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人类的关系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易经 人类 关系

管理员

摘要:

《易经》与人类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易经》束之高阁,他就不会发挥作用,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没有了易道的指引,人们就会出错,就会后悔。  《易经》系辞传上第八章其首句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其实,孔子在这一章中,十分详细地论述了《易经》与我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易经》与人类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易经》束之高阁,他就不会发挥作用,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没有了易道的指引,人们就会出错,就会后悔。

  《易经》系辞传上第八章其首句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其实,孔子在这一章中,十分详细地论述了《易经》与我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读了这一章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易经》和我们有多亲切,多温馨,像慈母、像恋人、像一个家,学好《易经》,绝对有回家的感觉。

  圣人看清了宇宙的规律,他们是用卦象和爻象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的。圣人看清了万事万物变化的细节,就用系辞的方式来说给我们听。学习这些深奥的规律也不感觉的枯燥,很容易接受,做起事来,就能少犯些错误。学习万事万物变化的细节,也不感觉烦杂凌乱,认识问题渐渐就有条理了。这就是《易经》和我们的关系。孔子紧接着为我们举了七个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不仅认清了《易经》和我们的关系。他还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一种论证问题的有效方法。他分别用了七个卦的不同爻辞,来生动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一、是“母与子关系”-中孚(九二)——突出“善”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鹤妈妈一声长鸣,它的孩子们纷纷而应,回到妈妈身边,那是母对子的慈爱,子对母的依赖,妈妈的鸣就是爱的信号。我家里有好酒,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就是一种朋友的情怀。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一个“善”的回荡。这就是《易经》和人类的第一种关系。

  二、是“夫与妻关系”-同人(九五)——突出“真”

  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这里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学习《易经》与运用《易经》的苦与乐,学习《易经》的时候感觉很难懂,痛苦到要嚎啕的程度,当你真正进入到《易经》之中,学到了很多规律、方法、智慧的时候,运用《易经》的道理解决实际的时候,往往问题会迎刃而解,终于有笑的面容出现了。如果你能真正与《易经》融为一体,同心同德,那将会产生出无比强大的力量。你随时随地能用《易经》的道理与人沟通,那么,对方就会象闻到了兰花的芳香一样,是那样的清爽、那样的原意接受。这就是《易经》和人类的第二种关系。

  三、是“茅草与祀品的关系”-大过(初六)——突出“呵护”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在运输贵重物品的时候,我们都要做一个完善的包装,把物品保护好,以免对贵重物品造成损伤,这就是“藉用白茅”。用白茅草把贵重物品包起来,安全运输到目的地。这里把人类比作贵重物品,而白茅草就是指《易经》。《易经》有保护人类发展的功能,这就是《易经》和人类的第三种关系。

  四、是“劳与谦的关系”-谦(九三)——突出“德”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当一个人功劳卓著的时候,《易经》会告诉你谦,有功劳而不夸夸其谈,而不显赫一时。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盛唐名将郭子仪做的十分到位。郭子仪堪称中华千古奇人,他武则天时期的武举第一名。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安史之乱爆发后,任副宰相兼兵部尚书。收复长安后,加司徒官衔,封代国公。公元758年,进位中书令,成为真正的`宰相。公元762年,他又因功进封汾阳郡王。公元779年,被皇帝尊称为"尚父",再加太尉官衔。一生中多次被贬,多次受到小人奸臣的陷害,他都能默默承受。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朝廷赠太师官衔,谥号"忠武"。并且后世史书赞曰:"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

  我们有几位老朋友,身为上将,年高德劭,但却丝毫没有矜持傲慢的味道,我常比他们为郭子仪。郭子仪福禄寿考俱全,是当时朝野中外都非常敬重的人。但是你要研究到郭子仪的一生,那就是“劳”而“谦”。他是四朝元老,后来安禄山造反,唐明皇逃难,唐朝的天下已经完啦,是他一手把它扶起来、把它救活的。照这种情形看,皇帝对郭子仪既敬且怕,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他不叫你做皇帝,明天你就要交班,就有这么严重。所以很多人替皇帝出主意,要皇帝收回郭子仪的兵权,免得郭子仪造反,对皇帝不利。于是皇帝就下命令,要他把兵权交出来,他马上照办,统统交了,等于现在的退伍还乡,不带一个干部,只带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回去种种菜、养养鱼。等到天下有事情,西羌造反,什么人都挡不住,皇帝叫他出兵,他一个兵也没有,但他一接到命令,换上军装,带着那些老弱残兵上马就走。一路走,一路收容散兵游勇,只要有只手、有条腿的他都要,就这样一路收容,编成了部队。当他把敌人打平了,皇帝叫他下来,他就把兵权交下来回家,还是那几个老弱残兵跟着他。

  郭子仪是武进士出身,是经过考选录取的,可以说是正规班毕业的,很知道分寸。后来皇帝身边的太监妨忌他,挑拨皇帝下令把他父亲的坟墓都挖了,他都知道。后来连皇帝——唐明皇的孙子唐代宗——见了他,都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向他道歉,不该挖了他的祖坟。郭子仪说:“陛下不要难过,我带兵几十年,我的部下挖了人家的祖坟不知道有多少,我想我这个是报应,不要管他是谁挖的了。”当然他也很痛心,但他就那样大量——“劳”、“谦”。不过,他讲的也是真的,一个再严格的将领,带了几十年大军,军队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坏事,挖了人家多少坟墓,这不就是果报吗?所以他说:请陛下勿以为意。实际上是皇帝跟太监商量着去挖的,他都清楚。因为“劳”、“谦”,所以他能活到八十多岁,福禄寿考,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他是真正做到了“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一生对国家有那么大的功劳,自己决不认为有功劳,至少不作自我表现,所谓“天下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素(数)”,他不自我表现而已。所以孔子说:“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这是成功的条件。这就是《易经》和人类的第四种关系。王象琪—论《易经》与人类的关系(易经入门基础)

  五、是“贵与悔的关系”-乾(上九)——突出“位”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如果我们把《易经》束之高阁,他就不会发挥作用,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没有了易道的指引,人们就会出错,就会后悔。翻开中华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易经》处于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的境地,也时有发生。这就是《易经》和人类的第五种关系。

  六、是“守与弃的关系”-节卦(初九)——突出“信”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易经》穷尽了世间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易经》的智慧为思考问题的起点,不要试图跳出这个户庭,因为只有“不出户庭”才会“无咎”。这就是《易经》和人类的第六种关系。

  七、是“正与邪的关系”-解卦(六三)——突出“盗”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至寇至。盗之招也。

  如果《易经》的智慧让小人盗取,就会出现“负且乘,致寇至”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但《易经》被小人所用,也有“其利断金”的效果。这就是《易经》和人类的第七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