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起源与天安门前的华表 天安门金水桥边有两根雕着盘龙的石柱,它们的名字叫华表。这两根华表就是《易》的起源,因为八卦最早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一、八卦最早是由织女发明的 燧人氏生活在昆仑山,那时候地球正处于最后一个冰河期最冷的时候,因为他们冷,所以……
易经的起源与天安门前的华表
天安门金水桥边有两根雕着盘龙的石柱,它们的名字叫华表。这两根华表就是《易》的起源,因为八卦最早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一、八卦最早是由织女发明的
燧人氏生活在昆仑山,那时候地球正处于最后一个冰河期最冷的时候,因为他们冷,所以燧人氏发明了火。这段历史距现在至少有10000年至28000年,当然没有文字记载,我们知道的只是推论或者是传说。
9000年前中国已经有了文字,这不是传说,因为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明了这点。这个被确定为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仅证明了中华文字产生的历史,还证明了易经八卦产生的时间。
易和八卦早在9000年前,甚至更早以前中国先祖已经拥有了这门学问。
燧人氏生活在10000年前,他是青藏高原上古羌戎部落的首领。他的部落里有个非常会搓绳的女人,那时候还没有布,所以把会搓绳子的女人称为“织女”,据说第一个“织女”名叫弇(yǎn)兹圣母,弇兹圣母不仅发明了搓绳,还发明了用绳子打结来记事,这就是历史书上说的“结绳记事”。
用绳子打结把每一件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想想那个结打得应该有多复杂!后来中国文字中的大篆文和小篆文就是源自于结绳记事,大概很多年以后仓颉造字时的灵感也是来自于这些结绳的图案吧。
织女们结着结着结出了经验,她们发现有些事情是有一定规律的.,于是就把这些具有共同规律的事情固定用某些相同的绳结符号来代替,再慢慢把这些共同规律归纳在一起,逐步统一成八个绳结,这八个固定的绳结代表八种固定的规律,所以这八种固定的绳结又被称为“八索准绳”。
想想中国的名词,什么叫“准绳”?什么叫“八索”?准绳就是准则、规律的意思;而八索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八卦,所以八卦一直就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八索”。
当然,你不能认为八卦是这个叫弇兹圣母的织女发明的,她只是记录,像今天的书记员或者领导的秘书,她只是在完成记录和整理工作。
二、燧人氏这个部落首领真不是好当的
她记录的内容是由她的领导,也就是部落的首领决定的。当年的首领除了会干仗之外,还要会占卜。比如每天早上群众们起床了,都要围在首领面前等待首领告诉他们今天去哪里才能打到猎物,今天能不能种植、能不能让圈养的动物交配等等。
各位不要以为这帮群众很笨,你要知道哪个时候人们是没有春夏秋冬四季概念的,他们的记时单位只有日出日落。
试想春天和秋天很多时候的气温是一样的,为什么同样的温度,有时候(春天)种植就能收获,有时候(秋天)就不行呢?动物的交配繁殖也是一样,公猪母猪啥时发情?什么时候打猎收获更多……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和气候季节有关,可先民们当时没有这些概念。所以,群众们一碰到事件就一脸懵逼,就只能去找首领指点他们。
群众把首领当成神,但我们知道首领不是神。首领既然不是神怎么能如此成功地一次又一次糊弄得了群众?
其实,古代的部落首领们都拥有一项特殊的本领,这个本领就是他们家八辈祖传、秘而不宣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掐指一算,于是要风得风、要雨要雨。
问题来了。部落首领是怎么知识天文学的?他怎么就能那么准确地计算出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后来的二十四节气,和再后来的五天一候呢?
燧人氏聪明,因为他发明了圭表。
当然,后为圭表慢慢变成了天安门前的华表,这是后话。
三、燧人氏用这个“武器”掌握了天机
圭表是由“圭”和“表”两块石条组成。那个叫“表”的石条,有八尺高;这个叫“圭”的石条一丈三尺长,上面还以寸为单位该上很多该度。这两个石条“表”坚立在地上,“圭”平放在地上,两起石条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
这个圭表被安放在昆仑山上,所以昆仑山又叫日月山。因为圭表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测量太阳和月亮的影子的,用太阳照射石条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计量季节和时间。
他们发现,每年总有一天太阳照在“表”上投射在“圭”上的影子最短,只有1.5尺;每年也总有一天太阳照在“表”上投射在“圭”上的影子最长,长达1丈3尺。这个规律每过365天就会重复一次!
燧人氏自从有了这个“武器”之后,他算是彻底掌握了天机!
3.1先确定了两仪
燧人氏天天观察圭表影子的变化,他终于发现太阳月亮是有规律的,时间是循环的。日月的变化引领着气候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形成万物的荣枯。
时间就像是在画圆圈一样,轮回往返,周而复始,从不间断。而圭表上影子越短的那天,天气最热,影子越长温度越低,影子越短就温度就越高。
于是,燧人氏把每次太阳照在圭上的影子最短的这天定义为“夏至”,意思是夏天开始了,天气最热;把太阳影子最长的这天定为“冬至”,意思是从这天开始入冬了,气温要下降。
从此,先民们有了“年”的概念:影子从短变长再变短,这个周期刚好365个日出日落。他们把365天太阳影子循环一次称为一年。把影子最短的那天当成一年的开始,从那时起,古人们过年过的其实是“夏至”。所以,中国农历年也叫“夏历年”就是这个原因。
然后,再把一年两成“夏”和“冬”两个季节,一个热,一个冷。这就是后来的“两仪”,分别代表热(阳)和冷(阴)。
后来,又把两季变成四季,多了“春分”和“秋分”。这样,四季就形成了。
3.2再确定了四象
燧人氏还发现,太阳运行和影子投射的方向也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总是从一个方向升起,再到另一个方向落下。太阳在某个方向(南方)时温度最高,如果太阳在这个方向(南方),影子总是投向相反的方向(北方)。于是,圭表又多了一个功能:可以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太阳出来的方向叫东方,把太阳退去的方向定义为西方,把太阳直射圭表的方向定义为南方,把影子投射的方向定义为北方。
然后,燧人氏命令弇兹圣母把这些规律全都用绳结记录下来!于是,弇兹圣母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一代表天,同时也代表南方,后来,1代表“乾卦”,因为先天八卦排列顺序中乾卦的序列号就是“一”。
当然,八卦中的“乾卦”还代表空间位置的南方(太阳照射圭表的位置),也代表时间上的夏季(影子最短,也是古人记年开始的第一天)。
这样,先天八卦中“四象”的排列原理“天地定位、水(月)火(日)不相射”,就很容易理解了:
1、乾卦:天(阳)。时间上代表夏天,空间上代表南方;
2、坤卦:地(阴)。时间上代表冬天,空间上代表北方;
3、离卦:日(阳)。时间上代表春天,空间上代表东方;
4、坎卦:月(阴)。时间上代表秋天,空间上代表西方。
因此,时间上“春夏秋冬” 的“四时”和空间上“东南西北” 的“四方”由此形成,这就是最早的“四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