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湖上 苏轼

管理员

摘要: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为诗人苏轼所写,展现西湖美丽的景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为诗人苏轼所写,展现西湖美丽的景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一

  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译文二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妙。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翻译

  晴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光粼粼,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妙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都是那么的适宜,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解: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

  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若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我们在这里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和空蒙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平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而在写水与写山的时候,苏轼又侧重在水光和山色上。光与色是流动的,是不可琢磨的,是变幻迷离的,他们比实体更不容易描摹。潋滟和空蒙两个绝妙的形容词,恰好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不但给人带来整体的印象,并且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以人喻物,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

  西湖就好比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那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善用比喻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比喻的精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来加以体会。首先,我们来看比喻本身,它是以人喻物,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比喻方式,古人在打比方的时候,往往是以物来喻人的,而苏轼这两句诗却不同,是以人来比喻物,把西湖比作西施——也就是西子,这确实是比较新奇的一种联想方式。

  其次,我们再来看这个比喻的效果,由于是用人来比喻物的,所以在艺术效果上也带来了独特之处。人们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目的是使所描写的对象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欲把西湖比西子”,却恰好相反,它是把实体的事物比喻成一个较为抽象的对象,也就是西施。为何说西施是较为抽象的对象,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西施是个美人,然而西施究竟长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是存在于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想象和叙述之中的,其实并非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人,苏轼的这个比喻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聪明的。

  这个比喻的巧妙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再往深一个层次看,关于西施,我们都知道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苏轼的比喻其实就化用了这个典故,既然常态、病态都是美的,那么无论淡妆还是浓妆自然都是恰到好处的。这一点不正是吻合了西湖晴雨皆宜的特点吗?通过这几个层次的解读,我们现在对这个比喻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