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默戒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该说不说和不该说却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言默戒文言文翻译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
言默戒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该说不说和不该说却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言默戒文言文翻译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
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 (1)有的 (2)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来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之后,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己不吉祥而导致被烹吃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依靠它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来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原文】
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或因其一事偶不合,遂相乖异;或有谈及时人,或论及往事,便见怒恶,变起于须臾,衅构于杯酒。卒之润毫生国,祸兴骨肉,不幸矣!况古人招谤之由,多缘爱发人阴私,此在智者,亦难自免,惟在度物情,处得其当耳。
静者言之减半,躁者言之信半,谣诼之言无根,苟非其人,虽练达如智伯,未有不涉于颠沛者。是故对失意人言,不若无言;处疑难之际,有不如无也。
德盛者宜以德济人,理胜者宜以理服人,守身者自不犯物,求济于人,常生愧心。斯四者,皆远害之道也。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决流,不可少逾其分。故过喜则败,过怒则昏,过哀则戚,过乐则狂。四者之过,悉能败事。盖人生万事,无不处于谋始、成于慎终。凡事如此,又何可不慎哉!
【译文】
亲戚朋友和老同事,因为言语而失去和睦的,不一定是他的言语伤害了人;有的因为偶然一件事不合适,于是关系就变得恶劣;有的由于谈论时人的短处,或者议论往事,便引起恼怒和愤恨,瞬间产生变故,酿成矛盾;最后导致大国发生战争,甚至骨肉至亲之间反目为仇,真是太不幸了!何况古代人招致诽谤的原因,大多由于喜欢揭露别人的隐私,这件事即使聪明的人,也难得自己避免,只有考虑事情的来龙去脉,处事恰如其分罢了。
冷静的人说话少而精审,急躁的人说话轻而易信;毁谤之言没有根据;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即使是像智伯那样精明能干的人,也没有不遭受挫折失败的。因此对于失意的人说话还不如不说;处在疑难的时候,有话也不如无话。
品德高尚的人应该用道德来助人,讲真理的人应该用道理来说服人,保重自己的人不要冒犯别人,求助于人的人经常会产生惭愧之心。这四点都是远离危害的方法。
人们修养性情应当像修筑堤坝防止河水泛滥一样,不能稍稍越过它的分寸。所以过度的喜会坏事,过度的怒会昏迷,过度的悲哀会伤心,过度的快乐会疯狂。这四样过分的东西都能败坏事情。人生的万事万物,没有不是开始计划得很周详而最终导致失败的。凡是做事都是这样,怎么可以不慎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