的希望。多学是有好处的,但过分注重结果你会很受伤!
这个爸爸的表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没有经历风雨的人是说不出这么沧桑的话的。
面对即将到来的我很纠结:既想让儿子留在学校多参加活动提高能力,又想他多读课外班多学知识,使自己也有机会走进顶级中学。
是选“鱼”还是选“熊掌”,我继续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