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的谚语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严师 高徒 谚语

管理员

摘要:

严师出高徒的谚语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话语。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谚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严师出高徒的谚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严师出高徒的谚语1  ……

严师出高徒的谚语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话语。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谚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严师出高徒的谚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严师出高徒的谚语1

  1、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2、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3、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4、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5、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6、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苏赫姆林斯基

  8、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9、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

  10、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1、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12、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3、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14、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5、孔子曰:有教无类。----孔子

  16、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马慧连

  17、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孔子

  18、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9、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2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1、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22、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2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24、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张梅玲

  25、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申涵煜

  2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7、孔子曰:因材施教。----孔子

  28、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29、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30、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1、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2、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33、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34、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35、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37、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38、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3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40、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程鸿勋

  严师出高徒的谚语2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5、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6、师者,人之模范也。——扬雄

  7、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业了。——夸美纽斯

  8、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他们继承了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经验,他们是受尊敬的人,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做教师,再也不想别的。想成为专家,只能钻研一门科学,我希望你们钻研教育科学。——徐特立

  严师出高徒的民间故事

  王著撕稿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一个春光明媚的夜里,京都开封御花园里,灯火辉煌、笙乐阵阵。宋太宗正在园中赏月厅宴请朝中文臣。太宗兴致特别好,舞罢一阵刀枪剑戟后,又当众提笔挥毫,在内侍早已备好的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首七言诗。

  文臣们见了,一个个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随后赞不绝口,高声喝彩:“圣上真是文武全才,其風流文采,羞煞秦皇、汉武!”“圣上用笔绝妙,李、杜再世也自愧不如!”众文臣恨不得将太宗捧上天。

  太宗环视大厅,众文臣都低头哈腰,唯独一人傲然而立,似乎不屑一顾。众人抬眼一看,原来是赵州主簿王著。太宗沉下脸冷冷地问道:“王著,你说说,朕这首诗写得如何?”

  王著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他满腹诗文,又得先祖遗传,书法盖世。只因性情耿直,不善逢迎,只做了个赵州主簿。文臣中有几人是王著的好友,唯恐他坦言直述,说些不讨太宗喜欢的话来,惹下杀身之祸,都用眼色暗示他。

  谁料王著对好友们的暗示视而不见,只见他昂首步出宴席,朝太宗双手一拱,朗声奏道:“恕臣直言,圣上写的这首诗其实是唐代刘长卿所作,题名叫《桃源》。刘长卿当时仕途不得意,方有世外之心。陛下乃一国之君,应当以社稷为重,怎可钦慕无中生有的世外桃源?再说圣上的书法吧,下笔似信马由缰,随心所欲,不成章法。”王著说罢,抢步向前,抓起太宗的诗稿,嚓,嚓,嚓,几下子撕成了碎片。

  “大胆狂徒,竟敢当众犯上!”大厅内吼声顿起。其中几个邀功讨好的文臣顾不得斯文,立即上去,将王著擒住。“住手!”太宗一声断喝,“谁叫你们对王著无礼?”太宗推开众人,亲自给王著赐坐,当场封他为卫尉寺丞、史馆祗侯,调至京都。

  众文臣全愣了,王著当众顶撞、贬低皇上,不但不受惩罚,还加官晋爵,皇上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太宗恼怒地瞪了众人一眼:“朕生在将门,少时随父兄南征北战,无暇习文,以致如今读不了治国之书,写不出传世之字,枉为人主。尔等明知朕有此不足,反而违心地曲意逢迎,以谎言骗朕!”众文臣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太宗斥退众文臣,留下王著。

  原来,太宗想聘一名师,他早听说王著是当代鸿儒,有意将他调到京都任职。可他起用王著担心众文臣嫉贤妒能,不服气。经过几日冥思苦想,才特地导演了赏月厅里的这一幕面试戏。王著果真不同凡响,顿时脱颖而出。

  巧授秘诀

  王著奉旨进京后,太宗又升他为著作郎,兼任翰林侍读。太宗每日退朝必到王著处,精读王著为他挑选的治国安民的书籍,读过书后,就静立一旁观看王著写字。一边欣赏,一边学习。王著的书法艺术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太宗初涉此道,一时难以入门,因此,越看越气馁,越学越畏难,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这天,太宗照着王著为他准备的帖子,临摹了几个时辰,仍不得要领。不是字形无锋,就是字的骨架零乱,气得他摔笔扔砚,一个人独自生闷气,有心打退堂鼓。他试探地问王著:“王爱卿出身书法世家,你们王家代代都出书圣,有没有传世的书法秘诀?”王著胸有成竹地答道:“有啊!”太宗转忧为喜:“好,你有书法秘诀就好,来,来,来,快将秘诀给朕。”王著惊讶地问道:“圣上无见过秘诀?”“没有啊!”王著生气了,大声叱责内侍太监道:“我早就让你将书法秘诀交给万岁,为啥迟迟不交?”

  太宗喝道:“你这奴才,竟敢私藏王大人的书法秘诀,害得朕盲人瞎马走围城—尽碰壁。快交出秘诀,朕饶你小命!”小太监吓得屁滚尿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直叩头,“皇上……王大人……这书法秘诀……”“快说,在哪里?”“奴才不知,这两天,王大人只叫奴才备口大瓷缸,缸内盛满清水,并未给什么秘诀。”太宗又迫不及待地问王著:“王爱卿,你的秘诀到底在哪里?”

  王著不慌不忙地指着宫殿里一口盛满清水的大瓷缸,笑道:“圣上,那秘诀就藏在这口瓷缸里,您只要用瓷缸里的水研墨,水干则秘诀自现。”

  太宗望着大瓷缸愣了一会儿,接着恍然大悟。

  舍命诲君

  一年后,宋太宗文字功底和书法水准大有长进,常常拿着自己写的字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他花了几天工夫,精心地写了一幅蝇头小楷,喜滋滋地送给王著,想让王著赞美一番。可那王著看后不但没有赞扬,还挑了一大堆毛病。

  王著毫不留情的批评使太宗感到很不自在,他不相信自己的字就这么一无是处。他耐着性子,将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一下子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得不服了这口气。从此,太宗再也不敢轻易卖弄了。

  转眼过了3年,太宗的书法趋于成熟了,他又花了几天工夫写了一幅行书条幅送给王著,心想,这一次看你王著有何话说。没想到王著看了还是直摇头,“功底不足,欠火候。”太宗真的发火了,气得拔出剑来,剑尖直戳到王著的咽喉,大怒道:“你这个酸秀才!屡次看了朕写的字都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朕的茬子!宫廷内外人人都夸朕的书法天下第一,却被你贬得分文不值,你是何居心?”

  王著脸不变色心不跳,从容地道:“圣上的书法被人捧为天下第一并不奇怪。如果圣上的墨迹不署名、不盖印,混入千万墨迹中,会有人夸吗?”王著顿了一下,又道:“我若昧着良心说几句恭维话,讨你一时喜欢,日后圣上的墨迹将会遗臭万年,后人就会骂我王著是奸猾小人。”太宗听了王著的一席话,如梦方醒。

  御封严师

  打这以后,宋太宗像变了个人一样,变得谦虚谨慎了。有空就攻书习字,再也不许人夸他,不向人炫耀了。他用干了一缸一缸水,磨穿了一台一台砚,写秃了一支一支笔。

  有一天,太宗下旨,要王著搜集天下书法精品,王著遵旨照办。他在鉴赏众多的书法精品时,发现了一幅水平极高的书法条幅。这条幅未署名,未盖印,王著端详了很久,从字形到笔锋似曾相识,他认定这是当今皇上的手迹。

  王著取了官印,去见太宗。太宗惊问:“王爱卿,匆匆求见朕有何急事?”王著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圣上的文字功力已至佳境,今日一是来祝贺,二是来辞官,圣上的书法非我能再评点了,您另请贤能吧。”王著说着,将官印呈上。

  太宗一听,连忙下座,将官印还给王著,无比激动地说:“当初若不是爱卿严加鞭策,哪有朕的今日,你是严师啊!”太宗挥毫泼墨,即席书写了“严师出高徒”5个龙体大字赐予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