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伊恩西蒙斯的全球环境史论文 英国地理学家伊恩西蒙斯(Ian Simmons),不仅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也是高产的环境史家。①与从事环境史研究的历史学家相比,西蒙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有明显的自然科学特色,而这些突出的特色又集中地体现在大尺度思维上。同时,史学专业训练……
研究伊恩西蒙斯的全球环境史论文
英国地理学家伊恩·西蒙斯(Ian Simmons),不仅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也是高产的环境史家。①与从事环境史研究的历史学家相比,西蒙斯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有明显的自然科学特色,而这些突出的特色又集中地体现在大尺度思维上。同时,史学专业训练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蒙斯对环境史的研究深度。② 2004年底,西蒙斯在铆不境与历史》的十周年纪念刊上发表了论好一一《世界尺度》由英国爱丁堡大学出版社、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二著是西蒙斯退体后对全球环境史的进一步思考的成果,从其学术思想的发展来看可谓“水到渠成”:这些著述既体现了西蒙斯早年环境史研究中的大尺度特点,又体现了他在开阔视野下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的新发展。
一人《世界尺度》中的理论思考
在《引比界尺度》中,西蒙斯对环境史、特别是全球环境史进行了学术总结与理论思考。 文章首先对“世界尺度”进行了界定。在西蒙斯看来,尽管“在知名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中输入‘全球环境变化’,大约能检索到两万个条目,但其中很多并不是这个意义上的全球—相互联系的、传送能量与物质的、这一星球上所有部分组成的网络;而只是这个意义上的全球—发生在地球上很多地方,但未必是存在联系的”。因此,在评估类似的大尺度著述时“需要寻找这些区别”,同时“对历史著述和其他传媒形式也要区分……文字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在历史著述中占优势,因为它们可以用于线性叙事,通常这是图画不能做到的。
西蒙斯将己有的大尺度环境史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的环境史”( general environmental history)一类是“具体的环境史”( targeted environmental his—tort'),并结合一些代表作进行了学术回顾。 他指出,‘整体的环境史”体现了学者的环境觉醒:‘现在任何形式的世界历史的作者,很少有人敢于忽略‘环境’,即便一笔带过通常也会举些退化的例子,或者为一些物种感到忧虑,或者舞动‘可持续’的旗帆”“整体的环境史”并不限于某一特定区域或某种栖息地,而是在文明中涉及环境内容,并有基本的讨论主题—如某些技术的关键作用(如((}仓炮、病菌与钢铁》),或是社会和环境的不稳定的总体趋势(如锡色世界史》)等。Cil s3i 在这些著述中,“对人类进化的基本生态分期是编年形式(如农业、工业、电子工业)的:或把材料归到某一主题之下,或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转折点。en [I] 532弗里乔夫·卡普拉的《转折点:科学·社会与兴起的文明》( F。 Capra } The Turuaug Point : Sca—euce } Society and the Rising Culture } New York:Simonand Schuster}1982)是最早的范例,其更早的《物理之道》( The Tao of Physics } Berkeley : ShambhalaPress}1975)则是思想史著作,认为人类历史结构在长时段下可以与环境关联进行建构,而不是侧重于生物物理变化。西蒙斯认为“这类著述总的来说似乎是在这两者中进行选择:集中体现科技在推动环境变化中作用的现实证据,或是作为生物圈大多数变化的重要驱动力的思想史框架。
“具体的环境史”也并不都是关于区域和国家的著述“有少数是以世界为尺度的—假设生物转移和气体扩散可以使独立的生态同化成一个全球J险的系统。”西蒙斯指出在这类研究中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选择作者熟悉的案例来讨论整个全新世”,代表作是J。唐纳德。体斯的《世界环境史:在生命群落中变化着的人类角色》它贯穿整个历史时期,并引领人们关注生态思想卜“另一种方法是选择一个公认的、人类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代表作是约翰·麦克尼尔的《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
西蒙斯认为,多名作者合著的专著或是论集,表明环境史研究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聚合智慧的结晶、寻找想法和主题。此类代表作有J。唐纳德·体斯主编的((}也球的面貌:环境与世界历史》、约翰·古德斯布洛姆总主编的《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些“都是利用广泛的材料,走向世界尺度的一座座临时营地,沿途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地方性。
二《全球环境史》的整体架构
写作目的决定写作架构与内容,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西蒙斯写作《全球环境史》的目的。在前言中,西蒙斯一如既往地介绍了成书的背景。他认为这本书结束了“三部曲写作计划”,尽管三者“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国家(英国)、国内的一种景观类型(高沼地)和整个地球”,但是“它们的时间尺度都一样—距今10000年。”从时空尺度来看,这本书与之前的几部环境通史相比,无疑都是最大的。
西蒙斯“希望推动环境史研究变得更为包罗万象”。他一方面“相信自然科学非常重要,但是它们并非全部,因为它们存在于其中的社会框架,是由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解读的。因此参考了许多种类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再次强调自己“没有方法论上的`野了‘并不认为存在着‘正确的’书写环境史的方法。《栓球环境史》与西蒙斯的诸多著作类似,采取了三段式结构,正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共鸣”( Resonances),从多学科角度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加以限定,尤其是一些“假设”抑或是常识,作为全书立论的基础。在西蒙斯看来,这是必须明确的,因为“如果没有它们,就无法书写人类及其环境的历史,读者也无从知晓哪些是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作为最基础的内容,西蒙斯明确“人类”( human)指的是“智人”( Hom口,“自然”( nature)指的是“宇宙中除人以外的物质世界”,“环境”( environment)指的是“与人类有生态关系的自然要素,相互存在着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由此不难看出,在西蒙斯的大尺度思维下,人类是作为与自然对应的整体存在的,而不分种族或民族;同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各种制约、利用、管理都是这种关系的不同具体表现。
三《全球环境史》的研究内容
在前言中,西蒙斯从分析其历史分期原则的利弊开始,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作用—按照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进行分期,缺点是存在着异时性(asynchrony),并被指责为“技术决定论”;好处在于与现实的争论联系紧密,历史并非与文化无关,仅凭技术无法准确地指导将来。同时,尽管主要的变化大多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如农业、化石燃料的使用),但未来并不能靠像环保主义者那样缩减需求去推动,而应遵守物理定律和地质化学法则。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第一章“共鸣”中,为何是从人口开始,继而探讨人与环境间的物质联系、人们的自然观念,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大了。西蒙斯对其后四章的内容设置,是对第一章的具体化—尽管这种“具体化”在历史学家看来仍然是缺乏叙事的整体分析和概括。
从第二到第五章的内容来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不同时期的“人类生态学”、人们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认识,以及不同层面的后果。每章的相应部分都有所关联。西蒙斯这里使用的“人类生态学”,内涵比其早期研究人地关系时的相关定义更加丰富,主要内容包括“演进与分布”( evolution and dispersal、“环境关系”( environmental relationships)和“管理与影响”( management and impact)三方面。
“演进与分布”讲述的是人类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化,并且在空间上逐渐散布到世界各地的过程。在这个问题上有一条暗含的主线,就是单位 不难看出,《世界尺度》和《全球环境史》体现了西蒙斯在环境史研究中的大尺度思维,也体现了他在开阔视野下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的新发展,还从根本上解释了其环境史著述为何与其他环境史家的著述风格迥异:这种思维一方面考虑历史长河中前后相继的人类及其环境,另一方面也在审视着同一历史时期各地区之间人与环境之关系的差异。也就是说,西蒙斯的大尺度思维既关注人与环境之关系在各个时代的整体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纵向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