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刻石全文及译文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峄山刻石全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峄山刻石全文及译文 峄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李……
峄山刻石全文及译文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峄山刻石全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峄山刻石全文及译文
峄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李斯书 高218厘米,宽84厘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县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石被野火焚毁。此石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郑文宝根据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阴有郑文宝题记。《峄山刻石》摹刻都甚多,而首推由宋代人所刻的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为最佳,现藏在西安碑林里。
在秦的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文(大篆),只有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还有一套书法理论,他在谈到用笔的方法时说: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象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象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原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
威动四极, 武义直方。戎臣奉诏, 经时不久。
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
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
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 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
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
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小篆在文字书法的规范发展上有很大贡献。《峄山刻石》现藏在西安碑林里.但秦代的遗本已然很少,即使如此亦不能轻易舍去不用,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确与琅邪等异趣。许慎《说文解字》: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统一六国,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推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便是统一文字。
峄山刻石书体是小篆,传说也是李斯的书法手迹。郑文宝重刻的南唐徐铉摹本,风格圆转流丽,笔画细而匀整,字体呈方形,风韵已经与泰山刻石不同。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始皇刻石纪功,其文字李斯小篆,后魏太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今闻有峄山碑,皆新刻之碑也。《泰山刻石》年代久远,字迹漫漶,剩字很少,传世拓本有53字本、29字本不等,虽接近李斯书风之原貌,但临习时多有不便。徐铉摹《峄山刻石》,虽去古已远,但从临习取法的层面来看,只是退求其次的替代方案罢了。《峄山刻石》是宋初徐铉的摹品,真品实物在此前便遭损毁了。
峄山刻石临习要点是:运笔要控制好弧度,转折不可裸露圭角,笔画搭接自然,不露痕迹。墨中含水要恰到好处。可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不管是干裂秋风还是润含春雨,以能“见筋”为妙。下笔的力度要均匀,提按变化不可太大,线条工整,穿插匀称。结构方中带长,讲究对称,端庄大方。
王蓝田性急全文译文
【原文】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释】
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
②鸡子:鸡蛋。
③筯(zhù):筷子。
④内:通“纳”。
⑤啮(niè):咬。
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
⑧堪:能够胜任。
⑨定:到底。
【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