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写数和数的组成》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写数和数的组成》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写数和数的组成》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写数和数的组成》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的学习过程,能够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认识计数器,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 14 2 11
20 0 19
(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
3、提问:看着11这个数,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怎样摆的?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11)
二、探究交流
1、教学12的组成。
(1)认识数位。
谈话:原来有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这1捆表示什么?它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这2捆表示什么?它对着的位置我们也有一个名字,叫做 “个位”。
(2)认识计数器。
谈话:12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出示计数器,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说给同桌听听。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
提问: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2呢?
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这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拨1个十。
这是2个一,我们该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反馈,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这2颗珠子就表示什么?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多少?
(3)教学12的写法。
2、教学11的组成。
11这个数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同桌讨论并操作。
汇报拨珠方法: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
用数字卡片摆出11。学生操作后汇报。
讨论: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自学13-19各数的组成。
谈话: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再把数摆出来,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3-19的组成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过程,课件演示。
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5呢?16、17、18、19呢?
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教学20的组成。
谈话:出示1个十,这是多少?该放在什么位上?怎样用珠子表示它?学生操作。又添上1个十,现在是多少?
提问:十位上为什么拨2?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呢?
提问:20是怎样组成的?
5、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
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6、小结: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
三、反馈完善
1、抢答。
1个十和2个一是______。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______。
2个十是______。
1个十和9个一是______。
2、看数拨珠。
12 13 20 15
3、猜谜游戏。教师说一句话,学生猜数。
1个十和6个一是几?
十位是2,个位是0,这个数是几?
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11--20的写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
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