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成名观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球成名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一球成名观后感范文1 也许是出于对足球的偏爱,所以《一球成名》看下……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球成名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球成名观后感范文1
也许是出于对足球的偏爱,所以《一球成名》看下来颇为激动。对于这种套路片,许多人是不屑一顾的,但俺还是那句话,国内哪位导演NB拍个试试,肯定不行的,不是俺小看,是所有的事实都摆在那里了!
说到剧情,一般这种片的大体都是一样的,傻小子有点天份,经过若干个磨难最终成功,中间会穿插例如爱情等等元素,这是必须的。但问题是那若干磨难是否成立,拿国内的来说,几乎不存在“体育”励志片一说,剧情看下来,抛开体育都是一样的,磨难的设置是大众化的,最贴近体育情节的可能就是受伤了,靠,玻璃人,尤其一个未成名的玻璃人一般来说在体育方面都没有未来的。《一球成名》中尤其雨中试训那场戏,玩过球的人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雨中技术是很难发挥出来的,这个情节设置得自然就十分的体育化。
主人公的目标,一到国内就完蛋了,一色的集体荣誉感,呵呵,好不现实啊,看咱们国家那些球员就知道了,提倡集体荣誉感肯定是没有错的,但无形中会将主人公的个性,主人公的理想等等挤兑掉了,过分地夸大这种荣誉感是国内此类片的通病,一番傻了吧唧的说教,然后主人公幡然悔悟,反正我怎么也都觉没有成名或奖金来得刺激!说到这里啊,其实问题并不在那种对荣誉感的追求,而是片中人物个性并没有充分挖掘,挖掘好了,当然不用说教了,电影用细节说话,不是用讲演说话的。
体育给我们什么感觉?动感,优美,强悍等等,在这点上我实在说不清楚是不是中国导演太懒,还是根本没那个水平,镜头总站在世外,以旁观者姿态出现,一堆乏善可陈的中景甚至是远景,而且毫无节奏感,体育的感觉一点都找不到。可到了情感戏时,靠,一个个特写,却丝毫感觉不到人物内心的变化(当然这也可能跟挑的'演员有关)。但注意看《一球成名》,特写多用在动感的体育镜头上,相反的情感戏却中近景别多些。再加上剪辑,与镜头相贴,其实这就是节奏。体育片吗?缺了节奏就啥都不是了。
说到这里,其实有这么一个问题,规律,《一球成名》最起码体显了两个规律,第一是体育本身的规律,无论在情节点的设置还是镜头运用后期剪辑,这部片都符合体育的规律,国内有些导演无论拍什么题材都是一个德性,丝毫不管剧情中的规律,这是极为失败的自信,例子俺就不举了,反正大家都会自己找去的。
第二个规律是电视的规律。说实话,足球的观感从何而来,除了现场就是电视,多个机位,多个角度,动慢结合,可以说电视转播已经把足球的魅力充分表现出来了,电影在此时就应该从电视中借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看此片时,第一个镜头,让我想起来的是什么?广告!无论色彩还是那种氛围,都是那些广告中的,相信许多人看过《天下足球》中播的那些足球广告,也应该知道电视规律是多么的吸引人了。本片对电视手法的借鉴是相当成功的,这点我想不会有反对意见吧!
俺就不再PK了,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不是一个级别吗?想想中国功夫片的发展,镜头运用与功夫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老外们看着就眼馋,功夫也是体育一种,应该好学的。但弱智导演们请注意,千万别过头了,足球成功夫了,那肯定红牌罚下!
一球成名观后感范文2
“人因梦想而伟大”,这是电影开始的第一句话——我喜欢这句话,然而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不是追求梦想的励志,而是父子之情。
圣地亚哥喜欢踢足球,跟着父亲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父亲不支持他踢球,希望儿子跟着他工作,他告诉他圣地亚哥:“所谓的梦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并且拿走了他打工攒下来准备去英国踢球的路费,因此父子间爆发了冲突:父亲要圣地亚哥放弃梦想,告诉圣地亚哥他如何撑起这个家,什么才是人生的“正途”...而圣地亚哥只说了一句话:“It's your life,not mine(那是你的人生,不是我的)!”
圣地亚哥离家去英国之后,父亲一直不肯原谅他的出走甚至拒绝跟圣地亚哥通电话,而在圣地亚哥第一次正式上场比赛的时候,父亲去了酒吧。看到电视中圣地亚哥出场,酒吧里的人们问:“这个小子是谁?”在一旁的圣地亚哥的父亲骄傲的说:“That's my son(那是我儿子)!”
最终,经过几番波折和磨砺,圣地亚哥最终在最后出线的一场比赛中“一球成名”,并晋身成为球坛新星(在接下来后二集中会加盟皇家马德里队,将和贝克.汉姆并肩踢球)。
我看到屏幕上圣地亚哥和他父亲,想到的是自己的老爸,因为我对老爸说过同样的话:“这是你的安排,不是我的选择”——老爸安排是让我去做公务员,而自己大一就开始炒股票,当时被他认为是“不务正业”,毕业之后虽然我觉得一直在做自己的“事业”,可是在老爸眼里我跟“无业游民”差不多——直到24岁做到省区副总,他才认可我自己的选择。然而我知道:在我24岁之前,他已经在心里为我骄傲。因为,他看到我努力和付出的,比他所预料的,多了很多很多。之所以他一直不肯接受我的选择,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公务员更“稳妥”一些吧~
天下的父母,大抵心情上都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健康、生活能够有“保障”,但是每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处理和子女的关系却各不相同。XuXing的母亲肯让她一个17岁的女孩只身去美国而数年没有去看她,我钦佩的'不是自己17岁就把自己“办”到美国的XuXing,而是她的母亲——中国有这样“狠心”的母亲不多。转眼6、7年过去,XuXing从美国打电话回来说她马上要拿到绿卡想回国发展,我想起她未曾谋面的母亲,依然是敬佩。
然而,我同样敬佩自己的父亲:如果不是他对我从小的严格要求,如果不是他“正统”的教育,如果不是他“刺激”我一步步走自己的路...我很难想像,现在会是什么样。因为父亲的严厉,才有我今天的性格,虽然没有如他所愿去做公务员,但其实我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呢?
曾经还看过一部《跳出我天地》,和这部电影一样,我建议看到这篇blog的所有人,都能去看看《一球成名》——不要抱怨父母为你、或者没有为你做什么,对他们而言,他们永远没有做错。
因为他们爱的,永远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