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待时而动 易经 讲解

管理员

摘要: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欢迎阅读与收藏。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篇1  君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欢迎阅读与收藏。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篇1

  君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是什么意思呢?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是解卦上六爻的爻辞。这个卦,我们先要把卦象弄清楚。雷水解,上面打雷,下面下雨。在台湾大家都熟知一句成语“一雷破九台”,刮台风的时候,碰到打雷,不会长久的。尤其是夏天,遇到雷,雨便慢慢小,再打,雷也小了,风也散了。这是物理作用,雷电的作用把气流排开了。为什么成语要说“一雷破九台”呢?雷雨这个气候,雷碰到冷气团 ,一打雷,一磨擦,气象就转变了,就是这个图案所表示的。所以雷水就解了,就是解散的意思。

  这一卦的上六爻,是一幅射猎的图画,如果卜卦卜到这一卦,一定大吉大利。大家知道,一卦有一卦的图案,一爻有一爻的图案,这个图案就很妙了,可以说是一幅很美的动态 画面。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公”在古代是代表年龄长、地位高的长者,他也是个领袖。平常所谓的王侯将相,公侯伯子男,都是古时的阶级官秩。“公用射隼”,就是领袖去打猎,看到一只鸟。“隼”在北方就是鹞子这一类的鸟,比鹰稍小,飞得很快,会吃其他的鸟。所有的鸟看到鹞子一来,就胆战心惊怕死了,无论如何都飞不开,逃不掉,被鹞子一叼就叼走了。这位领袖去打猎,看到这个“隼”要把它射下来。“射隼于高墉之上”,“墉”就是用土堆起来的,像高台一样,站在这个最高处,射程就拉近了,假使在平地上射,射程就远得多了。如果你做生意,卜到这一卦,那很好,一定赚钱,你的理想目标会达得到,这是很好的一卦。

  孔子对这一卦的解释是这样的,“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有弓有箭,弓箭是要人用的,地位又站得很好,这一箭射去一定命中。现在我们就人生境界来看,一个人有目标、有计划、有准备,站的位置也很好,时机也对。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有工具,做生意要资本,打天下要有军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具血自己的条件才行。其次还要有人,有干部。如果这些人都是老弱残兵,行动不便,那也没有什么用。槍也有,子弹也有,目标也有,就是没有人来射击,或者只有一个一千度近视眼的老兵,希望他能把鸟射下来,很难!可知一件事业的成功,有目标、有本钱、又要有人才……这样你才有胜算,才有把握。

  所以孔子说:“君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孔子以为一个人要成功一件事业,非要有自己的本事不可。有了学问,有了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绝不能靠人啊!如果你以为我有几个人帮我做事,你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就算成功也是失败的,因为个个天下不是你打来的。要注意“藏器于身”,大家要注意这个“藏”字,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

  所以当领袖的人要样样都行才可,你不行我都会,才可以当领袖。如果你以为当领袖的人可以不必懂,反正都是别人做的,当领袖的都是无为的,那是你没有把书读通。无为是无不为,没有不能为的。真的要能合拢这个世界,匡救时代的危机,不是任何人都能的。譬如说唐吴兢《贞观通鉴》也一样,那是司马光写给皇帝读的,是当皇帝的作业练习 本。

  所以千万要注意“藏器于身”,能藏器于身,有智慧,有本事,才能创造你的历史。唐太宗样样都行,谈书法,唐太宗书法好;论武功,唐太宗武功好;论诗,唐太宗诗也比别人高明。那真是天才儿童,样样都好。所以唐代的文化那么盛,因为唐太宗行,才有那么高明的部下,这就在于上边的领导。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你还能当班长?那才是怪事!所以做领袖的,不是笨人能够当的。这是第一,自己要有本事。

  第二还要有机会。你有了本事,机会未到,命运未到,我看还是跟我一样,教教书算啦!跷起二郎脚,在茶馆里吃吃茶、吹个牛,还有人听听;如果说评书,还可以混两个钱吃烧饼。你说你本事很大,但这个时代不属于你,命运不属于你,那没有用的。

  前天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朋友来聊天,他说他二十多岁时就知道这个时代已不属于他啦!所以拱手拜拜再见。不属于我的,争亦无用。就像打牌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赢钱的希望,但个个也都有输钱的可能,这一张不可知的牌,究竟到了谁的手里?不知道,但是有先见之明的人就知道。这张牌既然不会到我手里了,要我付出太多的代价去碰运气,算算还是划不来,我不干。记得当年读一首唐诗:“泽国江 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劝君莫话卦侯印,一将成名万骨枯。”这是唐人的诗,想想一个人就是成功,这个成功的金字塔也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骷髅上的,放下算啦。“劝君莫话卦侯印,一将成名万骨枯”就是这个道理。

  做生意也是这个样子。你在股票市场赚了一千万,你可知道多少家都在哭呀!那也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啊!所以古人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一家人吃饱了肚子,多少家的人都在仇视你、忌恨你。你在股票市场赚了一亿,说不定有人就因为赔钱,支票不能兑现,让太太去板桥监狱坐牢了。这是个哲学问题,所以一家饱暖,一家发财,就有千百家破财。你一家吃得特别好,别人会妒忌,“格老子,他一家为什么会这么好、那么豪华呢?”所以说一家饱暖千家怨。

  “半世功名百世愆”,半辈子的功名富贵,百世,一百代的罪过。虽然这些都是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大家在这些地方都要留意,得意时须想到失意人。这就是我们中国持盈保泰的道理。

  同时这也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道理。时代不属于我时,明哲保身算啦,时代属于我时,当然也不可坐而不动。如果你放弃时代而不干,同样也是罪过。你不干,别的人上来干的话,也许死的人会更多。从前历史上的'人物,因一念之间的慈悲,不忍杀一个人,结果贻误天下苍生。所以孔子说“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动而不括”,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全面的;“是以出而有获”,一件事情不做则已,一做就要有成果。这是孔子对上面这篇文章的结论。

  “语成器而动者也”,所以你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先问问自己本身的条件够不够。首先你要“藏器于身”,本身要有本事,有条件,如果你说你有个朋友很能干,有个老师会帮你,那是空的;你说你有个好太太,也靠不住啊!也许明天就跟你离婚了!这些都靠不住,甚至连你自己也靠不住。天下事就是如此,各位千万要注意。所以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很深刻的道理。然后“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构成了这些条件,便可以“获之无不利”了。

  我们看项羽刘邦出来争天下,两个人都想当皇帝,但是成功的还是有他的条件的。朱璋当了皇帝,下朝回宫,大腿一跷,跟他太太说:当年当和尚,讨饭都讨不到,几乎自杀,想不到今天会当皇帝。这是真话,汉光武也讲过类似的话,当年出来并没有想过当皇帝,只求自保而已。为了自保,长期地奋斗,时势造成了后来的结果,当然也因为他是“藏器于身”的人。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篇2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应该最早出自周易,君子是指那些道德高尚,品德良好的人,他是一种泛指,并不是具体指某个人,而是说这个人本身才能品德都足够优秀。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

  这句话基本的意思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光要有道德,也要有才能才能是一种应该在身体内蕴藏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四处炫耀的东西,但是我们碰到一个机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果断的抓住它,并且发挥自己的才能,至于如何去掌握这个程度啊,这就是古代的那些君子论的讨论者而做的事情了,这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只能说这个气质它是一种理论化的才能,是指这个人拥有本领拥有为其他人做事情的能力,但是他不去大范围的炫耀自己拥有这种能力。

  古代的很多话到了现代人们都理解不了他的意思,因为古今异义的现象很多,大部分人认为气应该是一个器材的意思,或者说应该藏着某些兵器,轻易不动手动手就要取得效果,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这个气它只是指一个人应该身怀的才能,古代有很多的词它和现在的意思都不一样,比如说杜甫就曾经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屋漏并不是说房子漏雨了,它是指一个方位,古代有很多很多的诗词散文都有这种现象。

  理解古代人所做的一些诗词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侧重于他的时代背景,诗人当时为什么做了这首诗,他的基本中心思想又是什么?我们什么都不懂,就单独的去读,其中的一句话两句话,会很是找不到头绪,因为你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且有很多古今异义,他拥有自己独到的意思,我们强行去翻译,最终达不到真实的意思。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篇3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 《周易·系辞下》。

  这段话最关键的是后半句的“待时而动”!前半句“藏器于身”相比“待时而动”,可以说好做多了,只要慢慢积累就OK。而“待时而动”就很难把握好,比如说,大家都觉得现在时机很好,你该行动了;而你可能觉得时机未到还不能行动,反之亦然。不论怎么选择,总有遗憾发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时机好与坏的标准”不一致,所以造成了“待时而动”很难把握好。也就是说,要做到“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非大智者不能!

  普通人要想把握好“待时而动”的度,不妨改变一下方法,在积累力量(量变)的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质变的催化器)。如果判断能力与力量的积累同步提高,就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可能促使“量变转向质变”的机会,就可以不断试错,在不断地尝试中如果抓住一次机会,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易经讲解: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篇4

  《易经·系辞传》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曰,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易经·系辞传》原文中并没有“无此器最难”这样半文言口气的话语,定是后人鱼目混珠之语,意思也再简单不过,所以不必费口舌解释。然既然有问,笔者倒是愿意解释一下《易经·系辞传》中的这段原文。

  这段原文出自《周易·系辞传》,是孔子针对《周易·解卦》上六爻辞所作的阐述。其辞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其《象传》释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对于“公用射隼”的解释,笔者在这里可以断言,孔子之后,古今大家竟没有一个人的解释是正确的,皆认为“射”是放箭射杀的意思,“隼”是射杀的对象,是恶鸟,即凶恶的猛禽。为了彻底纠正大家的这种错误认识,这里就不吝笔墨,先从《解卦》卦象上详细给大家讲讲上六爻辞的真实意思。

  《解卦》讲矛盾的破解或缓解。《解卦》最大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六五爻不当位。五位是君王之位,也是阳刚之位,而六五爻柔居刚位而不当,为君王幼弱之象,称不上“九五至尊”,这样就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西周初期,殷商刚灭,天下初定,而武王病逝,成王年幼继位,不堪天下重任,故周公辅政。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旧殷势力蠢蠢欲动,一方面“三监”众叔不满周公用权,终于引发了“三监之乱”,周公不得已亮剑东征,这才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下面我们重点讲解“公用射隼于高庸之上,获之无不利。”兼解其《象传》“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射”这里是动词用作名词,指射时所用的弓矢。《易·系辞传》曰:“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孔子在《系辞传》中,直接把“射”说成“弓矢”,可见,“射”在这里即指“弓矢”。弓矢者,武器也。

  “隼”是一种猛禽,尾短翼长,嘴勾爪利,善于捕猎。经过人工驯养,隼可以帮助人打猎。打猎时,人常把隼架于臂上。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其中的“右擎苍”,就是指右臂上架着鹰隼。

  “隼”字从隹架于臂上。“隹”是短尾鸟的总称,“一”应该是横放的胳膊或臂,而不是《说文》所谓的“所宿之木”。架在臂上的短尾鸟形象就是“隼”。一般而言,“隼”是捕猎的工具,而不是猎杀的对象。

  “悖”指叛乱、叛逆。《说文》:“悖,乱也。”《玉篇》:“悖,逆也。”《礼记·月令》:“用悖于时。”

  《解卦》是由《蒙卦》变化而来的。《蒙卦》六 四上行于极位,遂成为《解卦》上六,故《解卦》上六为《蒙卦》六 四。《蒙卦》六 四居近君之位,为君王近臣,故称为“公”。在《蒙卦》中,《蒙卦》上九为艮体主爻,“艮为手”,这里引申为手臂;又“艮为黔喙之属”,所谓“黔喙之属”,是指成熟的鸟兽,这里取象为“短尾鸟”。架于手臂上的短尾鸟为“隼”的形象,故曰“隼”。又“艮为狗”,故说的难听点,《蒙卦》上九实际就是君王豢养在身边的鹰犬。由于居于高处,所以这里不言“犬”而只言乎“隼”。

  《蒙卦》变为《解卦》後,《蒙卦》上九会成为《解卦》九四,而《解卦》九四为坎体主爻,“坎为弓轮”,这里取象为“弓”,由于《解卦》九四为坎中之刚,故又有弓中之矢之象,故曰“弓矢”,简称为“射”。《蒙卦》上九本无坎象,变《解卦》时发而现坎象,发则为“射”,故有暗藏弓矢之象。这样,《蒙卦》上九既有“隼”象,又有射(弓矢)象,隼与射(弓矢)皆为田猎时的工具。又“艮为山”,这里换言曰“高墉”。《蒙卦》变《解卦》时,《蒙卦》六 四上而上九下,象六 四登于高墉之上而用“射”用“隼”,六 四为“公”,故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蒙卦》上九下行,象弓矢从高墉之上射下,又象猎隼从高墉之上飞扑下去,《解卦》上六居高临下,用射用隼,射、隼齐下,这实际上是一种展现武力的表现。古代田猎,多具有军事意义,“公用射隼”实际具有军事演习的意义,古代军事征伐的对象主要是不顺从或叛乱的诸侯以及方国,设置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为了震慑他们,进行军事演习,就是当出现悖逆行为时,适时适当地秀秀肌肉,炫耀一下武力,以使悖逆者知难而退,这没有什么不好,故曰“获之无不利。”《象传》因而亦释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解悖”就是指化解悖逆者的不臣之心。

  《易·系辞传》中,孔子对《解卦》上六爻辞有专门的论述。《易·系辞传》曰:“《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里的“隼”和“弓矢”都是出猎时随身携带的工具,即所藏之器。“括”是“括号”、“括囊”的括,本指约束,这里是指束在袋子里不外露。“获”是取得的意思,这里打猎取得猎物,喻指军事行动取得的利益。这句话总体的意思就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必要时就解开束着的袋子,亮一亮出来,这本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只是为了震慑悖逆者。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备,但也不可轻用,必要时亮出来“炫耀”一下,只为震慑敌胆,促其收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的最高境界,故曰:“出而不获”。这里的“不获”就是指军事演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利,田猎以讲武也。而爻辞却言“获之无不利”,这是不是有点矛盾呢?不矛盾。重器不轻用,主要起震慑作用;然用则必有所获,以示器之威力。看看当今的阅兵仪式,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阅兵就是要露一露锋利的爪牙,磨一磨手中的长剑,但却不会把全部看家本领都展现出来,其中的道理很值得大家玩味。

  《解卦》的综卦为《蹇卦》,互综的两卦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互补意义。得解而不忘蹇,居安而不忘危,有备而无患。成器在身,成竹在胸,才能有备无患。可以有器不用,却不可用而无器,只有事先做充分的准备,待时而动,才会无所而不利。弓矢在身,鹰隼架于臂,猎物才会有所忌惮;平时加强军备,敌人才不会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