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数学教案 上册 反思

管理员

摘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会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

  2、使学生初步体验高矮的比较性,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

  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高矮、长短、厚薄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实物、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

  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高,谁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2、学生互评3、全班进行评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生熟识的玩具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

  (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看,这位小朋友的玩具真多呀!就是他太调皮了,把玩具摆了一地,乱七八糟的,谁能帮他数一数?

  “2架‘飞机’”中的“2”我们还可以用2根小棒、2个三角形或2个手指来表示。你觉得“4辆‘小汽车’”中的“4”可以怎样表示呢?

  (可以画4个图形,可以用4个手指,也可以用4根小棒,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

  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一个一个数得很好,说得很棒!你们想不想自己把这些数记录下来呢?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1~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准备工作。出示课件。(展示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请同学们模仿图中小朋友的姿势坐端正,头不能太接近书本,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仔细看这位小朋友的右手,是用哪几根手指握笔的?同学们试一试。

  互相指正,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

  2.学习写数。

  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教大家写数,注意写字时的姿势要端正,握笔的方法要正确,还要注意书写笔顺。1个数占半个田字格,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数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的,4、5这两个数是两笔写成的。看清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把字写匀称才漂亮。大家一起看看老师怎样写。

  边示范边讲解:

  “1”的写法:从右上方向左下方略倾斜写,不要写成竖直的。

  “2”的写法:从左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然后向右拉平。

  “3”的写法:注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滑些。

  “4”的.写法:要注意第二笔的起点处与第一笔的起点处相平或略低,略倾斜。

  “5”的写法:下半圆要写得圆滑些,占满格。

  让学生把教材第7页的虚线数字描实,再照样子写一写。

  你们看,1~5各数像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记忆数字的方法。)

  小结:1像铅笔把字写,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

  三、课堂练习。

  (1)游戏:每名学生发10个花片,可以摆出5以内各数,也可以摆出自己知道的其他数。同桌摆一摆,一个摆,一个说摆出的数,然后交换进行。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并使本节知识得以延伸。

  (2)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学生的书写。

  设计意图:既巩固了本节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对已学数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

  8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文具,你能说一说文具里都放些什么吗?

  复习1-5各数。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文具请大家观察一下:图画上画了些什么?

  2、知道怎么做了吗?每一种文具各有多少/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连线,指名说。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6-10这几个数来表示?

  4、6-10的写法。

  形象记忆:6象哨子,7象镰刀,8象葫芦,9象“q”。

  重点讲9一笔写成,8从右上角起笔,上圆稍小,下圆稍大,10是由1和0组成,0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回到起笔处。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一题:看图画线,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题,数一数,写出数,再画圈。

  3、第三题;填数,发射火箭倒计时,从10写到0。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10各数,并会写6-10各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在比较事物的多少的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

  2、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比较数量是10以内的`事物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事物的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问题导入

  几只小松鼠到森林餐馆吃午餐,好客的服务员为每只小松鼠摆上了精美的餐具。快来帮助服务员数一数还缺哪几种餐具,各缺多少?

  二、说一说

  1、比较松鼠和餐具的数量(同样多)

  说一说:比较松鼠和餐具多少的方法

  (1)先数小松鼠的只数,再数餐具的个数。

  (2)把小松鼠和餐具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2、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

  (1)比较松鼠和汤匙的数量

  松鼠的数量比汤匙的数量多

  汤匙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

  (2)比较松鼠和杯子的数量

  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

  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

  3、比较三个事物的多少

  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2)用数数法比较

  体验多和少的相对性

  三、练一练

  1、画一画

  2、哪一堆正合适?

  3、比一比,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4、猜一猜,松鼠采了多少个蘑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大小,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2、理解物体大小或容器内装液体多少的比较方法。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形状不同的容器中所装液体的多少。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问题导入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蛋糕,一家人的杯子里都倒上了饮料,桌子上还放着一个大西瓜和两瓶饮料,一家人为妈妈过生日,多快乐呀!

  二、新知讲授

  问题1:把切好的三块蛋糕和三块西瓜分别标上序号。比一比,说一说三块蛋糕中哪块大,哪块小,三块西瓜中哪块大?哪块小?

  1、比较三块蛋糕的大小

  2、比较三块西瓜的大小

  问题2:哪杯装的多?哪杯装的少?

  桌上有三杯饮料,想知道哪杯装得多,哪杯装得少,其实就是比较三个杯中饮料的多少。

  探究比较方法:

  1、运用观察法进行比较:三个杯中饮料的高度是相同的,但却不能由此判断三杯饮料装得同样多,因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杯子底部大小是不同的,那么哪个杯子的底部大,这个杯子装得饮料就多,所以第二杯装得多,第三杯装得少。

  2、运用统一标准的方法进行比较:把三杯饮料倒入同一个较大的.杯子,记下每次倒入饮料的高度,再根据三次高度判断哪个杯子装得多,哪个杯子装得少。

  问题3:可乐瓶和果汁瓶谁装得多?

  可乐瓶和果汁瓶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都是不规则的瓶子,要比较的是两种饮料瓶谁装得多。

  探究比较方法:

  对于形状不同的两个瓶子,不能仅凭用眼睛观察来判断谁装得多,要实际测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三、练一练

  1、大的画“√”小的画“⊙”

  2、大的画“√”小的画“⊙”

  3、哪个装得多?谁喝得多?

  4、想一想,把方糖放进杯子后,哪杯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