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其一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陶渊明 赏析 饮酒

管理员

摘要:

饮酒陶渊明其一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一》写世事无常,荣衰不定,作者以达观态度处之,饮酒自娱以得解脱。语言古质清淡,却蕴涵了作者无限的感慨和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下面是饮酒陶渊明其一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饮酒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饮酒陶渊明其一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一》写世事无常,荣衰不定,作者以达观态度处之,饮酒自娱以得解脱。语言古质清淡,却蕴涵了作者无限的感慨和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下面是饮酒陶渊明其一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饮酒·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注释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赏析

  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虽冠以“饮酒”之名,却纳入了丰富、复杂之思想内容。

  对社会现实之关注和批判。这类诗篇在《饮酒》诗中约占半数。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陶渊明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说之那样脱略世故、超然物外,忘情于现实。《饮酒》诗之第一首,就抒发了他对动荡不安、变幻莫测之政局之无限感慨。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共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筋酒,日夕欢相持从表面工看,诗人是在感叹时序之变迁推移、人事之荣枯浮沉,骨子里却反映了他对时局之关切和隐忧,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说“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这是很有见地之。陶渊明生活在乱世。他是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在他生活之那段时间里,东京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之权力之争,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息过。这时,以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内乱起家之新军阀刘裕,独揽东晋之军政大权,正虎耽耽地欲代晋自立。在晋宋易代前夕,陶渊明思绪万千,感慨极多,但又无力改变这充满刀光剑影之局势,于是,只好以酒消愁了,“忽与一筋酒,日夕欢相持”。

  在《饮酒》诗中,陶渊明不仅对时局表示了自己之忧虑和关切,社会现实之昏暗、道德风气之败坏,也使诗人感到愤慨不安这些也就成了他在诗中一再遣责之对象。这样之例子是很多之,如第二首“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报,何事空立言。”他埋怨社会之善恶不报、赏罚不明。第六首之“雷共同誉毁”、第七首之“众草没其姿”,他指责社会之是非不分、贤愚倒置此外,像第三首之“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第十二首之“世俗之相欺”、第十七首之“鸟尽废良弓”等等,也都是针贬时弊之。他之这种愤世疾俗、猖介不阿之品格是超乎流俗之上之,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之疾恶如仇、修身洁行,其思想感情、斗争精神是有共同之处之。这两位诗人虽然所处之时代、阶级地位不同,各自之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一个坚持革新政治而为守旧势力所不容,一个不愿与世俗为伍而弃官闲居。但他们不屈服、不妥协之斗争精神和高洁之人格却是一致之,也是一脉相承之。

  在陶集中,陶渊明虽然很少提到屈原之名字,但他受到屈原之影响是很明显之,也是十分深刻之。这不仅表现在对待现实生活之态度上,还表现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与其说陶诗“其源出于应豫”,倒不如说在某些方面较多地得力于《楚辞》,似乎更符合实际情况。在《饮酒》诗第十二首中,陶渊明更集中地批判了那些趋炎附势、名利熏心之封建士大夫文人。“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史,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侏泅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减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驱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诗人感叹羲农时代那种淳朴自然之社会风气已一去不复返,赞美为使社会归朴返淳而席不暇暖之孔子,以及为六经而勤奋讲学之汉儒伏生、田生等人,同时也痛斥了现实社会中之无行文人,他们置儒学于不顾,都在贪婪音进、依附新贵,再也没有一个像孔子那样问津之人了。结尾四句突然说起饮酒,以掩饰自己内心之苦闷和愤满情绪。对于那些无耻文人,诗人是深深厌恶之,但他又不得不表面上与之应酬。在第十三首诗里,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矛盾情况,诗人尽管与那些人同席饮酒,但由于思想志趣不同,常常是貌合神离、话不投机。他们自称为“醒”者,陶渊明也就以“醉”者之姿态出现,作醉人醉语,给对方来一个“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醉”者和“醒”者是这样之不协调,显得十分幽默风趣、滑稽可笑。“世人言醉时是醒时语”,真正之醒者,不是那些自称为“醒”者之人,而是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何偿有丝毫醉意他头脑清醒,关注社会现实,只不过是用“醉”眼看世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