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梁实秋书评 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雅舍梁实秋书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雅舍梁实秋书评【一】 “生活在别处”,多么诗意而让人遐想联翩的话!法国诗人兰波的一句诗,米兰昆德拉将之弄得世人皆知。 近几年,一大……
雅舍梁实秋书评
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雅舍梁实秋书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雅舍梁实秋书评【一】
“生活在别处”,多么诗意而让人遐想联翩的话!法国诗人兰波的一句诗,米兰·昆德拉将之弄得世人皆知。
近几年,一大流行词就是gap year,翻译成中文就是“间隔年”。很多城市上班族被这个词弄得神魂颠倒,也幻想着哪天来个轰轰烈烈的间隔年,以逃离此处枯燥单调的工作和生活,去外面见识一下世界,去过一过那别处的美丽生活。还没有条件和足够资本、底气去间隔年的也是一副“身未动,心已远”的架势。
也许是现代社会的整体浮躁感让很多年轻人坐不住,看着别人今天去巴厘岛明天去爱琴海的光鲜亮丽,就实在没法定下心来细细耕耘自己的小日子;也许是因为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交通还不够发达,那时的人们没法像现在这样方便地可以去到很多想去的地方,于是只好踏实过此处的生活。
我自己也曾有身未动、心已远的迷梦,看着一个朋友拍的各处美景,心底艳羡不已。直到读到梁实秋先生的这套雅舍全集,才幡然醒悟:诚然,别处有独特的美景,也可能有更有意思的人和生活,但,如若我们足够用心观察,会发现当下的寻常生活中也有着被大多数不用心生活的人所忽略的乐趣与美好。
就像一个同事的微博写的,开心,更多的时候是因为:1. 今天的天好蓝呀,云朵好多呀!2. 凉风吹过好舒服呀!3. 公交车很快就等来了!4. 上班就可以见到帅哥同事咯!5. 我喜欢的歌你也喜欢呀!6. 今天穿漂亮裙子得瑟一下!……小确幸可不就在于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幸运和美好?
另一个同事则在微博上记录北京的每一个蓝天。看着那一张“丽江蓝”、“奥运蓝”、“微微地蓝”的天空照片,很受触动。
很多人天天抱怨着北京交通拥堵、空气不好、生存压力大,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仔细地观察过北京的美?有多少人对自己住处和公司四周的环境熟稔于心,注意过哪家窗前吊着盆栽、哪家门前牵着瓜藤、哪家饭馆的八宝粥特好喝?有多少人在北京学习生活了六七年而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没出六环?——曾经的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不用心生活的人,呵呵。
金圣叹有三十三则“不亦快哉”,写的亦是这样的小事,比如,“於书斋前,拔去垂丝海棠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夏月早起,看人於松棚下,锯大竹作筩用。不亦快哉!”梁实秋先生则仿此写了11件不亦快哉的乐事,包括清晨遛狗、沿街吐甘蔗渣、按别人家的门铃玩儿、逛书店看书书展等。有些故意丑化自己,让人忍俊不禁,在心底直叹:好一个老顽童!
《雅舍小品》描述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雅舍杂文》的哲思亦有不少是源自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而《雅舍谈吃》写的就是人们再熟悉不过、民以之为天的“食”,《雅舍随笔》更是随心走笔,或写下对某本书某篇文章的感想或质疑,或对物抒情出一首短诗,或端坐桌前给友人写一封短笺。我窃以为,梁实秋先生大概是现代作家中最善于生活在此处的吧。他的小品文、杂文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而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
读罢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雅舍忆旧》,更是时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眼前的这些人。纵然,如果有可能,我们确实应该去外面见识更多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可是,我们千万不可因此而忽略了身边最亲最近的这些人,其中有我们的家人、同事、同学、老师,等等。趁着父母还在,常回家看看吧。趁着在家,多和兄弟姐妹聊聊家常吧。趁着还在一个城市,和同学朋友多聚两回吧。彼此真心相待的情谊终会成为我们心中最深的美好。
心已远的朋友,何不回归此处的生活?在我们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未尝不是一件幸福至极的乐事。
雅舍梁实秋书评【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题记
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刘禹锡通过《陋室铭》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不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怀着这样的崇敬之情我继续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讲“雅舍”的特征:简陋,不能避风避雨,风雨来往无阻。此段作者在介绍木头架子时,用了一个拟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使得雅舍的简陋形象化、具体化。第二段主要讲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边的风景,还有客人来的话要上几级阶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诉说了雅舍的简陋,可以与邻居互通声讯,特别是讲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个生性乐观之人。如果说前几段都是讲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话,这段讲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细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细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图,又通过雅舍陈设之简,表达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脱俗了,不为世事所累,这不是陶潜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雅趣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舍啊,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当今时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现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质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东西也越来越物质化,利益化。再难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雅致,灵静致远、志存高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因此,当我们居于陋室,当我们身处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们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给予我们的一切苦难和幸运。不管幸福,不管困难;不论贫穷,不论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处,我们都懂得这是上天给我们生存的恩赐。我们再穷也不能穷到思想匮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认识钱,再困难也不能难到泯灭了人性。
当我们不能感恩生活时,就想到一盏香茗,一副茶几,一栋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赞歌给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们不论出生,不论富贫,只要有爱,我们就要淡泊明志,让思想在陋室上优雅地萦绕着,随着香茗飘到阳光的笑容里。
那阳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雅舍梁实秋书评【三】
梁实秋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宾客盈门,骚人墨客,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1946),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曰:“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他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么多缺点,也并非一无好处。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正如李白诗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赋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
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作者深深的感叹,蕴含于字里行间。
雅舍梁实秋书评【四】
其实差点就不写了,但是昨天发了誓,而且还有人点了赞,说话要算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可是我会努力的'。毕竟从一个逗逼变成文艺青年路漫漫其修远兮,能坚持下来也算成就。[织](恩,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雅舍忆旧》这本书和我很有缘,去图书馆并不是为了它。由于去的有点晚,在我在后排纠结到底要拿哪一本的时候,隐约听见有人说了一句要关门了,我冲到服务台确认了这个事实,于是不得不在第一排随便找了一本看起来挺干净的书借阅了。
借回来看了一下作者,恩,梁实秋,很丢人的是[纠结]我一开始以为梁实秋是梁思成的儿子(大师你不要骂我,我也不是故意的)。可是我读着读着感觉他的母亲也不是林徽因啊哈哈。于是同寝室的妹子纠正了我这个低智商的错误,文艺青年真不好当啊。
这本书的推荐语是,那些定格在最美时光里的故人往事。书本分两辑,第一辑是雅舍忆事,第二辑呢是雅舍怀人,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结构还是很清晰的,第一辑就是讲梁实秋自己的故事,第二辑呢则讲的是他周围的人。
其实第一辑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个来自高富帅学霸深深的恶意。他说“我们北方人生活清苦”可是他们家的院子层层落落,晕头转向,仆人什么的应有尽有[互相膜拜]肉不好吃都要吐出来[巨汗]真的是好清苦啊~~~大师受的教育也很优良,学校的老师十分优秀,当然大师自己也很努力,“榜发之后,我和哥哥以及栾常禧君都高居榜首,荣誉属于第三小学。我得到的奖品最多,是一张褒奖状,一部成亲王的巾箱帖,一个墨盒,一副笔架以及笔墨之类”,可是大师又开始谦虚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如今想想这话颇有道理”。但是梁实秋难道不是一个大散文家嘛?仔细想了想,那代人的谦虚谨慎也许是进到了骨子里,自己已经很优秀,却不这样想,而是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应监督自己。
后来便是他在清华,在国外的生活。都写的井井有条。
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二辑他写其他人,写了母亲,国文老师,酒中八仙,辜鸿铭,徐志摩,陆小曼,陈慧,老舍,胡适,闻一多,冰心,沈从文,周作人,齐如山,朱湘,道藩,陈通伯,夏济安,卢冀野。他写了这么多人,偏偏没有林徽因,我个人分析,他和冰心,陆小曼等人关系更好一些。梁实秋写的很纪实,还纠正了很多错误的传闻,陆小曼也并非真的很花心,徐志摩也并非为了见林徽因而坠机。写到他自己的结发妻季淑,爱惜之情溢于言表。[偷乐]我还找到了匪我思存的出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他将自己的妻子描写的十分美好,在我看来是十分懂得生活,有自己主见,却又很照顾他人感受的一个人。梁实秋将自己的感情用很多的优美的情诗加以修辞。书本结尾,写到季淑去世,他用一首诗形容自己的感情《赠妇诗》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感情之深厚让人垂泪。可是我却于今日看到了他写给第二个妻子的情诗,对比之下只觉得第二个妻子并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