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蝶恋花》翻译赏析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作,全词意象清幽,缠绵凄婉,迷茫的意态和伤感的氛围平添了含蓄酸楚的氛围,颇有情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晏几道《蝶恋花》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宋晏几道 千……
晏几道《蝶恋花》翻译赏析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作,全词意象清幽,缠绵凄婉,迷茫的意态和伤感的氛围平添了含蓄酸楚的氛围,颇有情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晏几道《蝶恋花》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宋·晏几道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1]。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3]。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译文】
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斜月已低至半窗,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筵席上题写的词章,点点行行,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红烛虽然同情,却又自伤无计消除这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
【注释】
⑴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⑶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唐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
⑷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⑸“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
【评点】
本篇也是抒写离别之感,写的是伤别怀人。词人并没有描述具体的事件,而是描绘主人公寒夜无眠追忆醉别西楼,感慨聚散短暂,睹物思人倍感凄凉,孤栖无依只有红烛垂泪相伴。写景、叙事、抒怀相结合。词中“春梦秋云”的比喻和“红烛”“垂泪”的拟人写法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上片写梦醒之后,感慨人生如梦如云。“醉别西楼醒不记”写昔日在西楼醉中一别,醒后全忘,点明离别之意,这好像是追忆往日某一幕的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虚虚实实,“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慨叹人生如飘忽不定的春梦秋云,聚无由,散容易。春梦虚幻而短暂,秋云缥缈而易逝,以此象征人生,真切而形象,惹人遐思。“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转而写景,因追忆前尘往事,感叹聚散,浑然不知此时已是“斜月半窗”了,独自一人看着那画屏悠闲地展现出吴山的葱翠,心中极度郁闷伤感。词人以“闲”字反衬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下片写欢聚留下的酒痕诗文,“衣上酒痕诗里字”原是昔日西楼狂欢的象征,如今却“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意”。词人睹物生景,睹物生情,怎能不感到凄凉哀伤?连红烛都被“凄凉意”感动,它虽然同情人的凄凉,却“自怜无好计”,只能在寒寂的夜晚白白地替人长洒同情之泪。此句“红烛”与上片的“画屏”相对应,一翠一红,一无情一有情,相映成趣,足见词人构思之巧妙。
全词语淡情深,充满了无处排遣的惆怅和悲凉,风格沉郁悲凉,手法精妙,后人评价极高。“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为其中名句,颇具晏几道的作词风格。
【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评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之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的回忆。
二、三句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如今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小杜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两者各具其妙。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由于晏殊爱好文学,平日又多喜宴宾客,文士们常在他家来往唱酬,充满了诗的气氛,故晏几道从小深受濡染,很早就从事诗歌创作,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词风受《花间》、南唐影响,工于言情,凄婉清新,秀丽精工,哀怨自然处颇近李煜。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几道的其他作品
《蝶恋花》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蝶恋花》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