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晏子使

管理员

摘要: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

  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段,知道了齐、楚两国都是大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着自己国势强盛,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第二段,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一划,想一想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师: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生: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师:你懂了哪一句,请说一说:

  一次交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理解:“古代5尺来高”相当现在的的4尺不到(准备一根4尺长的绳子,让学生加深了解长度。)

  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师: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推理: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继续侮辱晏子。

  师:请找一找有关句子。

  二次交锋:

  生: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声”。

  生:从神态看,楚王对冷笑一声十分轻蔑。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谁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个成语:

  生1:举(袖)成(云)

  生2:挥(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这些句子都说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推理:所以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到这里,楚王认输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三次交锋: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师:“笑嘻嘻”是真的发誓内心的笑吗?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板书:类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生长于齐──安居乐业

  橘水土不同人(不盗)

  生于淮北──枳一到楚国──强盗

  (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

  图(讲的内容同上)

  齐: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推理:所以楚国是(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

  二、分角色读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师:扮演武士。

  连环画复述这三次交锋。

  转换角度: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讲三个事故事说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三、深入探讨

  1、晏子对楚王回击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3、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四、小结

  这则历史故事深刻的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与人,自讨没趣。

  五、展示

  师:齐王。

  生:无晏婴政不清。

  师:孔子。

  生:古今少有贤人。

  史学家司马迁:“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外交活动)

  假如晏婴还在世的话,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个仆人,也是我高兴和向往啊!

  六、结束语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 抓住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侮辱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预习提示

  1、 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试回答课后问题。

  4、 搜集晏子相关的信息。

  5、 在预习本上记下预习困惑。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文明古国,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春秋末期的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看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出示课题:《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简明的语言定位了阅读的角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昨晚要求大家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谁来告诉大家:你在预习中弄明白了哪些问题?

  2、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晏子的信息?

  3、老师也搜集到有关晏子的一些信息,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1)

  晏子 名婴,字仲平,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齐威王派他出访楚国。

  4、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汇报预习收获强化了预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

  三、确定学习任务

  通过预习同学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大家个个都是会自主学习的孩子。从刚才大家的汇报和提问中老师筛选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作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课件2)

  1、楚王几次侮辱晏子?

  2、每次他都是怎样侮辱的?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结果怎样?

  一生读“学习任务”,使全体同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确定了学习任务,教学活动有了目标,课堂才能省时高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围绕这些任务,自己默读全文,思考三分钟。

  2、小组围绕“任务”展开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出示课件3)

  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交流的声音不要太大,组内成员听见即可。交流时间为5分钟。

  2、组长安排组员有序发言,一人汇报,其他同学专心倾听,之后做好评价和补充。

  3、各组推选一名汇报员,汇总大家的意见,代表小组交流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一生读“合作学习要求”,各小组按要求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合作学习的每个环节给予指导,增强了合作学习效果。

  五、展示学习收获

  各组推荐的代表请起立,汇报小组学习收获:

  第一组汇报: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教师板书:楚王 侮辱 晏子 三次 )

  接着汇报:晏子和楚王第一次较量情景:

  第一次楚王是怎么侮辱燕子的?(各代表不用举手,用“我来说”、“我补充”、“我认为”的形式自由说)

  师:我们把晏子所受的非礼用三个字概括为:“钻狗洞”。(板书:钻狗洞)

  面对这样的歧视和侮辱,晏子是怎样反击的?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出示课件4)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是呀,只有访问“狗国”, 才从狗洞进去,楚王还敢让晏子这样做吗?结果呢?(板书:是狗国 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总结:宴子用自己的智慧为他个人和国家赢得了尊严,很体面地从正门进入了楚国,第一次的较量以楚王的失败宣告结束。

  交流第二次较量的情景:

  楚王第二次是怎样侮辱宴子的?

  晏子是怎样描述齐国人多的?找出课文中的句子。(出示课件5)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人们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场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女生读这句。

  1、这句晏子用什么手法形容齐国的人多?

  师:晏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齐国的人多:挥袖成云,挥汗如雨,大街上摩肩接踵。既然齐国这么多人,齐威王却派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晏子来,楚王是在嘲笑齐国没人才。(板书:没人才)

  2、面对楚王的嘲笑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找出晏子所说的话。(出示课件6)

  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这句的意思是:我是最下等人,被派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 )。

  男生读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下等国)

  3、第二番较量的结果怎样?(板书:只好陪着笑)

  师总结:这一次精彩的较量是我们课文第几自然段?请你画出描写神情的词,我们师生分角色来读,注意带上感情,神情和动作。

  汇报第三次较量情景:

  1、观察老师的板书,各小组代表以板书的形式汇报合作学习收获。

  2、各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的板书。

  3、评价小组代表的板书(从字的规范程度,板书的概括程度和美观程度)。最佳板书为: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4、晏子三次有力的反击,最后的结果怎样?(板书: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教师总结:楚王本想侮辱晏子,结果被晏子三次反击,败在晏子的手下,不得不尊重这位相貌不扬的大夫了。从这三次精彩的雄辩,这个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鲜明起来了。大家来评价评价这两位人物。(出示课件7)

  你喜欢这个故事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总结:尊严使人不再丑陋,尊严让美丽成为了永恒。晏子这一事迹永远在史册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设计意图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表达的需要,促进生生互动,使他们在倾听、对话中不断发现,自主构建,经历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成长。

  六、课外拓展延伸

  在历史中,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晏子一样有智慧,有口才的人,你知道哪些?(出示课件8)

  你还知道哪些人有智慧,有口才?

  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大家请看:(出示课件9)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10)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一位学生读给大家听。

  七、课堂达标检测

  学习任务当堂完成,课下才轻松愉快。这节课大家学的主动、投入,下面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出示课件11)

  1、《晏子使楚》这课主要写了我国( )末期齐国大夫( )出使( )的事。楚王( )次侮辱晏子,却被晏子反击,赢得了( ),表现了晏子( )。

  2、请你从“侮辱”、“尊重”任选一词说一句话。

  1、小组讨论2分钟。

  2、各组代表汇报。

  师总结:不侮辱别人是一种教养,尊重每一个人是一种美德。这节课老师看到了大家的成长,我很欣慰,你快乐吗?学习是快乐的,成长是快乐的。

  设计意图当堂练习,及时反馈补救,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课余负担,以达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课堂。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

  【教材内容】

  《晏子使楚》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出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就课后2、3两个思考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学生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训练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理念】

  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训练明起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练说什么是“晏子使楚”?

  2、什么叫出使?

  (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3、请同学们边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幻灯投影练习题: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 )。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且( )。

  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

  4、交流:

  ⑴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板书:

  想显显威风

  ⑵ 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

  ⑶ 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训练理解句子含义知进过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板书:

  侮辱、挫败

  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5自燃段,用找出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3、交流:

  用幻灯出示三个重点句: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在得钻狗洞。

  放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放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4、明确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理解这三句话中含着的意思,来读懂这篇课文。

  理解句子含义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知道理解句子含义先要从字面上想句子贩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第二课时

  1、下面我们先来理解第一名话的含义:

  ⑴ 齐读句子

  ⑵ 晏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王关了城门,叫他钻洞)。

  楚王为什么这么做?要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板书:

  身材矮小

  那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⑶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⑴,看看你的答案和老师板书的是否差不多。

  板书:

  是个狗国

  ⑷ 晏子真了不起,以牙还牙,胜了楚王,谁能把晏子这话读一读。

  有感情地练读晏子所说的话。

  ⑸ 师引读,生读晏子的话。(师故意漏读“只好”二字)

  ⑹ 讨论:

  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请在“只好吩咐”下这样小黑点,我们等会还要学习。

  2、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⑴ 请同学们按刚才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话含义的方法:

  ① 晏子为什么说这话?

  ② 楚王这么说是侮辱晏子什么?

  ③ 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⑵ 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要求学生谁想好了,就把含义写到黑板上。

  ⑶ 评议:

  句子含义谁理解得好?请含义理解最好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不中用:

  上等国──上等人。

  下等国──下等人是下等国。

  最不中用──最下等国。

  ⑷ 好,我们就选这位同学的意见,请最好的那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完成课后练习题二⑵。

  生板书:

  不中用,是下等国。

  ⑸ 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请大家练读第4自然段,等会请你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练读──评议)

  ⑹ 分角色朗读。

  ⑺ 请在“楚王只好陪着笑”下面加上小黑点,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开始了。

  3、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⑴ 请同学们按上面的学习方法再理解晏子说的第三句话的含义。

  ⑵ 含义想好了,请自由地到黑板上来写写。

  ⑶ 评评谁的含义写得正确,(请写得正确的同学说理由)

  若生第三句理解有困难,则辅助练习:

  柑桔在淮南( ),在淮北( ),原因是( )。

  齐国人在齐国( ),在楚国( ),原因是( )。

  ⑷ 谁能上来正式板书句子含义?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⑶。

  ⑸ 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主人主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一起来读第5自然段(师适时点评。)

  ⑹ 这次楚王不再是陪着笑,而是只好──“赔不是了”,什么是赔不是?(生在“只好赔不是”下加上小黑点)

  4、结果练习晓结果:

  ⑴ 从刚才我们加小黑点三处地方读懂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越来越尊重和佩服。)

  ⑵ 课文怎么写的?

  板书:

  不敢不尊重

  ⑶ 是啊,楚王是完全被晏子征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那晏子是凭什么征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过人智慧)

  仅仅凭过人的智慧?(爱国心)

  ⑷ 练习:

  晏子以自己( )和( ),挫败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 ),而且( )。

  ⑸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既锻炼了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也读懂了课文,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人才──晏子。

  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用具:

  课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课件出示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使是出使,课题是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说的很好,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晏子出使楚国发生了些什么。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

  (2)检查课文读通情况。(字词都读的很准,下面老师来看看大家课文读的怎么样,请6位同学来接读下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说的好,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听,楚王几次侮辱了晏子?他三次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谁找到了?(指名答,教师完成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体会下当时楚王这种盛气凌人的感觉。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4、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楚王却三次侮辱晏子,他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

  (学生分别概括这三次的经过。)

  5、师:恩,概括的很全面。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句子?(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对!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把这句话画下来,(老师板书),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敬重、敬佩。“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生:不得不、不能不、只能、只好。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一遍吗?生:从这以后,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一起说——口才。

  三、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导:从开始的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到后来的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前后发生了这

  么大的变化,究竟晏子说了什么样反驳的话,他的话究竟妙在哪儿?让我们一起默读3-5自然段。

  1、把晏子说的话给画出来,看看他的话到底妙在哪,可以把你们的感受写在旁边。

  2、分小组读,在组内多读几遍晏子说的话,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晏子的话妙在哪。

  课件随机出示:(1)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王是,楚国是。

  (2)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我最不中用,所以楚国是。

  (3)柑橘在齐国又大又甜,在楚国结又小又苦的枳,是因为水土不同;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却做起盗贼,说明楚国。

  4、(交流第二个故事时相机指导三个成语。“挥汉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5、相机进行朗读训练:分角色朗读第一、二个故事。

  请一组人来读,然后全班来读,最后老师—男生—女生。

  四、结束语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继续感受晏子语言的魅力。

  案例分析: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一篇老课文,在接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自己首先感受到了晏子作为一个国家的使者,他的智慧是过人的,他的语言及思辨能力是值得我们肯定的。而这篇课文也是不少名师拿出来上过公开课的。我不敢和名师做什么比较,只能说通过自己的摸索和专研向名师学习更多宝贵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先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旨,知道楚王一共侮辱了晏子几次,侮辱晏子的母的是什么,最终怎样。然后从结果出发回过头去找到晏子每次反驳楚王的话,研读晏子的语言艺术,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体会晏子的智慧。当然要以简单的言语来分析晏子的逻辑推理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学时我借助了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推理。例如“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王是,楚国是。”这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那么访问狗国自然就是钻狗洞了,楚王让晏子钻狗洞,那么楚国自然就是狗国了。学生一把这个空填出来都笑楚王自取其辱,不禁从心底里佩服晏子的智慧和语言才能。接下来的两空也是如此。整个课堂是比较轻松愉悦的,同学们时而为楚王的霸气与刁难而气愤,时而又为晏子的聪明才智而兴奋。但是我也曾经看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这篇课文。和她相比我实在相差甚远。窦老师上课不光思路清晰,而且给学生拓展的知识很多,真正让人感受到语文教学不光局限在语文一门学科,语文实际上是作为了一门基础学科。而学生所需要汲取的知识却不止如此。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需要深思的问题。最后,我的课堂用语以及对学生的课堂评语也是有待加强的。有的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我什么时候真正把自己放下了,我就能向大师们那样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了,不管是课文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评价。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

  一、导入课题

  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14页,一起读课题——(板书:使楚),“使”什么意思?(真不错)晏子使楚呢?(说得很清楚!真棒!)能不能把这句话讲的详细一些呢?比如加上时间什么的(非常好!真厉害!)

  二、自由读课文

  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读顺,开始——

  1、学习生字

  这里有几个生字词,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大家掌握了没有,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好)谁愿意来读?(真不错!)

  a:晏子大夫临淄

  b:楚王大王大臣们欺君之罪

  c:强盗犯罪囚犯

  d:春秋末期晏子楚国楚王侮辱尊重

  (你们能选用上面一组词语中尽量多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2、刚才你们朗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晏子怎么样?所以我们对晏子非常——(佩服)(板书:晏子)

  那楚王呢?楚王这样子,真是让人气愤。(板书:楚王)

  三、师范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1、过渡。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老师朗读课文,你们仔细听,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范读课文。

  3、提问:我们来解决刚才的问题。

  (1)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为什么?谁来说说,还有 谁愿意说?(稍加点评)是啊,晏子作为一个使者派到楚国去,楚王竟然还这样——(侮辱)他(板书:侮辱),真是令人气愤啊!

  (2)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

  小结: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一一反驳(板书:反驳)真令人佩服啊!

  听完了整个故事你高兴吗?(我非常高兴。)高兴什么?(板书:不敢不尊重)是啊,晏子出使到楚国,三次受到楚王的侮辱,他都一一反驳,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多么令人高兴啊!(板书连线)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

  (1)下面就先来看看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好好欣赏一下晏子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

  (2)指导朗读。

  晏子刚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给关了,让晏子从狗洞里钻进去,(出示图1)晏子是怎样说的?指名说。晏子作为外交官,他是这样说话的吗?(不是)应该是——(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该怎么把它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幻灯: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指名读,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肯定,当然,到底要强调)(真不赖,谁能读得比他更好)(我发现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如果把第一句读得再肯定一些,就更好了。(很不错,当然(到底)两个字读得很好)②齐读。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③谁能站起来把自己当成外交家,手指着这个城门,加上动作、神态读一读,④指名读。(你来试一试,不错。很好,真有外交家的风采。)

  2、转换角色练习,体会弦外之音

  (1)练习传话。(速度慢)你们说,接待的人会怎么把晏子的话传给楚王呢?你们能不能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呢?请同桌同学先练一练,一个当楚王,一个当接待的人,待会儿换过来,看看哪桌同学练得最认真!出示幻灯: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传话。谁来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指名传话。对,是这样的。那传话的人见了楚王,直接就这样说吗?

  (3)表演。现在我就是楚王,谁愿意当接待的人上来报告。(师叙述:今天那五尺来高的晏子肯定得从那洞里钻进来,可有好看的啦!)……啊?如果……那……我……哎……

  同学们,楚王听了接待的人的禀报后,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想一想,用上老师这里的句式,(幻灯:楚王想:晏子说─────,如果──────,那────── ,哎─────。)轻声地说一说。谁来说?还有谁愿意?

  是啊,楚王考虑再三,没有办法,只好(出示第二幅图)——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对晏子佩服吗?(佩服地五体投地)我们再来读读晏子的话。出示幻灯: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小结: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沉着——冷静,凭着他的三寸不滥之舌,使楚王不得不认输。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准备练习:

  练习1

  能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是个爱国的人。

  晏子能维护齐国的利益。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能巧妙战胜对手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晏子用善辩的口才战胜楚王。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

  龙港一小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我是龙港一小的学生,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第一次的交锋以楚王失败而告终,那第二、第三次又是怎样交锋呢,谁输了,谁又赢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欣赏。

  板书设计:

  26 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 楚王

  反驳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离现在已有2500多年了,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威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巧妙地使楚王陷于被动、尴尬的境地。从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的语言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幽默而尖锐,值得细细品味。课文的重点是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难点是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学生分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年,距现在两千多年,离学生较远。让学生课前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另一方面,晏子的语言极富逻辑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主线,从“晏子的言行”和“楚王的态度”两条线来体会,用抓重点语句谈理解、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等多种交流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估计学情,随时调整设计,体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资料的搜集与运用,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拓展和延伸文本,达到立体感悟的目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10个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距现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晏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介绍晏子故事的文章。(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

  zǐ fa ju bú shi

  订正字音:晏 子 打 发 规 矩 赔 不 是

  2、在预习生字、新词时,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撒谎(别多写一点) 规矩(最后一笔是┖)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和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记录: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简单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存下来。)

  3、集体交流: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为什么“楚王只好陪着笑”?为什么“楚王只好赔不是”?

  ②晏子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③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相同吗?

  ④楚王为什么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师生共议明确学习方向,拟定学习方案。

  1、尝试拟定学习方案。(结合课文的重点,围绕你要研究或想解决的问题,拟定学习方案。)

  2、师生共同修改、整理:

  学习提示:

  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三次企图侮辱晏子,结果却是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自学:

  1、抓住晏子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

  2、抓住楚王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来思考;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展开想像,还可以合作排演课本剧。

  五、按照所选或自拟的学习提示自学。(时间根据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六、作业:

  必做:1、抄写词语、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2、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选做:阅读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丛书中的《春秋故事》。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2、品味晏子的话语,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尝试从不同角度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和爱国精神。

  3、激励儿童从小树立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尝试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回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楚王和晏子,如果用一个词来连接他们,你觉得应该是哪个词?(学生试填:楚王侮辱晏子)

  2、原因是什么?(生自由读1、2自然段)

  3、文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这场较量的结果,请同学们找出。

  师板书: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齐读)

  4、本来想侮辱,结果却不得不尊重,这中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精彩的较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看老师要求: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2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哪里。3把你体会到的记在空白处。

  5、生自由读,读后交流这三个问题。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楚国,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6晏子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可以看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7、结果怎样?楚王是怎样打开城门的?(只好)

  一个只好透着不甘心、不情愿,所以我们看他又抓住了燕子的什么弱点来侮辱?

  (二)、学习第二回合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学习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1小组同学用分角色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2体会语言的妙处。3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同学听。

  2全班交流收获。

  说说几个夸张句子相对应的成语(联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

  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所以楚国是( )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见解。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三)学习第三回合

  1此时,结局怎样?(只好陪着笑)。楚王表面笑,心里怎么能善罢甘休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段。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3小组自由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指导点拨。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因为水土不同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盗贼,因为( )

  4所以楚王只好赔不是,想像一下楚王怎样赔不是。

  三、总结

  由于晏子的机智勇敢、有礼有节、高超的`辩才,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齐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拓展延伸

  其实,古今中外,象晏子这样维护祖国尊严充满语言艺术魅力的故事还有很多,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五、总结

  你对晏子此次出使楚国的表现满意吗?我们送他一副对联,齐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500年过去了,楚王和晏子的故事仍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留在我们心中的是尊重。希望同学们在长长的一生无论面对困境还是侮辱都能活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赢得在世界上的尊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春秋末期,齐国有个大夫叫晏子。

  板书:

  晏子

  他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想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之所以也称为晏子,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

  使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

  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究重点,突破难点

  读了课文,大家都知道楚国国势强盛,楚王想侮辱晏子,可最后却不得不尊重晏子,(板书: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是为什么呢?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快速默读这一段,思考、讨论: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么对付的?找出有关的句子。指名回答,并板书:

  钻墙洞:钻狗洞=访狗国

  ⑵ 品析晏子应付的话,体会妙处:

  晏子的话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呢?(出示晏子的话。)

  ① 指名读晏子的话,想想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② 如果晏子想把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明白些,该怎样说?

  ③ 为什么晏子不把他的话说得更明白有力些呢?

  ⑶ 指导朗读:

  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出示课件)让我们冷静地来读一读。

  2、自学四、五自然段:

  ⑴ 小组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要求:

  ① 反复诵读,理解楚王和晏子话中的含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记出来。

  ② 根据第一个故事的板书,设计这两个故事的板书写下来。

  ⑵ 反馈自学情况:

  ① 质疑问难。

  ② 选择有特色的板书指名上台书写。

  ③ 表演评价。

  3、刚才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三个故事,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可以是组内合作,也可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

  4、从语言、动作、感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四、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1、总结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晏子出使楚国时与楚王进行斗争的三个小故事,仔细琢磨了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领悟了他的话中软中带硬,十分巧妙,终于使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么,你相对晏子说点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受到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与写作特点两方面来谈。

  五、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1、为了更好地了解晏子,推荐阅读《东周列国志》一书。

  2、复述故事:

  如果你是当时晏子使楚的随从,回齐国后,你会怎样向齐王汇报情况?

  3、齐王得知这件事情后,他会怎么说?齐国的老百姓得知后又会怎么说?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字的词语:

  ⑴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⑵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⑶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

  ⑷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 挫败楚王

  钻墙洞 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9

  学生视角

  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充满了智趣与哲理。本课引人人胜,学生读罢,不禁深究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到底是怎样反驳楚王的,

  难点

  晏子的机智过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思考

  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条理非常清楚。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并利用课文提供的引人人胜的故事、

  雄辩生动的对话,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重点

  1、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

  2、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设计特色

  读中悟理,演中悟理。

  信息资料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晏子的生平介绍等。

  [教学要求]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2、以“选择读段”法来汇报晏子进楚国时“楚王怎样侮辱”、

  “晏子怎样反驳”以及“结果如何”的,同时板书。

  启发学生:用更简洁的浯言来概括,分小组进行练习。如: “进楚国——进狗洞——进狗国——大开城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三次板书的基础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减缓学生概括全文的难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4、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小组研究,解决问题。

  如:生提问:晏子是如何令楚于感到理屈的?

  (1)生读书,研讨问题。交流看法:

  (2)汇报交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3)语言训练: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读出这种感觉,;

  5、师从不同角度提问:楚王为什么侮辱晏子?你认为楚王是千

  什么样的人:指导朗读。

  (教师意想不到的发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概括楚王是什么人可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6、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练习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反问句等。

  (抓住训练点进行表达方式的培养,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介绍晏子生平,完善学生对晏子整体人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晏子说一句敬佩的话。

  (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之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对晏子的敬慕之情,表达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四、课堂练习

  1、说出描写人物智慧的3个词语,如有胆有识……

  2、小练笔:回忆生活中的小事,练习用对话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机智。

  五、实践活动

  1、排演课本剧,加深对本课人物的理解。

  2、 开故事会,讲一讲春秋战国时期自己喜欢的故事。

  板书

  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 晏子反驳 结果

  进楚国 进狗洞 进狗国 大开城门

  见楚王 下等人 下等国 赔着笑

  酒席上 齐人是贼 国风不正 赔不是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经 过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结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爱上语言,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主动地积累语言,学会主动地去表达,特别是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有意识地多看课外读物,多朗读;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作者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明白叙事性文体主要的板块包括: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而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使学生明白,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文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一是口头表达,学会说话;二是学会书面表达,学以致用,学会书面表达,学会习作。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十四个字,会认“敝、柑”等八个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格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写作脉络,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习得一些写记叙文的方法。

  3、反复诵读晏子的语言领悟其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1、 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晏子语言的妙处,习得一些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法和教法:

  学会快速浏览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用边读边想读书法在书上批注;学会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学会提出有创见的问题;学会从文章主要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并从中领悟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从例文中习得表达技巧,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通过感情读来领悟作者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获得读书的乐趣。

  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从中领悟作者在表达的感情;注意每个知识点的过渡,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内容,从而领悟到一些作文表达技巧和学会谋篇布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会写十四个生字,会认八个生字;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事情的起因,和楚王几次侮辱晏子;具体学习一到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会说的说得人笑,不会说的说得人跳”。语言是一门艺术,会用这门艺术的人,立于别国的庙堂之上,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用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弹,打得敌人节节败退,让敌人不敢不尊重他。大家都预习了这一课,知道我要说的是——晏子。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历史名人,去了解他、学习他。好吗?

  二、板书课题、释题、师范读。

  三、学生自读,自行解决以下问题。

  1、过渡:同学们,你们在课外对本课已进入了认真的预习,刚才又听了老师的范读,下面看投影上面的问题然后,自己默看课文,回答以上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问题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写事情经过的时候,写了楚王和晏子的几次较量?

  2、指几名同学来回答,老师相机纠正,总结。

  四、学习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检查刚才的学习所得。

  (2)师引导:正是因为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才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如果楚国不是大国,他就不敢那样狂妄,也就不会有下文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请同学们继续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上文作者告诉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开始讲述故事,大家一起说:作者首先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一起把这一段话读一下。在学生读的同时,师相机板书:起因: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显威风。

  (2)师引导:同学们叙事性文章,一般来说作者要先告诉我们事情的起因,但是,注意起因,是详细描写还是一笔带过?对!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事情的缘由,要简单的描写,而重点应在事情的经过。下面进入文章的重点部分,我们一起来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楚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国王让关上城门,让晏子从城门边的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进去。

  ——晏子说,如果楚国是狗国,他就进狗洞。

  (2)画出晏子的语言,多读几遍,体会妙在什么地方?(投影出示问题)

  指几名同学回答,学生的概括可能不是很好,师要做适当的总结,(见下)

  妙在:将计就计,让楚王没有选择地打开城门。

  (3)学生读晏子的语言注意读出不卑不亢的语气。师相机板书:经过 国王 出招:关城门开狗洞;晏子应对:是狗国进狗洞 结果:只得打开城门

  4、解决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刚才,楚王和晏子的较量,第一回合以晏子胜,楚王惨败而告结束。更精彩的两局我们留待下一节课继续学习。下面我们来解决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把生字的拼音标注出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OK?好!现在开始。

  师巡视全班,关注那些平时好写错字的同学。之后,指几名基础最差的学生板演。

  5、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不少:我们知道了本篇课文写作的背景;知道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知道了晏子和楚王第一次过招,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结束;而且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大家都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老师为你们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到高兴,这节课老师很轻松,很开心,感谢同学们。

  6、作业:抄写生字一个字写三个,并组词。读晏子的话体会其奥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过妙,体会其语言的妙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叙事性习作的谋篇布局。进一步学习晏子的能言善辩,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上一节课,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对晏子在第一回合中的精彩登场拍手称快。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晏子更加精彩的语言艺术会令我们深深折服。那么,他跟楚王的第二次回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大家一起说。对!第四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1、学生默看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国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2、指名说一说。

  3、师引导学生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来表达。

  ——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晏子:最无能的我只配访问最下等的国家;

  4、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投影显示问题)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需要老师引导说出:将计就计,有力地贬低了楚国,让楚王有苦说不出。

  5、第二次回合的结果找到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只好陪笑。

  6、晏子的笑,跟楚王的笑有什么不同?

  ——晏子的笑是一种自信的笑,以牙还牙之后,带着快意的成功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惨败之后,无可奈何的笑,是一种难过的苦笑。

  7、学生读第二次晏子应对的语言,注意感情。师相机板书:

  ——只好陪笑。

  二、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过渡:

  楚王前面两次侮辱晏子,都是想通过攻击他本人,来达到攻击齐国的目的,结果,楚王不但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反而落得惨败。我们知道楚王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会想去什么坏点子呢?我们同学课外做了很好的准备,已经知道,现在楚王开始把进攻晏子的矛头直指齐国,他抓来一个人,说是齐国的一个小偷。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讲到,对第五自然段,下面我们进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OK?同学们都喜欢动脑思考,经常能提出很好的问题,下面老师把这段时间交给你们,让你们把提问。

  (让学生质疑提问: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学生先自答,学生答不上来的,老师相机引导答疑。)

  1、楚王出了什么招?晏子如何应对?

  国王:随便抓一个人诬蔑齐国人没出息;宴子:齐国人在本国安居乐业,在楚国为盗,是因为两国的风气不同。

  2、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

  过渡:前两次较量,晏子都是将计就计,这一次,他用了什么方法来维护国家的尊严?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对,晏子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不但,指出齐人为盗的原因,而且,批评了楚王治国无方,致使民风很坏,让好人到了楚国也变成了坏人。有力地打击了楚王。他的话妙哉?对!太神妙了!

  3、较量结果,楚王惨败,找到原文的句子来说明?

  ——楚王只好赔不是。

  4、学生认真读晏子的语言,边读边体会其妙。师板书: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过渡:

  楚王三次想要侮辱晏子,三次都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终,而且,楚王一次比一次得到的打击要重。从此以后,想要侮辱齐国,显显威风的楚王,怎么样?对!不敢不尊重晏子。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

  2、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

  ——从此以后,楚王只得尊重晏子。

  四、回顾全文,借助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渡:

  同学们,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行文的路径,也就是有一定线路。我们学习完每一篇文章一定要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脉络,这对我们的习作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借助板书,回顾一下文章的脉络。

  1、指几名同学说。

  2、师引导总结。

  先写事情的起因,简单的一句话。然后,写事情的经过,经过写得很详细,写了三件事,也就是晏子和楚王较量的三个回合。最后写事情的结果,也只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在写叙事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而且,要注意详略的安排,这样,才显得我们的思路清楚。

  五、总结:

  1、学生说一说学习本文的收获。

  2、老师总结。略

  六、作业:

  1、课外找一些有关语言艺术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2、小练笔。写一篇记事的文章,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特别注意经过部分要详写。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起因:侮辱晏子,显显威风

  经过:三个回合 只好开城门——只好陪笑——只好赔不是

  结果:不敢不尊重晏子

  教学后记:

  本文教学成功点在于:抓住重点,比如: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较量作为重点来讲。这个重点又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地方,所以,学生参与很积极。另外,注意让学生体悟,晏子语言的艺术性和魅力所在,学生,虽然不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他们从内心明白,巧妙机智的语言对于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然后,对于晏子的几次应对的语言,主要引导学生多读,尽可能让他们把设身处地来读,读出晏子的语气,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爱上语言,爱上语文。注意文章的脉络思路,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全文内容,学生,都能很好地说出本文的行文路线,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叙事的文章,有因有果,而重点在事情的经过。本文教学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内容安排略多,给学生读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一些,比如,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晏子每次回应的语言各妙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少了一些读的时间,同时,也影响到教学原来的热烈气氛。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尊严的。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1、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短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良好的应变能力往往可以使你处在有利的位置上,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问题:1、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你知道海涅是怎么回答的吗?2、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你知道歌德是怎么反驳的吗?)

  师:海涅和歌德都很巧妙地回答了对方所提出的刁难,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位非常能言善辩的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讲解课题:

  ①、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关于晏子,你知道多少呢?

  ②、讲解“使”、“楚”,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2、师:同学们的求知欲还真强,接下来就请你们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你想要了解的资料,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预习情况,进行生字教学: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生字词是不是都掌握了?

  ①、(出示生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②、理解词语意思;

  ③、交流易错字(生说,师补充)

  4、师: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得很不错,看来大家课前的预习工作都做得很充分!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读课文;自由发言。(相机板书)

  5、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你知道课文的哪一部分是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生:(回答问题,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起因、经过、结果)

  三、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晏子凭借自己的机智赢得了楚王的尊重。课文是怎样写晏子使楚的呢,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②、区别“大(dà)夫”与“大(dài)夫”(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③、一、二自然段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具体交代了什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春秋末期、楚国境内、楚王和晏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课文的3—5自然段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①、同桌之间(一个扮演晏子一个读旁白)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并交流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在文中画出晏子应对的语句。

  ②、指名回答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么应对的?

  ③、出示晏子的话,指名读;晏子的这句话有什么隐藏的含义吗?谁找出来了?

  ④、师:也就是说晏子钻狗洞的前提是——楚王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晏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儿分明是个狗洞,我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要是从这里进去,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生:晏子是齐国的使者,表面上还要尊重楚国;晏子不能刚到楚国就激怒楚王,那就进不了楚国了……

  师:晏子与楚王第一回合的较量结果是怎样的呢?你们觉得晏子的口才怎样?有谁想来读读这段话?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述了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故事,谁来回忆一下还没见面时,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么应对的?

  二、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堂堂的一国之君楚王还没有和晏子见面,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

  ①、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又想了什么办法来侮辱他?

  ②、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③、这里的“人”指的是?(指的是能人/人才/仪表堂堂的人)

  你能模仿楚王当时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吗?(读出不屑的语气)

  ④、楚王侮辱齐国没人才,晏子是怎样回答的? 齐读这几句话,指名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⑤、你能用三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形容人多的几个句子吗?

  晏子夸耀齐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巧妙地转换了概念,把楚王说的“能人,人才”换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机赞扬了齐国。

  ⑥、出示晏子的话:“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指名回答晏子为什么要先说这句话。(这样其实是设了个陷阱,为下面间接贬低楚国做铺垫。这样楚王就没理由治晏子的不敬之罪了。)

  ⑦、那他又是怎样解释齐国派自己出使楚国的原因的呢?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要说什么?

  ⑧、面对晏子的应对,楚王只好怎么样啊?

  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啊,一张巧嘴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一起欣赏、体会一下晏子的聪明才智。(一、二组读楚王,三、四组读晏子)

  2、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讲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第三斗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快速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在宴席上楚王是怎样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取笑楚王的?(指名回答)

  ①、指名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②、晏子举了“南橘北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这里的两个“水土”意思一样吗?

  ③、这里,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了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他的机智真是令人佩服啊!让我们来演绎一下他的精彩辩言吧。(分角色朗读该段)

  3、小结三个故事,填写表格;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在晏子三次灵活的、机智的反驳下,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①、出示该段,生齐读;

  ②、“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换种说法可以怎么说?

  ③、与陈述句进行对比,理解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三、观看影片(5分钟左右),总结全文。

  1、师:晏子不辱使命,成功出使楚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精彩画面。(播放影片);

  2、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晏子获胜的法宝是什么?

  (①、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②、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③、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3、师:晏子成功使楚,齐王决定重赏他,于是需要拟一份诏书,对晏子作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价,你能帮助齐王完成这一工作吗?(聪明才智/维护齐国尊严/出色的外交家/能言善辩/机智灵活/沉着冷静……)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多少,也不是看信息技术运用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而是看信息技术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恰好是传统教学手段实现不了的,或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冷笑、招待、盗贼、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读晏子的语言,感受他能言善辩的口才。

  课前准备

  补充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 揭示课题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学生汇报收集晏子资料。

  3、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展示生字:

  侮 辱 谎 敝 矩 囚 嘻

  臣 淮 柑 橘 枳 贼 赔

  ①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②交流识字经验。

  ③教师提醒并范写容易写错的字:谎敝臣。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4.提出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认真读文,把晏子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并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阅读时如果遇到问题做出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解决。

  三、研读文本体会语言艺术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没解决的问题。

  预设生:(1)晏子为什么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呢?

  (2)晏子为什么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3)为什么偏偏在招待晏子的酒席上会有武士押着囚犯经过?

  (4)晏子说的“水土不同”怎样理解?

  2.现在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3、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3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从晏子的话里你感受了什么?体会他说的话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一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指名读,说说妙在何处?

  (3)我们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补充完整:

  大屏幕展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4)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感情朗读这句话。谁来当当晏子再读读这句话?

  4、晏子见到楚王后又接连受到侮辱,那他又是怎样应对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4、5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晏子的话里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二、三、四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①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晏子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了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②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并记住它。

  (大屏幕出示)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③想想这里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④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2)大屏幕出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①晏子的话里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②在这话里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有所以,就必须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读读。

  ③晏子为什么不用“因为”这个词呢?

  (3)大屏幕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你能理解这段话吗?为什么说是“水土不同”?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类比)

  ③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典故:

  (大屏幕展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