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晏殊 木兰花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是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1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是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作。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1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译文

  春天的风,带着一丝微微的暖意,吹皱一池碧水,至今记忆犹新,与那玉真仙女头一次见面。

  歌喉清脆又婉转,韵律往复又回环。舞姿婀娜轻盈,脚踏节拍飞转,红裙飞舞眼缭乱。

  玉砌的钩兰之下,花丛台阶之畔,醉酒之后,全然不觉夕阳西下,天色近晚。

  当年和我一起赏花的人儿,如今细细查点,不足半数在身旁。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注释

  玉真;仙女的名字。这里只晏殊家里的歌妓名。

  重(chóng虫)头;一首词前后阕字句平仄完全相同者称作“重头”,如《木兰花》便是。

  铮琮(chēngcōng称从);玉器撞击之声,形容乐曲声韵铿锵悦耳; 琮:玉声,比喻玉真嗓音脆美如玉声。

  入破;唐宋大曲一个音乐段落的名称(唐、宋大曲在结构上分成三大段,名为散序、中序、破。入破,即为破的第一遍。乐曲中繁声,与“重头”一样为官弦家术语。),这里形节奏开始加快。

  红乱旋:大曲在中序时多为慢拍,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舞者的脚步此时亦随之加快,故云。红旋,旋转飞舞的红裙。

  香阶:飘满落花的石阶。

  共我赏花人:自己和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同伴。

  点检:检查,细数。“点检”句:言自己如今年纪已老,当年歌舞场上的同伴大都已经不在人世。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鉴赏

  这是一首怀旧之作。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 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词中所写景物:池塘、绿水、阑干、香阶,均兼关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时暮,遂使词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梦之感。全词以极优美的文辞来流露出词人关于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觉,不是痛苦,而是惆怅的情绪;最令人伤感的,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云杳。“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古典的诗意世界,已经远离现实的生活。只希望那些梦里飘飞的花瓣,洋洋洒洒地永远飘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沉湎在回忆中,感觉人生是孤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寂寞的旅行,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终将随着岁月慢慢远去。云聚云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却已随风而去,了无痕迹,最后,还剩下些许淡淡的忧伤和回忆。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创作背景

  据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兴军(今陕西长安)任职,张先随其为通判。故晏殊所写这位歌舞妓,当为张先《醉垂鞭》所写的“初相见”的那位女子。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2

  晏殊的《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这阕词实质性的东西是不多的。通篇也就只“年少抛人容易去”而已。因此,这也就是他这篇词的主题思想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在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此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晏殊《木兰花》全词赏析3

  【作品介绍】

  《木兰花·春景》是宋代词人宋祁的作品。此词写春光的明媚美好,喻青春年华的可贵,流露出时不我待、迟暮惜春的愁思。全词用语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历来脍炙人口。

  【原文】

  木兰花·春景⑴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⑵。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⑶。

  浮生长恨欢娱少⑷,肯爱千金轻一笑⑸。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⑴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

  ⑵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⑶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

  ⑷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⑸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白话译文】

  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

  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少,谁惜千金却轻视美人迷人一笑?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

  【创作背景】

  宋祁生当宋初,此词为游赏春景之作,当作于北宋仁宗朝某一年的春天,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赏析】

  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尚书”,传为佳话。这佳话指的就是此词的上阕歇拍之句。

  要赏此词,须看他开头两句,是何等地光景气象。不从这里说起,直是舍本而逐末。且道词人何以一上来便说东城?普天下时当艳阳气候,莫非西城便不可入咏?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曰“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此皆词人诗客,细心敏感,体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后有此诗心诗笔,岂真为“地理考证”而设置字样哉。古代春游,踏青寻胜,必出东郊,民族的传统认识,从来如此也。

  真正领起全篇精神的,又端在“风光”二字。何谓风光?风光,其实概括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关系;它不但是自然景色,也包含着世事人情。正古人所谓“天气澄和,风物闲美”,还须加上人意欣悦。没有了后者,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渐”字,最为得神。说是“渐觉”,其实那芳春美景,说到就到,越看越是好上来了。这美好的风光,分明又有层次。它从何处而“开始”呢?词人答曰:“我的感受首先就眼见那春波绿水,与昨不同;它发生了变化,它活起来;风自东来,波面生纹,如同纱縠细皱,粼粼拂拂,漾漾溶溶,招唤着游人的画船。春,是从这儿开始的。”然后,看见了柳烟;然后,看见了杏火。这毕竟是“渐”的神理,一丝不走。晓寒犹轻,是一步;春意方闹,是又一步。风光在逐步开展。把柳比作“烟”,实在很奇。“桃似火,柳如烟”,在人们的感受上,这种文学语言,这种想象和创造,很美。美在哪里?美在传神,美在造境。盖柳之为烟,写其初自冬眠而醒,嫩黄浅碧,遥望难分枝叶,只见一片轻烟薄雾,笼罩枝梢——而非呛人的黑烟也。桃杏之为火,写其怒放盛开,生气勃发,如火如茶,“如喷火蒸雾”,全是形容一个“盛”的境界气氛——而非炙热灼烫之火也。领会了这,或者不难进而领会“闹”字矣。词人用它,写尽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此词上阕写尽风光,下阕转出感慨。

  人生一世,艰难困苦,不一而足;欢娱恨少,则忧患苦多,岂待问而后知。难得开口一笑,故愿为此一掷千金亦在所不惜,正见欢娱之难得也。这里的事,并非算账目,不过讲情理,须知书生大言,每每若是。欢娱恨少,至于此极。书生无力挥鲁阳之戈,使日驭倒退三舍,只能说劝斜阳,且莫急急下山,留晚照于花间,延欢娱于一饷!读词至此,哀耶乐耶?喜乎悲乎?论者或以为此宋祁者肠肥脑满,庸俗浅薄,只一味作乐寻欢,可谓无聊之尤,允须“严肃批判”。嗟嗟,使举世而皆如是读文论艺,岂复有真文艺可存乎?

  红杏尚书——莫当他是一个浅人不知深味者流。大晏曾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面目不同,神情何其相似:岂恋物之作,实伤心之词也。

  名家点评

  王士祯《花草蒙拾》:“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吾友……极叹之,以为卓绝千古。然实本花间“暖觉杏梢红”,特有青蓝、冰水之妙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宋代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承旨等。卒谥景文。其诗词多写优游闲适生活,语言工丽,描写生动,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之句,世称“红杏尚书”。有集,已佚,今有清辑本《宋景文集》;词有《宋景文公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