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传说的开端的杂文随笔 “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是觉得神奇,心中也越是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虽说这句话是康德的一种哲学思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性和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充满巨大的吸引力。 恰逢今年高考的全国三卷,选……
一个伟大传说的开端的杂文随笔
“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是觉得神奇,心中也越是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虽说这句话是康德的一种哲学思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性和宇宙,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充满巨大的吸引力。
恰逢今年高考的全国三卷,选择了刘慈欣的《微纪元》(节选)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此之上,也向各位考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科学是被现代的人们所信奉的准则,如今人类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因此,作为人类社会最坚定的一块基石,科学往往也能引起人类丰富的幻想。正如同20世纪所设想的人工智能,亦或者是Virtual Reality和Augmented Reality,甚至是是赛博朋克,都体现出了人类对科技的幻想。
然而,在这条道路上,人类依旧在摸石过河,在磕磕碰碰中寻求世界的真理。正如同量子论的提出对传统物理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样,科学是踏着一条荆棘之路逐渐发展到今天的`。科学在前进的道路上,容不得千分之一的误差。但是科幻是可以的,相比起严肃而谨慎的科学,科幻便显得“不负责任”了许多。
科幻处于科学与文学之间,既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具有深刻内涵的特点。
我想,如果人们喜欢科幻,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够让人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认识人类。
很惭愧的是,直到今天我才把《星际穿越》看完。就像《降临》一样,这部科幻电影同老派的科幻电影有些许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起《E.T》、《第九区》这种很硬核(个人观点)的科幻,《星际穿越》、《降临》更具有文艺气息一些。比起展示纯粹的幻想,后者似乎更倾向于以科学现实为一个基础,以在这个层面上展开有关于人性、伦理、道德、知识等等层面上的探讨为主。而这也是我认为,科幻作品所应该起到的作用之一。
如果把人类给放在整个宇宙中,那么国界、人种、性别的界限都会被无限地缩小。在宇宙这个尺度范围之下,人类是作为一个种族而存在的。就像是星际里的人族,人类只有团结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个体,才能在黑暗的宇宙中生存并斗争下去。因此,在阅读科幻作品的时候,很难感受到人与人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在科幻作品中人物的个性之下,作为观者的我们所感受到的,往往是人类这一族群的高尚与恶劣。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仅会站在人类的角度上来认识人类,有时还会站在更高的维度上来认识人类。
然而科幻作品,很多时候都会抱有一种“末日心态”。这也不能否认,在人类清楚地意识到地球的资源之匮乏之后,这种担忧便不可阻挡地表现了出来——人类如何生存?是移民,改造,侵略,还是进化?科幻在这一基础上似乎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许多的科幻作品,都若有若无地为人类指明了一条可能的道路。就好像人工智能被提出并成功运用于现在的生活,科幻作品中的许多新奇的概念,往往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变为现实。由此看来,不管是《星际穿越》中人类成功地跃迁到第五维,还是《降临》中高维度文字的使用,这种幻想,也不是没有存在的可能。
如果有一天,地球即将毁灭,我们是应该逃离,还是选择改变?
太阳系很大,但银河系更大;银河系很大,但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星系和星系群。在我们的宇宙之外,甚至还会存在另一个宇宙。光年的尺度已经是如此遥远,以至于我们在夏日的夜晚所看到的某颗星星,在几百万光年以外早已毁灭。以至于我们打开收音机,也能听到宇宙初诞时的噪音。
在我看来,科学家一直都是一个很浪漫的职业。他们工作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他们的眼光,早已放在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后。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工作,是为了人类。
科学本就是一种幻想。把飞机放在汉朝,便是神话;把重工业机器放在古希腊,便是传说。从阿基米德开始,从艾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世界的神话便向人类逐渐揭开了它的面纱。幻想不再是幻想,宇宙的真理逐渐被阐明。正如同叙事诗中所描述的一般,现在人类所致力的事业,说不定正是几万年以后一个伟大传说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