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一鸣惊人 典故

管理员

摘要: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实用[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鸣惊人成语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鸣惊人成语典故1  成语名字:……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实用[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鸣惊人成语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1

  成语名字:一鸣惊人

  成语发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步登天

  反义词:身败名裂臭名远扬

  成语例句: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2

  一鸣惊人的意思

  [释义]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语出] 《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鸣;不能写作“呜”。

  [近义] 一举成名 一步登天 名满天下

  [反义] 身败名裂 臭名远扬 丢人现眼

  一鸣惊人的成语典故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谜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身边近臣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这些话都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用一鸣惊人造句

  1) 这辆车子是厂家为他精心打造的,不要看它的样貌平平,可如果力量爆发,一定是一鸣惊人的。

  2) 所以,NBC要想留住观众,还是需要一个在黄金时段能一鸣惊人的节目。

  3) 他在班里一直默默无闻,成绩也是很一般,可这次他竟然考得全班第一,真是一鸣惊人啊!

  4) 他是个有潜力的运动员,别看他现在平平淡淡的样子,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能一鸣惊人。

  5) 平时沉默的小明,今天参加辩论比赛竟然获得冠军,真是一鸣惊人啊!

  6) 六一儿童节,送你个"一":一尘不染、一笑倾城、一花独放、一鸣惊人、一帆风顺、一生平安。祝福你"六六大顺、一枝独秀"开心快乐。

  7)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8) 在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之前,必先做好枯燥乏味的准备工作。

  9) 我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便一鸣惊人,夺得了枚金牌。

  10) 能“一鸣惊人”的`人,必定在他“不鸣则己”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人,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人,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

  11) 张老不敢旁鹜数十年,终于一鸣惊人。

  12) 他平时不露声色,关键时刻却往往一鸣惊人。

  13) 很多人觉得别人一鸣惊人的成功无非就是踩到狗屎而已,但每份成功背后必然有外人看不到的付出。

  14) 运动会上,平常少言寡语的李伟一鸣惊人,一举夺得三项冠军。

  15) 你天天想有朝一日写出一鸣惊人的好文章,可是却不愿从一鸣烦人写起,那就永远不会有一鸣惊人的时侯。

  16) 这次考试小红一鸣惊人,全班第一。

  17) 这次期末考试,小明同学一鸣惊人,竟然获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18) 我本想来炫耀一番,一鸣惊人的,结果发现自己江郎才尽矣。

  19)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 如果你这个问题上了美国的网上排行榜,那你真是一鸣惊人。

  21) 你想要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平常得加倍努力才行。

  22) 尽管华夫格织毛巾尚未在美国市场一鸣惊人,它们却可能已对毛巾布产生影响。

  23) 小红平时学习默默无闻,期中考试成绩却一鸣惊人!

  24) 他平时不声不响,这次参加校际普通话朗诵比赛,竟然一鸣惊人,获得独诵冠军。

  25) 老王平时默默无闻,这次却写出了震动学术界的论文,真是一鸣惊人哪!

  26) 想不到老王平时默默无闻,这次却写出震动学术界的论文,真是一鸣惊人。

  27) 虽然很难预测哪些服务将脱颖而出,但地理定位服务将在年一鸣惊人。

  28) 天明平时一碗饭也吃不下,今天竟能吃下三碗饭,简直是一鸣惊人啊!

  29) 八一建军节:一心一意跟党走,一寸丹心护家国,一丝不苟干工作,一日三省正己身,一言九鼎立人品,一身正气树形象,一日千里求进步,一鸣惊人创伟业。

  30) 冬至到了,我用糯米粉捏一个羊给你,祝你快乐洋洋得意;捏一个鸡给你,愿你事业一鸣惊人;捏一个乌龟给你,望你健康永远相伴;祝冬至快乐,心中暖暖!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3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继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卷附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实在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一鸣惊人资料

  【注音】yī míng jīng rén

  【解释】鸣,鸟叫。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很一般,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

  【出处】《韩非子·喻老》

  【简介】【一鸣惊人】yi ming jing ren 《史记 滑稽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罢。)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例句: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少新手一鸣惊人,创造出良好的记录。)一鸣惊人,是指一位不出名的人干出卓越的光辉成绩使世界惊异起来;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蓝本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炮而红、一步登天、名满天下、不同凡响

  【成语举例】这家企业,建立五年来一直平平淡淡,可今年竟然能够跻身浙江省前十强,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4

  “一鸣惊人”用以表达内心高远的志向与抱负。

  此典出自《史记·楚世家》:“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臼:‘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

  周襄王的儿子周顷王六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商臣死了,他的儿子即位,就是楚庄王。赵盾趁着楚国正忙着料理丧事的时机,召集了宋、鲁、陈、卫、郑、蔡、许七国诸侯,重新订立盟约,晋国又做了盟主。楚国的大臣不服气;三番五次地请楚庄王去争霸,以便让楚国扬眉吐气、楚庄王不采纳这些意见。他白天出去打猎+晚上花天酒地,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就这样胡闹了三年,大家都非常痛心,都认为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其实,他自有他的主张,他早就认为楚国令尹的权力太大。现任的令尹斗越椒更是大权在握,势力太大。楚庄王深深知道,仅凭他自己两只手根本于不了大事;而在楚国的大臣当中,他一直没有发现谁有本事、有胆识,可以重用。所以他干脆饮酒取乐,不问朝政。也有几位大臣劝告过他,然而他们的话,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他连听都不想听。后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张贴在朝堂上,说:“谁敢再多嘴,就定死罪!”吓得大臣们噤若寒蝉,都不敢说话了。楚庄王大失所望,难道就没有一个不怕死的大臣吗?他觉得心寒意冷,只好再多喝几杯热酒,暖暖身子。

  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不等申无畏开口,楚庄王就先问他:“你是来喝酒的呢?还是来听音乐的.?”又挤着眼睛笑了一下。甲尢畏弃不明白楚庄王的心情如何,心想豁出去了,于是他回答说:“有人叫我猜个谜语,我猜不出来。大王多才多艺,请您猜猜吧!”楚庄王说:“什么?猜谜语?蛮有意思的。你说吧!”申无畏说:“楚国山上,有只大鸟,身披五色,遍体荣耀。一停三年,不飞不叫,谁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鸟?”

  楚庄王哈哈大笑,说:“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别着急!”申无畏磕了个头,说:“大王真是英明!”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5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春秋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楚庄王据载生年不祥,卒于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即今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湎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数月之后,庄王依然依旧,享乐更甚。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参、苏从担任要职。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庄王三年即公元前611年,国内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制局面,增强了国力。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在周的直辖区耀武扬威,并遣使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公元前597年,楚军围郑,连攻三个月,破郑都。晋遣兵来救,与楚军大战于邲(河南荥阳东北),结果大败。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视北方。隔了两年,楚又借故围攻宋国,迫使其屈服。这时,中原诸小国,又相继依附楚国,楚庄王一时做了中原盟主。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原有庄王庙,今已废。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