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课文原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烟台 课文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烟台的海》课文原文  《烟台的海》是孙为刚写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烟台的海》课文……

《烟台的海》课文原文

  《烟台的海》是孙为刚写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烟台的海》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原文

  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巨浪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课文赏析

  《烟台的海》文美海美人更美。

  课文《烟台的海》生动的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作者巧用拟人比喻使文章读着亲切,如见其景。“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把浪比作小山,比暴怒的狮子,把浪声比雷鸣,一句连用三个比喻,把大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边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嬉笑”“追逐”“害羞”等表人动作的词来形容大海,又把海浪比作了顽皮的孩子,生机勃勃,让读者不由喜欢,倍感亲切;“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每一次的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把烟台的海水、初生的太阳描绘得鲜活灵动,如在眼前,充满生机。

  “气势汹汹”,“绿莹莹”,“湿漉漉”,“飘飘悠悠”,“世世代代”等叠词也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开拓了意境,充实了内容,加强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如痴如醉”“崇山峻岭”“呢喃细语”等成语使文章表达更凝练,读起来意犹未尽。

  海美。烟台的海四季不同,冬天凝重,波翻浪涌,涛声轰鸣,那是一份雄壮的美,与江南的冷风寒雨,与塞北的大雪纷飞不同,让人感受到海对人们的召唤与挑战;春天轻盈,浪花嬉笑,追逐奔跑,那是一份愉悦的美;夏天宁静,海水如镜子似少女,太阳像气球,那是一份如痴如醉的美;秋天高远,海水湛蓝,天空明朗,那是一份带这凉意的舒适美……然而,烟台的海再美,如果没有人民,那么会平添一股空旷与苍凉。

  人更美。冬天的寒冷与巨浪并没有使烟台人蛰伏室内,他们顶着寒风,欣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以巨浪为背景拍照留念,他们留下的仅仅是照片吗?我们分明看见了他们诗意的生活刚强的心。春天,大海苏醒了,渔民们驾船撒种苗了,他们种下的还有生活的希望,勤劳渔民平添了大海的生机。夏天,人们赏日出,看夜景,他们呢喃的是大海的美与生活的美,人海相依,美得相得益彰。秋天,渔家出海,货轮起锚,唱响了生活之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海因人而美;人因海而更美!

  作者介绍

  孙为刚,男,1952年7月出生,山东招远人。17岁进工厂,做过7年工人,当过7年秘书,后改行做记者,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15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5部,主编专著4部,若干作品在全国和全省评选中获奖,报告文学《远洋渔歌》、散文《烟台的海》被选入语文教材。曾任《烟台日报》文艺部主任、《周末》编辑室主任、专刊部主任,现为烟台日报社高级记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