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的韦应物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怡然自得 韦应物

管理员

摘要:

怡然自得的韦应物  中唐诗人韦应物一生创作颇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他有着追求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但他一世为官,在这种出仕与入仕的两难中,我们透过《滁州西涧》这首诗的赏析可以看到原来韦应物是个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人……

怡然自得的韦应物

  中唐诗人韦应物一生创作颇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他有着追求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但他一世为官,在这种出仕与入仕的两难中,我们透过《滁州西涧》这首诗的赏析可以看到原来韦应物是个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人。

  最近在讲授《滁州西涧》这首七言绝句时,同学们纷纷被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所吸引,拍案叫绝。那么,写出这样如诗如画的佳句之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怀和人生境界呢?我们透过诗人的诗作和生平的分析将看到一个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韦应物。

  中唐诗人韦应物,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从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其田园诗对社会离乱、民生疾苦也时有反映,态度鲜明,情真意切。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应物的诗各体俱长,白居易称:“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他的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其诗作末两句常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样的一个诗人在仕途为官和追求幽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之间寻找到了一种最佳的心理境界――随缘自适、怡然自得。

  《滁州西涧》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大体诗意是: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这首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暮春幽静景象以及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这首诗分别从“涧边”和“涧中”着笔,绘影绘声,优美如画,是历代公认的山水诗名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浮动。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全诗即景会心,借景述意,在幽草黄鹂、晚雨野渡的“画意”中,融进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体验。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讽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大抵注意于以声衬静、动静交错的音响美,至于诗人的胸襟、情怀,则较少顾及。其实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和闲适恬淡的心境;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总体来讲,诗中作者的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还是能体悟得出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因为从肃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地方做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

  尽管位居不高、官职不大,但他应该是恬淡自足的。山水的灵动秀美、田园生活的惬意自得,都使得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更何况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有着充实的生活,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享年五十五六岁。

  韦应物在精神上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他这样评价自己:“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

  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他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一度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愚拙,不说自己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通过以上诗作的分析,诗人生平的探究,以及诗人的自评,不难看出那个独怜幽草的韦应物是个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热爱生活、关心百姓的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