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育人又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评量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实施考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篇一: 教育名牌能撑起一片蓝天 名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当今时代……
以“教育”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育人又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评量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实施考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篇一: 教育名牌能撑起一片蓝天
名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当今时代,谁培育和拥有名牌,谁就拥有了巨额财富和无形资产,谁就抢占了行业的制高点。名牌就是质量,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竞争力,名牌就是生命力。得名牌者得天下,已成为人们不争的实事。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品牌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打造和实施教育名牌战略已成为教育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名牌的战略意义日见凸显,它是一只无形的手臂,支撑起了教育的一片蓝天。
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名牌并产生名牌的时代。笔者认为:中国学校正值打造品牌的最佳时机。长期以来,“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只见数量,不见质量,曾一度困扰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中国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竞争已经由简单的量的竞争转变为质的竞争,已经实现由肢体型学校向头脑型学校过度。作为头脑型学校的发展,就一定得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在当前教育资源高度趋同、教育供求开始逆转的情况下,品牌是学校成功的最大法宝!一所学校,不论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不论它有多么精深的文化积淀,也不论它的规模有多么的宏大,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没有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办学模式,那么只不过是"山高无水,水深无龙"而已。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中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中国已进入教育的大众化时代。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教育开始实现机制的战略性转移,形成了教育办学的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公助民办,个人办学等形式的应运而生,使中国教育展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昂首跨入了教育的大众化时代。
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观念的大转变,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精神上的焦渴也凸显了出来,特别是能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求,已作为天下父母优先考虑的头等大事。“知识改变命运,技术决定人生”已成为天下父母的共识,每个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刚出生就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于是对教育开始挑剔,在对子女教育的选择上,视野转向了办学质量比较高的学校,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的资质,能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品牌学校。一时间,打造品牌,名牌战略,品牌得宠,充斥整个中国教育的市场。然而何为品牌,如何打造名牌?笔者有自己的拙见: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历史的必然,它有公益性和产业属性的双重特点,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在这种社会现象里,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有它的两面性(反面性和正面性),我们打造教育的品牌就是要把它的正面性挖掘出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牌有点经济学的`味道,带有市场化行为。说它有市场化行为,就是说打造教育品牌不但要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和商业活动手段,更要借鉴媒体活动和媒体运作手段。学校品牌战略,是一种教育产业化战略,它的核心是教育的产业化竞争,其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育人成果,这种育人的成果不单是指升学率的指数,还设计到教育品牌的核心即教育价值观问题。笔者认为:学校所有的一切建设和追求都是服务于教育价值观这个核心和灵魂的。育人或者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它应该是教育品牌根本的标识。但是育人又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评量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实施考量。所以教育部门考评学校最直接最方便的评价就是办学条件和升学率。一些名牌学校,只所以称之为名校,他们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2002年到江苏泰兴市的洋思中学参观学习,感受颇深,洋思中学是一所曾经被称作“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先进的办学模式,良好的育人观,使天下学子纷至沓来,洋思中学也一跃成为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洋思中学不但追求的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均衡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应“世”能力的培养,因此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所以我们说名牌学校应该是那些能培养出有好的品德习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较为宽阔的知识面、有浓厚学习兴趣以及有积极的,比较灵活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同时性格开朗、能与人合作的学生的学校。
学校品牌就是质量加特色,品牌经过不断的锤炼便形成了自己办学的独有模式或独特的风范进而铸成名牌。名牌叫起来响当当,办学的社会效益好,群众信得过,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这样的学校里就读。当然,推崇名牌,宣传名牌并不是完全唯名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到名牌学校里就读,由于政策或生活水平的制约,许多家庭对名牌学校也只是望校兴叹。所以加强教育改革,发展名牌战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应着眼于这个目标,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我们讲,打好名牌战,首先要有品牌意识,这是创名牌的基础,现阶段我们必须树立"名牌就是资产,名牌就是效益"的观念,把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教育精品当作加强教育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有名牌战略思想,尽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教育名牌群体,发展好,培养好,宣传好,利用好,保护好,带动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舆论氛围,让一个个名牌冒出来,让一个个名牌亮起来,形成强大群体并不断发展壮大,要坚持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竭力打造出自己的教育模式,使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名牌靠宣传,但必须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名牌靠创造,但创造必须坚守内涵,这是打造名牌的真谛。
篇二:中国教育是不是腐化了?
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们说要转变教育形式,由应式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多少年都过去了,国家的教育形式改没改呢?还不是老样子,老师们只负责教堂上讲课,几乎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在上课听老师这样讲,“你可以睡觉,可以看小书,但在我讲课的时候不要说话”,说完后开始讲课,讲完后快步离开教室!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止霜”的精神可谓是被这些老师们利用到了极至。当然了,不能把这些加以全部的教师,还是有一部分老师是尽职尽责的,但这是微乎其微。
很喜欢看欧美的家庭片和情感片,在片中所赋予的人性的光辉让人佩服,那种不向黑暗势力低头,勇于向黑暗势力挑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关怀,不禁让国人感慨!为什么欧美的动作片那么受欢迎呢?片中突出的正义感,勇于挑战的精神,相信正义终能战胜邪恶的力量让人折服!情节简单,却看得人心头大爽!
到了国人电影里,人们之间关系就不再那么团结,每个人是一个利益集团,彼此尔虞我诈,暗自较劲,想的都是自我的利益。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考虑是否对已有利,如若无利,纵使群众血流成河,也只是隔岸观火!封建时期的《三国演义》啊,现代的《无间道》啊,讲得都是国人的千百年来的心理!没有那种为正义而战的血性,有的只是维护自我利益的蛮横!所以一个人如果为了自我利益而与别人争吵会博得他人的赞同,而为了公众利益而战斗,成功了万人景仰的神,失败了就会成为大家的笑饼!
我们的教育落后于世界的大部分国家,连清华北大最多也只能算是二流大学!为什么党和国家,不实行改革和革新呢?既然都知道应试教育不好,那国家教育的部的那些吃人民供给的,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
现在别说是因材施教了,就单单这个“材”字,你就得花钱买了。学习报啊,补习班啊,等等不绝于耳,图的就是个利,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之前的教育是一种美德,已经日趋为商业化了!
商业化的教学将是多麽可怕,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贫穷的孩子,上不起学,差距也将愈来愈大。
教育部分是在吃干饭的?
就单单一个广东贫困大学生就超过10万,是想而知,将有多少人面临辍学。
河南省声称,要确保70万中小学生贫困生接受教育,他们是否将是下一代的新贫困大学生呢?
先不讲这泱泱大国的教育。
如果中国的小孩子,拿着把剪刀,在剪自家的窗帘,除了处于溺爱之外。其他家长肯定是破口大骂“死小孩。”
然而外国的呢,则是大部分的家长夸自己的孩子很有裁缝的天分,鼓励着他。
现在,学校都是公布学生平时考试的成绩,排名什么的。甚至有的直接将排名靠后的同学名单直接贴出来,这是什么,这不是在激励,是在迫害他们。
许多同学在读英语时,有时会冒出一句“我们为什么要读英语?”这句看似可笑的话,却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有多少中等学生因为英语这科目,而落下其他的学科,从而没了信心再读好书,因为英语是主科!不读不行!
在这些因为英语科,而厌学的学生中,有多少其他潜力的学生?我不敢说大部分,但是总有吧。
我感觉应该把英语科设为选修课,纵使有的学生英语读得很好,有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书面的而已,那有什么用呢?
说句笑话,那些翻译家以后吃什么饭。
数学,许许多多的公式,等等,是用不上的,只是理论而已。却偏偏要钻来钻去的,就像钻牛角尖似的。有的教育学家说,读数学是锻炼思维,那为什么不想想韩寒说的话呢,开侦探小说课,更锻炼思维能力。我们要学有所用。
偏科的学生,有的很有其他方面的才能。然而他们都倒在了大学要求全面的门槛……
全面!就是造成现在全面平庸的结果,几乎没有出类拔萃的人
我很喜欢,敬佩韩寒,他的行为就是在警告教育学家们,怪才也能成才,他的小说《三重门》讽刺着当今的教育。但这也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
一直说的,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是,素质教育,原来是在加重学生的书包,看看邻居家的小孩,才三年级啊,那厚重的书包,挂在他那瘦小的肩膀上,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真的很感慨,中国教育这是OUIT了!
当然了中国的教育也是有可取之处,但是可取与不可取的比例是多少?
中国的教育是不是要改革一番?
篇三:加强道德教育应有的认识
人类生存在宇宙之间,必须过着社会群体的生活。从广义来说,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群体是我们父母兄弟姐妹,所以儒家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说,可见为维护群体之亲睦,人际的和谐,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是判断行为善恶的规律,德性乃人类内心的倾向,而道德的规律是内心倾向的外表。我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反对旧礼教,打倒旧道德,使我国固有道德的信念发生动遥学校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都起到了剧烈的变化。各级学校的课程,大都偏重知识的传授,更由于升学主义挂帅,一般教师的任务也纯粹以教书为本位。这种偏重智育的措施,影响到国民道德的水准。目前社会风气的恶化,社会上暴戾气氛增加,青少年犯罪者日多,犯罪年龄逐渐降低,犯罪方式之多样化及犯罪性质之改变,更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此。我们为拯救这个道德沦亡的危机,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应有的认识与道德观念。然而道德观念是什么,各哲学家的学说颇有不同:乐利主义派以增进人类及快乐为道德的基础,重结果而轻动机。凡行为所得之结果为快乐者即是善,行为所得之结果为苦即是恶;理性主义派注重理性,以道德为最高目标,是根据人类理性所定的规律。道德的观念,应就理性分别善恶,而善恶判断的标准,只重动机而不问结果;完全主义派注重完备的人格,人格价值之实现,即是道德之理想。道德行为具有内外各种因素,在行为未发生前,有动机、欲望的考虑,在行为发生后,就有实际之效果,动机与结果并重。我国当此旧道德观念发生动摇,而新道德观念尚未建立时,为启发学生的道德观念,必须兼采各家之长及恢复我国固有的道德观念。
根据国内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我国实施道德教育的问题,归纳有下列数点:学者偏重知识与技能之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与人格的陶冶,家庭与社会教育未能密切配合,抵消了学校道德教育功能;偏重道德教条之灌输,而忽略道德行为之实践;偏重道德习惯之形成,而忽略了道德认知的启发;德育教材缺乏逻辑的组织,未能配合学生心理发展;偏重传统道德教条之教学,而忽略了法律知识之介绍与法治观念的培养等。上述各点明白指出我国各级学校道德教育问题之所在,也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保有目前成效之前提下发挥及结合各项影响因素来解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道德教育属于认知的方面,它的目的在于对受教者灌输这方面知识。但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于有了道德知识之后如何去行。亚里士多德说:“德为随智的活动,择善而行的习惯,使受教者知道何者当行,何者不当行。能够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并在相当范围以内,将一切道德的规范组织成一个体系,使受教者从这个体系中,体认个别道德存在理由,并能根据这个体系,对于个别道德情境知道如何表现如何去身体力行。”柏拉图说:“一个人非经过多年的实行,养成习惯,还经过多年的训练,决不懂得善的真意。”总之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道德的智慧”,进而促成“道德的实践”。
我们必须教导学生具备道德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不懈辅导学生行为规范的实践。
道德判断能力有一定类型与发展序阶,通常是从无律而他律而臻于自律。良心的自律不是天生的,是经由他津的悉心养护训练而培养出优良的行为习惯,然后再一步一步成熟而发展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所以自律的殿堂,必须经他律的大门与长廊。他律的道德训练是自律的道德教育之始;而自律的道德教育是他律训练之成。两者如果适当地安排,可互补运用,而收相辅相成之宏效。在民主的社会,道德教育绝不可呆滞在权威式的他律控制,这种纯他律式的行为训练,不是民主哲学的道德理想,也无法适应当代剧变的社会。
海拉克立特说“一切皆变”,我们的《易经》也是讲述变异的。然而须要知道,在变异中有不变者在。道德的本质不变,也就是说道德在观念上永远不变,而在道德的客观内容中是有变化的,在道德价值的总和与它们层面的支配中也有其不同的。今日我们提倡的道德是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而不是复古道德。道德的本体可以万世不易,但道德的'条件是随时代转移的。我们生在20世纪90年代,决不能将1000年或2000年前的道德条件全部应用于今天。如古人割腿疗亲为孝,我们今日决不再赞扬此种蠢事。我们固有道德只能效法古人之意,决不能将古代道德条件全部搬到今日之社会。同时我们提倡的道德是积极的进取的道德,而不是消极的保守的道德。是动的道德,而不是静的道德。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天下为公”、“博爱”和“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道德,积极用手脑从事生产,不袖手旁观高谈阔论;全力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不企图一己的享受;具备丰富的同情心、强烈的正义感,见义勇为,当仁不让,为主张公道,为援助他人,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财产而不惜。这种道德教育才适合时代需要;才可以建设中国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大学》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杜威说:“生活即教育”。凡此皆谓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矗家庭教育成功,子弟方能有成;家庭教育失败,子弟虽受高等教育,亦将波折横生,荆棘满途。根据少年辅导院所做的案例调查资料,即充分显示绝大多数的不良青少年,都是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致,足证家庭教育的重要。我们必须在家庭实施道德教育,从婴儿期开始由家庭生活,如起居饮食及应对进退等等,定一套常规,以养成子弟规律生活习惯和优良生活态度。对于家庭事务,让子弟有充分机会参与,使其了解群居生活中分工合作的需要,并养成义务和责任的观念。同时辅导维持家庭成员间以及家庭与邻里乡亲间的和谐合作关系。更提供正常休闲娱乐活动以调节身心,陶冶性情,怡养身心。父母兄长,要以本身生活行为示范。各级学校、社教机构以及大众传播工具,多办理“亲职教育”,使做父母兄氏者重视道德教育,并且懂得领导子弟,使他们成为中华好公民。
道德教育的实施,是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由面而整体。品格的修养应从修己做起,然后才影响到他人,教导学生,最后蔚为风气。可是学校里实施道德教育,过去有不正确的观念,认为道德教育是公民与道德、生活与伦理、德育原理等课程中所必须注意的,与其它科目不发生关系;以为实施道德教育是训导人员的职责,与其他人员无关,所以道德教育的实施未能获致预期成果。今后必须加强辅导沟通,使教育同仁认清道德教育的实施,是全体教职员共同的职责,应该全面配合,在整个课程中的各教学活动中同时进行,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并与智育、体育、群育、美育紧密结合。
人类生活最理想的规范虽然有赖于道德,然而达到止千至善的道德境界,仍有赖宗教的配合。道德与宗教都是志在保存及发展人类的良心,具有安定社会秩序、劝人向善的功能。政府可以邀请与辅导所有宗教团体,积极而有计划地参与此项工作。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它的领域比学校、家庭广;它的教育工具,方式比学校、家庭多;它的渗透力、影响力也比学校、家庭强。所以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我们加强道德教育,在社会这个大环节中时间最长,对象最广,范围最大,功能最多,影响最深。应密切配合,全面动员,包括政府社教机构、新闻、杂志、电视、电台、音乐、戏剧等传播事业以及政府、民间各种慈善团体、社会服务团体等,一律依照道德教育目标,秉承国家当前的国策,革新其内容,发挥转移社会风气的力量,推展到全民性、全境性、全时性的教育。各级政府首长、公教人员、民意代表对自己的言行和私生活,尤须力求检点,为民表率。对于发扬道德教育的好人好事,音乐歌曲之创作与传播、电影的拍摄、戏剧的演出、书刊的编印出版、有关活动的举办应加表扬鼓励。同时整肃政治风气,净化经济社会,大量扩增社教机构,关闭淫靡游乐场所,大力推行国民生活规范。
教育理想的实现,教育方针的贯彻及教育政策之推行,教育事业的成功,有赖健全的教育人员,尤其学校的教师最为重要。所以教师除在就业之前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外,在从业以后应不断辅导、策励,使之不但具备专业知能,更发挥专业精神,其要点:建立超然教育人事制度,培养优良教育风气,加强实施分层负责,鼓励教师研究进修,沟通学校与行政部门人事管道,加强全盘性长期性辅导工作,强化领导功能,建立教育人员在职进修制度,建立教育评鉴制度,宽列经费预算,补助教育人员之研究实验或着作发明,提高教育人员社会地位,解决教育人员困难,提高教育人员待遇与福利,加强辅导考核,表扬鼓励,务使在生活上有安全感,在团体中有归属感,在工作情境中有愉快感,在待遇上有公平感,对本职具有重要感,在工作上有成就感,对校务有参与感,在人格上获得自尊心,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加强道德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