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 :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
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
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
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
④按节奏齐读。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
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
4、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5、赏“西湖之晴”。
⑴齐读诗句。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 “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
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
(板书:潋滟 )“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
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
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6、赏“西湖之雨”。
⑴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
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
(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⑴ 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⑵生自由练读
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⑷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
两种“景色”都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西子西湖”
⑴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
(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
⑵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
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⑶(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⑷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淡妆浓抹)
⑸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
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⑺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总相宜)
⑻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
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苏轼、女苏轼)
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
六、荐诗篇,重积累。
1、这就是美丽的西子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写西湖的诗,你搜集到哪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2、老师也搜集到两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出示PPT拓展诗文)引入古诗《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生读诗
5、师简述诗景
6、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
7、作业:
①背诵本课古诗
②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背诵。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2
一、课前谈话
1、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那些地方?你们知道“人间天堂”指的是哪里吗?“人间天堂”是说什么意思呢?
2、你们想欣赏一下西湖的风光吗?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诗,介绍作者
1、师:西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的,西湖的确很美,在宋代诗人苏轼的笔下更是美得独特。板书“苏轼”)
2、师:苏轼曾在杭州做官,他写了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3、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苏轼?
4、再读、解题:
5、过渡: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强调注意课文中注音的生字的读音及写法。
2、师:讲解生字
3、师: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这首诗在哪里停顿是合适的?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用小斜杠画一画。
4、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5、齐读。
四、渗透方法,理解诗句,加深感悟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将古诗读得流利而富于节奏,可是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理解诗句,看看苏轼如何用这短短28个字展示出西湖的美。
2、学习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
①先齐读。
②提出疑问。(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③解疑。讲解单个字的解释。“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
可结合注释、图画,发挥想象理解: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光潋滟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方:正,恰恰。空蒙:形容山峦迷蒙的样子。想象:下雨天云雾迷茫的样子你见过吗?这个时候去看山是什么样的?
④结合单个字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气候下的景色?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人所看到的景色
4、齐读,读出烟雨迷茫的朦胧美感,和阳光明媚、波光闪动的美。
5、当诗人看见这丰富而美好的画面,会是什么心情呢?带着愉悦的心情读。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更喜欢晴西湖还是雨西湖?为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出你的喜爱。(喜欢晴西湖的读第一句,喜欢雨西湖的读第二句)
那么,诗人喜爱的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那雨天的西湖?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都喜欢。(晴方好、雨亦奇)
过渡:对,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这不禁让诗人联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
6、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总结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先解释单个字,再根据单个字的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师:西施美不美?诗人把什么比作西施?诗人怎样评价西施的美?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还美吗?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美)
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怎样读出这种美?(重读:总)
③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她们有什么相通之处?
(引导理解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都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不需外物衬托,不需人为修饰的独特的天然的美!)
哪个字最能体现西湖的这种美?还是一个总字,看起来是在写西施的美,实际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那么美,一个“总”字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得惊喜、得意,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
五、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今天我们不能去到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师配乐朗读,生闭目想象:(如时间不允许,则教师配乐读古诗)
这一天,阳光明媚,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畅游西湖,他们泛舟湖上,饮酒赏景,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闪烁耀眼,向人们展示着它美丽的风貌。诗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当诗人正沉醉于这山水美景,忽见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原来下雨了,你再看这雨天的西湖吧,云雾迷茫,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神往!诗人不禁咏出这样的诗句,读——师生齐读。
就让这美景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再读一读!
能背一背吗?
7、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诗人苏轼带我们领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同时又用一个奇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韵。
六、拓展学习,活化文本,综合发展
1、过渡: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首。
2、课后作业:朗诵全诗,鼓励背诵。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3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三、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4
一、揭题,解题。
1、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人们自然就想到——西湖。你们去过西湖吗?在你的印象中西湖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来说吗?(或看完课件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板:饮湖上初晴后雨
3、师:谁写的?板:苏轼
师:课前同学们特意去搜集过资料,你都知道些什么?(生交流)
师小结: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与父亲苏荀,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杭州当过官。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当官时写的。
4、师:(齐读诗题)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的?生自由说
师点拨:起初晴天,后来下雨了。……读题
讲苏轼在湖上饮酒…………读题
5、师这首诗的 题眼该是哪个字(晴 雨)
二、读诗句,读正确。
1、师: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生自由读
2、师:反馈:在朗读时,哪个词特别难读……指名读
指名读诗句
三、晓诗意,悟诗情。
1、师:哪句是写晴天的西湖,哪句写雨天的西湖?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习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师引导:
(1)“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板:释
(2)解释这句诗,哪个字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晴)生重新解释诗句板:调
(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板:补……生解释诗意
(4)解释时还要板:猜 换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吗?生说师引导
师:(1)诗人喜欢晴天的西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好)
(2)引读 师:晴天的西湖好在美在哪?……生“水光潋滟”
(3)师(指着图):这就是水光潋滟的 湖面,你能用别的词来描述吗?(生自由说)
(4)师是啊,晴天的阳光照到湖面上,银光闪闪,是那么美丽,其实晴天的西湖还有许多美景呢!……生闭眼师描述一段优美的文字……(听完后)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师:是啊,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诗人说……引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6)师:一个“好”字写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师:雨天的西湖,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奇)
这雨只让西湖的山云雾迷濛吗?请想像一下这雨还让哪些景物更加生动了?
(生想像说话:因为有雨,西湖的()更加( )。
师:难怪诗人说……引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3、学习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后,诗人认为一个“好、奇”,远远不能写出西湖美,不能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此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引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两句诗是至今为止赞美西湖中最妙的两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解释)
师:你觉得这两句妙在哪里?……读
四、配乐诵读
1、师:学到这,你们是否为西湖的美景所打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带着诗人的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首诗吗?配乐朗读。
2、师:同学们,我觉得美的诗,光读还不够。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生试背……指名背
五、课外拓展
师:西湖的美,美在它的淡妆浓抹,美在它的千姿百态,这不还有两首写西湖的诗。生自读、反馈。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5
教材分析: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 认识“亦、妆”两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 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 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切入,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没去过的同学也关系,今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西湖看看吧!(播放西湖的幻灯片)
二、 组织合作,自主探究,小组汇报,相互补充,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1. 理解诗题意思,介绍作者;
2. 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3. 出示诗句中的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4. 将词语带入诗句,自由读诗;
5. 小组分工合作,出示学习方法:读——提出疑问——借助注释解疑——再读;
6. 小组汇报诗意,指名补充;
7. 师说诗意,生说对应的诗句;
三、 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1. 师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诗句的重音和停顿;
2. 师介绍西湖与美女西施的相通之处,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 配乐有感情朗读;
4. 师范读,生想象情境;
四、 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1.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2. 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读给大家听,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在授课时,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西湖的图片,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创设了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对于课题的解释深入浅出,本首诗有一些字音较难,所以我设计了比赛的方式赛读词语,体现了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对于诗意的理解在学生互相帮助、补充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适时点拨。在师范读生想象画面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培养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这一环节应更加扎实,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从本首诗还可以进行拓展,布置研究性作业,由课内指向课外。如果教师把古诗板书在黑板上就更好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6
一、引入: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从李白的诗句中领略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景色。这节课让我们在苏轼的妙笔下欣赏风景如画的西湖。
师:大家知道西湖吗?(学生回答)
(出示课件:西湖风光)
教师配音: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因湖在城西,而得名“西湖”。西湖景色宜人。以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 “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西湖十景”著称于世。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过渡语:从古至尽,许多名人志士都曾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过它。北宋苏轼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言佳句“饮湖上初晴后鱼”。(师范读诗句)
二、读诗:
过渡语:请同学们自渎古诗,读准字音。
1、检查学生自渎。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生:读诗。(2人)
师:谁来说说读的怎么样?
生:评价。(1~2人)
师:评价。
2、纠正字音。
过渡语:你们读的很正确,诗中有几个生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潋滟、空蒙、亦、妆),指名读、齐读。注:“妆”读并组词
生:读。
师:我们再来读一下古诗。
生:齐读古诗。
三、学古诗。
1、小组学习。
过渡语:
师:读了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
生:答想知道……
师:我把大家的想法归纳了以下几点:(出示课件)
(1)解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
(4)悟诗情;
(5)感情读;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以上步骤分小组学习古诗。
生:小组学习古诗。
2、小组汇报。
(1)解诗题;
师:哪个小组汇报解诗题;
生:汇报(在西湖饮酒,起初天气晴朗,后来下起了雨所看到的景色。)
师:指导读诗题。
(2)知诗人。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苏轼?
生:介绍。(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3)明诗意
(4)悟诗情
(5)感情读。
师:结合书下注释说一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生:汇报前两句诗意。(小组成员及其它小组成员补充2~3人)
诗意: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若有若无,十分奇妙。
师:这两句分别写了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晴天、雨天。
师: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A、 出示晴天组图。
师:看了西湖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生:感受(很美)
师:那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呢?(出示“湖光潋滟晴方好”诗句)
指名读:2~3人。师指导读:语速慢,轻柔舒缓。
B、 大家读的真好。那西湖雨天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出示雨天组图)。
(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诗句)
指名读:2~3人;小组读;齐读。
过渡语:是呀!晴天的西湖,水上微波荡漾、风光旖旎;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师:谁来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诗意:我想把西湖比做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适合。
师:为什么要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生:……
师: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西湖和西施同在越国,同有一个“西”字,他们都具有天然美色,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妆,总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湖无论晴姿雨态,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所以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从此人们又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怎样的感情呢?
生: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师:(指名、小组、齐读)读后两句。
3、配乐读诗,整体感悟。
过渡语:诗人用手中的`妙笔把西湖的晴姿雨态,描绘的淋漓尽致,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让我们带着对西湖美景的无限向往,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1)指名读诗(配乐);
(2)男、女生分别读(配乐);
(3)谁想读就站起来读;(配乐)
(4)全班齐读;(配乐)
4、背诵古诗。
师:我们能不能试着背诵这首古诗呢?
生:试背
学生汇报。(能背下来的就站起来背一下)
5、拓展。
拓展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诗句中想象西湖的美景。
(音乐响起)
师: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课后,请你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准备参加班级的诗文配画展。
(课件出示)
拓展2:诗人苏轼当日在西湖共写了两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让我们来读一读另一首。
四、诗小结。
晴天的西湖明艳妩媚,雨中的西湖清秀淡雅。它就象一位美丽的女子,时时展示美的风姿,让人产生喜爱之情。请大家齐颂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4、苏轼笔下的西湖真美啊!古人有许多描写西湖的诗作,却很少有人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想想,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好)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 (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8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板书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9
课前准备:
1、西湖风景图片。
2、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俗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号称"人间感觉"的杭州有一处著名的景点"杭州西湖",那里风光迷人,景色神奇。古来人们一直有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炼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大家想观赏一下吗?
播放投影片
2、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江南山水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被认为是描写西湖的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赞美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用直观的图片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 质疑问难
1、看多媒体演示,听范读。
2、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3、指名试读。
4、读了古诗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还想了解什么?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三、自主探究 汇报交流
1、借助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同桌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1)通过自学,你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喜欢哪句诗的描写?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忽晴、忽雨的奇丽多变的景象,以及体会把西湖比作佳人的贴切生动)
四、再读感悟 情感升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听范读,欣赏演示的景色。
3、边读边想象,体验诗人的感情。
4、试着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情感得到升华)
五、拓展练习
1、如果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西湖,你想怎样做?
2、出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学生自读。
(多种方式赞美西湖,体现学科整合)
六、教师总结
苏轼在这首中把西湖在不同天气里所呈现出来的美丽景色,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外又贴切生动,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自然,西湖也由此而得到了"西子湖"的美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0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板书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忆学法
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
小结板书: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
2.质疑、讨论和交流
3.反复吟诵。
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
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
(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在诗中画批)
(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
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
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
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附:板书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
(杨万里)
西湖晴雨天气
满湖荷花荷叶
学法:
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交流,反复吟诵,想象,绘画创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1
教学理念:
以重点词句“总相宜”为突破口,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教学。引导质疑,先引出对“总相宜”的理解,再围绕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总相宜”的赞叹为基点展开讨论学习,最后回归提升对“总相宜”的感悟,进而理解全诗。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五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诗篇。短短四句诗,包含了西湖的种种美景。在诗人笔下,西湖胜景千姿百态,任何情况下都是那么可爱,具有永久的魅力。
学生分析:
打从一年级开始,班里的学生就很喜欢朗读背诵简短的古诗文,在朗读中或多或少也能感悟古诗描绘的画面。可是在吟读上,学生很难进入作者的意境,因此感悟比较肤浅,所谓的感情朗读只是浮于表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会写“亦、妆”两字。
2、理解古诗,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进入意境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西湖景色的课件图、写有句式小挂板、音乐磁带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引入
师:我们壶镇区的生活用水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边的大水库起了很大的作用,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水库是什么样子?
生:大、美
2、谈话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游览另一个水的世界
(出示挂图介绍:这是我们浙江省的杭州西湖)
师:西湖美吗?面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我们的小朋友往往无法用语言拿来表达,可古代有一位诗人却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把西湖的美丽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大作(出示课题)
3、组织读课题(个别读、集体读)
二、读通古诗,理解诗句
1、组织读古诗
自由读——个别读(随机纠正)
读诗中指导书写“亦、妆”。(亦:师示范写,组织书空写,再再在田字格边写一个。妆:组词,说说后半个为什么是个“女”字并指导书写)
个别评价语:
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有谁还愿意读读。
读得很流利!
读得很有节奏!谁再来读读!
2、引导朗读感悟
听得出,大家刚才都在读上下了一番工夫,很好!对于诗中,你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引出对“总相宜”的理解)
预设内容:
生:“总相宜”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她理解?
生:总是那么美好,恰到好处。
师:诗人看见了什么美景,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让我们一起来再读读他的诗吧!
生:诗人看见了晴天的美丽景色。
师:还看见了什么?
生:山的景色?
师:什么天气山的景色?
生:雨天
师:你哪里看出晴天和雨天是美丽的?请读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评议:很美 我还想听,请你再来一次
还感觉不到美 再来一次
师:再读读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水波闪动)水波怎么会闪动?(由于阳光的照耀)从哪个词看出来?(水光潋滟)请你来读读这个词
谁来说说平时在哪里看到过“水光潋滟”的样子?请你把你看到的感受读出来。(请几名学生个别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亦”“妆”两个生字,理解“潋滟、空蒙”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走进诗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学边提炼古诗“读、解、想、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吟诵,使他们有自己的感悟,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学会积累、应用诗句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赏美景、揭诗题
1、游戏猜诗句
这节课,我们也向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一样来猜诗句,好吗?准备,请听题!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诗。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这两句诗都是出自哪一首诗?(《望天门山》)是的,是《古诗两首》的第一首。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是李白描写天门山风光的,今天要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欣赏美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我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景吧!(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3、师:欣赏了西湖的图片,谁来说说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西湖美吗?正因为西湖这么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知诗人。
1、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呢?谁来说说?
师点拨:当时的天气怎样?地点呢?“饮”是什么意思?“初”呢?谁能完整地说出题目的意思?
2、(出示课件)简介诗人及背景: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3、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呢?请你高兴的读一读课题。
4、指导朗读:
①谁能把苏轼边饮酒边欣赏美景的高兴心情读出来?请你读
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
③指名试读;师范读;
④按节奏齐读。
3、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大家打开课文85页,拿到一首新的古诗,一般来说我们第一步要干什么?(读)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带拼音的生字要多读两遍,争取读正确。
2、检查朗读并正音。潋滟(lianyan)空蒙(meng)亦(yi)淡妆浓抹(zhuang)
3、师:如果把这些生字词放在诗句中,你还会读吗?(出示课件)谁来读读?
①挑生读一、二句,挑生读三、四句。
②谁能把这几句连起来读一读?
③读诗除了读得正确之外,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来,谁来试试?(师范读,挑生读)
④(出示课件)点击课件画上节奏,挑生按节奏读。
⑤师生、男女合作读
⑥总结:以后就这样读诗,读出诗的.节奏来。
4、抓字眼、品诗句
过渡:同学们,读诗不光要读出他的节奏,还要读出它的韵味,但起初我们要把这首诗读懂,是不是?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吗?
①挑生说
②(出示课件)自学提示:看注释、看插图、发挥想象……(渗透读诗方法)
③按照自学提示:先自己读,看看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可作上标记,再和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生交流汇报:
①生交流:读懂地方(诗歌第一句写的是晴天时候的西湖,第二句写的是雨天时候的西湖)从什么地方读懂的?(潋滟、空蒙)
②不懂的地方:相宜、方好、宜、淡妆浓抹
3、过渡:这些问题老师都记在心里了,我们先不慌着解决,看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不会有新的发现,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好吗?
①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了在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西湖像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板书:西湖西子)
②你知道西子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看注释)她是怎样一个人?小结: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你们的书上就出现了注释(和学生一起看语文书),借助注释是理解诗歌的一个好办法。
③过渡:你们想知道西子到底有多美吗?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师简介西施资料)
师:西施美吗?太美了,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吗?(板书:?)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5、晓诗意、悟情感
过渡:作者在诗中为我们描绘了西湖哪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板书:晴、雨)
(1)品味晴天西湖的“好”——水光潋滟晴方好
过渡:哪一句诗写了晴天时候的西湖?(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1、理解“潋滟”
(1)师:同学们,你从诗句中哪个词体会到了西湖的美?“潋滟”两个字,你觉得它跟什么有关系?(跟水有关)
(2)“潋滟”是什么意思?(波光闪动的样子)
(3)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
(4)(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你能用其他的词语来赞美晴天的西湖吗?(挑生说)师相机出示课件: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
(5)师: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
(6)过渡: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看到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怎样?你能美美的把它读出来吗?(挑生读,师评价)
小结:面对这波光荡漾的西湖水面,难怪诗人会忍不住这样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
(7)想画面:同学们,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闭眼,随音乐想象)
预设:生:会看到湖里的荷花盛开了,师:这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生:会看到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师:这就是“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景象啊!
2、理解“方好”
①师:晴天可以看到西湖的无限风光,难怪诗人说:水光潋滟晴方好,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你能用一个字来赞叹吗?诗人怎么赞叹的?(板书:好)
②这个“好”好在哪里?(天气好:晴朗)还好在哪里?(景色好:美丽)
③过渡: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字典,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里关于方的解释(出示课件)(1)正直(2)正当、恰好(3)一种形状,你看看“方”是什么意思?
④放眼望去,一切尽在眼底,我们都被陶醉了,不禁吟诵到——水光潋滟晴方好
⑤小结:正是这水光潋滟的景致,这山清水秀的景致,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使西湖的晴天美的这样恰到好处。
(2)品味雨天西湖的“奇”——山色空蒙雨亦奇
1、理解“山色空蒙”
过渡:正当诗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绵绵细雨,那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雨中西湖)
(1)哪句诗写了雨中西湖的美景?
(2)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雨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3)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吗?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形容就是:山色空蒙,现在,你读懂“空蒙”了吗?
2、亦奇
(1)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板书:奇)
(2)理解“亦”(课件帮学生理解)“亦”就是也的意思,这个字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
(3)指导朗读:烟雨中,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像是给西湖披上了一层轻纱,这种感觉真奇妙,你能把这种轻柔的感觉读进诗中吗?(挑生读)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西湖边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挑生说:小桥、柳枝、小草)
(4)出示课件:雨天,你来到西湖边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你会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当你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朦胧,你会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当你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娇嫩,一起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5)小结:诗人在一天当中就欣赏到两种不同的美景,(男女合作)晴天的西湖是这样美好(男生齐):水光潋滟晴方好;雨天的西湖又是这样奇妙(女生齐):山色空蒙雨亦奇,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再一次深情的赞叹道(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感受比喻的巧妙和贴切
1、理解“淡妆浓抹”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让老师感受到晴天西湖的美好和雨天西湖的奇特,也让我们这位大诗人禁不住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①从古诗当中找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出示课件)那西施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是怎么赞美的?(都好),你如何知道的?(板书:总相宜)
③为什么作者把西湖比作西子呢?(因为西施之美无人能及,她画不画妆都很美,而西湖无论晴天雨天都很美,所以把他们做比喻)
④师:据此,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你感觉到了西湖的淡妆与浓抹了吗?(山色空蒙是淡妆,水光潋滟是浓抹)
⑤师生合作读
⑥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西湖的美能和西子比吗?(把?改成!)
小结:西湖如同美丽的西子一般,苏轼看的如痴如醉,不由得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6、拓展内化悟诗情
1、吟诵古诗
过渡:多美的诗啊!好诗需要反复的吟诵,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吟诵这千古绝句吧!
①师范读,问:读的怎样?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②抽生读,一起背。
2、拓展:
师:描写西湖山水的诗还有很多,还想再学两首吗?
(1)出示课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生自由读,说说这两首诗跟今天学的诗有什么异同?
(3)交流讨论:也写到了西湖的晴天、雨天,写雨是写雨来得快、去得快,写荷花主要写荷花的美。
(4)课外去了解诗的意思。
3、作业:
(1)背诵本课古诗。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并背诵。
结束语:同学们也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西湖的诗句来读一读,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7、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3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结合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诗句。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感受西湖之美,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结合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诗句。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结合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老师第一次来兰州,很高兴认识大家,同学们对兰州一定很了解,谁有好的景点给我这外来的游客推荐一下。
(指名说,师适时点评)
听了大家的介绍,我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猜猜老师是哪里人?
(出示图片:钟楼,城墙,兵马俑)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四大古国之一,旅游胜地,将来有机会到西安,老师愿意给大家当导游!
二、读懂诗题,读通诗句
1.过渡:今天我们将和大诗人苏轼一起走进江南,感受西湖的之美。
(板题)强调:“饮”前鼻音,“初”做衣服先要用剪刀裁剪布料,所以与衣服有关,衣字旁。
2.读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预设: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 b.地点——湖上; c.干什么——饮酒)提示: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同学们真会读书,从题目中就大概读书了诗的内容。
3.是啊,诗人和朋友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天,后来下起了蒙蒙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 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学生自由读,老师随机巡视。
5.学生展示朗读。
预设1: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评价。
预设评价2:读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谁来试一试。
预设评价3:不仅关注了字音是否读懂,还注意到想要诗读好如果再慢点就更能读出诗的韵味。
6. 全班配合读。
三、感知西湖晴雨之美
1. 结合注释明诗意。
(1)同学们,在读诗时,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预设:可以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
(板书)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4页,用上合适的方法读读前两句,同桌互相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3)生自读,交流。
(4)指名交流:
预设1:我读懂了第一句的意思:水波闪动的样子晴天正美!
水波闪动的样子是诗句里的哪个词?
(潋滟),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注释)
“方”的意思就是:正,也是通过看注释的方法知道的。
(看图)你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预设:波光粼粼、金光闪闪)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什么时间哪里怎么样”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师小结:在说诗的意思时,往往调换一下顺序,用我们平时习惯的语序来表达会清楚。谁来再读读这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预设2:谁来说说雨天的西湖?用上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句使用的方法。 指名说:雨天的西湖烟雾迷蒙的样子也很奇特。
你是怎么一下就读出来的?
(我是结合注释和用一定顺序来表达的)
“亦”的意思是“也”,“奇”的意思是“奇特、奇怪、神奇”,选哪一个?
(奇特、神奇)
读读雨天的烟雾迷蒙也很奇特:山色空蒙雨亦奇。
(5)师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在学习前两句时使用的方法就叫做结合注释明诗意。
2. 想象画面描诗画。
(1)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赏赏西湖的晴天、雨天的不同美景吧!(播放视频)
(2)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喜欢的西湖美景吧!可以是晴天,可以是雨天,写完自己读读,同桌之间再读一读。
晴天,我走在西湖边,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雨天,我走在西湖边,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
预设:写完的同学,师选择性地站起来,以晴天的、雨天的西湖交错交流。
(3)师小结方法:西湖就是这样如诗如画,晴雨皆美!(板书课题)刚才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不同的美,这就叫做想象画面描诗画。
四、西湖浓淡相宜
1.过渡:西湖的美只有晴天雨天吗?(出示西湖四季图片)引出诗句: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
作者苏轼用了一句就写出了西湖的各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子是谁?
(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看注释了解到西子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同学们还知道西施的故事吗?
预设1:传说每次当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不如人,不好意思……)
预设2: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皱眉抚胸的病态,亦被邻女所仿,固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师补充西施资料:据说西施肤白如瓷,眼睛清澈如溪水,头发乌黑厚密如云朵,身材窈窕柔美,嘴唇红如天上的太阳。
可见西施有多美啊!她不论淡妆还是浓妆,不论是健康还是病态都是那么美,不愧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在作者眼里西湖就像西子,也是最美的,无人能比的,真是浓淡相宜。(板书:浓淡相宜)
4.入情入境诵诗情。
(1)听了老师的介绍,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入情入境。
(2)自己读。
指名读,师适时引导。
师生配合读。
(3)过渡:苏轼跟我们一样,就这么赏着西湖的美景,从晴天到雨天,从春天到到冬天。在杭州三年,他最惬意的事莫过于游玩西湖。曾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西湖,修堤防洪,这条修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 当年很多渔民在西湖打鱼,采莲,破坏了这里的`生态。于是,苏轼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在堤外湖水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了: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三潭映月”因此得名,在西湖十景中被称为“西湖第一大盛景。”
(4)苏轼与西湖的故事不仅仅是这些,他对西湖的爱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让我们再次带着自己的理解来齐诵。(出示全诗)
(5)假如你有机会来到西湖,相信一定会吟诵这首千古绝唱。(齐背)
(6)师小结学法:我们在读诗时,了解了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就叫入情入境诵诗情。
五、拓展升华
1.过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醉心于西湖的美景,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篇,翻开你的学习单,用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方法任选一首诗自己来读一读,和同桌交流,可以说说诗句的意思,可以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也可以入情入境地朗读出来。
2.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3.升华感情。
西湖的美景只是我国大好河山、众多美景中的其中一处,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曾这样感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李白站在庐山瀑布前不由得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登上巍巍泰山,咏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壮美,怪不得毛泽东同志写到: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
4.作业:积累描写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识“亦、妆”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潋滟、空蒙”等词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导入《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苏轼吗?
2、介绍苏轼。苏轼多才多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东坡居士,他的诗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在艺术上别具一格。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说题目意思。
三、读古诗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诗中哪些字你觉得比较难。
4、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卡片,指导学生读好“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理解“亦”的意思。
5、把这些词语放进诗中,读好它,你会发现你能读出另一种味道。
6、学生自由读。
7、指名读。
8、齐读。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句
①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②理解“潋滟”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
③指名读再齐读。
2、学习第二句
①、播放下雨音乐。
②、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空蒙”。
④、理解诗句意思。
⑤、指导朗读。
3、学习后两句
①、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诗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读后两句。
②、了解西子。
③、诗人为什么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④、学生汇报。
五、熟诵读,厚积累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读。
3、背诵。
4、拓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小结。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的字词不仅仅是低年级的任务,本课中,生字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要求的“亦、妆”两字,而是根据了学生的需要,对“潋滟、淡妆浓抹”等的字词也让学生反复读,这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于整首诗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诗句必须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流传至今而又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通过读,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情,每句诗连听带读至少在10遍以上,所以到后来的背诵有不少学生就能脱口而出了。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仍然是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5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本课的突出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简介西湖,引出诗人,读懂诗题。
1、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杭州看成是人间天堂,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西湖)
2、想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吗?请大家用心地欣赏这些景色,待会儿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播放课件,配乐)
3、生描述,师小结: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西湖美景倾倒了不少的游客,特别是古代的诗人、画家,他们在此游山玩水,流连忘返,他们饮酒交友,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诗人,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
4、课件出示诗人。
认识这位诗人吗?说说对他的了解,师补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又可以称他为苏东坡,现在的四川眉州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虽不是杭州人,但却跟杭州很有缘,他曾二度在杭州任职。在杭州任职期间,他组织百姓疏通了西湖,把从湖底挖出的淤泥,堆成了一道堤,后人就把它叫作“苏堤”。现在苏堤春晓就成了西湖上的一景。师补充:苏轼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为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时常留恋于西湖的山山水水之间,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5、课件出示诗题。生自由读题。指名读。
6、从指名读题中引出诗题意思。再读诗题。
二、诵读诗句,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1、出示整首诗,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错误。
3、展示朗读,评价。
4、读准读出诗的节奏都没问题了,但读诗,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这韵味怎么读出来呢?我想,我们就得跟随诗人,走进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能行吗?
5、从诗题中,我们已经知道诗人看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诗中哪几句在写诗人看到的风景呢?板书:晴雨出示前两句(生齐读)
6、指名读,说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板书:晴好雨奇
7、那西湖的晴天好在哪儿呢?理解“潋滟”
⑴说说这个词的意思。说说还能用什么词或句子表现水光潋滟。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湖面,让诗人陶醉了,他忍不住赞叹,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⑵但在晴天的西湖,诗人仅仅只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吗?他还会看到什么?(清澈的湖水,湖面上的小船,悠闲的游人)在诗人的眼里,原来晴天的西湖如此多姿多彩,怪不得诗人情不自禁地说,指名读第一句。齐读。
⑶晴天的西湖,诗人是道不尽的好,那在诗人眼里,雨天的西湖又是如何呢?
⑷齐读第二句。
⑸跟第一句一样,这里我们也可以抓一个词,那就是“空蒙”。“空蒙”?那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件出示雨中的西湖。(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神秘莫测,如同神话中的仙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
⑹是呀,雨中的西湖,与群山相应,有云雾相伴,也是别有一番风景哪!于是诗人默默地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指名读。
⑺雨天的西湖,虽没有了晴天的明丽,却平添了一份迷蒙、神奇的美,让诗人驻足留恋,暗暗称奇呀!齐读第二句。
⑻苏轼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描绘了两幅明显不同但又同样美妙迷人的西湖美景,再加上同学们的想象描绘,西湖景色就显得更加多姿多彩了。西湖有如此奇妙的景色,身临其境的诗人自然是满心喜悦,我们面对这样的美景,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再读这两句。
8、苏轼用了两句诗把一个美丽的西湖写得形态兼备,富有灵气,富有活力,让我们也为之陶醉,诗人更是如此,他不由地展开了联想,(出示后两句诗)师范读。生齐读。
⑴说说,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谁?(西施)。西施是我们诸暨人,听到她的名字,你会马上想到什么?(美)。那诗人是怎么来形容西施的美的呢?读诗句。说意思。理解“总相宜”。
⑵西施的确是很美,那诗人为什么可以把西湖比作西施呢?苏轼的比喻用得真是巧妙呀!自从有了这首诗,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正因为有了这首诗,所以才有了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施,有更多的人来到西施的故乡旅游参观。让我们怀着骄傲之情读一读这两句。
⑶学到这里,老师一直有个疑问,到底西施的淡妆浓抹,哪个是西湖的晴天,哪个是雨天呢?
小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想怎么理解都是可以的,总之西湖的晴天雨天都是如此地秀丽、迷人,诗人可以把它同美女西施相提并论。再读这两句。
9、小结:苏轼的这首描写西湖的诗,没有具体写到是西湖的哪一处景点,也看不出是哪一季之景,其实,西湖的山、水很美,西湖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完的美景。诗人用诗句抒发了对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让我们也随着诗人一起再来赞一赞吧!齐读整首诗。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10、让我们也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西湖,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边来背一背这首诗吧!播放开始时的课件,配乐!
三、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1、描写西湖山水的诗篇还有不少,还想再学两首吗?
2、课件出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生自由读。说说这两首诗跟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4、交流讨论(也是写到了西湖的晴天,雨天。写雨是写雨来得快,去得快。指名读相关诗句。写晴天,主要写荷花的美,读这两句)
5、课外去了解诗句意思,积累这二首诗。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总相宜
雨亦奇
西湖 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16
教学目的:
1、理解词语及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具准备: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检查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苏轼的资料。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
1、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的停顿和韵味。
2、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二)学学
1、学生结合注释(课件显示)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2、教师到各组帮助学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
4、小结
西湖的景色怎么样?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三)欣赏
1、欣赏西湖的美景。
2、提问:看完短片你最想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喜欢、赞美西湖。
(四)诵读
1、有感情地读。
2、配乐朗诵。
3、背诵:想象画面试背古诗。
(五)方法
1、指名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方法:
(1)理解诗意(查找资料)
(2)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三、练习
1、自学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给学生提供有关资料。
四、总结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