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1 我今天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饮料瓶能告诉我什么》的第1课《饮料瓶的知识》。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策略”、“教学流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有《饮料瓶的知识》、《饮料瓶的材料》、《饮料瓶与环境》三个活动组成。本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对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饮料瓶的知识》由观察开始,教学时要请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饮料瓶供观察研究用。虽然学生经常接触饮料瓶,但很少有人去研究它,所谓熟视无睹。所以在认真观察后,学生会发现对熟悉的饮料瓶并不了解,饮料瓶里还藏着许多秘密。让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银行。接着以头脑风暴的形式研究饮料瓶的其他用途。拓展活动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活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同一课时内让学生利用空饮料瓶,开展小制作、小实验的实践操作,而我经过反复琢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一环节改成了欣赏与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一节课完成科技小制作的设计活动,对于实践制作与展示放在课后或者下一个课时。
【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
(1)、使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
(2)、学会使用废旧饮料瓶进行制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饮料瓶的活动,探寻饮料瓶的相关知识;
(2)、利用饮料瓶进行科学小制作和进行科学小实验装置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教法与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他们的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结合这一理论,以及根据学生素质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这节课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启发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提问——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更多问题。
【教学流程】
《饮料瓶的知识》是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教学活动,整个教学从观察探究活动到实践探究活动贯穿教学始末,体现了了解原有科学概念、观察提升科学概念、形成自己科学概念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这样几个步骤:一、观察发现与提问;二、头脑风暴;饮料瓶的其他用途;三、拓展活动:小制作的设计与欣赏活动。
一、谈话引入
首先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问学生:喜欢喝饮料吗?喝过哪些饮料?然后询问学生买饮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意图是想了解学生对饮料瓶已有的知识。让孩子们自主产生想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动机,达到导入、点题的效果。
二、观察发现与提问
1、首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饮料瓶材料(要求:在观察的过程中要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探讨,交流把观察到的简单的记录下来)
2、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汇报从饮料瓶上获得的信息,接着让学生大胆地去说:饮料瓶上的这些信息告诉了我们什么?也就是让学生来探究饮料瓶上的这些信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实践运用。当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应鼓励与适当引导,并加以板书,因为学生们的`回答代表他们的思考,教师就应该尊重他们的结果。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精神。
3、“关于饮料瓶你还想知道什么,能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这样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接着让学生们在班上进行交流,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存如入问题银行,并要求学生记得通过各种途径去解答把问题提取出来。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三、头脑风暴:饮料瓶的其他用途
1、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让学生尽可能多说出饮料瓶的其他用途。在这里我得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气氛,不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探索出这么多的用途,到底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妥的呢?这时就以科学判断题的形式出示:塑料饮料瓶可以长期盛酒、菜油、醋,酱油等调味品吗?让学生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先来判断,分析一下。然后让学生阅读书中的补充资料,这样找到了更准确的答案。
四、拓展活动;利用饮料瓶进行小制作的设计
用废旧饮料瓶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小实验活动。既可以充分利用饮料瓶的价值,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教学内容做了简单的调整:
1、实物展示(老师课前做好的小制作),用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用激励的语言:“废旧的饮料瓶可以变废为宝,那么你们想把废旧的饮料瓶变成什么样的宝贝呢?”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构想,并完成小制作的设计计划。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设计思路。
4、课件播放:用饮料瓶制作的小工艺品、小实验装置。让学生欣赏,从而去拓展他们的思路。
5、老师布置作业:继续完善计划并完成小制作。
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及老师们:
大家好!
我上的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大象版科学第六单元第一节《饮料瓶的知识》的内容。
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饮料瓶的知识》是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家族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开始。通过学习对饮料瓶知识的认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紧密联系,加深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
(2)学会使用废旧饮料瓶进行制作及实验活动
(3)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饮料瓶的活动,探寻饮料瓶的相关知识;
(2)利用饮料瓶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探究合作的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和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渗透法制教育,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难点: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运用
四、说教学方法
1、针对科学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来学习相关知识点,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平时喜欢喝饮料吗?(学生回答)都喝过哪些饮料?(指名学生说说)老师这里也准备了几种饮料,看看大家喝过没有?请看大屏幕。师:喝完了饮料,你们注意观察过饮料瓶吗?(学生回答)从饮料瓶上你看到过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这些知识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入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饮料瓶的知识。(板书课题:饮料瓶的知识)
二、授新课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饮料瓶,仔细观察,看看从饮料瓶上能发现什么?可以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并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小组活动:学生观察并记录)
(1)师:通过观察你们从饮料瓶身上都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2)师:饮料瓶上的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学生交流)
(3)师:对于饮料瓶你还想知道什么?请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交流)
(4)师:请同学们把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吧!
(5)课件展示饮料瓶的知识饮料瓶上的知识饮料瓶的信息商标条形码质量安全标志网址、地址、电话环保标志绿色产品标志保质期产品标准号信息的作用“商标是商品的脸”。有了商标,就能区别相同产品的不同来源,有助于维护合法权益。能告诉产品的价钱、厂家,起防伪、价格作用。它表示此饮料质量绝对安全,请放心的喝,大胆的喝……。它告诉我要想了解此种饮料的一些情况,可上网查找。它告诉我,喝完饮料后,不要乱扔饮料瓶。它能告诉我此饮料为绿色产品,无毒无害。在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的日期。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的生产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是合格的,反之,则认为是不合格产品。因为产品众多,每个标准国家有统一的编号,就是标准号。表示正在申请中的商标,使用时间:从拿到受理通知书到拿到注册证书期间。圈加R表示已经注册的获得商标法保护的商标。使用时间:从拿到注册证书开始使用。TM标志R标志
三、饮料瓶的应用
(1)好,刚才我们从饮料瓶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那饮料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用处呢?(学生回答后展示自制作品及课件内容)
四、手工艺制作欣赏。师:老师的制作很有限,这里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用饮料瓶制作的小工艺品,请观赏。(课件播放:小制作的画面)
五、课后小结:师:同学们,废旧的饮料瓶除了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变废为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许多饮料瓶的知识,得到不少收获,请同学们今后把我们今天学到的饮料瓶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去,以便让我们消费时更安全!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一个小玩具或工艺品并写上小标签向其他同学解释制作过程和用途。
饮料瓶的知识说课稿3
各位评委: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饮料瓶告诉我们什么》第一课时《饮料瓶的知识》。
一、首先说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学情分析
《饮料瓶的知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基础,讲好本节课可以为后面的两节课《饮料瓶的材料》、《饮料瓶与环境》做很好的铺垫。
四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生活中经常接触饮料瓶,但很少有人研究它,学生对此更是熟视无睹。
根据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我制定以下
二、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饮料瓶所蕴藏的知识点。(如商标,网址,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2、会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环保小作品。
3、培养观察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饮料瓶蕴藏的科学知识;
难点是饮料瓶上的信息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比较和实践应用。
四、教学准备
为使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的教具有:材料箱(主要是矿泉水瓶,橙汁瓶等塑料饮料瓶)饮料瓶制作及科学实验作品,图片,饮料瓶知识课件,常用的小制作工具。学生需要准备:科技制作工具(剪刀、双面胶、彩纸等)以及相关材料。
五、说教法学法
我们都知道科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素养重要学科,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合作意识,环保意识等,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图片演示,讲解法、活动探究法。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获得科学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同学们平时喜欢喝饮料吗?都喝过哪些饮料?(指名学生说说)追问:喝完饮料你观察过饮料瓶吗?他会告诉我们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饮料瓶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饮料瓶,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并把发现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其次,引导学生把从饮料瓶上获得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以课件的形式把饮料瓶上的名称,商标,条码,环保标志,安全标志等信息完整的呈现给学生。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对饮料瓶上的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生活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至此,学生对饮料瓶上的各种信息已了解透彻。
那么,对于饮料瓶你还想知道什么?请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交流)
把这些没有弄懂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
(三)、头脑风暴求异创新
小小的饮料瓶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饮料瓶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说装饮料,装水等)你觉得还可以装什么?做什么?可是哪些是可以的,哪些又是不妥的呢?因为学生的经验有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一道判断题让学生解决。(课件出示:科学判断:(1)塑料饮料瓶可以长期盛酒,醋,酱油等调味品吗?)你能用搜集到的资料或者生活中积累到的知识来分析,判断一下吗?为解答学生的.疑惑,接下来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的77页读读书中的补充阅读(学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
而后让学生说,读完了书中的资料介绍,你又明白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同时号召大家千万记住,塑料饮料瓶盛酒、醋、酱油味品等不妥。不仅自己要记住,课余还要做宣传,告诉家人、邻居、亲朋好友等……(四)、动手操作变废为宝
课件出示:用饮料瓶做小制作、工艺品。
同学们,废旧的饮料瓶除了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变废为宝了。(师出示实物:小制作)那么你们想把搜集到的饮料瓶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现在开始你的创造之旅吧!学生分组开展创作活动
(五)、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将学生制作的小作品进行展示,集中点评,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六)、总结延伸
同学们通过40分钟的观察,交流,探究,制作,大家不仅了解了饮料瓶上的信息知识,同时对饮料瓶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制作了精美的小作品,希望同学们把饮料瓶的作用告诉你周围的人,正确的使用饮料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银行”中的问题,有兴趣的在课余时间一起去探究。
七、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让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
饮料瓶的知识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饮料瓶上的信息:
饮料瓶的其他用途?(妥与不妥)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诠释了科学活动的独特魅力,真正让学生去经历每一个科学体验。从中获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